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案内容授课章节及内容维生素生物氧化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3. 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4. 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5. 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知道生物氧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掌握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3.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生物氧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难点: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些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如呼吸作用、发酵等,引起学生对生物氧化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定义和意义。

3. 类型和过程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介绍生物氧化的类型和过程,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4. 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生物氧化中的一些重要酶和蛋白质的作用,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生物氧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生物氧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氧化1. 定义和意义2. 类型和过程3. 重要酶和蛋白质4. 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文章: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问题:(1)生物氧化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生物氧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2. 练习题:一、选择题:1. 生物氧化的定义是()。

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生物氧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化学》第二版教材中第六章“生物氧化”部分。

具体内容涉及:1.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3. 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4. 生物氧化与能量产生;5.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让学生了解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和酶的作用;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生物氧化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电子传递链和酶的作用。

难点: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复杂性和酶的催化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物氧化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肌肉运动时细胞的能量供应,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电子传递链、酶的作用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道典型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氧化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3. 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4. 生物氧化与能量产生;5.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其特点;(2)列举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及其功能;(3)阐述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生物氧化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能量释放逐步进行、能量利用率高、需要酶的参与等。

(2)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包括: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它们的功能是传递电子,使氧化还原反应逐步进行。

(3)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是催化反应,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生物氧化过程。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化学》教材第五章“生物氧化”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体系、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过程以及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及生物氧化体系;2. 掌握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3. 了解生物氧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体系及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氧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体系;3. 例题讲解:以电子传递链为例,讲解其组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生物氧化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基本概念2. 生物氧化体系3. 电子传递链组成氧化磷酸化过程4. 生物氧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生物氧化体系及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 答案: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正确描述生物氧化体系及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氧化在其他生物过程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有氧运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对于生物氧化这一章节,明确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化过程为难点与重点。

1.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包括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a、细胞色素a3等;2. 氧化磷酸化过程:涉及ATP合酶、ATP的合成与释放、质子泵等关键环节。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 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
量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
能量,提高 ATP 生成的效率
通过加水脱氢反应使物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氧
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 结合生成 CO2 和 H2O 。 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
生 H2O , 有 机 酸 脱 羧 产 生 CO2。
二、生成 ATP 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1、呼吸链
15 mins
教学主要内容
备注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 21KJ/mol 的磷酸酯键,常
表示为 P
高能磷酸化合物即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 5、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
25 mins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高,线粒体对物质通过的选择性主要依
赖于内膜中不同转运蛋白(transporter)对各种物质的转运。 胞液中 NADH 的氧化 转运机制主要有:
Cyt c1 ,
Cyt a
复 合 细胞色素 162
体Ⅳ
C 氧化酶
13 血红素 a, Cyt c(膜
a3,
间隙侧)
CuA, CuB
排列顺序:(1)NADH 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
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
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
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 ADP 与 Pi 生成 ATP。
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 ATP 合酶利用催化 ATP 合成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 维生素、辅酶和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 维生素、辅酶和生物氧化
5.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6. 穿梭机制
7.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8. 代谢调控
9. 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途径的区域化
10. 热力学原理
11. 高能化合物及ATP
12. 代谢中的酰基转移
13. 代谢途径研究方法
备注:上述栏内内容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呼吸链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2、难点;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发挥活性的形式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要学好物理化学中有关热力学的内容
教学
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讨论
练习
作业
1、通过复习,讨论、辅导答疑、选择练习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安排作业见P106第1,3,4题;P322第2,3,5题.
3、讨论思考题:
(1). 一些营养学书都建议人们吃植物油炒的胡萝卜,有什么道理?
(2). 什么样的试剂可以起到解偶联作用?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教学内容要点
(可附另页)
1.熟记各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主要生理功能和发挥活性的形式,举出相应缺乏病。
2.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4. 解偶联现象和化学渗透理论
周次
第周至第周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第六章维生素、辅酶和生物氧化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教学
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熟记各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主要生理功能和发挥活性的形式,叙述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描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列举与体外燃烧的异同;记住体内生理、生化活动用能和储能形式;列举体内CO2生成的主要方式;解释呼吸链,呼吸链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写出两条主要呼吸链传递顺序;熟记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熟记两种穿梭机制,解释其对线粒体外NADH氧化磷酸化的意义。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

生物氧化课件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生物化学》教材第八章“生物氧化”部分,详细内容包括: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体系、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氧化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氧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线粒体结构与功能,以及电子传递链的基本过程。

3. 让学生了解氧化磷酸化的机制,理解ATP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与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与机制。

