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传播 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孔成像等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识别并解释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同一均匀介质)。
•准确解释小孔成像等复杂光现象背后的直线传播原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直线传播动画、生活实例图片)。
•实验器材:手电筒、纸板、小孔板、屏幕、激光笔、不同介质的透明容器(如水、空气)。
•学生分组实验手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图片直观展示光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日出或手电筒光束穿透黑暗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引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提问激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远处的灯光?为什么影子总是出现在光源的相反方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新课教学1.理论讲解•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讲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强调“同一均匀介质”的条件。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变化,加深理解。
2.实验探究•实验一:激光笔直线传播实验•学生分组,使用激光笔照射空气或水中,观察光线路径。
•讨论:光线为何保持直线?换用不同介质有何变化?•实验二:小孔成像实验•小组合作,利用手电筒、纸板、小孔板和屏幕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讨论成像原理与光的直线传播关系。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复习课件.ppt

观察,如图9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 —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
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
是:
。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来自能看到,实验结论
是:
。
第三步:使入射光线从左侧射入,记下右侧反射光线的
位置;再使入射光线从右侧刚才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
观察左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实验结论
是:
。
例7.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
(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 的是____虚___ 像; (4)我们做这一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拓展延伸:小孔成像有什么特点?与平面镜成像有什
么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 ,你有 哪些收获 ?
1.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 A 在颐合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以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 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D 筷子斜插到水中,水下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了
例3、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 大雁好像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
上移动,则( C )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 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 D、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
【专题二、作图专题】 例4.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5章 第4节 第1课时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其中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 C )
A.碧绿的荷叶
B.天空中的白云
C.金红色的鲤鱼
D.池边的景色
教必材备知感识知
课堂检测
-3-
3.如图所示,在一个不透明的空杯底部放一枚硬币,把杯子移动到眼
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请另一位同学缓 慢地向杯里倒水,你会重新看到硬币。开始看不见硬币是由于 光光沿沿直直线线 传传播播 ,倒水后看见硬币的原因是光的 折折射射 。
入射角 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γ 0° 11° 22.1° 35.4° 40.9°
夯实训练
整合方法
综学合科素探养究
-17-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折射射角角随随入入射射角角的的增增大大而而增增大大 ,且折射角 小小于于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 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12-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 P 处形成一光斑, 现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慢慢抽出,则在此过程中光斑将
(B )
A.向左移动 C.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教材感知
课关堂键能检力测
-13-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
教必材备知感识知
课堂检测
-4-
4.“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这 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虚虚 (选填“虚”或“实”)像; “鸟”是由于光的 反反射射 形成的 虚虚 (选填“虚”或“实”)像。
优秀物理课件--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是为了显示
光路。
同种均匀介质
光在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探究新知
描述光的传播(模型法)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探究新知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 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
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形成了
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倒立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实像
的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2)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光屏一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
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
C
的是_________;
影子。
探究新知
➢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探究新知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由于光的直线
日食 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
的光,在地球上处于阴影区域的人
们便看到了日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且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由于光的直线
月食 传播,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
的光,处于阴影部分的月球便不能
激光准直
巩固练习
连 接 中 考
例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
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D )
4.1 光的直线传播(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石、⑥工作的LED灯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
②⑤ 。(均填序号)
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
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霓虹灯、工作的LED
灯都属于光源,且太阳和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霓虹灯和工作的LED
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宝石自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的距离,观察塑料膜上是否有像,不断调整蜡烛、塑料膜到小
孔的距离,观察塑料膜上像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甲
乙
二
光的直线传播
③如图丙所示,将圆孔改为方孔,观察塑料膜上像的
形状是否有变化。
④如图丁所示,将蜡烛换成一只发光的灯泡,观察塑
料膜上的形状。
丙
丁
二
光的直线传播
(2)实验分析
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光能直接进入人眼,若所有的同学都在一条直线上,前面相隔一
位的同学反射的光就不会进入人眼,所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
看见自己前面线传播
5. 探究小孔成像特点
(1)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
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②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并适当调整蜡烛到
秘吧!
致
老师同学
说明
视频
资源
免责
声明
ppt使用高质量视频,资源比较大,本ppt约90MB.
本ppt共有67张、6段视频,可根据需要选择点播.
本ppt使用PowerPoint制作,建议使用PowerPoint播放.
①演示实验—《光的直线传播》
②演示实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③演示实验—《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ppt课件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0 x 108m/s
最新版整理ppt
13
水 激光电筒
最新版整理ppt
14
激光电筒
玻璃砖
最新版整理ppt
15
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现象都与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有关。 例如,日食或月食现象便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解释。
日食的形成
太阳
地球
月球
最新版整理ppt
阴影
16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 体后面形成影子。
最新版整理ppt
2
3、教材分析: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 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属于探究型课题。由 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就为教学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
这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相对简单,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特 点及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光速,对学生来说,相对的会比较容 易理解。
最新版整理ppt
9
2、学生做实验 为了使学生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
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实验:用激光电筒的光束分别穿过水、玻璃和有烟的杯子里
边做实验边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我做的演示实验、多媒体 的幻灯片和自身做实验,这样就大致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但是学生可能会在做的过程中由于视觉上的差异,而提出不同的 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去看所做出来的实验现象。 在做的过程中不以固定的模式来让学生按部就班,可以让学生设 计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改变实验的对象,如不用我提供的材料, 而用其他物体时,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甚至会涉及到 下面的一个问题,影子的形成原因。(因为做的这 些实验对像都 是光线穿得过的,而要引导学生对于激光电筒在其它介质中它运行 的方式,这就要学生做实验 时不要一味死板地跟着我做什么就只 做什么的情况出现)这时就可以把光线和光束的画法点出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光现象一、光的传》

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 ) 介 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1
现象2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的物体,在物 体后面便形成了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
现象3
现象4
日食的形成:
当月球进入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的部分光被月 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 形成日食。
太阳
月亮
地球
现象5 晴朗的天气,你会在树阴下发现很多圆光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中国最大碱水湖:达里湖
思考: 光从哪里来?
生活中哪些物体正在发光?
1:光源的概念
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请判断: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
造光源 ? 哪些不是光源? 太阳、萤火虫、月亮、开亮的电灯、 宝石、 电子表上的液晶、正在放映电影 的银幕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光在空气中1s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
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 •且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3×108 m/s
你能给太阳发出的光画像吗?
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人造光源:开亮的电灯、 电子表上的液晶
不是光源:月亮、宝石、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同地发生的,为什么我们 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光的传播需 要时间吗?爱剪辑-雷电-我的视频.mp4
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8min20s; 织女星光传到地球需26.3年;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极星光是400年前发出的
2、和家人演示日食现象,分析日全食,日偏 食、日环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第五章第1节光的传播一、单选题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D.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2.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日晷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的,如图所示是安置的武汉某地的日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日晷是古代的“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B. 日晷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能看见日晷上“子丑寅卯”等字,是因为光的反射D. 图中日晷显示的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3.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观看日偏食时,用铅笔在卡纸上戳些小孔,结果发现在地上形成一些月牙形的光斑(如图所示),这些圆形光斑是( )A. 卡纸的虚像B. 卡纸的实像C. 太阳的虚像D. 太阳的实像4.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时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A. 孔的大小B. 物体的大小C. 物体到孔的距离D. 像到孔的距离5.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 越来越长B. 保持不变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6.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推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象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 本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8.如图所示,路灯距地面的高度H=8m,身高h=1.6m 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