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丙烯酸酯胶黏剂

1.1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特点
(1)优点: ①室温快固化,一般3~15分钟基本固化(25℃左右),
24小时完全固化。 ②使用时不需要正确计量及混合。 ③二液可分别涂布,使用寿命不受限制。 ④可进行油面粘接。
⑤被粘接材料范围宽广,如金属、非金属(一般是 硬性材料)可自粘及互粘。
⑥耐冲击性、抗剥离性等优良。 ⑦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用于流水线操作。
甲基丙烯酸 10 单体, 可提高固化速度
二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1-2 双酯,加速固化物的交联 速度和程度
热塑性聚氨酯 20 弹性体增韧剂,改善固化物脆性
对苯二酚 0.01 稳定剂,增加胶液的贮存期
异丙苯过氧化氢 5-6 引发剂
底剂
2-吡啶基硫脲 5 促进剂
甲醇
50 溶剂
乙腈
45 溶剂
双主剂型不用底剂,两个组分均为主剂,其中一个主 剂中含有氧化剂,另一
CH2 C COOR
A-
CH2 C COOR ACH2 C- COOR
A ( CH2
CN
C
) n
-2CH2
COOR
CN CCOOR
进一步反应
聚合物
α-氰基丙烯酸酯的物理性能和胶接强度
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牌号和性能
2.5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使用方法
粘接工艺采用以下任意一种即可: 表面处理-涂胶-叠合-加压-固化 表面处理-装配-定位-渗浸涂胶-固化 表面处理-涂底胶-涂胶-叠加-加压 表面处理-装配-定位-渗浸涂胶-涂底胶
目前生产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中酯基主要有甲基、乙基、 丙烯基、丁基、异丁基等。其中以乙酯(502胶)为主,占 销售量的90%以上。
目前,世界范围内销售2500~3000吨的各种氰基丙烯酸 酯胶粘剂。其中90%以上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因其兼有优 良的胶接性、较长的贮存期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点。
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姓名:吕文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指导教师:周小凡20040301摘要现代造纸工业中,废纸回用量的迅速增加已引起日益严重的“胶粘物质”问题,给造纸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消除“胶粘物质”问题是造纸界人士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各种压敏胶粘制品是“胶粘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开发能容易在制浆过程中除去,不生成“胶粘物质”的新型压敏胶粘剂意义重大。
本论文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就是这样一种产品。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问和搅拌速度对乳液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
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产品乳液的电介质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初粘性能和水溶性能降低,持粘性能则先增加后降低。
过硫酸盐引发剂用量为o.8%左右时,80℃下反应约2小时,本课题涉及的乳液聚合反应能较好的完成。
2、单体配比、聚合度及中和度对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硬单体比例的增加,产品持粘性能和水溶性能增加,初粘性能降低;一定调节剂用量下,使产品具有水溶性有一个最小的硬单体比例,而且该值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改变调节剂用量可有效改变产品的聚合度:随调节剂用量增加,产品持粘性能降低,水溶性能提高,初粘性能基本不变,而且调节剂用量在。
一o.25%的范围内,产品性能的改变最为明显;氨水中和能有效改善产品的水溶性能。
3、z系列是一类有效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增粘剂,其中分子量较高的z一3增粘效果最好,其适宜用量在10一15%(w)之间。
4、离子型交联剂Al:(so。
),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温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基本没有影响:中和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当中和度在75%左右时,交联反应几乎不能进行。
离子型交联剂的用量主要受压敏胶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限制。
5、自交联剂N—MAN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
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
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
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性体系的有机硅烷Wz-A在水乳型聚丙烯酸密封胶中的应用,这种水性硅烷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Wz-A 的添加量在0.8%-1.6%较为合适。
丙烯酸建筑密封胶配方

丙烯酸建筑密封胶配方
1.丙烯酸乳液:500g
丙烯酸乳液是丙烯酸聚合物的水乳状溶液,作为丙烯酸建筑密封胶的基础原料。
主要用于提供粘合性和密封性。
2.增稠剂:60g
增稠剂是用于调节密封胶的流动性和粘稠度的添加剂。
常见的增稠剂有纳米硅酸钠、羟乙基纤维素等。
3.填充料:300g
填充料是丙烯酸建筑密封胶中的填充物,可用于填充接缝、增强密封性能和防护效果。
常见的填充料有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4.助剂:20g
助剂在丙烯酸建筑密封胶配方中起着辅助作用,可用于改善流变性、增强附着力、提高耐候性等。
常见的助剂有羟基脲等。
5.稳定剂:10g
稳定剂用于稳定丙烯酸乳液的性质,增加密封胶的贮存寿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稳定剂有聚酰胺胺类。
6.防黏剂:5g
防黏剂主要用于防止密封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粘连现象。
常见的防黏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7.pH调节剂:适量
pH调节剂用于调节丙烯酸乳液的酸碱平衡,以保证其正常的性质和使用效果。
常见的pH调节剂有氢氧化钠等。
8.溶剂:适量
溶剂用于调节密封胶的流动性和粘稠度,并有助于涂覆和干燥过程中的挥发。
常见的溶剂有丙酮、甲苯等。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丙烯酸建筑密封胶配方,具体配方比例和材料的选择可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制备过程中,需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条件进行操作,确保密封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和试验,以确保该密封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胶黏剂基础配方大全

