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白糖汤治愈小儿高烧39.5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乌梅白糖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乌梅白糖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乌梅白糖汤本方为食疗方,中医汤液醪醴,很多方子都是从食疗方发展出来的。
用食疗方治病,体现出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对待人体的态度,那就是以保存阳气,保存中气为始终的治疗策略。
治病首先是不伤正,然后才是治疗。
我们现代社会祛邪思想比较受重视,治病治病,这个病字就代表了一种不是人体本身自然组织的思想。
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益从河图洛书出发,重视人体自身平衡,道法自然。
讲究一切疾病均是人体自病,从人体五行平衡上去寻找源头,解决问题,对我的医学观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继续介绍乌梅白糖汤。
乌梅白糖汤处方:乌梅五枚白糖50g乌梅白糖汤治疗温病初起,病在荣卫。
临床表现: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
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
辨证:足厥阴肝经乙木,足少阳胆经甲木,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春季木气升发,乙木上升而甲木不降,甲木不降就是相火不降,相火不降就会出现相火外泄。
木气疏泄加上相火不降,受到大气的影响,就会发热。
热由木火升泄,即又里向外发散的,故发热而不恶寒。
荣卫运行周身,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
相火本来应该下降,不下降,导致外泄,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
相火与中气都在中宫,相火不降,中宫空虚,出现火泄中虚,中宫空虚,就会出现神智昏迷、精神倦怠。
此证脉象洪盛,乃木火外泄。
重按虚微,乃木火之虚。
脉象里面有热也有虚,重点是要把握住虚象。
脉来躁急模糊,根本动摇之象。
病在荣卫之时,外泄之相火,正在浮游,尚未化生定在之热,故舌上无胎。
方解: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
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
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
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
故服之病愈。
加减:若脉洪虚,发热之后,仍兼感寒,是为兼恶寒温病。
于乌梅白糖汤中,加绿薄荷5-10g。
方解:若发热仍兼恶寒,是感大气之疏泄,又感大气之收敛,而本身卫气闭束不舒,故加薄荷以开卫气之闭束也。
乌梅白糖汤,是不是太简单了没人推广?治疗瘟疫的神方

乌梅白糖汤,是不是太简单了没人推广?治疗瘟疫的神方
它主治风温感冒发烧。
乌梅7颗加白糖2勺子,煮水温服。
乌梅非常酸,酸可以收敛相火。
而梅花开的最早,而得春木生气。
乌梅既能清降胆热,又能大补肝气。
白糖甜润直接补中气,作用迅速。
这和普通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发烧有啥不同?
风寒感冒就是头痛鼻塞,非常怕冷,体温还高。
风热感冒就是头疼发烧,咽喉肿痛,口渴尿赤,腹胀便秘。
风温感冒属于人体内中气受伤,相火不降阳,表里均热。
它典型症状是发热于外,精神萎靡,浑身无力,大便不成形。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第5节彭子益——乌梅白糖汤像是这个乌梅的药性,如果要说本质的话,历代一直有一个汤剂存在啊,就是乌梅甘草汤或者是乌梅白糖汤。
乌梅白糖汤是什么呀?就是,比如说,差不多四五颗梅子就够了吧,几颗梅子哦,然后呢,加个这个,五颗梅子,然后加个一两的白糖。
那古时候的白糖其实差不多我们现在的黄糖哦,你要用冰糖也可以。
