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高二英语4月月考试题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四月月考高二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一、听力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is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A. Watching the news on TV.B. Listening to the radio.C. Reading the newspapers.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for the man?A. Wash the dishes.B. Make the coffee.C. Prepare dinner.3. What did the man forget to do?A. Gas up the car.B. Take money with him.C. Book tickets to the play.4. How is the man feeling recently?A. Excited.B. Tired.C. Anxious.5. How long does it take the woman to go to school?A. About twenty minutes’ walk.B. About ten minutes’ walk.C. About twenty’s minutes’ bus rid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一、单项选择题(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 仁者爱人B.C. 克己复礼D. 中庸之道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借助隐蔽的手腕,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B.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之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6、“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7、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9、战国时期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从“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可知,内阁大臣有权力,故A错误;内阁虽有票拟权,但能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决定,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错误;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可知,内阁可以通过皇帝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C正确;宰相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可制约皇帝的决策,而内阁是內侍机构,故D错误。
【答案】C2.【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元代行省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权力很大且由蒙古人担任,尽管汉人德望很高,但中央不任用。
行省制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蒙汉分裂的史实,故B项错误;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行省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不能体现蒙汉各族的联合,故D项错误。
【答案】C3.【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
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
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B4.【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解析】新疆设立自治区是1955年的事情,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虽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错误;在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没有出面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B5.【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从文献中“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B项正确;C项是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七大(1945年)提出的联合执政主张,而材料文献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故C项错误;文献中“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是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革命理论修养不足的体现,故D项错误。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三中高二(下)4月月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设,则f[f(﹣1)]=()A.1 B.2 C.4 D.82.f(x)=(x+1)的定义域是()A.(0,1)∪(1,4] B.[﹣1,1)∪(1,4]C.(﹣1,4)D.(﹣1,1)∪(1,4]3.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A.y=x2 B.y=x|x|C.y=﹣x3D.y=x+14.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单调递增,则满足f(2x﹣1)<f()的x 取值范围是()A.(,)B.[,)C.(,)D.[,)5.设a=log36,b=log510,c=log714,则()A.c>b>a B.b>c>a C.a>c>b D.a>b>c6.若a>0且a≠1,则函数y=(a﹣1)x2﹣x与函数y=log a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A.B.C.D.7.已知复数z=,则z的共轭复数是()A.1﹣i B.1+i C.i D.﹣i8.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2,S3=12,则a6等于()A.8 B.10 C.12 D.149.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6y的最大值为()A.3 B.4 C.18 D.4010.设x∈R,则“|x﹣2|<1”是“x2+x﹣2>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若tanθ+=4,则sin2θ=()A.B.C.D.12.已知双曲线﹣=1 (a>0,b>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4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1 B.﹣=1C.﹣=1 D.﹣=1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向,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14.1+i+i2+i3+…+i2014=.15.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6.若等差数列{a n}满足a7+a8+a9>0,a7+a10<0,则当n=时,{a n}的前n项和最大.三、解答题(共70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18.已知函数f(x)=ax3+x2﹣ax(a,x∈R).(1)当a=1时,求函数f(x)的极值;(2)若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试求a的取值或取值范围.19.已知S n为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a1=1,S1,S2,S4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Ⅱ)设,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20.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ρ=2sinθ+4cosθ.(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2)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21.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F(0,c)(c>0)到直线l:x﹣y﹣2=0的距离为,设P为直线l上的点,过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其中A,B为切点.(1)求抛物线C的方程;(2)当点P(x0,y0)为直线l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的方程;(3)当点P在直线l上移动时,求|AF|•|BF|的最小值.22.已知函数f(x)=kx,(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不等式f(x)≥g(x)在区间(0,+∞)上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3)求证:.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三中高二(下)4月月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设,则f[f(﹣1)]=()A.1 B.2 C.4 D.8【考点】函数的值.【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求f(﹣1)=1,然后即可求解f[f(﹣1)]【解答】解:由题意可得,f(﹣1)=(﹣1)2=1∴f[f(﹣1)]=f(1)=21=2故选B2.f(x)=(x+1)的定义域是()A.