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只是分享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
有效积温法则是指将每天的温度与一定基准温度相比较,若高于基准温度则该日的有效积温为当日温度减去基准温度,若低于基准温度则当日有效积温为0。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如下:
有效积温=∑(当日温度-基准温度)(当日温度>基准温度)
其中,∑代表累计总和,当日温度>基准温度表示当日温度高于基准温度,即该日有有效积温。
该公式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气象预测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气温对生物生长或人类活动的影响。
- 1 -。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综述

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报预测害虫中的应用方向
⑴预测害虫的发生期 ⑵推测一种害虫在某地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 ⑶描出广大地区某种害虫的世代分布图 ⑷益虫的保存和利用
预测害虫的发生期
例如6月5日在库存的粮食中发现2头(雌雄各 一头)刚羽化爬出粮粒的玉米象成虫,当时仓内 平均温度为19.0 ℃,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可知玉米 象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 ℃,有效积温为462.4日 度,根据N=K/(T-C)=88.9天就可以算出下一代玉米 象的发生期。 根据玉米象的生物学特性,产卵后还得经过 88.9天,才能羽化出下一代成虫。因此,上例中 发现的玉米象成虫得到9月7-8日才能出现下一代 成虫。
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范围的,低于某一温度,动物就停止生长发育, 高于这一温度,动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就叫做发育起点 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按照上述定义,(T-C)就是 有效温度,它以℃ 表示。因此, 该公式描述的生物学含义就是: 热常数是发育历期中每日的有 效温度的积累数。
二、由有效积温公式推算出K和C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 农业中的应用 (law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一、有效积温法则的概念 二、由有效积温公式推算出K和C 三、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五、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一、
有效积温法则的概念
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关系 的最普遍规律是有效积温法则。 法国雷米尔(Reaumur,1735) 从变温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总 结出有效积温法则。
• 2007.2发表在《上海农业学报》上关于自控温室 黄瓜生长发育动态及基于有效积温的发育模型的 研究 • 2006.3发表在《陕西农业科学》上关于中糯301玉 米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的研究 • 2004.4发表在《杂交水稻》上关于秧田有效积温 的生物及气候效应分析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29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

(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如已知一种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 和有效积温(K),则可在预测气温(T )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发育期的出现。同 样,可以调控昆虫的饲养温度,以便适 时获得需要的虫期。
(3)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报预测害虫 中的应用方向
⑴预测害虫的发生期 ⑵推测一种害虫在某地区一年发生的世代
数 ⑶描出广大地区某种害虫的世代分布图 ⑷益虫的保存和利用
在两种温度(T1,T2)的实验中, 分别观察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历期 (N1,N2),就可以求出热常数(K) 和发育起点温度(C)。
例1:地中海果蝇在26 ℃下发育需要20天, 19.5 ℃下需要41.7天,根据K是一常数的原理:
N1(T1 - C )= N2(T2 - C ) 所以C= (N2T2 – N1T1 )/ (N2 - N1 )=13.5
K=N(T-C)=250
这就是说地中海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5 ℃ ,完成发育需要的有效积温共250日度。
例2:玉米象在温度为18 ℃,相对湿度70%和小麦含 水量14.2%时,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10.1天;而在 温度为30 ℃,相对湿度和小麦含水量与上述条件 都相同的情况下,完成一个世代只需要28.4 天将 这些数据代入:
活动积温在我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 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 重要条件·(我国从北到南,可分为5个 温度带分别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以地高天寒 的青藏高原为主体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 区)
4,如何用实验数据确定生物的有效积温度和发 育起点温度?
N=K1/K
如果N<1,意味着在该地全年有效积温总和不能满足该虫完 成一个世代的积温,即该虫1年内不能完成一个世代。如 果这种昆虫是1年发生多个世代的昆虫(不是多年发生一 个世代的昆虫),也将会成为地理分布的限制。例如:如 果N=2,该虫在当地1年可能发生2代;如果N=5.5,该虫在 当地1年内可能发生五六代。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有效积温法则是气象学和农学中常用的定量工具之一,用于计算作物生长季节中的有效温度和生长潜力。
这个方法涉及到多种天气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是这个方法的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它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 有效积温概述有效积温,又称生长温度和温度饱和度积,是指作物所需要的适宜生长温度与实际气温之差的总和,即一定温度区间内持续时间长度乘以这段时间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之和。
而有效积温法则则是一种测度作物生长环境优劣的方法,是依据各种温度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宜生长。
主要应用于农学、生物学和城市绿地规划等领域。
2. 有效积温公式有效积温法则公式的一般形式为:E = Σ(Di(Ti - Tbase))其中,E为有效积温数量,Di为时间间隔(一般为天数),Ti为每天的当天平均气温,Tbase为作物的生长基准温度。
在上述公式中,Σ符号表示在整个生长季节期间,每个日期的有效积温值都要相加。
有效积温值可以是任何单位,但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
对于一些作物来说,其适宜的生长基准温度可能会根据品种和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版本的有效积温公式,例如:E = (T-Tbase) * t其中,E代表总的有效积温量,T是当天的平均气温,Tbase是作物的生长基准温度,t是用到温度饱和度积来计算植物活力和生长潜力的时间因子,单位可以是小时、天、月或年等。
3.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在农业方面,有效积温法则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生长潜力评估、作物生产计划和气象预测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何时会有最好的收成,估算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强度,以及优化灌溉计划和肥料之类的作物管理决策。
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有效积温法则也是重要的工具。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哪些树种和草地植被适合生长,以及他们应该在哪个季节和哪个地方种植,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城市植物的繁荣和健康。
4. 有效积温法则的局限性虽然有效积温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城市绿化规划等领域,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有效积温公式怎么使用