那么乌梅白糖汤是历代一直存在的一个方子哦,治痢疾什么都很有用,但是呢,特别提出这个方子的是民国初年的彭子益,他的那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头啊,就特别强调要用乌梅白糖汤来治温病。
那么他提出这个乌梅白糖汤治温病呢,他就说,温病啊,你这个人发烧啊,然后整个人燥热啊,昏头昏脑的哦,这个热气上来,整个人烦啊,然后神志昏乱,这些症状都会有对不对。
那如果我们把温病的状况,姑且先代换回我们经方的世界来看的话,你的脉如果是洪实有力而昏头昏脑的话,可能我们经方就是开白虎汤对不对。
那如果呢,类似那个白虎汤的脉证啊,你去把到这个人的肝脉是很空的,跳的是浮大而空虚的,那个也不要说是感冒,那个是当归补血汤的血虚发热,那之前也讲过了。
但是呢,那个乌梅白糖汤啊,就是介于白虎汤跟当归补血汤之间的脉证,就这个人他是发燥热,然后烧的他神志不清了,就是烧的人头昏脑胀的。
而你把那个脉呢,刚把下去会觉得这个脉跳的倒是有力,可是稍微一按,就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空的。
那这样的一种温病呢,彭子益提出来用乌梅白糖汤,他的这个书里头呢,还有十五则医案,同学如果有兴趣,随便什么网络都可以抓到,自己参考。
而当彭子益提到这个乌梅白糖汤的时候呢,他当然就会有他的学生啊什么到处在用,而那个时代,他的学生们就跟着彭子益讲一句黑话,那句黑话倒是蛮有意义的,就当他看到这种温病,别人用什么药什么药,都没办法把它退下去,然后他的学生就说,这个该用乌梅白糖汤来“收回相火”,这句话是有意义的。
也就是当一个人阴阳分裂的时候,以肝经为主轴开始分裂了,他那个热啊,就沿着我们那个中医说的那个相火的路上来,就是沿着三焦这个胆的系统一直烧到心,就是这样一条。
两个小儿退烧方:一是乌梅白糖汤,二是生石膏米汤

两个小儿退烧方:一是乌梅白糖汤,二是生石膏米汤今天爬楼学到两个退烧方,一是乌梅白糖汤,二是生石膏米汤。
乌梅白糖汤,针对暑热高烧,单纯高烧,连续高烧的症状。
生石膏米汤,针对发烧超过38.5度的时候,高烧不退的时候使用。
写下这一题目,心中油然生出一丝愧疚感:载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篇的乌梅白糖汤所治之温病适宜于整个人群,非但指小儿。
若彭师在天有知,许会斥我为不肖。
然我应用乌梅白糖汤并逐渐了解其疗效,确是从小儿开始的。
2011年6月7日,熟人之子李某,男,3岁半。
其母代诉昨晚发烧38.3c,服西药汗出烧退至37.2c。
今晨又烧。
患儿面红,口渴喜凉饮(向其母索水可知)并连呼“热”;舌红无苔但润,体温38.9c。
经云但热不寒为温病。
遂劝其请他医治疗。
然其母不从,并言西医抗生素、激素可怕,中医之中药之苦患儿不受,今天是来索高招的。
我答我仅粗知处方遣药一途,它如刮痧、推拿、----等一窍不通,焉有高招?推脱间,猛地想起乌梅白糖汤,遂谓其母曰:“余有一方,不苦,然效与不效,难知,可一试,若不效,定更医”。
其母曰:“善”。
于是疏乌梅白糖各30克,由诊室护士代煎。
头煎毕,即令患儿服。
在护士煎二煎间,患儿却在诊床上睡着了。
不一会,其母曰:“看,孩儿头上出汗了”。
我闻声视之,果然。
暗思:“彭师有言:“乌梅汤,-----,服后病愈,皆自然汗出。
-----。
凡病出汗而愈,皆自身圆运动复元之故”;。
难道此方果然中病”?约半小时后,患儿醒,体温37.2c,其母大喜,携子带未喝的二煎药拜谢而去。
第二天母其来告,孩子昨天喝二煎后,体温降至36.7c,完全好了,今天上幼儿园了。
并说那药好喝,像酸梅汤一样。
自此以后,凡遇小儿病感冒,我多用乌梅白糖汤或乌梅白糖汤加薄荷,因小儿不耐中药之苦。
我接诊之小儿,最小的3个月,大多1-3剂病即愈。
然也有不效的,推测可能是诊断有误,方不对证所致。
本方应用要点:但热不寒用乌梅白糖汤;兼寒加薄荷(圆运动的古中医学p39-40);如鼻塞,此方则不可用,因“鼻塞身痛头痛,系卫气收敛之病。
四豆汤和乌梅白糖汤

四豆饮:下面介绍四豆饮,饮原文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儿发热抽搐,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也。
发热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
木气稚弱,故发热,即易风动。
养木气,顾中气,四豆饮极效。
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十五粒煎服。
