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元朝统一》历史课件

1、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 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元 2、1271年,忽必
烈建立元朝,次 年定都大都
3、1279年, 元灭南宋,统一 全国
1276年元军 攻占临安
议一议: 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意义: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 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 的政治局面。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三、元朝民族关系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两宋时期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1.蒙古族的社会生活:北方 游牧 2.12世纪时的蒙古:分裂 战争
蒙古
3.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 不久东征西讨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陵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5.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政治上 (1)措施
管理全国政务 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地方: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 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①-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2)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 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议一议: 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 往、交流加强,有利于经济发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 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3、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 有利于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4、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 治理黄河,畅通交通等。
元朝的繁荣在《马可·波罗行 记》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0课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26张PPT)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 天祥抗元,这样不是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正确认识: 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 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 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 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 者的角度不同。
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成吉 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218年,灭西辽
思汗攻西夏时去世。 1227年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遗言要借南宋进攻金朝,蒙古与 蒙古 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灭金。
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 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 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四个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陆秀夫
二件大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后习题
•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 2.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B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元的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在结束大分裂之后的第几次大统一?
(春秋战国)
秦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隋
(辽宋西夏金)
元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 建王朝
元朝建立历程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蒙古灭 西夏
蒙古 灭金
忽必烈继 承汗位
元朝 建立
攻入 临安 南宋 灭亡
元灭 南宋 全国 统一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60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导入新课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 活(马背上的民族)。
度河流域。在25年里,以总数不到20万的军队,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
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过千万人,征服各民族人口数6亿。一个地跨欧
亚的蒙古大汗国形成。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图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 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 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拿破仑
为统一大奠定基础。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元朝灭南宋
事件:①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南宋灭亡; ②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统 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听课笔记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回顾之前学习的宋代经济发展内容,引出蒙古族的崛起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成吉思汗吗?他为何能统一蒙古,并最终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呢?”学生活动:•回顾宋代经济发展的知识点,与新课内容建立联系。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回顾和提问,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思考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2.1 蒙古族的兴起•讲述蒙古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分析蒙古族兴起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详细介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程,包括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等。
1.2.2 蒙古的对外扩张•讲述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领导下,对周边国家的征服战争。
•分析这些战争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1.2.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讲述忽必烈汗如何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
•强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4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简要介绍元朝的行省制度、四等人制等政治制度。
•分析元朝的社会经济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
1.2.5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话题:“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观点和看法。
•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启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课堂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教师行为:•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一、蒙古族的兴起•地理环境•成吉思汗的统一•二、蒙古的对外扩张•征服战争•世界格局影响•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忽必烈汗的统治•元朝的历史地位•四、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特点•社会经济特点学生活动:•根据提纲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23张)

为“成吉思汗”
——毛泽东《沁园 春· 雪》
意义: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无敌的蒙古骑兵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 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 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领土扩张
欧洲多瑙河 蒙古国 阿拉伯帝国
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一个地跨欧、亚 两洲的蒙古帝国诞生。
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
史载“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1.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 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 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
(1)此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什么情 况?有什么影响?(2)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人民最渴望 的是什么?(3)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蒙古族的兴起 2、蒙古国的建立 1206年 时间: 建立者: 铁木真被尊称 都城: 和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 古 1206年
二.蒙古灭西夏和金
1.蒙古灭西夏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 成吉思汗攻西夏时去世。 1227年西夏灭 亡。
蒙古
2.蒙古灭金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3.蒙古和南宋的对峙 金朝灭多年。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影响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疆域图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忽必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天下足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之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水 稻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 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茶 叶 棉 花
获胜同学的礼品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里? 苏州、湖州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 了何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邀你继续
学习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你想不 想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 多年前宋代人的社会风貌? 课下预习: 第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A.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1.原因
B.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劳动技术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 制磁 纺织 造船
2.表现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3.过程:魏晋——唐中后期——五代十国—— 南宋
4.启示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2.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产生的时间?地点? 3今天的商品交易又有哪些新的方式?
三、时间漫长的经济重心南移-----理过程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苏 湖 粮 仓
北方诸路
纺织中心
南方诸路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夏和战1、西夏的建立: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因位于北宋的西北方,故称西夏。
2、宋夏和战:西夏政权建立后,其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虽然多次取胜,但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平衡。
在北宋中断向西夏的粮食供应后,西夏统治者被迫提出议和。
1044年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拓展】初一历史考点一、考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共25张PPT)

