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功 功率 动能定理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项能力训练 专题5 功 功率 动能定理(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项能力训练 专题5 功 功率 动能定理(含解析)

专题5 功功率动能定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4·黑龙江大庆质量检测)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甲所示,若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1B.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的功之比为1∶3C.拉力在4 s末和6 s末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3D.拉力在前2 s内和后4 s内做功的功率之比为1∶1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与粗糙水平轨道平滑对接,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由斜面的A点静止滑下,物体与斜面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已知A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 m,当物体滑至水平地面的C点时速度恰好为零,且BC距离为4 m。

若将BC水平轨道抬起,与水平面间夹角为30°,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能沿BD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8-4)mB.(8-2)mC.mD.8 m3.下列各图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以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其中不正确的是(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在1~2 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5.(201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如图,一质量为m的小石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上与圆心等高处A静止释放,经时间t下滑到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此后水平飞出恰好垂直击中倾角为θ=30°的斜面,空气阻力不计。

则下列关于石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到B平均速度为B.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先超重后失重C.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为D.石块从圆弧轨道飞出到击中斜面的时间为6.在离水平地面h高处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抛出,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f,落地时小球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速率为v,那么,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 )A.重力做的功为mghB.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F f·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mgvD.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增加7.(2014·重庆八中第一次月考)如图所示,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滑梯游戏时,三个小朋友分别经A、B、C三条不同的路径从滑梯的顶端滑到底端。

2014高考物理 最新名校试题汇编大题冲关 专题03 功和能综合题

2014高考物理 最新名校试题汇编大题冲关 专题03 功和能综合题

2014高考物理最新名校试题汇编大题冲关专题03 功和能综合题1.〔14分〕〔2014洛阳市二模〕如下列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在B点与水平轨道AB相切,【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与其相关知识。

2〔2014郑州二模〕如下列图,AB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1/4圆弧光滑轨道,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

一物体(可视为质点)P从圆弧最高点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

测得C点和B点的水平距离OC=L,B点距地面的高度OB=h。

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端安装一个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点的距离为L/2.。

当传送带静止时,让物体P从A处由静止释放,物体P沿轨道滑过B点后又h=gt2,② 1分mgR-μmgR=mv22-mv02 ⑤ 1分3.〔2014某某13校联考〕如下列图,在距水平地面高h1=1.2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p。

现打开锁扣K,物块与弹簧别离后将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离平台,并恰好从B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竖直的圆弧轨道BC。

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h2=0.6m,圆弧轨道BC的圆心O与水平台面等高,C点的切线水平,并与水平地面上长为L=2.8m的粗糙直轨道CD 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运动并与右边的竖直墙壁会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试求:〔1〕小物块由A到B的运动时间.〔2〕压缩的弹簧在被锁扣K锁住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p.〔3〕假设小物块与墙壁碰撞后速度反向、大小变为碰前的一半,且只会发生一次碰撞,那么小物块与轨道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与其相关知识。

4.(16分)〔2014浙江省六市六校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木头与铁板间动摩擦因数,利用如下列图的装置将一铁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中水平段AB长L1=1.0m,倾斜段CD长L2=0.5m,与水平面夹角θ=530, BC是一小段圆弧,物体经过BC段速度大小不变。

2014高考物理最新名校试题汇编大题冲关专题:03功和能综合题.pdf

2014高考物理最新名校试题汇编大题冲关专题:03功和能综合题.pdf

第八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二节 物质的检验 检验常见物质的一般程序与思路 1.固态物质的检验。

2.无色溶液的检验。

思维点拨:本题主要涉及离子的推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离子的推断主要是对于物质中所含的成分,运用实验的手段进行分析和推断,最后得出结论。

其主要依据是实验结果,解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离子的性质,包括颜色以及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现象,推断时需注意排除一些杂质离子母扇拧 针对训练 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解析: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亚硫酸钡,A错;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则原溶液中有I-,B正确;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原溶液肯定有Na+,但不能确定没有K+,因为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能被黄色遮盖,C错;向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有可能是没有加热,NH+4与OH-生成NH3·H2O,没有NH3逸出。