此为治小儿发热病的第一要方,切忌散风药清热药。
养木养中,自然热退风平。
小儿忽然两目上视,亦风木上动,四豆饮最效。
豆最养中养木,能平疏泄,收回相火。
小儿木气幼稚,故多木气病。
四豆饮乃最善之法也。
凡用豆不可炒,炒则偏补,不能清热。
并须煎成即服,不可隔夜,隔夜则变性。
白饭豆是食品,非赤小豆。
四豆饮要水多煮烂,取浓汤服,尿长忌饭豆我之前看到山药社区论坛上很多妈妈说这个是3岁孩子的用量6岁孩子可以翻倍。
于是我用了2倍的量实际上即使是翻倍豆子还只在小锅底占了那么一点点方子上说水多煮烂取浓汤服第一次烧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放多少水先放了大半锅水大火煮.乌梅白糖汤还在山药社区看到一个方子:乌梅白糖汤说也是治发烧的不过是温病发烧并可以治温病引起的扁桃体炎什么是温病我还不敢自己判断不过MS症状和这次皓皓的也满匹配头痛身痛,病势极凶(接近40度的高烧),精神倦怠。
温病伤津液,所以会喉咙痛。
皓皓发烧后一周开始说喉咙痛。
观察咽喉肿大得非常厉害。
于是上个周末去药房买了乌梅(记得一定要在中药房买啊)非常便宜,大概买了30多颗。
2.8元。
按照圆运动上的方子:大乌梅6颗,白糖15g 适当的放了点水煮开。
又用小火慢慢炖了一会。
微微的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自己试着喝了一口,天呐,居然是很好喝的酸梅汤味道,哈哈。
皓皓更是抢着喝下一杯。
周末2天,一直坚持让皓皓喝这个乌梅白糖汤。
当然考虑到小孩子的剂量,我后面一直就用那6颗煮过的乌梅泡开水给他喝。
没有另外再煮。
到了周一,皓皓明显吃饭速度加快,说喉咙不疼了。
2天后,LZ自己感觉喉咙痛,也试了这个方子,一天见效。
高烧不退,快用乌梅白糖汤!

高烧不退,快用乌梅白糖汤!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小孙说医,每天10分钟,轻松守护家人健康!前面我们推荐了一款好喝的饮料——乌梅白糖汤,这个饮料除了可以治疗很多阴虚造成的慢性病,还能治疗津液不足,引起的高烧,今天我们来看几个医案,加深一下大家对这款饮料的了解!这个乌梅白糖汤,是晚清民国时期一位叫彭子益的中医大师写的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书里面的。
下面,我附录几则彭子益书中使用此方的案例。
1、山西阳曲县何科长春间病外感,满身疼痛,恶寒发热,神识昏迷,脉象洪数重按模糊。
予曰发热昏迷,脉象模糊,此温病也。
用乌梅白糖,酸甘相得,温服一大碗,汗出而愈。
何君曰,去年亦病此病,两月乃愈云。
2、太原兴荣钱局学徒某病温病,经医先汗后下又补,大热不退,牙龈皆血,数日不眠,小便短极而赤,喘息摇肩,时时谵语,脉小而数。
予以乌梅四枚白糖二两浓煎尽剂,是夜汗出,安卧喘平,天明尿利热退,索粥。
3、太原电报局吕君病温病,经医用麦冬石膏等药,热不退病反重。
十日,神短气微,脉亦微少,舌有干黄胎,不大便已十日。
予曰,不大便十日,此病可治,如大便滑泻,便难治矣。
用乌梅四枚白糖二两,徐徐服下,满身微汗。
次日热退神清。
4、昆明刘澄志同学糼女,并王姓子,病猩红热,发热昏倦,面色污红,小便不利,大便时时欲行不得,咳嗽。
服乌梅二大枚,白糖一两,二便通利,热退而愈。
这个乌梅白糖汤,在治疗高烧的时候,效果特别的好,建议大家常备乌梅干,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朋友;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春夏气温升高,人出汗过多,容易造成体内津液短少,从而引发各种问题,不妨每周喝上几次,及时补充津液,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还没关注微信的朋友,如果你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以来关注一下!我们一起学习用中医的智慧守护家人的健康,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乌梅白糖汤的功效是什么

乌梅白糖汤的功效是什么
在春季的时候,有时候气温会猛地一回升,这个时候,感冒就开始了,医院到处都是患有流行性感冒的人,不仅口渴发烧,还伴有着咽干喉咙痛的征兆,这就是虚火旺盛的症状,在这个时候,每天喝上一碗乌梅白糖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那这是为什么呢?