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抗氧化系统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氧化课件,电子传递链图解,线粒体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生物氧化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氧化体系、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生物氧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概念2. 生物氧化体系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电子传递链3. 氧化磷酸化4. 抗氧化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2)说明电子传递链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3)解释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意义。

2. 答案:(1)生物氧化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各种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电子传递链包括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O2,H2O,并释放能量。

(3)氧化磷酸化是指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驱动ADP和无机磷酸结合ATP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氧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生物氧化(人卫版)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生物氧化(人卫版)

第五章生物氧化【授课时间】2学时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了解生物氧化的方式,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3.熟悉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生物氧化的方式与特点2.详细讲解: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3.一般讲解: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教学重点】难点: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二节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两条重要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

2.熟悉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2.重点讲解:呼吸链成分的排列3.一般讲解:胞液中NADH的氧化【教学重点】1.重点:呼吸链成分的排列2.难点:呼吸链各组份的作用【授课学时】0.5学时第三节ATP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3.熟悉ATP的利用,4.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成的机制。

【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高能化合物2.重点讲解:ATP的生成3.详细讲解: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教学重点】1.重点:ATP的生成2.难点:ATP合成的机制【授课学时】1学时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目的要求】了解其他氧化体系【教学内容】1.3.【授课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微粒体中的酶类、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2.详细讲解:超氧物岐化酶【教学重点】重点:超氧物岐化酶【授课学时】0.5学时第八章生物氧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第三节ATP的生成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第一节概述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二)需氧脱氢酶类需氧脱氢酶催化代谢物脱氢,直接将氢传给氧生成H2O2 。

包括:L-氨基酸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等。

辅基:是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三)不需氧脱氢酶类不需氧脱氢酶指能催化代谢物脱氢,但不以氧为直接受氢体,而是经传递体传递给氧,生成H2O。

(完整版)生物氧化教案

(完整版)生物氧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

ATP的利用。

3.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微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教学难点: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胞液中NADH的氧化。

三、教学方法设计:1、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同时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及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抓住关键,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教具:电脑、投影仪、话筒、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2、语言表达、适当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回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加强对电子传递体和递氢体的理解;同时结合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教案内容
广泛的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肉、黄豆、花生中
2.功能及缺乏病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在体内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是转氨酶的辅酶、脱羧酶和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的辅酶。

未发现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病例。

异烟肼能与磷酸吡哆醛结合,使其失去辅酶的作用,所以在长期使用异烟肼时,应补充维生素B6。

五、泛酸
1.来源
来源广泛,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

2.功能及缺乏病
CoA及ACP为泛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在体内CoA及ACP构成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具有转移酰基的作用,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及肝的生物转化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泛酸缺乏症少见。

六、生物素
1.来源
生物素来源极广泛,人体肠道细菌也能合成。

2. 功能及缺乏病
生物素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羧基的传递。

生物素缺乏症罕见。

鸡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它能与生物素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并不被吸收。

若蛋清加热后这种蛋白便被破坏,也就不再妨碍生物素的吸收。

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也可能造成生物素的缺乏,主要症状是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炎及脱屑性红皮病。

七、叶酸
1.来源
分布于蔬菜、水果,动物肝、肾
2.功能及缺乏病
叶酸(F)+NADPH5,6-二氢叶酸(FH2)+NADP+
FH2+NADPH5,6,7,8-四氢叶酸(FH4)+NADP+
FH4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具有运输一碳单位的作用。

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成,与核酸及某些氨基酸代谢关系密切。

当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必然受到限制,骨髓幼红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分裂速度降低,细胞体积变大,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八、维生素B12
1.来源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B12,故严格素食者易患维生素B12缺乏症。

2.功能及缺乏病
维生素B12主要甲基四氢叶酸甲基移换酶的辅酶,参与甲基的转移。

在体内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蛋氨酸的反应,产生四氢叶酸和蛋氨酸。

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影响FH4的产生,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但其来源广泛,故缺乏症少见,偶见于有严重吸收障碍疾患的病人及长期素食者。

九、维生素C
1.来源
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

储存久的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大量减少。

2.功能及缺乏病
(1)参与羟化反应
(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缺乏时可患坏血病,主要为胶原蛋白合成障碍所致,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与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皮肤出现瘀血点与瘀斑,关节出血可形成血肿,鼻衄,便血等症。

还能影响骨骼正常钙化,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抵抗力低下,肿瘤扩散等。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的需要量少,必须依靠食物摄取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A与视蛋白结合成感光物质,并对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