答案:B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1.鉴定是对一种未知物质进行确认,即根据被检物质特有的性质和现象,确定被检物质是否存在。

物质鉴定的一般思路是:根据被鉴物质的性质确定实验原理,若被鉴物质是纯净的离子化合物,则阳离子和阴离子都要检验;若被鉴物质存在于混合物中,则要分析是否有干扰物,若有干扰物则要先分离干扰物质后再进行检验。

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为: 2.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定性辨认。

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是:当待鉴物质较少时,可直接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进行逐一鉴别;当待鉴物质较多时,可就阴、阳离子或官能团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一小组进行逐一鉴别。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直流与交流电路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直流与交流电路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直流与交流电路1.(2013·广东广州一模)某正弦交流电的i -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电流的( )A .频率f =0.02HzB .有效值I =102AC .峰值I m =202AD .瞬时值表达式i =20sin 100πt(A )[答案] BD[解析] 由图象知,该电流的周期 T =0.02s ,频率f =1T =50Hz ,A 错误;有效值I =202A =102A ,B 正确;峰值I m =20A ,C 错误;角速度ω=2πT=100πrad /s ,则瞬时值表达式i =20sin 100πt(A ),D 正确。

2.(2013·广东湛江检测)为探究小灯泡L 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

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U -I 图象应是图( )[答案]B[解析]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U-I图象中O点与图象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反映电阻的大小,故B正确。

3.(2013·安徽名校联盟一模)阻值不计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两端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两端电压的平均值为10VB.电压表连接在线圈两端时,其示数为20VC.在0.01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D.当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s内改变50次[答案]C[解析]由于电压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平均值不是10V,A错;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14.14V,B错;0.01s时,线圈两端电压为0,线圈内的磁通量最大,C对;当连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s内改变100次,D错。

4.(2013·吉林省吉林市一模)如图所示电路中,如果ab输入电压是6V,则cd端输出空载电压是( )A .6VB .3VC .2VD .1V[答案] C[解析] cd 端输出空载电压等于中间电阻R 上的电压,是2V ,C 正确。

(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权威课件

(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权威课件

返回目录
第4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考题定位】 ►难度系数:中等 ►出题角度:本题考查了功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能准 确应用功能关系分析物理过程、解决具体问题.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考点一 功与功率的计算 1.做功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W=Flcos α,只适用恒力做功; (2)转化法: 大小不变、 方向变化的力做的功可以转换研 究对象,转化为恒力做的功进行计算; (3)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体的几乎所有运动情况. 2.功率的计算 W (1)P= t ,适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2)P=Fvcos θ,适用于计算瞬时功率,若 v 为平均速 度,P 为平均功率.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例 2 北京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在四川 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 级地震.地震引发多处山体崩塌, 严重危害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研究崩塌体的运动时 可建立如图 244 所示的简化模型,当崩塌体速度较低、坡 面较缓时,崩塌体的运动可视为滑动.假设某崩塌体质量为 m,初速度为零,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θ 为坡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H 为崩塌体距水平面的高度,μ 为崩塌体与坡面以 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不考虑崩塌体途经 A 处时的速度大 小变化.求: (1)崩塌体滑动到坡底 A 点时的速度大小; (2)水平面上安全位置距 A 点的最小距离.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图 243 A.F 的功率 B.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F 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IE
返回目录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整合测试 电场和磁场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整合测试 电场和磁场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整合测试--电场和磁场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3·四川绵阳二模)如图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绝缘细线水平悬挂,处于垂直纸面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有由M到N的恒定电流,细线中拉力不为零,两细线竖直。

保持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方向缓慢地转过90°变为竖直向下,在这个过程中( )A.细线向纸面内偏转,其中的拉力一直增大B.细线向纸面外偏转,其中的拉力一直增大C.细线向纸面内偏转,其中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向纸面外偏转,其中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当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时,棒受到重力、拉力、安培力,如图(1),满足2T1+BIL=mg。

