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
肺康复内容

1111
肺康复是一种针对肺部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肺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再住院率。
以下是肺康复的一些常见内容:
1. 运动训练:肺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康复师会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肺部肌肉力量、提高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功能。
2.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肺康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可以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利用肺部功能。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呼吸效率、减轻呼吸困难和增强运动耐力。
3. 健康教育:肺康复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戒烟等。
这些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自我效能感。
4. 心理支持:肺部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方面的挑战,如焦虑、抑郁等。
肺康复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这些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营养支持:营养对于肺部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康复师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以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体重、增强免疫力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6. 社会支持:肺康复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患者建立联系,以获得社会支持。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肺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来帮助肺部疾病患者恢复肺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肺部疾病,建议咨询医生或康复师,了解更多关于肺康复的信息。
肺康复科普

肺康复科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肺康复的定义与重要性
2.肺康复的目的和目标
3.肺康复的方法和实践
4.肺康复的益处和效果
5.肺康复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正文
肺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医学干预和康复训练,帮助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恢复肺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康复方式。
在现代医疗领域,肺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肺康复的目的和目标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康复的方法和实践包括多种形式,比如呼吸训练、有氧运动、肌肉锻炼等。
其中,呼吸训练是最基础的一种康复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则是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量,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肺部功能。
肺康复的益处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通过肺康复训练,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其次,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最后,肺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施肺康复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和家属了解。
比如,康复训练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度,适时调整康复计划,以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身体负担。
总的来说,肺康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康复方式,它可以帮助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肺康复工作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事肺康复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无数患者从疾病困扰中走向健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肺康复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肺康复工作的意义肺康复是指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一种康复方式。
在我国,肺康复工作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不断提高,肺康复越来越受到关注。
肺康复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肺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困难、咳嗽、乏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降低死亡率:肺康复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
3. 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肺康复可以减少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4. 推动康复医学发展:肺康复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二、肺康复工作的艰辛肺康复工作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以下是我对肺康复工作艰辛的一些体会:1. 患者需求多样化:肺康复患者的病情各异,需求也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康复过程漫长:肺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康复团队协作:肺康复工作需要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协作。
如何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康复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4. 自身素质要求高:肺康复工作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三、肺康复工作的感悟1. 关爱患者,以人为本:在肺康复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提高康复效果。
2.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肺康复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肺康复名词解释

肺康复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帮助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恢复健康,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肺康复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延缓病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肺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而言,肺康复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肺康复,患者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提高体力和活动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
在进行肺康复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功能检测、运动耐受性测定、症状评估等,以确定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体能训练、疗法治疗等多种方式。
在肺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肺康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医学界开始关注矽尘病(尘肺)患者的康复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肺康复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康复涉及的名词解释如下:1. 呼吸功能检测: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肺功能测试、血氧检测等,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道通畅程度、肺活量、肺扩张能力等,为制定康复计划和监测疗效提供依据。
2. 运动耐受性测定:通过体力测试、步行测试等方式,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和耐力水平,为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3. 症状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症状评分表等方式,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描述,如呼吸困难程度、咳嗽频率、咳痰性质等,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4. 体能训练: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体力和肌肉力量,改善运动能力和耐力,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5. 疗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早期肺康复的对象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如 何早期发现和康复干预防治疾病进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肺康复的对象扩展到包括哮喘、肺间质性 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肺癌和呼吸机支持等病人。1994年国际康复会议(NIH)重新定义的肺康复概 念是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肺康复队伍,以病人保持和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 力为目的,多方位、持续性地服务于肺疾病病人和他们的家庭。肺康复的内容已不仅仅是锻炼或教 育方案,它包括病人的评估、训练、运动、心理社会干预和跟踪(follow-up)系列内容,肺康复队 伍由医生、呼吸师、护士、理疗师、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等组成。 一. 病人的选择和评估: 病人选择的标准:1肺功能检测异常 2由于肺疾病引起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降低 相对禁忌症: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心病、重度肺高压、肝功能严重异常 评估的内容:病史、体检、检查结果、营养状况、日常活动能力(ADL)和运动能力、文化程度、社 会心理、发展的目标 二. 病人训练: 要达到肺康复训练的目的,病人须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训练的过程包括:评估病人 教育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方式和训练的内容。 训练的内容:疾病有关知识的宣教、呼吸训练、支气管卫生技术(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药物应 用、呼吸治疗方法、自我评估和症状管理、社会心理问题。 三. 运动的评估和训练: 运动训练前需要评估:运动量、检测运动性低氧血症、滴定需要吸入的氧浓度、非肺部原因引起运 动受限、运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营养状况。 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式,持续时间,频率,上肢、下肢锻炼,肌力、耐力训练,呼吸肌力训练, 家庭运动计划 四. 社会心理评估和干预: 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面临无数压力的挑战,有疾病本身、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源,病人积极 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能力是决定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肺康复在这方面的作 用是提供一个社会支持环境。 主要的内容:建立足够的支持系统,重视性生活的影响,压力、情绪管理和控制。 五. 持续质量改善(CQI)和跟踪(follow-up): CQI贯穿与肺康复的全过程,并通过不断评估病人康复治疗的结果,修改确定康复方案,为病人提供 最适服务,并且在完成院内康复计划后继续病人的家庭康复根踪。 主要的内容:康复效果、支持群体、志愿者。 以下分别介绍哮喘、COPD和机械通气病人的肺康复方案,但对于具体病人,必须根据评估的结果, 制定可行的目标,有针对性的确定方案内容,实施个体化的肺康复方案。 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所引起的气流受限在早期是可逆,晚期因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难以逆转,因此为避免长期永久性的气道不可逆损害, 早期、合理的用药和康复干预是关键。 大多数哮喘病人经过适当治疗,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无症状的活动,包括参加锻炼和运动 无夜间哮喘症状 阻止哮喘发作 达到最佳可能的峰流速值
肺康复名词解释