虚火上炎喝乌梅三豆饮
春季是木气升发,万物萌生的季节。
草木吐绿,鸟兽交尾,生意盎然。
人体的肝木之气亦徐徐生发,机体进入新的一年的阳气升浮阶段,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朝气。
然而这段时间,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天一个样,气温飞速上升,最近是不是又有许多小伙伴喉咙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红肿、咳嗽、眼睛干涩、心火旺睡不安稳、脸上发痘...种种这些都是“上焦热下焦寒”的虚火上炎,在这时候千万不要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寒性凉茶来去火,身体可是会受不了的。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可以试试乌梅三豆饮。
【做法】乌梅、黑豆、黄豆、绿豆、冰糖各30g,煮2小时代茶服。
用的都是食物,煮出来酸酸甜甜,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
煮好了就喝浓汤,不可隔夜,隔夜则变性,豆子可不吃,豆类吃多了胀气,孕妇可少放一点乌梅或者不加乌梅,只喝三豆饮,不喜欢乌梅也可不加。
这个看起来很可口的茶,是《圆运动》里,专治温病的两个古方“乌梅白糖汤”和“扁鹊三豆饮”的合方。
炎炎夏日,孩子发烧了,喝乌梅白糖三豆饮,胜过吃药!

炎炎夏日,孩子发烧了,喝乌梅白糖三豆饮,胜过吃药!最近小编这边的天气可以说变幻莫测啊,前两天还35°+的气温,这两天一下就降了十多度啦。
天气骤变,大人都一下子难以适应,小朋友就更不用说了。
这不,身边很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嗓子痛了,咽喉干燥,扁桃体发炎,发烧,浑身无力,小便短少等等阴虚上火症状。
加上前些天天气湿热,很多小朋友出现各种红痒的疹子等等问题,甚至会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会出现嘴边溃烂,口内生很多溃疡等情况。
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样一个药食同源茶饮:乌梅白糖三豆饮。
乌梅白糖三豆饮其实是古代两个方子的结合,即乌梅白糖汤跟扁鹊的三豆饮。
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
黄豆黑豆、养木养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
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
乌梅汤收外以安内。
三豆饮养内以和外。
皆温病初起虚证的极效方法。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乌梅白糖,可以补充体内的津液,而黄豆补脾胃,黑豆补肾,绿豆清热,合起来,补充体液,辅助正气,让身体恢复。
该如何做呢?用乌梅三五个(在药店买)加白糖一调羹或者两调羹,黄豆一把,黑豆一把,绿豆一把。
加适量水,小火炖2小时左右,代茶喝,切忌不能隔夜,用的都是食物,煮出来酸酸甜甜,无任何副作用。
乌梅白糖三豆饮,在夏季天气酷热的时候,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出现这些问题了,最合适用这个茶饮了,但切记,是阴虚上火引起的各种虚火症状才适用哦。
前两天,朋友家孩子咽喉红肿发炎,高烧39.8°,身上还起了红点点,用了乌梅白糖三豆饮第二天就退热了,他爸爸说没想到都是平常吃的东西,效果却这么好,以后还是得多了解点中医知识,为了孩子,也为了家人!温馨提示:小儿推拿虽好,疗效需要时间,问题严重的宝宝请家长务必立即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白糖汤治愈小儿高烧39.5度
年前2月5日,接到老家打来电话,说小儿(1岁半男孩)下午开始发烧,38.5度,但精神尚好,食欲略减.我按以往的方法,估计是玩耍中受寒(但家里人说没有受寒的经历,因为近日气温反常的回升,冬季不冷反热),要他们先喂生姜葱头红糖水.
