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眼眶内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一)

合集下载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原发性眼眶髓系肉瘤1例

原发性眼眶髓系肉瘤1例

原发性眼眶髓系肉瘤1例730030㊀兰州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㊀马成成,柴㊀晔㊀㊀ʌ关键词ɔ㊀髓系肉瘤(MS);㊀眼眶;㊀免疫组织化学;㊀放射治疗;㊀化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733 3㊀㊀文献标识码:D㊀㊀文章编号:1009-0460(2020)01-0093-04㊀㊀髓系肉瘤(myeloidsarcoma,MS)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GS),是原始或幼稚细胞的髓系细胞在髓外形成的实体肿瘤,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plasticsyndrome,MDS/myelodyplasticsyndrome,MPN)同时发生,MS在AML中占2 5% 9 1%[1]㊂若无骨髓或髓外其他部位受累称为原发性MS或孤立性MS,临床上罕见,占MS的1% 2%㊂MS细胞易对髓外组织浸润,最常见于皮肤㊁骨骼㊁淋巴结等,浸润眼眶软组织及骨膜内形成局限性肿块称为眼眶MS[2]㊂临床上一般行手术切除㊁放化疗联合治疗,但未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极易复发㊂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眼眶MS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㊂1㊀病案摘要患者男性,28岁㊂2018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无复视,后逐渐感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2018年9月7日就诊于我院眼科㊂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㊂患者无烟酒嗜好,无放射物接触史㊂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10cm,左眼视力1 0;右眼眼压19mmHg,左眼眼压15mmHg㊂右眼睑轻度肿胀,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阳性,晶状体㊁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色淡红,视网膜静脉迂曲,网膜在位,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左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㊂眼球突度:右眼21mm,左眼8mm㊂术前眼眶MRI(图1A):右侧眼球较对侧突出并略变扁,右侧眼眶内球后偏内上方见一不规则团块样占位样病变,并延续至右侧上下眼睑,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最大层面约为2 8cmˑ4 7cmˑ3 3cm,上眼提肌㊁上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并部分受包绕㊂眼眶未见明显破坏,左侧眼球及视神经未见明显强化㊂于2018年9月13日在全麻下行 右眼眶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示(图2A):眼眶瘤组织由弥漫增生的中等偏小细胞构成,瘤细胞胞浆较丰富,核深染㊁异形明显,提示(眼眶)MS或粒细胞浸润㊂免疫组化染色示(图2B 图2F):CD43(+),CD68(+),CD138(+),LCA(+),MPO(+)㊂MRI示(图1B):右侧锥肌内信号混杂,不均匀强化,局部与眼外肌分界清,眼外肌不均匀强化,视神经增粗,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㊂右侧球内晶状体㊁玻璃体信号正常㊂左侧眼球信号均匀㊂2018年9月20日由眼科转入血液科,行骨髓穿刺结果示:三系增生骨髓象(提示感染),原始细胞占1 5%㊂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淋巴细胞占10%,以成熟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易见㊂骨髓基础免疫分型:粒细胞比例增高,分化模式稍异常;未见明显CD34(+)㊁CD19(+)增殖性B细胞㊂PET⁃CT示(图3):右侧眼眶内眼球后方肿物切除术后,右侧眼球稍向外突,眼眶内术区软组织稍肿胀,脂肪间隙模糊,FDG药物摄取弥散性轻度增高,SUVmax4 7;双侧眼球大小形态如常,眼球壁均匀光滑,玻璃体㊁晶状体密度正常,眼外肌及视神经走行正常,无增粗及肿块,眶壁骨质完整,未见FDG药物异常摄取㊂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㊂此患者标本经培养后分析20个中期相细胞,未见异常染色体克隆,核型正常㊂该患者原发性(眼眶)MS诊断明确㊂2018年10月31日予三维适形放疗,放疗靶区:GTV为MRI所示肿瘤+Flair异常信号灶,CTV为亚临床病灶及水肿区外放0 5cm,PTV=CTV+0 3cm;计划放疗剂量PTV:30Gy/15f,3周完成㊂治疗过程中患者右眼视力逐渐下降㊁间断疼痛,局部皮肤轻度发红,复查眼眶MRI示肿物达部分缓解(PR)㊂放疗后于2018年12月5日予DA方案化疗(柔红霉素40mg/m2静滴,d1 d3;阿糖胞苷100mg/m2静滴,d1 d5)㊂化疗后复查眼部MRI示(图1C):右侧锥肌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同侧视神经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㊂2019年1月8日行第2次化疗,因经济因素,调整为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3mg/m2静滴,d1 d3;阿糖胞苷100mg/m2静滴,d1 d5)㊂随访至2019年11月,患者病情平稳,一般情况可㊂2㊀讨㊀论㊀㊀原发性MS极其罕见,好发于20 44岁或10岁以下男性,常与AML伴随,可表现为在AML发生前㊁病程中及AML治疗缓解后复发时髓外浸润,尤其是FAB分型中的M2型[2],眼眶MS大多数继发于AML完全缓解出现复发后㊂原A:术前;B:术后化疗前;C:术后化疗后图1㊀本例患者治疗前后增强MRI影像A:常规病理染色;B:CD43(+);C:CD68(+);D:CD138(+);E:LCA(+);F:MPO(+)图2㊀眼眶MS的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HE,SPˑ100)发性眼眶MS极为罕见,确诊后若不及时治疗,会进展为白血病或其他MPN等恶性血液病,原发MS进展为AML的时间为5 12个月[3]㊂若作为AML发病前的髓外肿瘤,骨髓象无血液学证据,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和周围组织压迫,MS极易误诊为淋巴瘤,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有研究指出原发性MS的误诊率为25% 