当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时受力如图(2)(从M端向右看),满足(2T2)2=(mg)2+(BIL)2,综上可知A正确。

2.(2013·大连模拟)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两根平行y轴水平放置的长直导线,通有沿y轴正方向大小相等的电流I,两导线关于y轴对称,P为x轴上一点,Q为z轴上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P、Q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C.P、Q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平行D.正电荷从O点沿z轴向上运动不受洛伦兹力作用[答案]AB[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两电流在O点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等大反向,合磁感应强度为零,A正确。

两电流在P点的磁场方向相反,叠加后合磁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两电流在z轴正方向上各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叠加后,都沿x轴负方向,P、Q两点磁场方向垂直,B正确,C错误。

【二轮精品】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二轮权威课件(四川省专用):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二轮精品】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二轮权威课件(四川省专用):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D [解析] 骑自行车下坡时,空气阻力要做功,机械 能不守恒,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动能.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考点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 1. “两状态,一过程”是应用动能定理的着眼点,即 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明确研究 过程,关注这一过程的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既可以同时作 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返回目录
第4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考题定位】 ►难度系数:中等 ►出题角度:本题考查了功、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 第二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准确分析物理过 程、解决具体问题.
返回目录
第4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2.2013· 四川卷在如图2- 2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 4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 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 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 k=5 N/m的轻弹 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 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 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 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 kg和m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 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 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sin 37°=0.6,cos 37 °=0.8.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功 功率 动能定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其中第5、6、8小题为多选题.)1.[2012·福建卷]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解析:由题意根据力的平衡有m A g =m B g sin θ,所以m A =m B sin θ.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2m v 2,得v =2gh ,所以两物块落地速率相等,选项A 错;因为两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所以两物块的机械能变化量都为零,选项B 错误;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变化为ΔE p =-W G =-mgh ,选项C 错误;因为A 、B 两物块都做匀变速运动,所以A 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 A =m A g ·v 2,B 重力的平均功率P B =m B g ·v 2cos(π2-θ),因为m A =m B sin θ,所以P A =P B ,选项D 正确.答案:D2.[2013·虹口质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做直线运动,沿此直线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物体的初速度为3 m/s ,则其末速度为( )A .5 m/s B.23 m/s C. 5 m/s D.35 m/s解析:根据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功,物体的外力做功W =4 J +16 J -6 J =14 J .由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解得末速度为v 2=23 m/s ,选项B 正确. 答案:B3.[2013·洛阳统考]如图所示,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水平,若要使小滑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1,半球的半径为R 2,则R 1和R 2应满足的关系是( )A. R 1≤R 22B. R 1≥R 22C. R 1≤R 2D. R 1≥R 2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1=12m v 2,解得v =2gR 1,若要使小滑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则有v ≥gR 2(临界状态可由mg =m v 2R 2求得),代入数据解得R 1≥R 22,选项B 正确. 答案:B4.[2013·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4月调研]如图所示为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质量为m 的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前进的距离为l ,且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 ,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 ,那么这段时间内( )A .小车做匀加速运动B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增大C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PtD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Fl +12m v 2m 解析:行驶过程中功率恒为P ,小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减小,选项A、B错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Pt-Fl,选项C错误;由动能定理,W-Fl=12m v2m,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W=Fl+12m v2m,选项D正确.答案:D5.(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斜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相连,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连接,A球置于斜面顶端.现由静止释放A、B两球,B球与弧形挡板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两球最终均滑到水平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则()A. A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25gLB. B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2gLC. 两球在水平面上不可能相撞D. 在A球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轻绳对B球先做正功、后不做功解析:因B球和弧形挡板碰撞过程无能量损失,并且B球的运动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下,又A、B两球用一轻绳连接,所以A、B两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球上升过程中,A球未到达水平面时).当A球刚到水平面时,B球在竖直高度为L2处,由能量守恒定律得3mgL-mg L 2=12(3m +m )v 21,解得v 1=125gL ,A 正确;因A 球到达水平面上,B 球还在斜面上,所以B 球到水平面时的速度比A 球大.