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特点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第一章: 引言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心理学与行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加。
了解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定义和分类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所展现的动作、活动和行动。
它可以通过外界的观察和内在的体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人类行为可以分为认知行为、情绪行为、社交行为和自我控制行为等不同类别。
第三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评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或障碍,更涉及到个体对自我和生活的积极评价和适应能力。
评估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常用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工具来进行,如幸福感量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等。
第四章: 人类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积极的人类行为,如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社交关系等,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而消极的行为,如过度使用社交媒体、长时间沉溺于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则可能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章: 心理健康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心理健康对人类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会导致个体行为的消极变化,甚至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第六章: 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干预与调节研究表明,通过干预与调节人类行为,可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制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第七章: 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未来研究方向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

三、人类行为概述
吸烟行为:
(1)多数吸烟者的吸烟行为起始于少年,形成 于青年阶段;
(2)从少年到成年早期阶段岁年龄的增长吸烟 率升高;
(3)1996年与1984年相比,40以下男性的吸烟 率增加,4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下降;女性吸 烟率增加。
三 、人类行为概述
6.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学习因素
糖尿病
表现: 空腹血糖>=6.1mmol/L 可疑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危险因素: 肥胖、缺乏运动 高脂、高糖饮食
溃疡
表现:有规律上腹痛,和进食有关、 有一定季节性、有返酸等症状。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烫食 吸烟 酗酒 精神紧张、情绪压抑
健康的基石
• 健康的四大基石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三、人类行为概述
行为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 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
①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 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②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必须具 有规律性;
③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 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即行为必须具 有与环境的和谐性;
二、健康相关行为
健 康 相 关 行 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 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 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健康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1.倡导;2.赋权;3.协调。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可塑性;3.差异性。
其健康教育意义: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是健康教育的前提;2.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1)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2)认知3)态度4)情感5)意志;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有利性;2.规律性;3.和谐性;4.一致性;5.适宜性。
危害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危害性;2.明显性和稳定性;3.习得性。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指以社会团体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目前用于解释和指导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注重个体内在因素,并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个体信念上面,主要包括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在成就情景中对背景因素知觉的信心。
创新扩散理论:指一项新事物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
第四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社会动员的概念: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活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的过程。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行为反复
无法坚持
行
实用文档
IEC
模 式
实用文档
知-信-行模式(KAB或HAP)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对疾病威胁的认识:包括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对采取健康行为后益处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诱
发
行
为
改
变
的
因
素
提示因素:包括传媒宣传、医生建议、亲朋患病等。此类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 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 型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 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 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上述两种行为模式都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进行矫治,将其改变为B型行为模式。
实用文档
(二)测量(心理学课讲)
实用文档
第三节 个体行为改变理论
实用文档
一、知信行理论
• 知 信 行 模 式 (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KABP
or.KAP模式)
• (一)基本内涵
实用文档
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 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 避开这些环境危害即属于这类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 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指的是一系列能够维护和增强健康的行为。
这些行为通常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以及积极的心理态度等。
这些行为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入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并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如过量饮酒和吸烟,可以减少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而积极的心理态度则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保持精神健康。
总的来说,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涵盖了对身体健康的全面关注和照顾。
只有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态度,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养成这些健康相关行为,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开心的心情。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一,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 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知觉到严重性:人们对于某种疾病严重性的判断,包括两 方面的反应,一种是对临床后果的反应,另一种是对疾病 产生的社会后果的反应
知觉到易感性:人们对于自己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主观判 断,及形成的主观信念,包括个人对医生的诊断的接受程 度,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同的干干预预帮帮助助,,促促使使对对象象由由此此阶阶段段向向趋趋向向戒戒烟烟成成功功的的下下一一
阶段转转变变。。
25
SCM模式的1个决策过程(10个心理活动)
① 认知层面 (6个)
提高认识:发现和学习新事实、新思想,向行为健康方 向努力;
情感唤起:知觉到如果采取适当的行动,可减少不良行 为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10
第二,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估 计,相信这种行为与上述疾病或危险因素有密切 联系,包括认识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 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知觉到益处:人们对于采取某种行为以后,能否有效地 降低患病的危险性和减轻后果的判断。
