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框架结构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框架梁跨中截面: T型截面
框架梁支座截面: 矩形截面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0
§ 3.2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 计算假定:
➢ 多层多跨框架在一般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分层作力矩分配计算
17
2 弯矩二次分配法
具体计算步骤: (1)根据各杆件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的杆端弯矩
分配系数,并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各跨梁的固端弯矩。 (2)计算框架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并对所有节
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第一次分配(其间不进行弯 矩传递)。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8
(3)将所有杆端的分配弯矩同时向其远端传递(对 于刚接框架,传递系数均取1/2)。
首先,将多层框架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单层框架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2
分层法 例题: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3
分层法
力学知识回顾
➢转动刚度——对转动的抵抗能力。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表示 等于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
➢固端弯矩 方向 +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4
分层法
➢传递系数
➢分配系数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2
荷载和设计要求
步骤四:内力计算 ➢ 竖向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 竖向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 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步骤五:侧移验算 ➢ 侧移不满足要求回到步骤一
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 ➢ 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 ➢ 竖向荷载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H
(4.21)
(10.53)
E
(4.84)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B
8.00m
2021/4/10
(8.21)
I
(2.00) q=2.4kN/m
(10.77)
F
(5.00)
C
6.00m
19
4.40m
3.80m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力和地震作用。将在每个楼层上 的总风力和总地震作用分配给各个框架,将结构分析简化为平面 框架分析。 • 受力和变形特点 • 假定条件 • 计算方法 • 需注意的问题
3
2
2i12z1
4i12z1 1/2
1
0 3 i13 z1
4i15z1
i14 z1 -1
4
i14 z1
1/2
5
2i15z1
11
2021/4/10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12
2021/4/10
例题
G
(4.21)
D
(7.11)
q=2.8kN/m
(7.63) q=3.8kN/m
H
(4.21)
(9.53)
E
基本假定
①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②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这一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优点: 1、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计算简便实用。 2、计算精度比反弯点法高。 缺点: 1、忽略柱的轴向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大,误差增大。 2、非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不好。
点角位移 ,0 各节点只有侧移,同层各节点 水平位移相等; • 底层柱反弯点在距底端2/3h处,上层各柱反 弯点在柱高1/2处。
框架结构基础计算

基础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b h ⨯=500×500,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N/mm 2,t f =1.43N/mm 2。
钢筋采用HRB335级钢,y f =300N/mm 2,基础埋深d =1.5m ,地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ak f =200kpa 。
2.13 A 柱基础尺寸图 2.14 B 柱基础尺寸图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①框架柱传来的M 、N 、V②基础自重和回填土重 ③底层地基梁传来的M 、N地梁尺寸边梁b h ⨯=250×500,中梁b h ⨯=250×400。
2.6.1外柱独立基础设计 (1)荷载计算(A 柱)框架柱传来:158.6211.940.774.81122.93M =++⨯=kN m ⋅11273.83189.890.616.11454.06N kN =+-⨯= 134.827.090.724.7859.28V kN =---⨯=- 地基梁传来:20.250.592528.13N kN =⨯⨯⨯=247.250.1 4.73M kN m =⨯=⋅122.93 4.73127.66k M kN m =+=⋅ 1454.0628.131482.19k N kN =+=59.28k V kN =-(2)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置深度大于0.5米时,需按下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既设计值。
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a f 为(3)(0.5)a ak b d G f f b d ηγηγ=+-+-a f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b η、d η—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所求承载力的土层土的重度,b —基础底面宽度,G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 —基础埋置深度。