对B球,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1+12mgL =12m v 22,得v 2=32gL ,B 错误;由于v 2>v 1,所以B 球可以追上A 球,C 错误;A 球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前L 距离轻绳对B 球做正功,A 球到达斜面中点后,轻绳不再对B 球做功,D 正确.答案:AD6.[2013·东北三校联考]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拴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高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刻两根线拉力大小相同B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2mgC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10mgD .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最高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解析:设小球质量为m ,当两小球运动到题中图示位置时,设速度大小为v ,此时两根细线的拉力分别为F 1和F 2,设小球质量为m ,细线长度为L ,则由向心力公式得:F 1-mg =m v 2L ,F 2+mg =m v 2L ,故选项A 错误;易知小球1在最高点时细线的拉力F ′1最小,设此时速度大小为v 1,F ′1+mg =m v 21L ,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12m v 21+2mgL ;小球2在最低点时细线的拉力F ′2最大,设此时速度大小为v 2,F ′2-mg =m v 22L ,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2=12m v 2+2mgL ,联立解得,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F ′2-F ′1=2mg +m v 22-v 21L =2mg +8mg =10mg ,故选项C 正确,B 错误;取题中图示位置为零势能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选项D 正确.答案:CD7.[2013·江西盟校二联]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的坡顶B ,获得的速度为v ,A 、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s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 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 v 2 C. 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 v 2+mgh D. 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 -12m v 2-mgh 解析:小车重力所做的功为-mgh ,A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W =12m v 2,B 正确.推力对小车做的功为Fs ,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阻力对小车做的功为-(Fs -12m v 2-mgh ),故D 错误.答案:B8.[2013·石家庄质检二]如图所示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启动过程中的v -t 图象,Oa 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b 段表示以额定功率行驶时的加速阶段,bc 段是与ab 段相切的水平直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汽车以恒定功率做匀加速运动B .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v 22C .t 1~t 2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大于12m v 22-12m v 21 D .在全过程中t 1时刻的牵引力及其功率都是最大值解析: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牵引力恒定,由功率定义,可知:汽车功率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由v -t 图象意义可知: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大小等于汽车的位移大小,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选项B 错误;t 1~t 2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可得:W F -W f =12m v 22-12m v 21,则W F >12m v 22-12m v 21,选项C 正确;由汽车功率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 1~t 2时间内,牵引力减小、汽车功率不变;t 2~t 3时间内,牵引力不变、汽车功率不变,故选项D 正确.答案:CD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9.[2013·淄博二模]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长度为3 m 、质量M =10 kg 的木板,在F =5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5 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个质量为m =3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 =1 m 时,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以后木板每运动1 m 就在其最右端无初速地放上一个同样的小铁块.(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刚放第三个铁块时木板的速度.(3)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的过程,木板运动的距离. 解析:(1)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 由平衡条件得F =f ①f =μMg ②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μ=0.5. ③(2)每放一个小铁块,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增加μmg令刚放第三块铁块时木板速度为v 1,对木板从放第一块铁块到刚放第三块铁块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L -2μmgL =12M v 21-12M v 20 ④ 联立代入数据得v 1=4 m/s. ⑤(3)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之前,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均为3μmg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的过程,木板运动的距离为x ,对木板由动能定理得-3μmgx =0-12M v 21 ⑥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x =169m =1.78 m . ⑦ 答案:(1)0.5 (2)4 m/s (3)1.78 m10.[2013·上海市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放置一质量m =0.5 kg 的小物块,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与台阶边缘O 点的距离s =5 m .在台阶右侧固定了1/4个椭圆弧挡板,今以O 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的方程满足x 2+4y 2=325y .现用F =5 N 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小物块最终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1)若小物块恰能击中挡板的右端P 点,则其离开O 点时的速度为多大?(2)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拉力F 最多作用多长距离?(3)改变拉力F 作用距离,使小物块击中挡板不同位置.试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证明:击中挡板的小物块动能均为8 J.解析:(1)v 0=x 2yg = 1.62×0.810m/s =4 m/s. (2)设拉力F 作用的距离为s 1由动能定理有:(F -μmg )s 1-μmg (s -s 1)=12m v 20 (5-0.5×0.5×10)s 1-0.5×0.5×10(5-s 1)=12×0.5×42 s 1=3.3 m或:Fs 1-μmgs =12m v 20 5s 1-0.5×0.5×10×5=12×0.5×42 s 1=3.3 m.(3)设小物块离开水平台阶的速度为v ,击中挡板时的水平位移为x ,竖直位移为y ,则v =x 2yg ①E k=12m v2+mgy②x2+4y2=325y③由①③代入②即可解得E k=8 J.答案:(1)4 m/s(2)3.3 m(3)见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功功率动能定理1.(2013·上海普陀区一模)如图所示,两个互相垂直的恒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为4J,力F2对物体做功为3J,则力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 A.1J B.3.5JC.5J D.7J[答案]D[解析]合力的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故力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7J,D正确。