47%[5]㊂确诊MS主要依据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㊂原发性MS病理学上可根据髓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分为3型:母细胞型㊁未成熟髓细胞型和分化型,后两种多见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MS的诊断很关键,如MPO㊁Lysozyme和CD68,其他相关性髓系抗原对MS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其中MPO阳性最常见[6]㊂尽管目前对于MS的治疗没有达成共识[7],其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MS在疾病最初诊断时出现,还是在疾病复发时出现[1]㊂对于原发性MS的治疗,目前推荐全身化疗,因为与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相比,仅接受局部放疗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白血病[4,7]㊂由于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目前综合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局部放疗+早期化疗及HSCT㊂早期应用AML化疗方案可明显延长生存期,延缓MS向AML及MDS/MPN的转化,但MS患者易耐药㊂近年来,HSCT在国内外均有报道㊂Pileri等[8]回顾性分析92例孤立性MS,发现50%的患者遗传学检测异常,但疾病发展并不受其影响,研究结果显示,HSCT与标准化疗相比,能明显延长MS患者的生存时间㊂Chevallier等[9]认为,除遗传学检测外,还应检测FLT3和NPM1等预后标志;另有学者认为,伴有AML遗传学改变或特异融合基因的原发性MS可能提示预后不良,进展为AML时间缩短㊂Tsimberidou等[10]研究显示,原发性MS化疗者生存期较未化疗者长,单独化疗与化疗联合放疗相比,生存期无明显差异;还提出由于原发性MS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非常有效,因此强调诊断后应立即接受图3㊀本例患者的PET⁃CT影像AML化疗方案治疗㊂另有报道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靶向治疗FIP1L1⁃PDGFRA基因阳性患者获完全缓解[11⁃12],表明髓系基因BCR⁃ABL㊁FLT3⁃ITD及FIP1L1⁃PDGFRA等阳性的MS可考虑靶向治疗㊂本例MS患者仅表现为眼眶肿物,30天内未进展为AML,可诊断为原发性MS,免疫组化抗原检测符合文献报道㊂一项包含异基因HSCT的MS研究表明原发性和白血病性MS结局无明显差异[8]㊂因此原发性MS必须早诊断㊁早治疗,早期行AML化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时间㊂本例患者因症状明显并及时就诊,联合眼部MRI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早期行病理活检,因此得到早期诊断㊂因患者肿物较大,先后行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由于HSCT对于预后仍存在争议,且考虑患者经济原因,暂未予HSCT治疗㊂综合本例报道,患者对手术及放化疗联合治疗较敏感,并未予HSCT,目前该患者骨髓无浸润,无白血病进展证据,短期预后较好,因随访时间不够未能观察到疾病的最终结局,我们将持续随访该患者㊂综上所述,原发性MS是一种罕见疾病,考虑到大部分患者会快速进展为血液病,早期和正确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㊂对疑似MS患者及时进行血液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至关重要㊂原发性眼眶MS对局部放疗非常敏感,可减小肿瘤体积,改善眼部症状,但无法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预后,故仍需手术㊁放化疗联合㊁HSCT等综合治疗㊂对于有压迫症状的患者可先行手术切除,然后按照AML进行化疗,系统化疗有助于延长总生存期,有条件者建议及早进行HSCT㊂对于细胞遗传学低危患者,如无合适供体,定期行巩固治疗也可能获得长期生存,或应用伊马替尼靶向治疗㊂即使患者未进展为AML,仍需要早期进行化疗,对于一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及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显著意义㊂参考文献[1]㊀BakstRL,TallmanMS,DouerD,etal.HowItreatextramedul⁃laryacutemyeloidleukemia[J].Blood,2011,118(14):3785-3793.[2]㊀LeeJW,KimYT,MinYH,etal.Granulocyticsarcomaoftheu⁃terinecervix[J].IntJGynecolCancer,2004,14(3):553-557.[3]㊀柯屹峰,张虹,宋国祥.眼眶绿色瘤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9):811-814.[4]㊀YilmazAF,SaydamG,SahinF,etal.Granulocyticsarcoma:Asystematicreview[J].AmJBloodRes,2013,3(4):265-270.[5]㊀YamauchiK,YasudaM.Comparisonintreatmentsofnonleukemicgranulocyticsarcoma:reportoftwocasesandareviewof72casesintheliterature[J].Cancer,2010,94(6):1739-1746.[6]㊀AlexievBA,WangW,NingY,etal.Myeloidsarcomas:ahisto⁃logic,immunohistochemical,andcytogeneticstudy[J].DiagnPathol,2007,2(1):42.[7]㊀AvniB,Koren⁃michowitzM.Myeloidsarcoma:Currentapproachandtherapeuticoptions[J].TherAdvHematol,2011,2(5):309-316.[8]㊀PileriSA,AscaniS,CoxMC,etal.Myeloidsarcoma:clinico⁃pathologic,phenotypicandcytogeneticanalysisof92adultpatients[J].Leukemia,2007,21(2):340-350.[9]㊀ChevallierP,LabopinM,CornelissenJ,etal.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isolatedandleukemicmyeloidsarcomainadults:areportfromtheAcuteLeukemiaWorkingPartyoftheEuropeangroupforBloodandMarrowTrans⁃plantation[J].Haematologica,2011,96(9):1391-1394.[10]㊀TsimberidouAM,KantarjianHM,EsteyE,etal.Outcomeinpatientswithnonleukemicgranulocyticsarcomatreatedwithchem⁃otherapywithorwithoutradiotherapy[J].Leukemia,2003,17(6):1100-1103.[11]㊀VedyD,MuehlematterD,RauschT,etal.Acutemyeloidleukemiawithmyeloidsarcomaandeosinophilia:Prolongedre⁃missionandmolecularresponsetoimatinib[J/OL].JClinOn⁃col,2010[2019⁃08⁃1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01109.[12]㊀SrinivasU,BarwadA,PubbarajuSV.Completeresponseofmono⁃blasticmyeloidsarcomawithFIP1L1⁃PDGFRArearrangementtoimatinibmonotherapy[J].BrJHaematol,2014,165(5):583.收稿日期:2019-06-11;㊀修回日期:2019-10-15。