第二天一早,再打电话回家,小儿烧得更高,39.5度,口不渴,手心热,精神差,不肯离开人,一直要抱着.小儿以前几次发烧,我都判断为风寒感冒,都是用桂枝紫苏汤,一剂就见效.
于是,我又要老人给他喂了一次桂枝紫苏汤.但到下午依然高烧39.5度.不得已,我要他们送小儿去看医生,最好看中医,没有就看西医但不要拿西药.下午两点看完医生回来告知,西医看了说喉咙红,可能是发炎.
我想起,前几天下载打印了<<圆运动古中医学>>,于是重点看了里面的"儿病本气篇"和"温病本气篇".判断为中虚发烧.可能和这几天气温回升有关.
立即煮了三豆汤(黄豆,黑豆,绿豆用高压锅煮烂喝汤),下午3点喝下.晚上十点烧略退,38.5度,我要家里人去药店买来乌梅丸煮白糖水喝下.
第二天早上得知,喝了乌梅白糖水后不久,终于出汗,也完全退烧.此后一直体温正常,活泼自如,恢复往日的精神.
春节我回家见到小儿,精神状态很好,期间几乎每天喝一次三豆汤,后改为黄豆,黑豆磨豆浆全家都喝.
说明:<<圆运动古中医学>>里面对温病有比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指出了<<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对温病理论的欠妥之处和药方可取之处.现摘录部分如下:
(1) "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
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
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
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
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
则温气病焉。
此乃人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变为今春之温。
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
"
(2) 乌梅白糖汤
人身荣卫。
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
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
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
乙木为风木。
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
荣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
热由木火升泄,故发热而不恶寒。
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
火泄中虚,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3)伤寒论立桂枝汤以治荣病之疏泄,立麻黄汤以治卫病之收敛。
桂枝汤之芍药,全在收敛木火,乌梅三豆亦全在收敛木火。
惟温病里气大虚,故不能用芍药之苦寒。
乌梅三豆并补里气之虚。
温病表里俱热,故不能用桂枝生姜以助热。
不能用炙草红枣以补中,而乌梅三豆,却有补中之能。
......温病之荣卫病,表里之分不显,而全是里虚之病耳。
乌梅白糖汤三豆饮治温病,下咽即能汗出病解.
(4)《温病条辨》之银翘散、竹叶牛蒡桔梗等药,破肺气伤肺液,连翘除湿伤津,疏散力大,温病大忌。
肺气再伤,收敛更减,疏泄更甚。
肺津再伤,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气更枯,则病重矣。
(5)本篇温病方中之乌梅三豆肾气三方,皆内伤之要法,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
前人书中何以无内伤治法,只因王叔和将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二句经文的冬寒的寒字,认为风寒的寒字,谓冬日伤了寒气,登时病作为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来春发作,化为温毒。