2.(2013·吉林实验中学二模)如图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

小环从最高点A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下落高度h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答案]AB[解析] 对小球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12mv 20,则v 2=2gh +v 20,当v 0=0时,B 正确;当v 0≠0,A 正确。

3.质量为m =2kg 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 =10m /s 2,则(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 .10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6WC .10s 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m 处D .10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J[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乙知前后两段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2m /s 2、a 2=1m /s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μmg =ma 1,F -μmg =ma 2,联立得F =3N 、μ=0.05,A 错;10s 末恒力F 的瞬时功率为P =Fv =18W ,B 错;由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知,10s 内物体的位移s =-2m ,即在计时起点左侧2m 处,C 对;10s 内物体的路程为L =34m ,即10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L =0.05×10×2×34J =34J ,D 对。

4.(2013·陕西宝鸡二模)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然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重物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B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小球速度为零C .手托重物缓慢上移时手对重物做功为W 1=m 2g2kD .重物从静止下落到速度最大过程中重物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W 2=m 2g 2k -12mv 2[答案] BD[解析] 当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为零,A 错误;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弹簧的伸长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B 正确;手托重物缓慢上移时重物的动能不变,根据动能定理得W 1+W 弹簧-mgh =0,h =mg k ,故W 1=mgh -W 弹簧=m 2g 2k -W 弹簧,C 错误;重物从静止下落到速度最大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W 弹簧=12mv 2,则W 2=W 弹簧=m 2g 2k -12mv 2,D 正确。

5.(2013·河南洛阳一练)如图所示,细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开始时细绳被拉直,并使小球处在与O 点等高的A 位置,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它由A 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的情况是( )A .一直在增大B .一直在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C[解析] 小球在A 位置时速度为零,故功率为零,小球在B 位置时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故功率也为零,而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功率不为零,所以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正确。

6.(2013·淮安模拟)质量均为1.5×103kg的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水平面上运动,二者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0.5倍,由于牵引力不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车牵引力为7.5×103NB.t=1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1m/sC.t=1s时两车间距最大,且最大间距为1mD.0~2s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3×103J[答案]C[解析]甲车做匀速运动,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为7.5×103N,乙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7.5×103N,A错;甲车速度v甲=2m/s,乙车加速度a乙=2m/s2,v乙=a乙t,t=1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2m/s,此时二者间距最大,最大间距为1m,B错,C对;0~2s 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W=fΔx=-3×104J,D错。

7.(2013·山东淄博一模)“蹦极”是一项既惊险又刺激的运动。

运动员脚上绑好弹性绳从很高的平台上跳下,从开始到下落到最低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开始跳下时的初速度为零,不计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B.t1~t2时间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C.t1~t2时间内,重力对运动员做的功大于运动员克服拉力做的功D.t2~t3时间内,运动员动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拉力做的功[答案]ABC[解析]0~t1时间内,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此时绳子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A 正确;由图象可知,t 1~t 2时间内,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增大,故B 正确;t 1~t 2时间内,对运动员由动能定理得mgh -W F =ΔE k ,ΔE k >0,故mgh>W F ,C 正确,t 2~t 3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由最大变到零,t 3时刻运动员下落到最低点,此过程中有mgh -W F =0-12mv 2,运动员动能的减少量为12mv 2=W F -mgh ,小于克服拉力做的功,D 错误。

