【配套K1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2(无答案) 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 (2)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料、通过学习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等相关知识,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草原民族的兴起与繁荣,领略那一段历史的动情与跌宕。
让我们一同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过程;结合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二、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诗,并结合图片为学生介绍成吉思汗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 D.赵州桥3.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4.4.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5.唐朝时,某位少数民族首领在给唐朝皇帝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这位首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6.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7.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人胜。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时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分析,也有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概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重要事迹,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统一大业及元朝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统一大业,元朝的建立过程。
2.教学难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重要事迹,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蒙古族歌曲、展示蒙古族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统一大业,元朝的建立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重要事迹,分析他们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阐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以及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蒙古族兴起的背景;铁木真统一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自己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元朝统一的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宋和辽、西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对峙。
中国的再次统一,是由蒙古族完成的。
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又是怎样统一中国的?本课将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二)、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的兴起: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铁木真统一蒙古: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的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评论了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这样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他又有什么贡献?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问题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劫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思考:1.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2.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谁?【问题2】观察图片《成吉思汗像》,结合所学,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成吉思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2.铁木真成为大汗以后,采取了哪些政策来发展蒙古政权?3.讨论: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二、蒙古灭西夏与金【问题1】识读地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结合课文,描述蒙古灭西夏、蒙古灭金的过程,在地图上标记西夏、金灭亡时间。
【问题2】阅读材料:《无敌的蒙古骑兵》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思考:中原地区以及欧亚大多是经济文化先进地区,为什么会被相对落后的蒙古征服呢?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问题1】观察图片《忽必烈像》,结合所学,思考回答:1.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2.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问题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材料一"大元"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
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1.材料一中的“大元”政权,始建于何时?哪一年实现“一统天下”?材料二: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部编版七年级历
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发展;
2.了解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掌握重要历史人物的名字和基本事迹;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蒙古族族群的形成和元朝的统治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蒙古族兴起对于中国历史有何重要意义?
2.你知道元朝是怎么建立的吗?
(二)讲解和讨论
1.蒙古族的前身是什么?
2.蒙古族的兴起有哪些因素?其发展进程如何?
3.成吉思汗的生平和贡献是什么?
4.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如何?元朝的统治策略和政策特点是什么?
5.元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如何?
(三)活动和探究
1.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蒙古族族群的形成以及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2.使用网络或图书馆查询资料,探究元朝在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政策特点和成就。
(四)总结和拓展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探究中国历史上其他民族兴起和文明的形成。
四、作业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笔记;
2.尝试回答: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蒙古族能够兴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2.元朝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七下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件(48张)

畅想天地
元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
势所趋,而文天祥抗元受到后
人敬佩,这有矛盾吗?
没有矛盾。 元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积极意 义。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是对蒙古贵族大肆掠 夺、虐杀政策的反抗,是为了保卫南宋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之举,我们应从不 同角度来看待。
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农业 政治
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澎湖和琉球。 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西藏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北至北海)
辽
岭北行省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中
陕 西
书 省大都
行
省
河南江北行省
元朝疆域
云 南 行
湖 广 行 省
江 西 行 省
万 里 海
省
塘
地中方央——行中中书书省省—(全行国省最或高省行)政—机中构书—省管 的辖派大出都机及构周—围管地辖区邻1北1行个省行省
元朝的统一 巩固统一
统一的影响
金
大散关 淮水
南宋
背1景.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统一中国
乃蛮部 西辽
秃麻部 蒙古诸部
蔑儿乞部 塔塔儿部
克烈部
金
西
夏
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室韦与鲜卑、契丹同为东胡
之裔。在唐代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畜
牧业。辽代,鞑靼成为北方诸游牧部族的泛称。此时的蒙古只是鞑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的建立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 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 改国号为 元,次年迁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建立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年级: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2.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南宋;3.知道元朝的统一二、问题引领(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12世纪时蒙古草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3、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谁来完成的?统一时间?建立了什么政权?被拥立为什么?被称为什么?(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谁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谁求援,遭到拒绝?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西夏那一年灭亡?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哪里去世?后蒙古和谁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哪一年蒙古灭金?3、金朝灭亡后,谁和谁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多少年?(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是有谁建立的?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城在哪里?2、元军何时灭亡南宋?何时实现全国统一?3、抗元英雄最著名的是谁?4、元朝的统一的有什么意义?三、教学互动与合作探究读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人物是谁?他是哪一个民族的首领?(2)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被尊称为什么?四、巩固训练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阿保机 B.阿骨打C.铁木真 D.忽必烈2.下列史实发生在1234年的是( )A.蒙古建立 B.西夏灭亡C.蒙古灭金 D.元朝建立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王朝是( )A.秦朝 B.北魏 C.北宋 D.元朝4.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南宋抗元名将是( )A.寇准 B.陆秀夫 C.文天祥 D.岳飞5.书籍《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