重度计算:杂填土1γ=16kN/m 3,粘土2γ=20kN/m 310.450.50.7252h m =+=2 1.50.51h m =-= 加权平均重度3112212160.72520118.32/0.7251m h h kN m h h γγ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深度修正:(0.5)200 1.618.32(1.50.5)229.31a ak d m f f d kPa ηγ=+-=+⨯⨯-=(3)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按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础底面积'A 为21482.197.44·229.3120 1.5k G N A m f d γ'===--⨯G γ—基础与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4
1.反弯点法的假定及适用范围 ①假定框架横梁抗弯刚度为无穷大。 如果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 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 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 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 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
6(ic
ic
)
u hj
j
0
B:
4(i1 i2 ic
ic )
2(i1 i2 ic
ic )
6(ic
ic
)
u hj
j
0
2
u j 2 u j
2
1 2ic
(i1
i2
i3
i4 )
hj
2 K hj
K ib 2ic
38
V 6ia 6ib 12i a b V 12i 12i
l
l
l2
l
l2
将
2 2K
l
代入上式, 可得 V
K 2K
12i l2
A B 则
D jk
V
12ic hj2
K 2K
,
K 2K
,
K
ib 2ic
A
a
a
b
D jk
12ic hj2
l
框架梁的线刚度无穷大时 同理可推导底层柱 D 值
,
1,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
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
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
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
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
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
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
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
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
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
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
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
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
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高层综合办公楼姓名李冠鹏学号074171210专业建筑工程班级07级2班指导教师石玉环学部建筑工程学部答辩日期2011年4月15日高层综合办公楼摘要本设计题目是拟在哈尔滨建造一幢综合性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500㎡(设计误差允许±5%范围内)。
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根据设计任务书及高层综合办公楼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了建筑方案设计,并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采用CAD、天正等软件对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施工图的绘制,并设计了楼梯,大墙剖面等主要建筑大样图。
本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方案。
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取一榀框架,先计算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求出在竖向荷载(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并绘图。
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
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结构的内力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最后对双向板和单向板的设计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本工程地基基础采用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基础,承台采用锥形承台。
本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计算书到结构施工图,地基基础设计到施工图这一整套设计。
是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能独立完成规定任务,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过程及内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Building high-level synthesisAbstractThis topic is designed to be built in Harbin in a comprehensive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9500 square meters (design error allowed±5%)。
框架结构计算

X X X X X设计学生:指导老师:三峡大学XX学院摘要:本设计课题为。
Abstract:The project is the design of a express hotel.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独立基础板式楼梯Keywords:frame structure前言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与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
1.建筑设计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 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
1.2地质资料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本地区属亚热带大陆行季风气候,1.3平面布置在平面布置中1.4立面布置1.5各种用房和交通联系的设计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根据《旅馆建筑设计规范》1.6建筑各构件用料、装饰及做法1.墙体:2.结构设计2.1.1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选型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本工程采用框架承重方案。