眼眶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临床分析

眼眶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临床分析
中 圈分 类 号 : 7 9 7 R 3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4 4 ?0 】 2 16—0 1 一I6 )2 f —0 1 0 c A 1 2
Cl ia ay i o 2 Ca e fP i r lg a t mo s o i c lAn lss f2 s so rmay Ma in n n Tu F f山e Or i bt
n y maina ttmo fte o i we er to p ciey rve d. s ls Th 【 s o mr l n u r o h r t T ers e t l e iwe Re ut g s b v e ro tc mmo y t r rpo i n iu ldiod r Rh b— 1 n s mpomswee po tssa d vs a sr e a
I io—j n . IZ o—xa , U u —me d Xa i g L u a in S N B i i ( u nT m rHo i l K n ig 6 0 0 C ia) Y  ̄a u o s t , u mn 5 16, hn pa Abta t sr c :Obet e T td eciSo ah k cc aatr t sa dt ame t fp m r l n n tmoso eobtn e  ̄ jci os yt l cp to , hrcei i n e t n o n aymai a tt r ft ri v u h m sc r g t h l. h ̄ 2 ㈣ 2 o f
瘤 4例 ; 腺 腺 样 囊 性 癌 3例 ; 囊 鳞 状 细 胞 癌 2例 ; 泪 泪
其 中眼眶恶 性肿 瘤 2 2例 , 3 .% , 占 38 现将 有 关 资 料进

眼眶肿瘤是怎么回事?