(0,1)∪(1,4] B.[﹣1,1)∪(1,4]C.(﹣1,4)D.(﹣1,1)∪(1,4]【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分析】直接由对数式的真数大于0求解分式不等式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1<x<1或1<x≤4故f(x)=(x+1)的定义域是(﹣1,1)∪(1,4].故选:D.3.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A.y=x2 B.y=x|x|C.y=﹣x3D.y=x+1【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分析】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根据已知A为偶函数,B为奇函数,B为增函数,C为奇函数且为减函数,D 非奇非偶,故选:B.4.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单调递增,则满足f(2x﹣1)<f()的x 取值范围是()A.(,)B.[,)C.(,)D.[,)【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分析】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性质,将不等式进行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f(x)是偶函数,∴f(x)=f(|x|),∴不等式等价为f(|2x﹣1|),∵f(x)在区间[0,+∞)单调递增,∴,解得.故选A.5.设a=log36,b=log510,c=log714,则()A.c>b>a B.b>c>a C.a>c>b D.a>b>c【考点】对数值大小的比较;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分析】利用log a(xy)=log a x+log a y(x、y>0),化简a,b,c然后比较log32,log52,log72大小即可.【解答】解:因为a=log36=1+log32,b=log510=1+log52,c=log714=1+log72,因为y=log2x是增函数,所以log27>log25>log23,∵,,所以log32>log52>log72,所以a>b>c,故选D.6.若a>0且a≠1,则函数y=(a﹣1)x2﹣x与函数y=log a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当a>1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数函数单调递增,又抛物线对称轴,故选:A.7.已知复数z=,则z的共轭复数是()A.1﹣i B.1+i C.i D.﹣i【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分析】复数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为a+bi(a,b∈R)的形式,即可得到选项.【解答】解:复数z==所以它的共轭复数为:1﹣i故选A8.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2,S3=12,则a6等于()A.8 B.10 C.12 D.14【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已知可得a2,进而可得公差,可得a6【解答】解:由题意可得S3=a1+a2+a3=3a2=12,解得a2=4,∴公差d=a2﹣a1=4﹣2=2,∴a6=a1+5d=2+5×2=12,故选:C.9.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6y的最大值为()A.3 B.4 C.18 D.40【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确定z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由z=x+6y得y=﹣x+z,平移直线y=﹣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x+z经过点A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由,解得,即A(0,3)将A(0,3)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z=x+6y,得z=3×6=18.即z=x+6y的最大值为18.故选:C.10.设x∈R,则“|x﹣2|<1”是“x2+x﹣2>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由“|x﹣2|<1”得1<x<3,由x2+x﹣2>0得x>1或x<﹣2,即“|x﹣2|<1”是“x2+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1.若tanθ+=4,则sin2θ=()A.B.C.D.【考点】二倍角的正弦;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分析】先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变形,然后除以1,将1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代换,利用齐次式的方法化简,可求出所求.【解答】解:sin2θ=2sinθcosθ=====故选D.12.已知双曲线﹣=1 (a>0,b>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4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1 B.﹣=1C.﹣=1 D.﹣=1【考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抛物线标准方程易得其准线方程,从而可得双曲线的左焦点,再根据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渐近线方程,得a、b的另一个方程,求出a、b,即可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答】解:由题意,=,∵抛物线y2=4x的准线方程为x=﹣,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4x的准线上,∴c=,∴a2+b2=c2=7,∴a=2,b=,∴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向,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60名学生.【考点】分层抽样方法.【分析】先求出一年级本科生人数所占总本科生人数的比例,再用样本容量乘以该比列,即为所求.【解答】解: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方法,一年级本科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故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数为300×=60,故答案为:60.14.1+i+i2+i3+…+i2014=i.【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复数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i4n+i4n+1+i4n+2+i4n+3=0,∴1+i+i2+i3+…+i2014═1+i+i2=1+i﹣1=i,故答案为:i15.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由题意利用函数y=是(0,+∞)上的减函数,可得a+1>3﹣2a>0,由此解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函数y=是(0,+∞)上的减函数,∴a +1>3﹣2a >0,解得,故答案为 ().16.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7+a 8+a 9>0,a 7+a 10<0,则当n= 8 时,{a n }的前n 项和最大.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分析】可得等差数列{a n }的前8项为正数,从第9项开始为负数,进而可得结论. 【解答】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 7+a 8+a 9=3a 8>0, ∴a 8>0,又a 7+a 10=a 8+a 9<0,∴a 9<0,∴等差数列{a n }的前8项为正数,从第9项开始为负数, ∴等差数列{a n }的前8项和最大, 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共70分)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C )+cosB=1,a=2c ,求C .【考点】正弦定理;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分析】由cos (A ﹣C )+cosB=cos (A ﹣C )﹣cos (A +C )=1,可得sinAsinC=,由a=2c 及正弦定理可得sinA=2sinC ,联立可求C【解答】解:由B=π﹣(A +C )可得cosB=﹣cos (A +C )∴cos (A ﹣C )+cosB=cos (A ﹣C )﹣cos (A +C )=2sinAsinC=1∴sinAsinC=①由a=2c 及正弦定理可得sinA=2sinC ②①②联立可得,∵0<C <π∴sinC= a=2c 即a >c18.已知函数f (x )=ax 3+x 2﹣ax (a ,x ∈R ). (1)当a=1时,求函数f (x )的极值;(2)若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试求a 的取值或取值范围. 【考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分析】(1)求导数,令其为0,由极值的定义可得答案;(2)问题转化为f'(x )在区间[0,+∞)内恒大于或等于零,分a <0,a=0,a >0,易得结论.【解答】解:(1)当a=1时,f (x )=x 3+x 2﹣x ,求导数可得f ′(x )=3x 2+2x ﹣1, 令f ′(x )=0,可解得,x 2=﹣1,即函数的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2)f'(x )=3ax 2+2x ﹣a ,若f (x )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则f'(x )在区间[0,+∞)内恒大于或等于零, 若a <0,这不可能,若a=0,则f (x )=x 2符合条件,若a >0,则由二次函数f'(x )=3ax 2+2x ﹣a 的性质知,即,这也不可能,综上a=0时,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19.