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1)
【《盘古开天地》课文内容】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内容】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感谢您的阅读!。
盘古开天地文言文翻译(盘古开天原文及注释)

盘古开天地原文: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译文: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作者简介袁珂,本名袁圣时,作家,生于1916年,逝于2001年,享年85岁。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等。
体裁简介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的虚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写的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盘古拿起斧头劈开了天地,并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在天地之间。
等到天地成形之后,盘古倒下了,身体的器官变成了世间万物。
赞美了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12.盘古开天地(1)青蓝

预设2,“天每升高一丈,......也跟着长高。”写出了盘古跟着天地的增长而变化的神奇情景。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作为线索,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伟岸无私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例如:“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等关键词句,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点拨:通过对盘古开天地过程的总结,小组讨论,盘古是一位怎样的巨人,引导学生体会盘古伟岸挺拔,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预设3,“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合拢。”其中“巍峨”写出了盘古体型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盘古比作一根柱子,突出了盘古对天地形成的巨大作用,表现了盘古坚强不屈,认真负责的精神。
预设4,第五自然段中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其它的描写了盘古的四肢和身上的器官变成了宇宙万物,歌颂了盘古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体会盘古伟岸挺拔,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的想象。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伟岸无私的任务形象。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今天让我们仔细看看盘古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吧!
盘古开天地中国民间故事

盘古开天地中国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个混沌的宇宙之中,他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了。
只听一声巨响,一片黑暗的东西渐渐分散开了,缓缓上升的东西变成了天;慢慢下降的东西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便头顶着天,脚蹬着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天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来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四年级语文上册 盘古开天地 课件(1)

内容 lèi dǎo
xuè yè
zī rùn
支撑 竭尽 累倒 血液 滋润
3. 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替换画“____”部分。 识字词 (1)他的汗水变成了滋养润泽万物的雨露…… (滋润)
(2)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而不停止的江河…… (奔流) (3)相传在很久以前,宇宙一片模糊一团的景象不。息
(混沌)
项目
√ 丈. 量(zàng zhàng)
四肢. (zī zhī)
√ 识字词 2. 看拼óng) √ 躯. 干(qū qǖ)
zhēnɡ yǎn fān shēn pī kāi huǎn màn hún zhuó
睁眼 翻身 劈开 缓慢 浑浊
项目
zhī chēnɡ jié jìn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
项目
内容
1. 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读课文。 3. 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
项目
内容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内容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故事的经过理清楚。
知内容 宇宙混沌,盘古醒来, 盘古 盘古倒下, 盘古创造 盘古沉睡 劈开天地 顶天立地 化为万物 美丽世界
起因
经过
结果
项目
内容
搜集有关盘古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进一步 查资料 感受神话的魅力。
项目
内容
1. 课前勾画:课文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到神奇?请用
“______”画出两处。 示例: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
善思考
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 了。 天每天升高一丈, 地每天加厚一丈, 盘古的
12.盘古开天辟地(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 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 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 们的变化而变化。
“头顶天”、“脚踏地”说 明盘古的身体很大,突出了 盘古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
“巍峨”一般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在这里形容盘古的高大形象。
盘古石如何把天地劈开。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 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用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轻”、“重”,“缓 缓上升”、“慢慢下降”来描写天地的变化以及不同。运用 这样意思相对的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 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冉冉”、 “缓缓”写出了天上升、地下降的速度很慢。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北 西
南
他的四肢变成 东
了大地的四极;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想象说话: “……”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
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
他的头发变成了粗壮的大树。 他的牙齿变成了雄伟的长城。
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哪些巨大变化?
qū
干
yè
血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重而浊(zhúo)的东西,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
xiáng (投降) 降 jiàng (降落)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敌机降. (jiàng)落下来了,敌人乖乖地.投降(xiáng)了。
理解词语
【混沌一片】 【巍峨】 【精疲力竭】 【奔流不息】
部编版四级语文上册 松院小学:钱扬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课件(共19张PPT)

第一 课时
这美丽的地球是谁给 我们带来的?
美丽的世界是怎么来 的?
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pī zhό
劈浊
zhàng jié
丈竭
lóng fū zhī qū yè
隆 肤肢 躯液
huǎn
右边不是“爱” 而是“爰”。
mào
下面不能写成 “戍”或“戌”。
fān
翻
zī
读。 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文白对照,拓展阅读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 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 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 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 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右下不要写成 “丝”。
微光 猛劈 慢慢 浑浊 万丈 支撑 肌肤 血液 广阔 茂盛 祖宗 精疲力竭
思考:
课文的哪一句话告知我们《盘古开天地》讲了 一个什么故事?(寻找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 丽的宇宙。
盘开古天 视察四幅插图,找出在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 第1幅插图:对应第1自然段; 第2幅插图:对应第2自然段; 第3幅插图:对应第3、4自然段; 第4幅插图:对应第5、6自然段。
根据课文的自然段,找出对应的 文言语句。
同样一个神话故事,从古代流传到今天, 还会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有兴趣的课后可 以找来读一读。
谢聆听
请大家在学习单上简要地概括盘古开天的的过程。
(1)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沉睡一万八千年。 (1)是事情的起因,
《盘古开天地》课文笔记

《盘古开天地》课文笔记一、文章主旨。
二、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劈(pī):例如“劈开”,这个字左边是“刀”,表示用刀斧等破开。
- 浊(zhuó):与“清”相对,如“浑浊”,表示水不清。
- 丈(zhàng):长度单位,一丈等于十尺。
- 隆(lóng):“隆重”“兴隆”,形容盛大、兴盛等。
- 肢(zhī):“四肢”,指人的胳膊和腿。
- 躯(qū):“身躯”,指身体。
- 液(yè):“血液”“液体”,有流动性的物质。
2. 会写的字。
- 翻(fān):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左边的“番”字结构复杂,右边是“羽”。
“翻”有翻动、翻转的意思,如“翻身”“翻书”。
- 劈(pī):上半部分是“辟”,下半部分是“刀”,表示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
- 缓(huǎn):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爰”。
有缓慢、缓和的意思,如“缓缓”“缓行”。
- 浊(zhuó):左形右声,左边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虫”。
- 丈(zhàng):独体字,注意笔画的长短和布局。
- 撑(chēng):左边是“扌”,右边是“掌”的一部分,有支撑、撑起的意思。
- 竭(jié):“竭尽”“竭力”,表示用尽。
- 累(lèi):多音字,在“劳累”中读lèi,表示疲倦。
- 血(xuè):“血液”,在口语中也可读xiě,如“流血”。
三、重点句子分析。
1.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混沌的宇宙比作大鸡蛋,形象地写出了天地未开时宇宙的样子,既神秘又能让读者容易理解。
2.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 这也是比喻句,把盘古比作柱子,突出了盘古的高大、强壮,以及他在开天辟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天地,防止天地重新合拢。
四、段落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相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水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因为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所以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
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
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来说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来说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
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
”(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使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
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能够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
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
女神女娲觉得这个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句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
一天,她在黄河岸边坐下来,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哦!我知道了!世界上还缺少一种长得和我一样的东西。
”女娲大声叫了起来。
于是,女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人”。
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
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不过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这时,她刚好看到身边有一根柳条,于是灵机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
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