肺康复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肺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和治疗,帮助患有肺部疾病或损伤的患者恢复肺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肺康复可以应用于多种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等。
肺康复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减少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增加体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肺康复方案通常包括呼吸康复、运动康复、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措施。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些与肺康复相关的名词。
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因与吸烟、环境污染等有关。
患有COPD的患者通常伴有气短、咳嗽、喘息等症状,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2. 呼吸康复:呼吸康复是指通过呼吸训练、气管扩张、呼吸操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困难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措施。
3.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指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体力活动等方式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体力和耐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4. 营养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肺康复同样很重要,营养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食物,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5. 心理支持:肺部疾病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肺康复。
通过以上专业的肺康复措施和综合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肺部功能,减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也需要患者本人和家人的配合和支持,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康复计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肺康复的努力,患者们能够重获健康,重新享受生活的乐趣。
【本文共1008字】第二篇示例:肺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来帮助患有肺部疾病或损伤的患者恢复健康。
肺康复旨在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使患者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一些与肺康复相关的名词解释。
1. 肺疾病:指影响肺部健康的疾病,常见的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气肿、肺结核等。
肺康复(最新课件)

二 肺康复---
呼吸肌训练
膈肌收缩
肋间外肌收缩
平
胸腔纵径增大
胸腔横径增大
静 呼 吸
胸廓扩大 胸腔容量
运
肺内压﹤大气压
动
过
内向性气流
程
吸气
二 肺康复---
呼吸肌训练目的
1 恢复膈肌至较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2 控制呼吸频率和呼吸方式以减少气体陷闭
3
减少呼吸功,增加呼吸肌的工作效率
4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焦虑
一
肺康复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肺康复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在患者个体化治 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 全身表现而减轻症状,优化功能状态,增加患者依从性 ,减少医疗费用.
二 肺康复主要目标 一
式
呼
吸
03
经唇慢呼气,呼气时尽力收缩腹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训
练
04
呼吸期间保持胸廓最小活动度
二 肺康复---
腹式呼吸训练目的
呼吸肌训练
增加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 为腹式呼吸
严重COPD患者,膈肌受过 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 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 肌收缩的效率降低
患者的呼吸运动被迫由肋间肌 和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 乳突肌等)来负担,变成胸式 呼吸。因为胸廓的扩张度小, 辅助呼吸肌又容易疲劳
运动训练
一 肺康复---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运动频率:每周3-5次
每次15~30分钟 循序渐进,持续
训练强度: 高强度比低强度产生更大
肺康复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异常呼吸模式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 过度换气 端坐呼吸 呼吸暂停 长吸呼吸 潮气呼吸
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对象
.限制性通气障碍
A 肺机械力学的改变 B 通气/血流比例改变
肺结核 肺癌手术后肺 切除 肺实质纤维化 .阻塞性通气障碍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支气管扩张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的目标是:
改善通气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等
呼吸训练方法
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
部分呼吸法 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练习
病理呼吸模式时,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的比
呼吸训练器
呼气训练:吹气球
呼吸训练器
强化呼吸肌训练
利用呼吸训练器具增强呼吸肌法
为胸外科术前增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耐 力、术后肺不张
局部呼吸
(一)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 下肋骨侧方,让患者呼气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
力,以扩张下肋,治疗师可给予
下肋区轻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 意识。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
吸急促。
5 .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6.如有需要,应鼓励患者做深度、急剧地双 重咳嗽。
7.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则指 导患者做几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
可诱发咳嗽。
8.引流治疗结束后缓慢坐起并休息,防止姿
势性低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训练主要禁忌证
(1)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 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 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呼吸训练的一般原则