眼眶肿瘤是怎么回事?

眼眶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眼眶肿瘤的病理病因,眼眶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眼眶肿瘤病因*一、病因:眼眶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各种原因眼眶内可以发生肿瘤。

*二、发病机制:眼眶肿瘤有三种:(1)原发性:肿瘤起源于眼眶组织本身。

由于眼眶内的组织成分较多,故肿瘤类型也多种多样。

如泪腺混合瘤或圆柱瘤起源于上皮组织;脂肪瘤、横纹肌肉瘤起源于间质组织;视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来自神经组织;淋巴瘤或淋巴肉瘤起源于淋巴组织。

此外还有错构瘤,如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2)继发性:肿瘤由眼眶邻近组织蔓延侵犯入眼眶,大多为恶性。

肿瘤来自鼻腔或副鼻窦者,如鳞状上皮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肉瘤等恶性肿瘤,以及粘液性囊肿、骨瘤等良性肿瘤。

常伴以鼻部症状,如鼻塞、鼻衄、鼻腔新生物以及具恶臭的鼻腔血性分泌物等;肿瘤来自鼻咽部者,如鼻咽癌、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经眶尖入眼眶,故常伴眶尖或眶上裂综合征;肿瘤来自颅腔者,主要为颅前窝肿瘤,如脑膜瘤和神经胶质瘤等,常伴眶上裂综合征,也可能存在Foster-Kennedy综合征和视野改变;肿瘤来自眼球者,多系球内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或脉络膜黑素瘤晚期,肿瘤穿破球壁向眶内发展,少数系肿瘤细胞沿巩膜的血管神经孔道向眶内蔓延。

来自眼附属器的肿瘤主要是泪囊的恶性肿瘤、眼睑的睑板腺癌及结膜的鳞状上皮癌等。

(3)转移性: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经血流转移入眼眶,均为恶性肿瘤,如乳腺癌以及子宫颈、肾脏、甲状腺、前列腺、肺部等癌肿。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眼眶肿瘤病因,眼眶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眼眶肿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眼眶肿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眼眶肿瘤治疗进展

