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内容的唯物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03第四讲 唯物辩证法笔记

03第四讲 唯物辩证法笔记

唯物辩证法一、名解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4、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8、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0、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

11、原因结果。

在事物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12、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现象与本质。

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主要表现为。

现象是露于事物的外部,是多变易逝的现象比较生动丰富,史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而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深刻的。

两者统一主要表现在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第三,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认识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只能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并且要在不断积累材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二,形式与内容。

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堆范畴。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祝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第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同时活跃易变的内容于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

第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

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注意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要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三,原因与结果。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

白马非马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白马非马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白马非马”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白马非马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个原理主要讨论了概念和实质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白马非马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因为它割裂了事物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将同一事物(白马)的不同方面(形态、属性、本质等)孤立起来,从而否定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具体来说,白马非马的主要观点是认为白马不是普通的马,而是不同于普通马的特殊存在。

这种观点割裂了白马和普通马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普遍性。

同时,这种观点也混淆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将白马的形式(白色)作为其本质属性,而忽略了其作为马的实质属性。

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白马非马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坚持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形式属性的统一性。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科学认识方法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科学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是⽅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法论的意义。

在唯物辩证法的⽅法论体系中⽭盾分析法居于核⼼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体现着⽭盾分析法,⽽且具有⾃⾝独特的内容,揭⽰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不同侧⾯,同样具有重要的⽅法论意义。

1。

原因与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事物或现象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的哲学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引起的现象。

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是⼀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现象必然引起另⼀现象的本质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结果相互作⽤。

在⽆限发展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相互作⽤,互为因果。

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不是单线的,⽽是双程的。

反馈就是结果对原因的反作⽤。

反馈原理,就是根据因果相互作⽤的辩证法,实现事物⾃动控制或⾃动调节的原理。

(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①客观性。

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本⾝所固有,不以⼈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

②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不处在⼀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③多样性。

因果关系有⼀因多果,同因异果、⼀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多种表现类型。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法论意义 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科学认识的重要内容。

把握因果联系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可以增强⼈们活动的⾃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

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和区别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客观事物发⽣、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定要发⽣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确定发⽣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区别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儿“高大上”的话题——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听起来有点儿严肃,但别担心,我会尽量让这个话题变得轻松有趣。

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先苦后甜,慢慢品味,总能找到那股香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两者其实也时常交织在一起,像老朋友一样,有时候闹点小矛盾,有时候又能相互成就。

2. 唯物辩证法2.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首先,唯物辩证法就像是一个很聪明的观察者,它关注的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想象一下,你看着一棵树,树干挺拔,枝叶繁茂,但你知道吗?它的成长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唯物辩证法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

比如,生活中的每个选择都有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路,真是“一步一个脚印”,说不定哪一步就能踩到金子。

2.2 辩证法的特点那么,辩证法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它关注的是“变化”。

事物总在变,不变才是最大的变化。

比如,我们的心情,有时候像阳光明媚,有时候又乌云密布,这种变化可是随时都在发生。

其次,辩证法还强调“矛盾”,说白了,就是事物内部总有对立的力量在斗争。

这就像人们常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也能和谐共处。

最后,辩证法也特别注重整体性,任何事物都是由很多部分构成的,单看一部分,可能就会失去对整体的理解。

3. 形式逻辑3.1 什么是形式逻辑?接下来,咱们再聊聊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就像是一本严谨的教科书,它关注的是推理的结构和规则。

想象一下,一个侦探在破案,他需要理清每个线索之间的关系,不能让任何一个细节溜走。

形式逻辑就是在帮助我们建立这样的思维框架,确保我们的结论是合乎逻辑的。

比如,当我们说“如果下雨了,我就带伞”,这个“如果”就是一个条件,而结果则是“带伞”,这中间的关系就很清晰。

3.2 逻辑的特点形式逻辑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和“规则”。

每个推理步骤都要遵循特定的规则,稍微偏离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及内容①辩证法是指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作为唯一科学的发展观,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它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②它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和辩证法的范畴等内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包括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特点,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或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必然会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过程是指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③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任何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

2.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的存在都以统一体的存在为前提,不存在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

⑤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不是完全相等,脱离了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是不存在的。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存事物之中的预示事 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 东西。
疑难解析
❖可能性与偶然性有一定的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因果观念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具 有的因果联系的主观反映,唯物辩证法 的因果范畴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概括出 来的,而不是头脑中虚构出来的。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内容提要
1、必然性和偶然性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疑难解析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