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
头晕等,应该及时就诊 4.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5.训练适度 6.酌情适当吸氧
呼吸训练的效果
增加每分钟通气量。 减少呼吸次数。 减少分钟换气量。 增加呼吸功率。 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降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一般情况 生命体征 治疗前/中/后 观察 意识水平 颜色 皮
呼吸训练方法
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 部分呼吸法 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练习
病理呼吸模式时,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的比 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
这种病理性呼吸不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增加 了氧的消耗,需要训练病人恢复腹式呼吸。
缓慢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 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反而增加耗氧,因 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左右。
肺康复的定义
主要内容
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肺康复的目的
要掌点握
肺康复的注意事项
呼吸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肺康复训练的 技术和方法
肺康复的定义
肺康复的定义: 通过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呼吸模
式,使吸气时胸腔扩大,呼气时胸腔缩小,促进 胸廓运动,改善通气功能。
呼吸的生理基础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呼吸;组织换 气又称为内呼吸。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 同步的阶段:
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对象
.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结核
肺癌手术后肺 切除 肺实质纤维化 .阻塞性通气障碍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支气管扩张
A 肺机械力学的改变 B 通气/血流比例改变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的目标是:
改善通气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教育患者处后侧底部扩张
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持半卧位的患者, 因为分泌物易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患者坐位,身体前 倾,髋关节屈曲。 按照上述“扩张肋 骨”的方法进行。
胸腔松动练习
(一)松动一侧的胸腔
患者坐位,朝紧绷侧侧屈并呼气,将握拳的手推紧绷侧胸壁, 接着上举胸腔紧绷侧的上肢过肩,并朝另一侧弯曲,使紧绷 侧组织做额外的牵张。
气流的阻力,气道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开始训练3分/次~5分/次,3次/天~5次/天,以后
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分/次~30分/次,以增加吸气 肌耐力。
(二)呼气训练
1.腹肌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2.吹蜡烛法: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吸气 后用力吹蜡烛,使蜡烛火焰飘动。 3.吹瓶法:用两个有刻度的玻璃瓶,瓶的容积为 2000ml,各装入1000ml水。将两个瓶用胶管或玻璃 管连接,在其中的一个瓶插入吹气用的玻璃管或胶 管,另一个瓶再插入一个排气管。训练时用吹气管 吹气,使另一个瓶的液面提高30mm左右。休息片刻 可反复进行。
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
呼吸肌的功能直接影响肺通气过程 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影响肺换气 血液循环和血液质量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身体素质和全身代谢影响气体的组织换气
呼吸训练的目的
强化有效的咳嗽 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 缓解胸部的紧张 增强患者的体质 预防恶性循环的发生
呼吸功能训练作用
肤状况 杵状指 颈静脉怒张 辅助呼吸肌肥大 缩唇呼气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正常呼吸模式 呼吸频率 15-16次/分 呼吸节律 吸:呼=2:1
呼吸过程 膈肌活动 胸腔扩大 上胸部抬高
健康人深呼吸时可出现颈 部活动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异常呼吸模式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 过度换气 端坐呼吸 呼吸暂停 长吸呼吸
潮气呼吸
重复3次~5次,休 息片刻再训练,一 日多次
(二)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 患者坐位,两手在头后方交叉握,深吸气时挺胸,做
肢位 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使针对胸廓上部、 肩胛带肌的放松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上部纤维 肩胛提肌 斜角肌
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1.训练方案应个体化 2.选择适宜环境训练 3.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
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 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 式,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肺换气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呼吸训练主要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慢性实质疾病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呼吸训练器
呼气训练:吹气球
呼吸训练器
强化呼吸肌训练
利用呼吸训练器具增强呼吸肌法
为胸外科术前增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耐 力、术后肺不张
局部呼吸
(一)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 下肋骨侧方,让患者呼气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 力,以扩张下肋,治疗师可给予 下肋区轻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 意识。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 师用手轻柔地向下向内挤压胸腔 来协助。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如前倾依靠位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 前肋骨下方的腹直 肌上,让患者用鼻 缓慢地深吸气,肩 部及胸廓保持平静, 只有腹部鼓起。然 后有控制地呼气, 将空气缓慢地排除 体外。
呼吸肌练习
(一)吸气阻力训练 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可以改善吸气肌的
肌力及耐力,减少吸气肌的疲劳。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提供吸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