眼眶肿瘤治疗进展

575
数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增生 , 并可提高和稳定患 者视力。 三、 手术治疗 目前手 术治疗仍是治 疗眼眶 肿瘤的 主要 方法。近 年来 由于检查手 段、 手术仪 器和手 术技巧 等方面 的改进 , 眼 眶手 术术式也发生变化 , 术野暴露较以前好 , 可彻底切除肿瘤 , 减 少合并症。 1. 海绵状血管瘤 : 是眼 眶内最 常见 的良 性肿瘤 , 术 前影 像学诊断较 准确 , 定 性诊断 率非常 高。1988 年 , 宋 国祥 教授 在国内首先提出如果在术 前对肌 锥内海 绵状血 管瘤定 性诊 断准确 , CT 显示肿瘤无明显黏连 , 则可经 结膜入路取 出肿瘤 的方法 , 并阐述了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9] 。该方法 至少可 使 50% 的海绵状血 管瘤 患者 不用 外侧 开 眶手 术治 疗 , 减少 了患者痛苦 ,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一般经结膜入路 摘除球 后肌锥内海绵状血 管瘤手 术时 间为 10~ 20 min。 如肿 瘤有 黏连 , 仍以外侧开眶或其他术式为佳 , 以保证手术安全。 2. 毛细血管瘤 : 不是一种真正 肿瘤 , 于生 后 3~ 12 个月 迅速增生而后趋于稳定。患者 5~ 7 岁时 多数病变可 自然消 退 , 无明显后遗症。若患 者眼部 无明显 合并 症可不 予治 疗 , 如有治疗适应证 , 病变内类固醇注射可能是最 好方法。系统 治疗 包 括 : ( 1) 口 服 类 固 醇 药 物 治 疗 : 每 日 口 服 泼 尼 松 1~ 2 mg/ kg 或隔日 2~ 4 mg/ kg。一般 2 周内病变 明显消 退 , 停药后有反弹。口服类固醇常受某些副作用的限制 , 如肾上 腺抑制、 生长迟缓、 易感染 等。 ( 2) 病变 内类 固醇注 射 : 采用 低压注射法 在病变内注射去炎 舒松 40 mg 和 倍他美松 6 mg, 以减少注入动脉内的可能。一般 2~ 4 周病变 迅速缩小 , 4~ 8 周重复治疗。副作 用包 括 : 皮肤 色素 脱 失、 脂肪 萎缩 和罕 见的视网膜 中央动脉栓 塞。 ( 3) 放 射治 疗 : 表浅或 中电 压放 射治疗 200 cGy, 反复 1 或 2 次 , 病变于 1~ 2 周内 缩小 , 治疗 中注意眼部防护。( 4) 手术 治疗 : 手术 切除 局限性 或非 浸润 性病变疗效较佳 , 但易出血。 3. 炎性假瘤 : 约占眼眶 病变的 10% , 发病年 龄早于 淋巴 瘤 , 主要发病年龄在 30~ 50 岁。一般 类固醇 治疗有 效 , 1~ 2 个月 症 状 完 全 消 失。很 少 合 并 系 统 性 疾 病 , 但 也 可 能 是 Wegener s 肉芽肿性病变的最初期表 现。目前类固醇 治疗急 性或亚急性病变系统有效 , 治疗组织学上呈慢性硬化 期的病 变效果较差 , 后者需联合应用放疗和化疗。大量泼尼 松治疗 ( 60 mg/ d) 需应用 3 周 , 再 经过 2~ 3 周的 减量 治疗 , 以 防复 发。类固醇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放 疗 , 约 2 000 cGy, 局部 控制 病变。顽固 病变可应免疫 抑制剂 , 如环 磷酰 胺、 硫 唑嘌 呤或 环胞霉素等治疗 , 尽量不要采取反复或广泛手 术切除。 4. 横纹肌肉瘤 : 是儿童最常见的眶 内原发性 恶性肿 瘤 , 发病年龄平均 7 岁 , 占儿 童软组织肉瘤的 5% , 约 15% ~ 25% 累及眼眶 , 转移途径为淋巴和血行播散。眼眶横纹肌 肉瘤临 床诊断并不困难 , 但误诊时有发生。若儿童的眼球突 出或眶 周肿块发展较快 , 应高度怀疑此病。成功治疗受很多 因素的 制约 , 如肿瘤的原发位 置、 组织分型 、 局 部侵 及程度、 有 无远 端转移及治疗早 晚等。治 疗方式 也从 20 世纪 60 年代 的眶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5例报道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5例报道

为主 , 均为男 性 。 但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的病 因 目 尚未明了, 前 临床确诊 主要依赖于活检或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 影响治疗效果 的主要 因素有 年龄、 病理组织类型 ,
L H、 D 病变范 围等 。外 科 手 术 主要 可 帮 助 明确 诊
者, 结合文献 , 分析其临床特征。
类 型以边 缘 区 B细胞 淋 巴瘤为 主 , 后相 对较好 。结论 : 预 本病应 强调放 化 疗为主 的综合 治疗 。
关键 词 眼 眶肿 瘤 非霍奇金 淋 巴瘤 综合 治疗
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是指病变在淋巴结外的一 类淋巴瘤 , 可以发生在任何淋 巴组织或非淋巴组织 。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 巴瘤 的发病率较低 , 国内外报道 较少见 。现将 我 院 19 94年 ~20 06年收 治 的 5例 患
1 临床 资料
5 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结外边缘 区 B细胞淋巴瘤( Z L 3例 , MB)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 (L ) 例 , SL 1 类型不详 1 例。5例均为男性 , 年龄 3 7 6 5岁, 分期均为 I , 期 左侧 眼眶 4例 , 右侧 眼眶 1 例 。例 1行左 眼 眶 肿 物 切 除 , 后 行 C O 术 H P化疗 6

断的作用。结外边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 B细胞 淋 巴瘤 等惰性淋 巴 瘤应强调放疗 , 放疗可能产生 的远期副作用主要是 白内障和干燥性眼炎, 应该引起重视。国外有文献 报道 , 4 J对 8例眼眶结外边缘 区 B细胞淋巴瘤采 用放疗 , l O年生存率 8 .%。 6 9 认为采用正确的眼睛
保护 的低剂 量 的放 疗 对 于 眼眶 结 外 边 缘 区 B细胞
本病 以 中年人多 见 , 病理 类 型 以边缘 区 B细胞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及文献复习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及文献复习