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出任赣州知 州。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 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朝廷委 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到元军大营谈 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诱,威武不屈, 后来乘机逃出,历经磨难,继续组织南 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
正确认识: 1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 、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 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 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 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 、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 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建立者: 忽必烈(元世祖)
都城: 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1.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 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 “治国安邦”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注重农桑。 2.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 种机构,建立年号。
名人故事
陆秀夫:南宋左丞
相,抗元名臣,与 文天祥、张世杰并 称为“宋末三杰”
一条主线: 国家统一 二个人物: 成吉思汗、忽必烈
三件事情: 蒙古统一、元朝建立、统一全国
课堂练习
1.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A ) A.元朝 B.隋朝 C.辽 D.金 2.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B )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鲜卑族
3、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 B )
要点呈现
一、蒙古的发展——成吉思汗统一草原 1)蒙古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室韦: 蒙古的历史: 女真时期,草原上的室韦分为16个部落 北魏时与契丹同类 先祖为伏羲之后 ——东夷 突厥强大后依附于突厥 夏朝时为诸侯,商灭夏后 部落之间战争不断,最终被铁木真统一, 唐强大时归唐 北迁与胡族融合形成——室韦 形成蒙古族 契丹崛起后,被迫西迁北移,改称蒙兀 辽建立后,称其萌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代
人数(人)
到
,
的栽培也有很
大发展长。江流域
茶树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 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 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 的生产技术,东促汉进末了年江南地区经 济的开发和发展。
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 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什么 时候?主要方向?有何影响?
讨论分析 突破难点
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 的货币。
古 代 银 子
北宋纸币(拓片)
南宋纸币(拓片)
思考问题
交 子 1.纸币名称? 北宋时期 2.发行时期? 四川地区 3.出现地区?
纸币世比界金上属最货早币发携行带 4.历史地位?
方便,可以和在流较通大的范纸围币内
5.有何评价? 中国使促北古宋用进代“,了最交有商早子的利 品”纸于经币商济品的的发流青如天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南宋景德镇窑观音坐像
南宋景德镇瓷器 注子(宋酒·景青壶白)德瓷镇注注影子碗青注(碗盛瓷酒碗的碗)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开__封_ 和临__安_ 对外贸易: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广__州__ 和泉__州__。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市_舶__司___,加以管理。 货币:北__宋__前期,_四__川_地区出现_交__子_ ,是世
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表现在 ①人口多达百万; ②出现早市、夜市; ③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清明上河图局部
货郎图
拓展延伸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 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 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 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 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宋朝织机
2、制瓷业: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瓷都。
定窑 官窑 汝窑钧窑
官窑 景德镇
哥窑
瓷都【江西 景德镇】
宋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china
昌南镇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 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 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 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 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海岸
明州
广 泉州 州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 粮食作物 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南 农业
方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经
济
发 展
手工业
的
纺织业 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 广(海南岛-东南沿海)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表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现
商业都市 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市舶司) 对外贸易
商业
货币 北宋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经济 的发展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
农业、手工业、商业
一.南方农业
粮食作物:宋朝时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越 南引进优良品种 占城稻 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 ____苏__州__、__湖__州,成为重要的
粮仓;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____。 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
湖州
富足
重要粮仓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 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问题:材料一的谚语出现的时间在什么时候?材料 二是什么意思?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 地区。说明了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 移到南方。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_蜀_地_ 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从海南岛 兴起的棉织业, 南宋 时已发 展到东南沿海 地区。
制瓷业: 浙江_哥__窑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_景__德_镇__,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 宋朝的_制_船__业 居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
达。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蜀锦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为什么一直、到南南方宋自时然才条成件为优经越济重心?
二、南方战乱较少
长安
东京
三、中原 人南迁带 来劳动力 和先进技 术工具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 动力
③自然条件的变化,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 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 中后期开始,到 _南__宋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 来自南方特别是东__南_ 地区。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_黄__河_ 流域转移到
_长__江_ 流域。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商业尤
为发达。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
2、表现: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 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
茶园。
耕获图
丰收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从衣食住行的方便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在 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
宋朝的城市布局已经打破“坊”和“市” 的界限,商业贸易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 制。
读图分析:
1
2
上面两种货币哪一种是我国最早的纸币?最 早产生在哪一地区?说明了什么?
3.最早的纸币——交子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