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元朝统一》历史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元朝统一》历史课件
蒙古
1、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 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元 2、1271年,忽必
烈建立元朝,次 年定都大都
3、1279年, 元灭南宋,统一 全国
1276年元军 攻占临安
议一议: 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意义: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 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 的政治局面。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三、元朝民族关系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两宋时期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1.蒙古族的社会生活:北方 游牧 2.12世纪时的蒙古:分裂 战争
蒙古
3.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 不久东征西讨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陵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5.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政治上 (1)措施
管理全国政务 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地方: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 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①-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2)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 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议一议: 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 往、交流加强,有利于经济发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 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3、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 有利于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4、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 治理黄河,畅通交通等。
元朝的繁荣在《马可·波罗行 记》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17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17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是秦朝自己灭亡了自己。秦朝统治
亡 残暴最终导致秦朝灭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惜民力,必将遭致人
民的反对。作为统治者了要爱护百姓,爱惜民力。
1.楚汉之争的由来

什 秦朝灭亡后,项羽拥兵自重,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
长城
享 望”----《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墓征
苦不堪言
调民力一百多万
秦始皇陵
天下苦于秦久矣!
材料四: 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有腰斩、车裂 究 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 与 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 分 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刻字涂默,判为刑 享 徒.“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
说 说 起 义 军 的 进 军 方 向 是 哪 里
结 合 “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形 势 图 ”
结果,影响(意义):
(1) 结果:
起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2)意义(影响):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是……
材料四反映什么呢?
3.刑法苛严 怨声载道
之。”-------《汉书.刑法志》
材料五: 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4.二世更加残暴 二世时,令大量宫女殉葬,并将修建 材料五反映什么呢?
探 墓室的工匠闷死在墓内;且残忍危害 究 自己的兄妹、大臣。“于是乃相与谋, 与 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 分 子……。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 享 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千户制的特点:将全部牧民用军 事方式编制起来,使之隶属于各个千 户那颜。每个千户。既是军事单位, 又是基层社会组织。
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元史·兵志二》
元初“四杰”/ “四怯薛” 木华黎 赤老温 博尔忽 博尔术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蒙古草原的统一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A.明
B.辽
C.金
D.蒙古
3.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他们是( C )
A.岳飞和寇准
B.文天祥和寇准
C.岳飞和文天木真灭掉了社会、文化比较进步的乃蛮部,俘获了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塔塔 统阿是乃蛮部的掌印官,《元史》中说他“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铁木 真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就让他用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从而创立了畏兀儿体蒙文。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一)蒙古族的兴起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祖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枢备录》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一)蒙古族的兴起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蒙古草原的统一
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 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建立年号 。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建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迅速崛起,建立了元朝,并探讨了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蒙古族及元朝的历史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的建立过程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过程,以及其间的历史背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了解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文化发展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3.课堂讨论道具、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蒙古族兴起的过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

引导学生关注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代的建立》教学课件(34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代的建立》教学课件(34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
3、这些图标大部分都有一定的透视,如果您注意其透视的一致性,再加以有透视感的 组网线,可以画出一张立体的组网图。
4、缩放时,按Shift键及鼠标点图片选框的角部,避免变形 5、胶片尽量使用此图库,使公司资料风格统一
常用字列表
作图元素
小区、业务平台等的表示图标,上面放终端或产品示意图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25
2021/10文/1天0 祥
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写下《过零丁洋》。忽必烈 亲自劝降,许以高官,文天祥严词拒绝,从容就义。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6
文丞相祠(北 京)
2021/10/10
11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 统一了蒙古。 • 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 •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021/10/10
铁木真
12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2021/10/10
··
13
蒙古灭西夏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 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蒙哥汗
2021/10/10
19
"大元"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 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元世祖忽必烈
时 间: 国 号: 都 城:
1271年 元
大都
忽必烈为什么定国号“大元 ”?
2021/10/10
20
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清明上河图》
我宋如最代果向中让往国我的在选朝重择代要,就技我是术愿宋、意朝生活。产在、 商中业国发的展宋方朝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 面尤为突—出—··英···国·远史远—学超—家过余汤世秋因界雨比其 他地方。
——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2.此时小麦的亩产量为一石左右。
“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篇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宋代都有哪些手工业行业
分类?其发展表现如何?
学习范围:
课本57页第二目的三个自 然段。
学习方法: 标注法。
举之若无,裁以为衣, 真若烟雾。
—— 陆游
官窑
官窑【河南 】
哥窑
定窑
定窑【河北 】
欧洲
(宋高宗) 市舶之利(利 润)最厚(丰厚),若措置合 宜(措施得当),所得以百万 计,岂阿不拉伯胜半取岛之于民印。度半岛
——周一良《新编中国通史》 非洲
朝鲜、日本
市舶司
东南亚
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南宋纸币铜板拓片
想一想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 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上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今 杭州夜)花市自果营古时业繁新至、三华更海。(鲜晚烟、上1柳野1点味画至凌、桥晨奇1点,器)风,、帘 翠到天幕五下更,所(参无凌晨者差3点,悉[至cē5集点n )c于ī时]十此分万又。再人开家张。。
云树绕堤[d—ī]沙——。《—都怒《城国涛纪史卷胜概霜要》》雪, 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珠宝), 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余秋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天下足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之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水 稻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 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茶 叶 棉 花
获胜同学的礼品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里? 苏州、湖州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 了何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邀你继续
学习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你想不 想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 多年前宋代人的社会风貌? 课下预习: 第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A.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1.原因
B.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劳动技术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 制磁 纺织 造船
2.表现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3.过程:魏晋——唐中后期——五代十国—— 南宋
4.启示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2.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产生的时间?地点? 3今天的商品交易又有哪些新的方式?
三、时间漫长的经济重心南移-----理过程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苏 湖 粮 仓
北方诸路
纺织中心
南方诸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本课重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本课难点尊重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选择题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2.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A.蒙古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北宋B.统一蒙古C.灭亡南宋D.建立元朝4.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③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5.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C.①辽②南宋③元D.①辽②东晋③元6.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图图片。

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7.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元—宋—唐B.唐—元—宋C.唐—宋—元D.宋—元—唐8.“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材料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A.铁木真统一蒙古B.忽必烈建立元朝C.文天祥抗击元军D.签订了澶渊之盟9.忽必烈热衷于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继承汗位后,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广开言路B.创制文字,设立机构C.整顿吏治D.注重农桑10.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中的一枚金币,纪念的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组织家和勇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这是本课的重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编排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
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利用教材、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析的资料,就南方农业发展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引导学生观察《耕获图》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师发资料《宋代南方丝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福建泉州的海船》,学生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的资料永南方手工业发展情
况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

师尽可能地展示收集的图片。

板书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师分发资料《开封的繁荣》、《临安的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交子的出现和发行纸币的官方机构》,学生读课本,看图。

利用资料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要求自愿编课堂短剧);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政治因素三方面分析);3、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示结合现实和P60的两观点进行讨论。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强调: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板书设计: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