超声诊断左房前壁夹层伴左室左房瘘 1 例
赵真 崔嘉萍
患者男 , 36 岁。 活动后发憋、气短 3 年, 加重伴 粉红色泡沫样痰半月入院。 查体: B P 96�73 mm H g ( 1 m m H g = 0 1133 kP a ) , 半卧位, 口唇发绀, 双侧颈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
图 1 左眼眶原发性淋巴瘤声像图
[ 1 ] 周全, 刘斯润, 黄力, 等 1 眶部肌锥外间隙非何 奇金淋巴瘤的 高分
辨率的M R I 表现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 ( 3) : 24822511
[ 2 ] 杨文利 1 眼科超 声诊 断学 1 北 京: 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2006: 2482 2491 [3 ] 周 永昌, 郭 万学 1 超声 医学 上册 14 版, 北京: 科学技 术出 版社, 2003: 2961 [4 ] 王 向明, 黄文鑫 1 眼眶原发性 淋巴瘤C T、 M R I 表 现及文献复 习 1
讨论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外 恶性肿瘤 , 绝大多数来源于B 淋巴细胞 , 呈低度恶性。 临床上眼眶原发性淋巴瘤好发于 50 岁以上男性 , 大多 数学者认为其发病部位为眼眶前部或外上部, 累及眼
作者单位 330006 南昌市,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3215 收稿, 92 天 刊出 )
— 10 2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年 第 24 卷第6 期� C h in ese J U lt raso und M ed V o l 24 No 6�
病例报告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超声表现 1 例及文献复习
皮小兰 李沿江 李车英 刘燕娜