胶黏剂基础配方大全
本文主要含有9种胶黏剂的基础配方,具体如下表:
注:
1、该基础配方均为已公开基础配方,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2、目前市售胶黏剂均有基础配方演变发展而来
一、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基础配方
即:市场出售501、502、504、508等胶黏剂的基础配方
二、厌氧胶基础配方
配方一
配方二
三、氯丁粘合剂基础配方单组份粘合剂基础配方
双组份粘合剂基础配方配方一
配方二
四、环氧树脂胶基础配方
1、室温固化型环氧粘合剂基础配方:配方一
配方二
配方三
2、加热固化性环氧粘合剂基础配方配方一
配方二
配方三
五、酚醛树脂粘合剂基础配方
1、酚醛树脂粘合剂基础配方
2、改性酚醛-缩醛结构胶基础配方配方一
配方二
六、聚氨酯粘合剂基础配方配方一
配方二
七、热熔胶基础配方
1、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VA)热熔胶基础配方
2、聚酰胺热熔胶配方
3、聚酯热熔胶配方
八、压敏胶基础配方
九、有机硅粘合剂基础配方
配方一:适用于电子元件的粘合密封
配方二:适用于玻璃、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配方三:环氧-有机硅粘合剂,适用于金属、塑料、陶瓷粘合
——END——。
无纺布用丙烯酸酯类粘合剂

配方五:
原料名称及规格 比例
Rhopiex E-269丙烯酸乳液 30.00
草酸(10%水溶液) 1.00
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 0.05
水 68.95
配方六:
原料名称及规格 比例
丙烯酸酯 70-90
甲基丙烯酸酯 10-30
内交联单体 1.5-4
丙烯酸丁酯 ZBG 17011-37 100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苏QHG 174-79 240
丙烯酸 ZBG 17010-87 4-6
丙烯酰胺 5-7
十二烷基硫酸钠 沪Q/QBH 72-85 6-9
过硫酸铵 2-3
乳化剂OP-10 沪Q/HG 15069-82 12
我国研究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用于无纺布的生产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国内已有数家生产粘合剂的专业厂家能生产用于无纺布的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产品品种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丙烯酸酯系列;二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共聚系列。生产工艺均采用乳液聚合法。
三.基本组成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份包括单体、辅助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稳定剂、水和其它填料等。
引发剂 0.
2
缓冲剂 0.5
去离子水 适量(使固含量40%)
注: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配比可按要求进行调整。
配方四:
原料名称及规格 比 例
A B
丁基丙烯酸酯 85 85
引发剂主要是有机过氧化物。常用的有过氧化苯甲酰、异丙苯过氧化氢、二异丙苯过氧化氢、过硫酸铵等。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其用量相对于主体用量为100份时的1-10份。其用量过少则反应不完全,过大则反应剧烈易凝聚。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以下是10种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的配方及其详细说明:配方一:-丙烯酸树脂:50%-二乙二醇二丙醚:30%-丁醇:5%-甲苯:5%-甲基丙烯酸甲酯:5%-铅白: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较重物体,如金属,塑料等。
配方二:-丙烯酸树脂:40%-二丁醇:30%-乙二醇:20%-甲苯:5%-乙醇胺: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玻璃,陶瓷等材料。
配方三:-丙烯酸树脂:45%-甲基丙烯酸甲酯:15%-异丙醇:20%-甲苯:10%-甲醇:10%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纸张,纺织品等。
配方四:-丙烯酸树脂:50%-二环己酮:30%-丁二醇:10%-亚硫酸钠:5%-甲醛: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具有一定渗透性要求的胶粘物体,如木材等。
配方五:-丙烯酸树脂:40%-甲基丙烯酸甲酯:20%-丁醇:25%-醋酸乙酯:10%-乙酸乙酯: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多孔材料,如泡沫塑料等。
配方六:-丙烯酸树脂:30%-异丙醇:25%-甲苯:25%-二乙二醇二丙醚:10%-乙基丙烯酸酯:10%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有较高柔韧性要求的物体,如橡胶等。
配方七:-丙烯酸树脂:50%-乙醇胺:15%-甲苯:15%-二乙二醇二丙醚:10%-锌白:5%-碳酸钙: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需要抗溶剂性能的物体,如汽车罩材等。
配方八:-丙烯酸树脂:40%-甲基丙烯酸甲酯:20%-甲醇:20%-甲苯:10%-偏二氯丙烯:10%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需要快速固化的物体,如快速贴合等。
配方九:-丙烯酸树脂:30%-二环己酮:25%-丁二醇:20%-甲苯:15%-丁醇:10%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具有较高耐高温性能的物体,如电子元件等。
配方十:-丙烯酸树脂:40%-二乙二醇二丙醚:25%-异丙醇:20%-甲苯:10%-丁醇:5%说明:该配方适用于胶粘需要快速干燥的物体,如纸张等。
以上是10种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的详细说明。
请注意,在配方中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微调。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原创版)目录1.丙烯酸树脂聚合法概述2.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的组成3.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4.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应用正文一、丙烯酸树脂聚合法概述丙烯酸树脂聚合法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主要用于合成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等特点。
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的组成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组分:1.丙烯酸单体:作为聚合反应的基本原料,决定了丙烯酸树脂的主要性能。
