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范进中举》(第1课时)导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X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品味小说语言,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小说语言,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析X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对《X进中举》写作特色的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科举制度的思索,我们一同走进《X进中举》,去寻求答案。
(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
某某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
2、写作背景《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X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范进中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范进中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进中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3.比较孔乙己与范进的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了解孔乙己、范进的不同遭遇,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多媒体和小黑板。
设计思路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讽刺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孔乙已是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傲气、偷窃、懒惰,让我们同情、可叹,而范进中举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2.学生读注释①。
(出示课件l。
)师补充:《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确实是一幅刻画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群丑图。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
)听录音,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自读课文画出字词。
2.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试分析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小组或同位、前后位之间交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各自的角色,体会胡屠户、范进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让一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订正。
)2.范进中举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范进中举前,家境贫寒,社会地位卑微,文中如何体现的?中举后其经济与社会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文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讽刺了当时怎样的人情世态及科举制度的罪恶?明确:(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来写范进的经济状况,通过旁人对范进的态度来写其社会地位。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10 范进中举

10范进中举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学会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和运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3.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淡薄。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2.本文主旨及映射的科举制度。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彩票!小小彩票,实在玄妙。
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
(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带契.(qiè)醺.(xūn)腆.着(tiǎn)啐.(cuì)星宿.(xiù)斋.公(zhāi) 拙.病(zhuō) 兀.自(wù) 绾.(wǎn) 桑梓.(zǐ)侥.幸(jiǎo) 轩.(xuān) 敞.(chǎnɡ) 锭.子(dìnɡ) 攥.(zuàn)讳.(huì) 不省.人事(xǐnɡ)2.生词注解火候:本文指写文章的功夫。
尖酸:说话尖刻。
讳:意为“名字是”。
旧时为了表示对某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
兀自:仍旧,还是。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
省,醒悟,明白。
桑梓: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轩敞:高大宽敞。
作揖:旧时拱手行礼。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
3.作者名片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八年级下-范进中举[原创]-课件
![八年级下-范进中举[原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2cf7b9ce2f0066f5332295.png)
资格考试——童试 县级考试 ,参加考试的人皆称“童生”,考上为“生员”,
即“秀才”。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乡试(又称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
的秀才参加,考中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
2.会试(又称春闱)。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礼部考,及格
范 进 名利双收 众乡邻 巴结、讨好 张乡绅 拉拢、攀附 胡屠户 奉承、讨好
一个成语概括所有人的性格特征: 趋炎附势 一个成语概括当时的人情世态: 世态炎凉
语文课件
2、请同学们了解如下的知识后再答题。
(1)了解科举制度的弊端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
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 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科 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 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 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 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 耀祖。
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
来贺你”。
wăn
▪ (2)范进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 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语文课件
2、说说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你如今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 个体统来。 (2)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 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3)张乡绅先攀谈到:“世先生同 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语文课件
(2)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安徽滁州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 一,他早年家境好,因不善谋生,又爱挥霍,晚 年生活困难。他早年也热衷科举,曾考取秀才, 他在和那些官僚、名流、清客的长期周旋中,逐 渐看透了他们卑污的灵魂,特别是由富到贫的生 活变化,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对现实有比较清 醒的认识,从而厌弃功名富贵,36岁不再参加科 举考试。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 史》。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10.范进中举

1.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
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前倨后恭
胡屠户: 欺贫爱富
对有钱有势的人
粗俗贪婪 乡 邻: 冷酷无情
趋炎附势
极力巴结;对无 钱无势的人冷漠
张静斋: 老奸巨滑
课文是怎样地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
正面描写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急上
第一层写昏厥。用了什么描写? 用“看”“念”“拍” 写范进喜极的动作,
“笑”“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 范进昏厥的动作。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 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 来。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又用了什么描写?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1、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的 性格特点。
2、理清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如对比手法、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性
格等。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夸张手法达到的讽刺 效果。
第一部分(1、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 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 (3—13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 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用
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老录人、邻居 写出范进飞跑 的吓了一跳 —— 的疯狂
侧面 描写
众人拉不住 —— 写出范进的疯劲
研读课文
1.自读1-2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 何,他的社会地位如何?
生活上
每日小菜饭 饿了两三天
不知猪油味 没有乡试盘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对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能够快速默读小说,并从小说中找到关键信息,概括小说内容;
3.能够通过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创作时代:清朝
描写对象: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
内容: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对自我的坚持。
地位: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2.范进中举前情提要:
范进饱经科场打击,受尽了冷嘲热讽,但并未使他追求功名的热心减退。
他连考二十多次,没能进学。
到了54岁的晚年,仍然以"童生"资格,在腊月寒风中,披着破烂的麻布直裰,冻得哆哆嗦嗦,去考秀才。
小说就是从他考中了秀才开始的。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dài qiè()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②屠户横披了衣服,tiǎn()着肚子去了。
③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chuài()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④范进一面自wǎn()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⑤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xīng xiù()。
(2)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①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__________(形容骂得痛
快淋漓)。
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___________(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就想天鹅屁吃!
③.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__________(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课后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中举()作揖()商酌()拙病()相公()
兀自()带挈()名讳()桑梓()啐在嘴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才去不到两个时辰
..。
(时辰:)
(2)这是自然,何消
..吩咐。
(何消:)
(3)须些
..几个钱(须些:)
(4)岳父见教
..的是。
(见教:)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屠户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伸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
4.仿照课堂上对胡屠户的分析,请你对张乡绅和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对他的态度进行分析。
[自我评价] 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二、朗读感知,交流研讨。
小说除了围绕范进中举前后自身的变化,还写了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认真整理重点情节,完成下表。
性格特点
三、拓展延伸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四、课后巩固
要求:完成导学稿部分的课后巩固练习,师傅检查,给予徒弟相关的评价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