医学影像学医师上岗考试三基题

医学影像学医师上岗考试三基题

102.颅底前后分3个颅凹,后颅凹有:( )A.破裂孔B.卵圆孔C.棘孔D.枕大孔E.视神经孔103.成人最常见的眼眶内原发性肿瘤是:( )A.泪腺多形性腺瘤B.海绵状血管瘤C.视神经胶质瘤D.脑膜瘤E.神经鞘膜瘤104.副鼻窦中恶性肿瘤最多发生于:( )A.额窦B.前组筛窦C.后组筛窦D.上颌窦E.蝶窦105.最常见的喉癌类型为:( )A.黑色素瘤B.鳞癌C.腺癌D.未分化癌E.淋巴瘤106.关于鼻窦开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额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B.额窦开口于下鼻道C.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D.额窦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E.额窦开口于上鼻道107.继发性胆脂瘤多发生于:( )A.鼓窦B.外耳道C.上鼓室D.中鼓室E.下鼓室108.鼻咽常见良性肿瘤是:( )A.纤维血管瘤B.出血坏死性息肉C.乳头状瘤D.多形性腺瘤E.神经鞘膜瘤109.颈部肿块最多见的是:( )A.甲状腺肿B.神经鞘瘤C.颈动脉瘤D.神经纤维瘤E.肿大的淋巴结110.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A.头颅正位B.头颅侧位C.颅底位D.华氏位E.柯氏位111.诊断鼻窦霉菌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平片B.CT平扫C.CT增强扫描D.MRI E.B超112.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 )A.B超B.CT C.MRI D.平片E.眼底荧光摄影113.下列有关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错误的是:( )A.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内原发性肿瘤B.中年女性多见C.眼外肌明显增粗D.可有眼球突出E.MRI 明显长T2信号114.下列有关眼眶内炎性假瘤,错误的是:( )A.一般为单侧B.泪腺增大C.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肌腱正常D.可有眼球突出E.增强后轻中度强化115.下列有关眼型Graves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双侧发病B.中年女性多见C.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肌腱正常D.可有眼球突出E.眼外肌增粗,以肌腹、肌腱同时增粗为主116.诊断视神经胶质瘤.下列检查方法中最佳的是:( )A.平片B.CT平扫C.CT增强扫描D.MRl E.B超117.关于甲状腺肿物CT检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确定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非常闲难B.不能鉴别肿瘤的良恶性C.不能确定肿瘤的范围D.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检出E.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118.下列选项中,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常见CT表现的是:( )A.位于眼球壁内B.肿瘤内团块状钙化C.肿瘤密度较低D.肿瘤增强明显E.肿瘤可向眼球外膨出119.下列选项中关于鼻咽癌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侧咽隐窝变浅B.一侧腭肌肥大C.同侧鼓室含气消失D.咽旁间隙向内移位E.两侧咽腔不对称120.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的是:( )A.体积缩小B.有支气管充气像C.同一部位反复发作D.合并肿块E.常有淋巴结肿大121.肺内直径小于2cm病灶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HRCT B.透视C.胸部摄片D.MRI E.螺旋CT122.胸部增强CT有利于以下病变的诊断:( )A.纵隔淋巴结肿大B.肺炎C.胸水性质的判断D.粟粒型肺结核E.肺挫伤123.胸部增强CT不用于以下病变的诊断:( )A.发现肺门淋巴结B.纵隔淋巴结肿大C.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区别D.肺血管性病变E.胸水性质的判断124.CT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其短径大于:( )A.1mm B.0.5mm C.8mm D.10mm E.15mm125.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肺动、静脉B.神经C.主支气管D.肺组织E.淋巴结126.CT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其短径大于:( )A.1mm B.5mm C.8mm D.10mm E.15mm127.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A.肺癌B.结核厚壁空洞C.虫蚀样空洞D.支气管扩张E.气胸128.下列关于病变空洞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气囊:薄壁空洞B.肺脓肿:均匀厚壁空洞C.浸润性肺结核:薄壁空洞,有卫星灶D.肺癌:偏心空洞,有壁结节E.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129.下列支气管扩张的影像特点,不正确的是:( )A.局部肺纹理增多B.环状或蜂窝状影C.斑片状、索条样影D.可有葡萄征、手套征E.普通胸片正常可除外本病130.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变化见于病变的:( )A.充血期B.实变期C.消散期D.消散期之初E.病变全程131.肺部肿块内有-90~50HU密度区,常见于:( )A.结核球B.外围型肺癌伴坏死C.炎性假瘤D.错构瘤E.肺囊肿132.肺间质疾病无纤维化的有:( )A.结节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C.癌性淋巴管炎D.矽肺E.类风湿关节炎133.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的直径应大于:(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134.两肺粟粒性病变除肺结核外,还可见于:( )A.小叶性肺炎B.过敏性肺炎C.支原体性肺炎D.吸人性肺炎E.中央性肺癌135.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A.周围性肺癌B.干酪性肺炎C.肺转移瘤D.肺脓肿E.浸润性肺结核136.粟粒型肺结核是指:( )A.原发性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D.结核性胸膜炎E.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37.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点为:( )A.渗出病灶为主B.增殖性病灶为主C.纤维性病灶为主D.钙化病灶为主E.混合性病灶为主138.下列关于结核瘤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视神经鞘脑膜瘤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
临床表现:眼球逐渐向正前方突出,视力 下降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后。


起源于蛛网膜纤维母细胞或硬脑膜内面的 内皮细胞。
21
22
CT: 一般沿视神经生长的管形或梭形肿块。 等密度,密度均,部分可见钙化。 增强强化明显,横断面上表现为“双轨征”,冠状面上表 现为“袖管征”。
眼眶内占位病变按位置可分为:肌椎内,肌椎外,眼眶骨膜下病变 肌椎内病变常见有:视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 神经鞘瘤 血管瘤 炎性假 瘤 肌椎外病变常见有:泪腺肿瘤 炎性假瘤 淋巴瘤
眼眶骨膜下病变常见: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骨源性肿瘤
眼球占位性病变:视神经母细胞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脉络膜血管瘤
5
视网膜母细胞瘤

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岁以 下儿童,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 肿瘤。

临床表现: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瞳孔区 白色反光,表现为白瞳症。
6
白瞳症
7
CT: 起于视网膜。 结节状肿物突入玻璃体,与玻璃体密度相 比为高密度,密度不均匀。 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沿视神经侵入颅底。 可伴视网膜脱离。
常见眼眶内原发性肿瘤的诊断
1
解剖特点