常见的丙烯酸单体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丙烯酸甲酯等。
2.引发剂:用于引发聚合反应,促进丙烯酸单体之间的共价键形成。
常见的引发剂有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3.溶剂:用于溶解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使其在反应过程中充分混合。
常见的溶剂有醇类、酮类、酯类等。
4.调节剂:用于调节聚合反应的速度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
常见的调节剂有酸、碱、盐等。
三、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1.丙烯酸单体:作为聚合反应的基本原料,决定了丙烯酸树脂的主要性能。
不同的丙烯酸单体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和分子结构,因此可以合成具有不同性能的丙烯酸树脂。
2.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使丙烯酸单体分子间形成共价键。
引发剂的类型和浓度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度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
3.溶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溶剂有助于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的充分混合,提高聚合反应速率。
同时,溶剂的性质会影响丙烯酸树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4.调节剂:用于调节聚合反应的速度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
例如,酸、碱等调节剂可以改变反应介质的 pH 值,从而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
四、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应用由于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在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丙烯酸树脂还应用于塑料、纤维等领域,发挥其优异的性能。
总之,丙烯酸树脂聚合法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可用于合成具有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甲基苯胺
4
应用:
室温下迭合30分钟,固化24小时。
主要用于金属、塑料和橡胶的粘接。
配方九、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
甲基丙烯酸
3
端羟基丁晴橡胶
15
B
ABS
70
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4
促进剂
3
应用:
室温下迭合30分钟,固化24小时。
主要用于金属、塑料和橡胶的粘接。
配方三、丙烯酸酯胶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55
甲基丙烯酸丁酯
12
氯丁橡胶
3
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
聚苯乙烯
35
气溶胶
0.8
石蜡
0.3
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
0.5
对苯二酚
0.007
配制工艺:
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0.12
环烷酸钴(7%)
0.07
丙烯酸
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1.0MPa,有机玻璃>8.5MPa,聚碳酸酯>12.5MPa
配方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5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0
甲基丙烯酸
10
有机玻璃模塑料
45
二乙基苯胺
0.15
过氧化苯甲酰
0.15
环烷酸钴(6%)
0.06
应用:
该配方用于金属和金属、金属和玻璃、玻璃和玻璃之间的粘接。
配方七、油面金属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
配方十、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丙烯酸树脂
50
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50
B
苯醌
0.0004
N,N-二甲基苯胺
1.5
对烷基烷过氧化物
2
甲酰胺
0.9
应用:
应用于金属,尤其油面金属的粘接。
配方五、PVC板粘接胶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氯磺化苯乙烯
40
甲基丙烯酸甲酯
5
甲基丙烯酸
8
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烯酯
1
环氧树脂
2.5
异丙苯过氧化氢
0.1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0.05
B
氯乙烯-醋酸乙烯(6:1)
12
丁醛
6
苯胺
6
甲乙酮
96
使用方法:
将A和B组分分别涂在要粘接的PVC板处,粘合15分钟,固化72个小时。其剪切强度可达18MPa以上.。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ຫໍສະໝຸດ 93甲基丙烯酸1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
27
二乙基苯胺
0.15
过氧化甲乙酮
0.1
环烷酸钴(5.0%—7.0%)
0.0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粘接铝合金和碳钢中,抗剪切强度均在30MPa以上。
配方四、不锈钢用粘合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
100
氧化锆
11
过氧化苯甲酰
2.5
乙
甲基丙烯酸甲酯
90
甲基丙烯酸丁酯
17
二甲基对甲苯胺
2
丙
羧甲基纤维素
工艺配制:
将10份固相组分与3份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均匀混合,加入适量液相组分,再加入10份水调和均匀,涂在粘和处即可。
5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0
甲基丙烯酸
10
端羟基丁晴橡胶
45
异丙苯过氧化氢
3
B
二甲基苯胺
3
无水乙醇
50
应用:
将A、B组分分别涂在金属表面进行粘接,放置24小时以上,其剪切强度可达12MPa。
配方八、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
甲基丙烯酸丁酯
40
甲基丙烯酸
10
氯丁橡胶
35
ABS树脂
55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0.0MPa,有机玻璃>8.0MPa,聚碳酸酯>12.0MPa
配方二、丙烯酸酯黏合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
甲基丙烯酸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
28
二乙基苯胺
0.13
过氧化甲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