框架柱网布置如下图2.1.1:2.1.2确定结构计算简图(1)计算基本假定:○1一片框架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因而整个结构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平面结构共同抵抗与平面结构平行的侧向荷载,垂直于该方向的结构不参加受力);○2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因而在侧向力作用下,楼板可做刚体平移或转动,各个平面抗侧力作用时,假定结构无侧移。
(2)计算简图如下图2.1.2(1)根据图2.1.13.9m++=5.1m,其中3.9m为层高,0.6m为室内外高差和基层顶面到室外地面的高度;二层柱高为 3.9m,标准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均为3m图2.1.2(1)框架计算单元简图框架梁跨度(按柱中心线确定):AB、CD跨:5400m;BC跨:7800m框架柱高度:底层:Z1=5100mm;二层:Z2=3900mm;标准层:Z3=3000mm,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建筑结构——框架计算

(1)根据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杆件的弯矩 分配系数;
(2)计算各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短;
(3)计算框架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
(4)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短同时进行分配,并向 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 第一次分配弯 矩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弯矩分配而不再传递即结 束.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 图11-7 多层框架反弯点计算示意图
作用于多层框架上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 及地震荷载,计算时一般均将其化为节点集中荷 载,如图11-7a所示。因无节间荷载,梁、柱的 弯矩图都是直线形,都有一个反弯点(弯矩为0 的点),如图11-7b所示.若能求出各柱反弯点 的位置及其剪力,则各梁、柱的内力就很易求 得.因此,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主要任务是:
2A2.5 框架计算
2A2.5.1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l、计算单元确定:
如图11-4在各榀框架中选取若干很有代表性的框 架进行计算,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 进行分析即可,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单元宽 度取相邻开间各一半。
图11-4 计算单元
2、节点的简化
在计算简
给出的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 0.25k N/m2。山区及海岛等特殊地形地区,应乘以相应 的调整系数。
2A2.5.2 框架结构内力及侧移的近似计算
一、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弯矩二次分配 法
弯矩二次分配法为无侧移框架的弯矩分配法,但 为了简化计算,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 传递,并以两次分配为限.弯矩二次分配法所得结果 与精确法相比较,相差甚小.其计算精度已满足工程 设计要求.现将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对于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 折减系数为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框架结构计算4.1重力荷载计算4.1.1屋面上人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2⨯0.3=0.66 KN/㎡三毡四油防水层0.4 KN/㎡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4 KN/㎡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平0.04×14=0.56 KN/㎡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2.5 KN/㎡V型轻钢龙骨吊顶0.25 KN/㎡合计: 5.02 KN/㎡4.1.2 各层走廊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结合层一道1.16 KN/㎡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0.25 KN/㎡灰层;10厚混合砂浆0.01×17=1.7 KN/㎡合计: 5.36 KN/㎡4.1.3 标准层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结合层一道1.16 KN/㎡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0.25 KN/㎡V型轻钢龙骨吊顶0.25 KN/㎡合计: 3.91 KN/㎡4.1.4梁自重b×h=300×500梁自重: 25×0.3×(0.5-0.1)=3 KN/㎡b×h=300×600梁自重: 25×0.3×(0.6-0.1)=3.75 KN/㎡b×h=200×450梁自重: 25×0.2×(0.45-0.1)=1.75 KN/㎡b×h=200×400梁自重: 25×0.2×(0.4-0.1)=1.5 KN/㎡4.1.5柱自重b×h=500×500柱自重:25×0.5×0.5=6.25 KN/㎡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0.01×0.5×4×17=0.34 KN/㎡4.1.6外墙自重标准层:纵墙:0.9×0.2×19=3.42 KN/㎡铝合金窗:0.35×2.1=0.74 KN/㎡外贴瓷砖: (3.6-2.1)×0.5=0.75KN/㎡水泥粉刷内墙面:(3.6-2.1)×0.36=0.54KN/㎡合计: 5.45 KN/㎡底层:纵墙:(5.3-2.4-0.6-0.4)×0.2×18=6.84 KN/㎡铝合金窗:0.35×2.4=0.84 KN/㎡外贴瓷砖: (4.2-2.4)×0.5=0.9KN/㎡水泥粉刷内墙面:(4.2-2.4)×0.36=0.648KN/㎡合计:9.228 KN/㎡4.1.7 内隔墙自重标准层:纵墙: 3 .6×0.2×19=13.68KN/㎡水泥粉刷内墙面: 3.6×0.36×2=2.592KN/㎡合计:16.27KN/㎡底层:纵墙:(5.3-2.4-0.6-0.4)×0.2×19=7.22KN/㎡水泥粉刷内墙面:(5.3-2.4-0.6-0.4)×0.36×2=1.37KN/㎡合计:8.59 KN/㎡4.1.8栏杆自重0.24×1.1×18+0.05×25×0.2=4.21KN/㎡4.2屋面和楼梯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查得:上人屋面: 2.0 KN/㎡楼面: 2.0 KN/㎡走廊: 2.5KN/㎡4.3确定框架计算简图框架计算单元:取②轴线一榀框架计算:假设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面上。
框架梁于柱刚结: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础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1.10m.二层楼面标高为4.2m。
故底层标高为5.3m.其余为3.6m.。