空间狭小 多组织


多间隙
多通道
2
3
a.横断位T1WI,1睫状体 2泪腺睑部 3泪腺眶部 4内直肌 5外直肌6眶尖部脂肪; b.横断 位T2WI ,1前房 2晶状体 3泪腺 4玻璃体 5视神经眶内段 6球后脂肪 7外直肌 8蝶骨大翼; c.冠状位T1WI,1眼上肌群 2上斜肌 3外直肌 4视神经 5眼动脉 6内直肌 7下直肌; d.横 4 断位增强联合脂肪抑制, 1玻璃体 2泪腺 3视网膜脉络膜复合体 4外直肌 5内直肌 6球后 脂肪 7视神经管内段 8前床突
18
a.CT横断位骨窗,b.MRI横断位T1WI,c.MRI横断位T2WI, d.MRI横断位增强联合脂肪抑制。CT见右侧视神经管扩大 (↑),骨皮质受压变薄;MRI显示右侧眼球突出,视神经梭 形增粗,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
19
鉴别诊断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炎 视神经转移瘤 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大
33
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内有囊变或坏死, 增强后肿瘤立即不均匀强化) 局限性淋巴管瘤(密度不均,淋巴管腔内 有出血在CT为高密度或由于陈旧出血而表 现为低密度,增强后肿瘤为程度不等的不 均匀强化。)
12


CT: 蘑菇状,基底宽,颈细,高密度实质肿块,增强 后轻-中度强化,如果有囊变坏死,则强化不均匀。
MRI: 短T1短T2信号影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13
CT
14
MRI
T2Wi
T1WI
15
鉴别诊断: 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转移瘤 视网膜下积液 除脉络膜骨瘤的CT表现较容易鉴别外,其 他病变与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MRI 并结合临床表现包括眼底镜、B超等检查。
28
T1WI
T2WI
T1WI增强+抑脂
29
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浸润型炎性假瘤
30
海绵状血管瘤
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于 30-40岁,约占2/3。 临床表现: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一 般不受影响,少数肿瘤压迫视神经,可有 相应的视野缺损。 83%的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肌锥内。

31
CT: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可有静脉石,与 眼外肌等密度,一般不累及眼球、视神经和眼外 肌。 多数与眶尖之间保留一个“黑三角”。 增强扫面呈渐进性强化 。 MR: T1WI与眼外肌比较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完整的包膜呈“晕环征”。
32
MRI平扫横断面T1WI(A)示左侧肌锥内间隙略低信号的椭圆形肿块, 前内缘有环形低信号影(▲);横断面T2WI(B)示肿块呈高信号, 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和“晕环征”(↑);动态增强扫描图像 (C~E)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C图箭头示开始强化的小片状影; 脂肪抑制后增强(F)显示除线状低信号分隔影不强化外(▲),其余 全部强化
8
CT平扫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内可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密度不均匀,内有钙化斑,右眼环增厚
9

鉴别诊断 脉络膜骨瘤:见于成年人,轻度突出的高 密度肿块,少有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血管瘤: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10
脉络膜骨瘤
11
脉络膜黑色素瘤

成年人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40-50岁)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 漂浮物,伴有广泛视网膜脱离时视力严重 下降甚至失明。 主要发生于眼球后极部,85%发生于脉络膜。
16
视神经胶质瘤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发生于成人的较 少见。 约15%同时有神经纤维瘤病的表现。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球突出,视力下 降多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前。
17


CT: 视神经呈梭形增粗,若发生在视神经管内表现为 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增粗和视神经管扩大,如果视 神经胶质瘤同时累及眶内、视神经管和视交叉则 在表现为“哑铃征”。 密度均匀,少部分肿瘤内有囊变和钙化。 增强呈轻度-中度强化。 MR: 形态同CT 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26
毛细血管瘤
最常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又称婴儿型 血管瘤 好发于眶周皮肤,眼睑最易受累,也可同 时侵及眼眶内,因为其没有包膜,侵袭性 强,单纯原发于眼眶肌锥内的比较少。 临床表现:眼睑肤色略呈紫蓝色或蓝色, 哭闹时肿物可增大,上睑下垂,压迫眼球, 引起弱视、斜视、屈光不正。

27
CT: 眼睑及眶内不规则高密度影,肿块呈膨胀 性生长,周围结构受压,移位明显。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扫描病变有早期 充盈而且快速廓清(延时强化)的特点。 MR: T1WI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动脉 血流速度快的区域可表现为流空现象。
“双轨征”并不是视神经脑膜瘤的特征性征象,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转移瘤也 可有此征象。
病变如向视神经管内蔓延则可见视神经管扩大。
MR: 形态同CT。 T1WI稍低密度,T2WI呈等或高密度。
23
视神经鞘脑膜瘤
24
视神经鞘脑膜瘤
25
鉴别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炎 视神经转移瘤 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