已知S n 为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S 1,S 2,S 4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考点】数列的求和. 【分析】(Ⅰ)由已知,得,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a n . (Ⅱ)=,由此利用裂项法能求出数列{b n }的前n 项. 【解答】解:(Ⅰ)∵S n 为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S 1,S 2,S 4成等比数列, ∴由已知,得, 即,整理得,又由a 1=1,d ≠0,解得d=2,故a n =1+(n ﹣1)×2=2n ﹣1.n ∈N *.(Ⅱ)∵,a n=2n﹣1,∴=,∴数列{b n}的前n项和:===,n∈N*.20.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ρ=2sinθ+4cosθ.(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2)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可化为ρ2=2ρsinθ+4ρcosθ,把互化公式ρ2=x2+y2,x=ρcosθ,y=ρsinθ代入可得直角标准方程.利用cos2α+sin2α=1即可得出参数方程.(2)解法一: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化为普通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可得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解法二:将代入(x﹣2)2+(y﹣1)2=5得,,设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又直线l的参数方程可化为,可得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2t1﹣2t2|=2.【解答】解:(1)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可化为ρ2=2ρsinθ+4ρcosθ,由ρ2=x2+y2,x=ρcosθ,y=ρsinθ得x2+y2=2y+4x,∴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2+(y﹣1)2=5.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2)解法一:∵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直线l的普通方程是.∴曲线C表示圆心为(2,1),半径为的圆,圆心(2,1)到直线l的距离为,∴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解法二:将代入(x﹣2)2+(y﹣1)2=5得,,设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t1+t2=,t1•t2=.又∵直线l的参数方程可化为,∴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为.21.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F(0,c)(c>0)到直线l:x﹣y﹣2=0的距离为,设P为直线l上的点,过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其中A,B为切点.(1)求抛物线C的方程;(2)当点P(x0,y0)为直线l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的方程;(3)当点P在直线l上移动时,求|AF|•|BF|的最小值.【考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分析】(1)利用焦点到直线l:x﹣y﹣2=0的距离建立关于变量c的方程,即可解得c,从而得出抛物线C的方程;(2)先设,,由(1)得到抛物线C的方程求导数,得到切线PA,PB的斜率,最后利用直线AB的斜率的不同表示形式,即可得出直线AB的方程;(3)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从而表示出|AF|•|BF|,再由(2)得x1+x2=2x0,x1x2=4y0,x0=y0+2,将它表示成关于y0的二次函数的形式,从而即可求出|AF|•|BF|的最小值.【解答】解:(1)焦点F(0,c)(c>0)到直线l:x﹣y﹣2=0的距离,解得c=1,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2)设,,由(1)得抛物线C 的方程为,,所以切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所以PA :①PB :②联立①②可得点P 的坐标为,即,,又因为切线PA 的斜率为,整理得,直线AB 的斜率,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整理得,即,因为点P (x 0,y 0)为直线l :x ﹣y ﹣2=0上的点,所以x 0﹣y 0﹣2=0,即y 0=x 0﹣2,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x 0x ﹣2y ﹣2y 0=0.(3)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所以=, 由(2)得x 1+x 2=2x 0,x 1x 2=4y 0,x 0=y 0+2,所以=.所以当时,|AF |•|BF |的最小值为.22.已知函数f (x )=kx ,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不等式f (x )≥g (x )在区间(0,+∞)上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 (3)求证:.【考点】不等式的证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分析】(1)由g'(x )>0,解得x 的范围,就是函数的增区间.(2)问题转化为k大于等于h(x)的最大值,利用导数求得函数h(x)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得到k≥.(3)先判断<(x≥2),得<,用放缩法证明<1,即得要证的不等式.【解答】解:(1)∵(x>0),∴,令g'(x)>0,得0<x<e,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e).(2)由,则问题转化为k大于等于h(x)的最大值.又,令.x0∞h'x h x,)(,由表知当时,函数h(x)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因此k≥.(3)由≤,∴<(x≥2),∴<.又∵<=1﹣+++…+=1﹣<1,∴<.2016年10月24日。
保定市高二历史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张斌(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2009年7月22 ,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4.《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6.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保定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时间:11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如果要为以下四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列强侵华的扩大B.近代中国走向沉沦C.军国主义的残暴D.先进中国人的救亡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3.近代西方列强开始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中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4.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6.观察右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
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7.马克思在1853年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保定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从“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可知,内阁大臣有权力,故A错误;内阁虽有票拟权,但能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决定,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错误;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可知,内阁可以通过皇帝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C正确;宰相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可制约皇帝的决策,而内阁是內侍机构,故D错误。
【答案】C2.【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元代行省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权力很大且由蒙古人担任,尽管汉人德望很高,但中央不任用。
行省制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蒙汉分裂的史实,故B项错误;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行省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不能体现蒙汉各族的联合,故D项错误。
【答案】C3.【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
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