8.(2013·大连模拟)甲、乙两辆同样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t 2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假设在运动过程中,两车所受的阻力大小相等且恒定,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两车出发点不同,可能相遇两次B .在t 1时刻两车肯定相距最近C .在t 1时刻两车牵引力的功率相等D .在0~t 2时间内甲车牵引力做的功比乙车多[答案] AD[解析] 如果两车出发点不同,乙车在后面追上甲车,第一次相遇;乙车减速运动,后来乙车速度小于甲车,甲车可能再追上乙车,第二次相遇,A 正确。

两车追及过程中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极值,t 1时刻两车可能相距最近,也可能相距最远,B 错。

乙车做匀减速运动,牵引力小于阻力,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由于P =Fv ,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乙车牵引力比甲车小,则其牵引力的功率也比甲车小,C 错。

由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可得在0~t 2时间内两车位移大小相等,甲车牵引力大于乙车,做功比乙车多,D 正确。

9.(2013·江苏宿迁一模)质量为2 kg 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动能E k 与其发生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取10m /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1m 时速度大小为2m /sB .x =3m 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2C .在前4m 位移过程中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为9JD .在前4m 位移过程中物块所经历的时间为2.8s[答案] D[解析]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F 合x =ΔE k ,则F 合=ΔE kx ,即图线的斜率等于合外力。

在0~2s 内,F 合=ΔE k x =2N ,设x =1m 时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得F 合x =12×mv 2-0,v=2m /s ,A 错误;由图线知2~4m 内加速度恒定,a =F 合m =ΔE k xm =52×2m /s 2=54m /s 2,B 错误;在前4m 位移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 -μmgx =9J ,W =9J +0.2×2×10×4J =25J ,C 错误;在x =2m 时,12mv 21=4J ,v 1=2m /s ,在x =4m 时,12mv 22=9J ,v 2=3m /s ,在前2m 内,2m =v 12t 1,t 1=2s ,在后2m 内,2m =v 1+v 22t 2,t 2=0.8s ,故t 1+t 2=2.8s ,D 正确。

10.(2013·湖北荆州质检)某科技创新小组设计制作出一种全自动升降机模型,用电动机通过钢丝绳拉着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已知升降机的质量为m ,当升降机的速度为v 1时,电动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电动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直到升降机以最大速度v 2匀速上升为止,整个过程中忽略摩擦阻力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有关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钢丝绳的最大拉力为P v 2B .升降机的最大速度为v 2=PmgC .钢丝绳的拉力对升降机所做的功等于升降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D .升降机速度由v 1增大至v 2的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不断减小[答案] BD[解析] 升降机匀加速上升阶段,钢丝绳的拉力不变且最大,根据P =Fv 1得F =Pv 1,A错误;升降机匀速上升时,速度最大,此时F =mg ,v 2=P F =Pmg ,B 正确;升降机速度由v 1增大至v 2的过程中,功率保持不变,速度增大,根据P =Fv 可知,拉力F 减小,D 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钢丝绳的拉力对升降机所做的功与重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故钢丝绳的拉力对升降机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与升降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 错误。

11.(2013·湖北八市调考)如图,在水平地面xOy 上有一沿x 正方向做匀速运动的传送带,运动速度为3v 0,传送带上有一质量为m 的正方形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当物体运动到yOz 平面时遇到一阻挡板C ,阻止其继续向x 正方向运动。

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与挡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此时若要使物体沿y 正方向以匀速4v 0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问:(1)沿y 方向所加外力为多少?(2)若物体沿y 方向运动了一段时间t ,则在此期间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答案] (1)μ1mg 3μ2+45 (2)-4μ1mgv 0t 3μ2+45[解析] (1)地面xOy 对物块摩擦力如图甲所示,物块沿轴正向匀速运动时受力图如图乙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