有效积温公式怎么使用
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
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
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
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
每一种植物都需要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够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温度在生态学中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态学零度,但仅仅温度达到所需还不足以完成发育和生长,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者有效积温。
这就是有效积温法则,
它的表达式为: K = N(T - C)
K:植物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
C:该植物的发育阈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
在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其发育期,这个温度的累积数称为积温。
有效积温测定的注意事项

有效积温测定的注意事项
有效积温是指气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时间所积累的温度值,对于许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测定有效积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温度范围的确定:有效积温的测定范围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常见的测定温度范围为10~30。
对于不同物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其测定范围也需要进行不同的设定。
2. 时间间隔的选择:有效积温的测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选择不当,容易造成对有效积温的估算误差。
对于积温的累积效应,通常会选择每天或每隔几天来记录温度数据,以累积计算有效积温。
3. 测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测点对于有效积温的准确测定非常重要。
在选择测点时需要考虑温度变化的均匀性和表观温度的精确度,以便获取更加准确的温度数据。
4.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有效积温的测定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以得到积温结果。
在数据处理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平均温度法、非线性回归法和梯形法等。
5. 运用时需谨慎:有效积温仅为基于温度的植物生长模型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运用有效积温来预测植物的生长和
发育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有效积温的测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温度范围、时间间隔、测点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有效积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效积温法则是一种利用温度数据来评估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它通过积累每日温度超过某个基准温度的时间来计算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管理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有效积温法则的核心概念是积温。
积温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温度高于基准温度的时间总和。
基准温度是指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最低温度要求,它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和生长阶段来确定。
通过积累每日温度超过基准温度的时间,可以得到一个累积的有效积温值,用来评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积温法则可以用来确定适宜的种植时间。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通过了解作物的基准温度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变化,选择适合的种植时间。
例如,某种作物在生长季节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000度,那么在气温达到基准温度的情况下,需要累积达到1000度的时间才能完成生长周期。
农民可以通过监测温度数据,计算累积的有效积温值,来确定种植时间,以便作物能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完成生长和发育。
有效积温法则还可以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通过监测积温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的温度需求。
例如,在低温条件下,可以提供保温措施,提高温度,促进作物的生长;在高温条件下,可以采取遮荫措施,降低温度,防止作物受热伤害。
有效积温法则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种植时间和管理措施,有效积温法则还可以用来评估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通过监测和计算积温的变化,可以了解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需求和生长状况。
例如,在播种期,可以通过监测积温的累积值,了解作物的出苗情况和生长速度;在开花期,可以通过监测积温的变化,了解花芽分化和开花的情况。
有效积温法则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长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