知觉到障碍:指人们意识到假若他们采取某种行为时, 可能客观存在的或自己心理上的障碍。
14
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鉴于目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作用时间长且多能 给行为者带来某种“收益” ,因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动机理论 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增加了2个抵御健康相关行为改善的因 素,以便更好地解释健康相行为: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
自我再评价:在认知和情感上对自己的健康风险行为进 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26
第四章 行为与健康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2.促进健康行为的五种类型 (3)戒除不良嗜好: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 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 品等。戒烟、戒毒、戒除酗酒、滥用药品、 网络成瘾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4)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 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 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 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 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三)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学习因素 ❖ 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的学习是模仿。 ❖ 第一种无意模仿,人们往往通过无意模仿获得日
常生活行为。无意模仿多见于儿童,他们在模仿 他人行为时是无意的,并无明确的目的.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三)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人类行为的特性包括
(3)差异性 人类的行为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 外部环境、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三)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人类行为的特性包括 2.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
• 为此,我们需要在了解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的基础上,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 为,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和方法提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健康相关行为概念及其分类 •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
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 行为。 •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 健康行为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五要素
环境
主体
手段
客体
结果
2008-4-15
教师
孙奕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二、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三、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差异性
四、人类行为的发展特点和“人生三阶段”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五要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 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 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人们追求刺激的五种方式 ——英国人类学家D. Morris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①通过制造一些非必要的、但能够解决的“问题” 来增大刺激量。
– 如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进行的各种有刺激性 的娱乐活动; ②通过对寻常刺激做出超常反应来增大刺激量。 – 如人们用狂饮暴食来解闷或消磨时光,结果身 体变得肥胖,健康受到损害; ③通过发明新的活动来增加刺激量。 – 例如人们不断地玩新的游戏来取乐;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的属性: 生物属性 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的,不需要 先天性的,不需要 通过学习获得 通过学习获得。 。
社会属性 社会行为
习得行为: 习得行为: 人类在所处的社 人类在所处的社 会文化环境中, 会文化环境中,
本能行为
1. 2. 3. 4. 5.
防御行为是人类预防和保护性行为的基础,人类从长 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各种应对技巧和心理防御机制。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4.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人类有追求刺激的本能,如赌博、高危体育活动、
冒险等追求刺激的行为。
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将会危害人类 个体或群体的健康。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主要内容
1. 人类行为的概念 2. 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 3. 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健康相关行为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概念 :
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 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 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 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 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 行为结果。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5.睡眠
睡眠是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一种有规律、重复、可 逆的生理状况,是人的大脑和身体处于休息状态 的生理现象,也是人类基本行为的组成部分。 人类个体约有1/3的时间以睡眠方式度过。每人 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同时也受性别、 性格、情绪状态、神经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3.防御行为
人类对外来的威胁通过应对、心理防御机制以摆脱心 理紧张并取得心理平衡和心身安全感,此类行动均称 为防御行为(defense behavior)。 防御行为以情绪反应为先兆并以情绪反应相伴出现。 人类遭遇挫折、心理冲突时,会产生害怕和焦虑等心 理活动。如见到猛兽,人就会本能地逃跑,以避免损 伤和保存生命。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人们追求刺激的五种方式 ——英国人类学家D. Morris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④通过对低于正常的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来增加 刺激量。
– 如用手淫进行自慰; ⑤通过人为地强化所选择的刺激来增加刺激量。 – 例如,已知红色的嘴唇、洁白的皮肤、线条柔 和的体态、细长的大腿、突出的胸部和臀部是 性感的标志,于是,就人为地用口红、脂粉、 束腰、着超短裙、戴乳罩等来增强性的刺激。
人的本能行为:
摄食行为1Βιβλιοθήκη 睡眠5性行为
2
本能行为
好奇和追求刺 激的行为
4
3
躲避行为或 防御行为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1.摄食行为
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寻食、进食、 消化、吸收等各种有关活动称为摄食行为 (feeding behavior)。 人类的摄食行为具有规律性,即具有一定的行为 模式。 摄食行为模式包括:食物习惯、进食方式、食品 贮藏、食品选择和食物偏爱等。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二)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人出生到人世间,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 中,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 着周围人群的行为方式,并学习社会中存在的语 言、思想、风俗、道德等,逐渐形成有一定社会 行为的“社会人”。 人的行为要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每一个人的行为总是或多或少影响着他周围的 世界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2.性行为
人类性行为是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活动、是组成 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且也是人类痛苦和许多社会问题的罪魁 祸首。 人类的性行为:种族延续、生理与心理需要、保 持健康 人类的性行为的特点:本能;受社会道德、风尚、 思潮和法律等的影响而具有高度社会性。 加强性健康教育,培养科学的性道德观。
摄食行为 性行为 防御行为 探讨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睡眠
教师 孙奕
通过社会化过程 通过社会化过程 获得的。 获得的。
2008-4-15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性的表现
行为与遗传有关
行为以生理形态和功能发生为前提
人具有本能行为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2008-4-15
教师
孙奕
健康教育学
—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摄食行为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人类的生 长、发育、优化、智力开发、健康、衰老等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摄食行为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但不科学的 摄食行为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如心脑血管疾病、 癌症、糖尿病、肥胖病等。
200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