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B4.【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解析】新疆设立自治区是1955年的事情,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虽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错误;在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没有出面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B5.【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从文献中“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A 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B项正确;C项是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七大(1945年)提出的联合执政主张,而材料文献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故C项错误;文献中“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是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革命理论修养不足的体现,故D项错误。
【历史】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时间:11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 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请问此一时期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 北方自然环境良好,黄河从未发生水患B. 黄河地区主要居住游牧民族,黄河流域变农为牧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 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成功的解决了黄河水患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6、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
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B.唐代越窑烧制出的白瓷享有盛名C.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D.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7、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如果要为以下四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列强侵华的扩大 B.近代中国走向沉沦C.军国主义的残暴 D.先进中国人的救亡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来源:Z#xx#]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3.近代西方列强开始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中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4.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6.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
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7.马克思在1853年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马克思意在表明A.工业文明必然取代农业文明B.君主立宪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C.主观暴力破坏与客观推动进步同时并存D.主观暴力破坏具有延续的特点8.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
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
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
上述史料信息说明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9.“……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
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11.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
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
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12.美国学者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是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3.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
”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
”这表明他们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14.《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
”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15.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 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16.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17.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8.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对这一宣言解读正确的是A.说明中共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 B.国共矛盾从根本上消除C.标志国共两党关系的开始改变 D.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19.在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第54军郭汝瑰参谋长说:“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
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整个抗战也会因我有生力量之保全而得以持久。
”其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思是A.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B.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C.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D.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20.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与材料中“任务与目的”有关的言论是A.“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B.“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C.“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D.“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21.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22.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A.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23.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
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
”“北线之战”指的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24.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
(如图5)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 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25.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
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
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
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 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26.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27.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
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地反抗太平天国。
这说明太平天国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 B.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D.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28.“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9.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30.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写道:“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