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作为高中语文课本中必修的经典篇目,《陈情表》以其情真意切、理情交融独放异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文言文《陈情表》课文解读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②遭闵凶③。

(臣李密说:我因为命运不济,年幼时就遭遇不幸。

①险衅: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险,坎坷。

衅,xìn,祸患。

②夙:早,这里指幼年时。

③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闵,病困,凶丧。

)[“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冒。

“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

有什么“险衅”?有什么“闵凶”?激起读者的极大关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①;行年②四岁,舅夺母志③。

(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我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就强迫母亲改嫁。

①见背:相弃,指丧亲。

背,背弃。

②行年:经历的年岁。

③舅夺母志:舅父逼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这是作者借用典故对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

”“舅夺母志”典出于此。

夺,丧失、改变。

)[这是紧扣险衅、闵凶四字写出自己幼年的两大不幸,很能激发人们对一个失怙无恃的年幼孤儿的同情。

]祖母刘悯①臣孤弱,躬亲②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③,零丁④孤苦,至于成立。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弱小,亲自将我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长大成人。

①悯:悲痛、怜惜。

②躬亲:亲自。

③不行:不会走路,这里是说体质虚弱。

④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从这里开始写自己苦难的成长经历,“孤弱”二字带起下文。

这几句写“弱”。

作者突出“多疾病”“九岁不行”这种特弱的体质,说明祖母把自己抚养成人,确实不易,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

]既无叔伯,终鲜①兄弟,门衰祚②薄,晚有儿息③。

(我既无叔叔伯伯,又无哥哥弟弟,门户衰微,福祚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件 (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件 (28张PPT)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 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 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 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 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 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 汤药,未曾废离。
(名作状)像犬马一样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皇上知道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重点字词: 谨拜表以闻。
鉴、庶、卒、
课文分析 陈现今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沐 忠浴
清 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奉诏奔驰
尽忠日长
忠孝难全








祖母病笃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陈 情 表李

读准字音
• 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 mǐn) • 终鲜兄弟(xiǎn)祚薄(zuò) • 期功强近(jī qiǎng)茕孑立(qióng jié) • 床蓐(rù)除臣洗马(xiǎn)猥(wěi) • 陨首(yǔn)逋慢(bū)笃(dǔ) • 不矜名节(jīn)拔擢(zhuó)优渥(wò) • 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侥幸(jiǎo)
孝 治 大孝 道
不能废远
先尽孝后尽忠
尽孝日短
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李密
陈以往之情 陈现今之情 陈日后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简洁朴实
思考研究

李密以《陈情表》成功地达到不奉
诏仕晋的目的,他的成功因素有哪些?你得
到什么启示?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陈情表教案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陈情表》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陈情表》
身世凄凉,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九页,共23页。
背诵提示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第十页,共23页。
夙遭闵凶

第2段


思晋考对:李文中哪些地陈方情可以体现新晋对李李对密晋的起
李 用察?臣孝李廉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Hale Waihona Puke 密 举臣秀才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责臣逋慢 催臣上道
陈 情
揭示矛盾

一祖母情深似海
李 密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二圣上恩重如山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恩。
第十四页,共23页。
陈 情
第3段
分析矛盾

思考:第一句后是否少了一句话?如
李 密
果晋武帝在他面前,晋武帝会说什么
让李密哑口无言?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我们看到了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 我们听到了老人病重无奈的呻吟。
告诉不许
具以表闻 刘病日笃
第十一页,共23页。
辞不就职 进退两难
陈 情 表
李 密
我们看到了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
我们听到了帝王催促严厉的苛斥。
第十二页,共23页。
背诵提示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责臣逋慢
催臣上道 告诉不许
供养无主
具以表闻
刘病日笃
第十三页,共23页。
辞不赴命 辞不就职 进退两难
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
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第二十页,共23页。
小结
五、陈了什么情
陈以往之情
动之以情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陈情表》二.教学目的: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一)作家作品: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

曾仕蜀汉侍郎。

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文章简析: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

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译文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高二语文8、陈情表人教第五册

高二语文8、陈情表人教第五册

8高二语文8、陈情表人教第五册高二语文8、陈情表人教第五册一、《陈情表》赏析〔李景强〕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

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

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

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

2021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07课 陈情表(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07课 陈情表(解析版)

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ài)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答案】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拜臣郎中..郎中:尚书省的属官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转达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告诉”的意思是“申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无应.门五尺之僮(照应)②臣之辛苦..(辛酸悲苦)③形影相吊.(安慰) B.①躬.亲抚养(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望)③舅夺.母志(改变) C.①寻.蒙国恩(不久)②未曾废.离(废止)③听.臣微志(准许) D.①具以表闻.(使……闻)②夙婴.疾病(缠绕)③拜.臣郎中(授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期:满一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报养刘之.日短也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①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矜悯愚诚,听臣微.志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B.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②谨拜表以闻.D.①而刘夙.婴疾病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陈情表》二. 教学目的:1.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 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一)作家作品: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

曾仕蜀汉侍郎。

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

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 文章简析:1. 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

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

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

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

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

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

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2. 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

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又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

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5分钟)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门衰祚(zuò)薄日薄(bó)西山 b. 茕茕(qióng)孑立床蓐(rù)猥(wěi)以贱微生当陨(yǔn)首 c. 责臣逋(bū)慢犹蒙矜(jīn)育过蒙拨擢(zhuó)宠命优渥(wò) d. 期(qī)功强近终鲜(xiǎn)兄弟除臣洗(x ǐ)马刘病日笃(dǔ)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安慰 b. 逮奉圣朝:等到未曾废离:停止 c. 寻蒙国恩:寻找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 刘病日笃:病重不矜名节:自夸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

夙:早时。

凶:不幸。

) b.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离开我。

背,背离、离开。

) c.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借鉴) d.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薄:浅薄。

息:子。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夙夙遭闵凶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b. 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 见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薄田五十顷 5. 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急于星火:像 b. 臣之进退:取独 c.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 下列所选成语中“是”的含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 是可忍,孰不可忍 b. 唯命是从c. 是非曲直 d. 实事求是7.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矜名节未尝废离愿陛下矜悯愚诚 a. 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 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同。

c. 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 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8.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 至于成立 b. 则告诉不许 c. 臣之辛苦 d. 实为狼狈9.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d.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0. 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11. 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几个词,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这一组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是排比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奈之情。

1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a. 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

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

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

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 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

“文贵曲折斡旋”,是根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

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 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

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

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说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

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多其能让。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益侈。

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

如此者,未有不亡。

卿言甚当。

”又论学术。

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

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

(《明史·陶安传》)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临:莅临,统治。

b. 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美,称赞。

c.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对待。

d.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