遂认温病为毒气,所以用药皆以解毒清热为主。
不知温病全由内伤也,更不知春温的温字,乃天人的生气也。
知温病为天人的生气为病,自知设法以保其生,自不致将人治死也。
(4)冬温
温病若发现于冬季,病势极险。
因温为木气疏泄的本气,春温为木气疏泄的正病。
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气拔根,故冬温人死最多,惟乌梅白糖汤最能挽回。
若冬温上热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黄丸救之。
冬暖必起温病。
冬至前后,气候不寒而反热.发热,神昏,气微,心乱。
兼证不一,此为主证。
大气冬时主藏,寒则能藏。
今寒反成热,已经封藏于土下水中的阳气,发泄出来,阳气拔根.人人于此时,呼吸土中无阳的大气。
本身下部,阳气逆腾,无不头晕身乏者。
本身的中气,尚能维持圆运动之常,虽身乏尚不致于病倒。
一经感受大气的刺激,或为饮食所伤,中气的圆运动分开,遂随阳根发泄的大气以同病。
阳根发泄,则下部空虚,阳逆于上,则上部充热,阳逆下虚,所以人死。
此时用凉药清热,下咽即死,上部虽热,中下阳虚故也。
惟乌梅三豆并用,乌梅一两,黄豆黑豆绿豆各五钱,加白糖二两以补中气,加杏仁泥五钱以降肺气,小便不利者,加红饭豆五钱以利小便,无不特效。
乌梅能收敛,由右逆升的阳气,降回水中。
三豆能清上部的热,不寒中气。
阳泄化热,肺气不降,故加杏仁泥以降肺气。
中虚脾湿,小便不利,故加饭豆以利尿。
惟治救迟延,中气已脱者,已吐血者,则来不及耳。
未病时,日日服之,亦可预防。
此方曾于丙辰冬绥远鼠疫,经同学实地试验,功效不虚。
同学并有用理中汤加天花粉治效者。
盖病的名目不同,病的原理则同。
著者曾用西药之稀盐酸葡萄糖先后服下,最效,盐补中气,酸能收敛上部化热的阳气,使之下降,复其本位,葡萄糖大补下部肾家阳气,并补中气也。
宇宙大气的圆运动,乃大气中的阳气,降于秋、藏于冬、升于春、盛于夏所成。
人身的阳气,亦降于右,藏于下,升于左,盛于上。
宇宙的冬季,人身的下部,阳气皆宜顺藏,不可逆升。
冬季阳升,此之谓逆,阳气逆升,是为拔根。
由右降下的阳气,乃万物生命之根,冬季寒的寒字,即是阳气下藏的事实,不寒反热的热字,即是阳气逆升的事实。
阳气逆升,所以热也。
并非热而后阳气逆升也。
大气的中和,为生物生命的原素,冬季阳气当藏而即藏,即是大气的中和。
此中和的力量,地面之际的土中最多。
惟中气充足阳不逆升的人,则不死耳。
虽暂时不死,呼吸阳气拔根的大气,终难免死。
冬不寒而反热,中和变成毒厉。
一降大雪,热降入地,阳仍归根,毒厉仍变中和。
此宇宙自然的疗法。
乌梅三豆白糖稀盐酸葡萄糖,亦宇宙的自然疗法,降其逆助其藏而已。
(小儿此次发烧正是全国气温普遍回升,我后来专门查阅了那几天的新闻报道,发现深圳儿童医院患发烧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突增20%.
(5)初学治小儿病,用食物不用药,治效之后,再学用药,便知用药之危险,小儿病理简单,都是药治坏的,最可恶的是认小儿是纯阳体,有胎毒,肆用一派苦寒伤火消散伤气的药,将小儿治成死证。
小儿乃稚阳体也,中和之至,然后成胎也。
(6)外感
小儿外感的原则,仍是卫气收敛,荣气疏泄。
但小儿荣卫薄弱,麻黄芍药均不能受。
只能用黄豆以养木气平疏泄,用葱头豆豉以舒金气开收敛。
此为难多年,始寻出极妥的办法,将小儿一切外感完全解决。
如用麻黄虽极少分量,能将肺气散伤,而成喘逆危症,不惟麻黄不受,薄荷
亦受不得。
感寒者鼻塞发热身痛,用葱豉汤。
葱豉散性平和,又润津液,最为妙品。
如脉虚气弱者,豆豉改用黄豆最妥,用黄豆平疏泄,有功无过。
注意勿忽,造福无量。
(7)曾见医家,用生姜治小儿咳病,益治益坏,太多太多。
因小儿脏器脆薄,受不住生姜辛散之故。
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
一用生姜,无论何病,无不变生后患者。
治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
惟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以降胃胆肺极佳。
(8)春节期间,深圳气温也偏高,2位同事喉咙痛,不舒服,按我介绍的喝乌梅白糖汤,很快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