下列哪一项活动不属于他的“传奇一生”(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 D.发动大规模的扩张战争6.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①金②西夏③南宋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定国号为元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8.下列史实与忽必烈无关的一项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C.定都大都 D.灭亡南宋五、课堂小结[教学反馈](学习心得)。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经典教案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最新资料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经典教案Word精排版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 西夏和金的灭亡(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 元的建立与统一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2.(多媒体出示问题: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核心知识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__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______,_称号____ ___2、蒙古灭西夏与金✍、1127年, ______ 。
1234年,_____ 。
✍、蒙古灭金后,蒙古和_______形成对峙局面,双方战争持续了_______年。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_______ 建立者:______ 国号:_______ 定都:_______✍、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建议,施行。
3、1276年,_ ____ _ ,南宋大臣陆秀夫、等人拥立难逃宗室成员继续抗元斗争。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 _________________,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标注出以上几幅图的名字。
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元朝地位:______________ ___ _2.元朝疆域:四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行省制度:元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中央:①,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③。
地方:①山东、山西和河北称“”,直属中书省。
②除外,设了个行省。
③在行省之下,又下设。
元朝在地方上采取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东南地区:元朝设置了_____________机构,负责管理______ ,影响是_____。
3、西藏:蒙古统治者先开始在西藏______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全,由直接统辖。
掌管西藏的军民事务。
并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征收,屯驻军队,实行完整有效管理。
从此,西藏_________________ 。
四、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根据第一幅图写出元朝东西南北疆域位置,并根据图示写出10个行省所在位置。
2、请为第二幅图起一个合适的名字: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著名的大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________________ _2.瓦子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瓦子场所,专供演出的圈子叫_____ _,里面有说书的,唱曲的,演的,耍杂技的,表演的,南宋临安的更为发达,城中大瓦、中瓦、下瓦、南瓦到处都是。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主要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 ,表演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_ 。
这种表演形式形成于,但兴盛于,在以为中心的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二、宋词:1.宋词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发展于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词风和主题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_。
2.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 。
3.元曲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__,与他齐名的剧家还有,元曲四大家有________________ 。
三、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写出以上人物的名字及他们的代表作:。
2、请为以上三幅图分别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说说这三幅图反映出宋元时期的什么情况;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_________,进一步发展的时期_________,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_________ ,发明者_________ 。
3.元代科学家_________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____ _4.元朝中期,出现_________活字印刷。
5.活字印刷术的影响:_________ ,13世纪时,传播到朝鲜,之后的传播路线是:_______ __。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汉代人们利用_______ __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__ 。
2.宋代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__,使用的磁铁是_________。
3.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指南针是由_________传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的,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5.中国人_________已经发明了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并在此时根据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型武器(突火枪)。
元代发明的火器叫_________ 。
11.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__________,世纪初又经传到欧洲。
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的和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陆上交通:_________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的是_________ 。
宋元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_______ 。
元代的陆路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2、海上交通:宋元时期和有了较大发展,中国航海家除了使用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汐、、气象的规律。
宋代海路形成多条路线,可通往。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有贸易关系国家140多个。
3、宋元时期发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创造发明,如火药、、、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传到中国。
4、元朝在中央设置了、等机构来管理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
四、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给上面三幅图分别起上一个合适的名字:2、请给下面三幅图分别起上一个合适的名字: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 _ 。
✍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在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 _,④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
三、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考试的题目来源是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___,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
明朝科举考试的影响:四、经济的发展:1、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 _ _。
2、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_ 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 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____ 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为以上4幅图分别起一个合适的名字: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起止时间:____③派郑和下西洋,前后7次,先后到达亚洲和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④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_______之长,_____之大,堪称__________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__________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而且开创了 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二、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①,的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走私贸易和抢掠,被时人称为。
抗倭将领_____ 统领的军队__________,他率军在__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率军进入地区,先后消灭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②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________ 。
三、重要图片、资料识记1、请分别为以上三幅图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并说说前2个人物图分别做出的贡献:。
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长城:明朝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 贵族南扰,先后_____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_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__修筑的。
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___________取得帝位后,选定 ____________为都城,从_______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历时_____年,_______年基本建成,__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宫城即_______,是_______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建筑群。
3、北京城平面呈“”字形,由一条纵贯南北。
北京城的建筑以为重点。
三.小说和戏剧1、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____________ 结合起来。
______ _、_______ 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__________________之一.3、《___________》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__________ ,书中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运用白话描写故事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_______》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部富于色彩的____________。
5、明朝时期,____________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文化活动。
________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__________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