4.3.1框架柱刚度计算中框架梁取I=2I左边跨梁:i左边梁=/EI L734131020.3(0.5)/5.5123.410.KN M=⨯⨯⨯⨯⨯=⨯右边跨梁:i右边梁=/EI L734131020.3(0.5)/4.5124.210.KN M=⨯⨯⨯⨯⨯=⨯底层柱:i柱=/EI L7441310(0.45)/5.3 1.910.12KN M =⨯⨯⨯=⨯上层柱:i柱=/EI L7441310(0.45)/3.6 2.810.12KN M =⨯⨯⨯=⨯令i上层柱=1.0,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刚度为:i右边梁=443.4101.22.810⨯⨯=i左边梁=444.2101.52.810⨯⨯=i底柱=441.9102.810⨯⨯=0.67框架梁柱的相对刚度如图所示:作为计算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图4.1计算简图4.4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4.4.1 A—B轴线间框架梁楼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荷载或梯形等效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示意图4.2 恒载: 3.91×2.4×5/8×2=11.73KN/m活载: 2.0×2.4×5/8×2=6 KN/m墙自重:(3.6-0.5)×0.2×19=11.78 KN/m屋面板恒载: 5.5 2.4 2.45.022[1-]24.6KN/m 2 5.5 5.5⨯⨯⨯+23()()= 活载: 5.5 2.4 2.42.02[1-]9.8KN/m 2 5.5 5.5⨯⨯⨯+23()()= 梁自重: 3 KN/m图4.2板传荷示意图次梁受到板影响:有板传来: 231.95.36 3.91[120.3750.375]8.11KN/m 2⨯+⨯-⨯+= 墙自重: 0.2×19×(3.6-0.4)=12.16 KN/m活载: ()231.9 4.82.5+2.010.3750.375=6.08KN/m 22⨯⨯-+⨯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1.75+8.11+12.16=22.02 KN/m 活载=板传荷载=6.08 KN/mg+q =6.08+22.02=28.1 KN/m传到梁上的集中力为:111()28.1 4.867.44KN/m 22F g q l =+=⨯⨯=A —B 梁上的荷载为:楼面板: 恒载: 4.853.91211.73KN/m 28⨯⨯⨯= 活载: 4.852.026KN/m 28⨯⨯⨯= 墙自重:(3.6-0.5)×0.2×19=11.78 KN/m屋面板: 恒载:234.8 4.85.5225.022[1-(+(]24.6KN/m 2 5.5 5.5⨯⨯⨯))= 活载:234.8 4.85.5222.02[1-(+(]9.8KN/m 2 5.5 5.5⨯⨯⨯))= 梁自重: 3 KN/mA -B 轴线间的 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24.6=27.6 KN/m活载=板传荷载=9.8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传荷载=11.78+11.73+3=26.51 KN/m活载=板传荷载=6 KN/m4.4.2 B —C 轴线间框架梁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3.91×4.5/2×5/8×2=11KN/m活载: 2.0×4.5/2×5/8×2=5.63 KN/m墙自重: (3.6-0.5)×0.2×19=11.78 KN/m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4.555.02214.12KN/m 28⨯⨯⨯= 活载: 5.552.029.8KN/m 28⨯⨯⨯=梁自重:3 KN/mB-C轴线间的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14.12=17.12 KN/m活载=板传荷载=5.63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传荷载=14.12+11.78+3=28.9 KN/m活载=板传荷载=5.63 KN/m4.4.3A轴柱的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1100㎜,100㎜的混凝土压顶)0.2×1.1×19+25×0.1×0.2+(1.2×2+0.2)×0.5=5.98 KN/m天沟自重:25×[0.6+(0.2-0.1)] ×0.08+(0.6+0.2) ×(0.5+0.36)=2.08 KN/m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5.98+2.08)×4.8+3.75×(6-0.45)+17.73×4.8=144.6 KN/m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6×3.8=28.8 KN/m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3.42×(4.8-0.45)+3.75×(4.8-0.45)+5.43×4.8+3.75×4.55 4.5⨯+⨯⨯⨯3.750.89 1.2282=71.53 KN/m标准层柱活荷载: 6×4.8=28.8 KN/m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墙自重+基础梁自重=7.22×(4.8-0.55)+3.75×(4.8-0.45)=47.72 KN/m4.4.4 B 轴纵向集中荷载顶层柱: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4.8-0.45)×3.75+22.02×(4.8-0.45)×2+3.91×4.52×58×2 =207.89 KN/m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6×4.8+2.0×1.6×4.8×328⨯=31.68 KN/m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3.75×(4.8-0.45)+3.75×(4.8-0.45)+5.43×4.8+3.75×4.55 4.5 4.83.750.892822⨯+⨯⨯⨯+(2.59+18.14)×4.84=96.41 KN/m标准层柱活荷载: 6×4.8+2.0×1.6×4.8×328⨯×2=34.56 KN/m 基础顶面恒载=基础梁自重=3.75×(4.8-0.45)=16.3 KN/m4.4.5 C 轴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5.98+2.08)×4.8+3.75×(6-0.45)+11×4.8=122.3KN/m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2.0×1.6×0.89×4.8=13.64 KN/m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3.42×(4.8-0.45)+14.12×(4.8-0.45)+5.43×4.8 =10.2.36 KN/m标准层柱活荷载:2.0×1.6+4.8×328⨯+6×4.8=102.36 KN/m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外墙自重+基础梁自重=7.22×(4.8-0.55)+3.75×(4.8-0.45)=47.72 KN/m图4.3竖向受荷总图4.5内力计算4.5.1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由前述的刚度比可根据下式求得节点个杆端的弯矩分配系数'()12ik ik iki i i μ=-∑ 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偏心引起的固端弯矩构成节点不平衡弯矩:2112M ql -均载= M F e -集中荷载= 12M M +M 梁固端=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梁固端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