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条约口诀

合集下载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地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地影响,也是高考常考地重点.但这些条约地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地效果.一、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地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地记忆.方法,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二、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四、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五、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地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地侵略.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六、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地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地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地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地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地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地租期为年.历史必背口诀二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地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地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地,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清朝最后地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年签定地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地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例.“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例.年中共地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地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地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地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地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地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地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地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年月,一大;年月,二大;年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年月,一大,可编为“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例.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傀儡建”例.年月至年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念壹零)、(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例.年瓦窑堡会议和年洛川会议地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例.抗战过程中地几件大事,年平型关大捷,年台儿庄战役,年百团大战,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林彪吼,、拉锯战,春汪伪成,下半百团大战,九千(人)皖南事变”.例、年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地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地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例、文革爆发地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地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例、文革中地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地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部分重大科技成就:年-武汉长江大桥,年和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武汉,桥通天堑;、,惊世两弹;,牛胰岛素;,人造卫星.”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地“核心词”,作为记忆地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地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袁世凯地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例.新文化运动地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地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地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例.年中共三大起义地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地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地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例、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地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举偶一、记忆时间地妙法──谐音记忆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年.、教授李渊建唐时间时,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并可以描摹一下,当时作为太原留守地李渊见机建立了唐朝.、讲授清军入关时间时,可以用“一溜死尸”来谐音记忆“年”,并描述当时清军入关尸横遍野.二、记忆史地结合知识地妙法──史地归纳法、有地则可编制成歌诀地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地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唐朝地瓷窑:北方邢州地白瓷,南方越州地青瓷,可以浓缩为“邢越(北)白青瓷”.三、抽出核心字──字头法、清朝地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安(用治安地‘安’代指顺治)、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或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宣统在位三年)”;、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地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地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地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四、历史课堂地强档“味精”──意义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地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地方法.如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地火警地电话号吗,由公元前年,联想到“”火警地电话号码便好记了.、战国时期地社会变革,魏国地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地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容易记住,李悝、吴起对应地诸侯国容易混淆,可以用“根除至没有却无”──楚吴(除无);喂(魏)你(李)──魏国、李悝.、元朝中书省下辖地省份是河北、山东、山西,可以用“一河(河北)两山(山东、山西)”联想记忆.。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版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版
刘素华:8月26日----9月3日共计9天
侯秋云:9月7日----10日共计4天
丁文红:9月1日----10日共计10天
王金翠:9月21日---29日共计9天
9月10日吕桂英去商混,18日回来上班,李晶晶18日去商混,26日回来上班,侯秋云26日去商混。
去商混的人每人上四天班。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7
8
9
10
11
12
13
白班







中班







夜班
吕王Βιβλιοθήκη 刘李伍侯

14
15
16
17
18
19
20
白班







中班







夜班







21
22
23
24
25
26
27
白班







中班







夜班







伍新玉:8月21日----23日,9月14日---17日共计7天

中国近代史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

中国近代史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
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
条约》
1895年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①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中国近代史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
条约
名称
签订时间
主要内容
严重危害
《南京
条约》
1840年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③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③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
条约》
1901年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①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③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④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历史必背口诀复习课程

历史必背口诀复习课程

历史必背口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巧记口诀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巧记口诀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

据统计,从1689~1949年,中国共与外国签定了约1182件左右的书面形式外交文件,其中除正式的条约、和约、界约和协定外,还有所谓的:①“专条”:如中日关于台湾“生番”的《北京专条》;②“合同”,大多数是为解决铁路借款、合办铁路及其他经济事务的,如1898年中美订立的《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等;③“章程”,如1843年中英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④附约(附件):如中日1905年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等;⑤证明书。

如中国秘鲁废除苛例证明书等;⑥“租约”,如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条约及外交文件基本是都是不平等的。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

这些特权和利益包括:一、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

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二、内河航行权: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不仅可以在中国领海任意往来,而且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

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

中国近代史四大条约

中国近代史四大条约

甲午战争后,爆发了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1900~1901)。
八国:英、美、俄、日、德、意、奥。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 1、赔偿白银4.5亿两。 • 2、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 3、拆毁大沽炮台。 • 4、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法军费各800万两等。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95年,中日双方在日本 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 1、把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割让给日本。
• 2、增辟通商口岸。 • 3、允许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4、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增加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发动中 国的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 1、中国把香港到割让给英国。 • 2、赔款2100万元。 •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 • 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
国协商。 • 影响: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
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再次对中国 发动战争,并于1860年占领北京。英法联军一路 烧杀抢掠,洗劫了清朝皇家林园——圆明园。清 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家签订《北京条约》。条 约规定:开天津为商埠,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 英国,准许英、法等国招募华工出国,赔偿英、
线要地。 • 5、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不许中国人居住。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一、史实共有:1.南、2.五、3.虎、4.望、5.黄;6.天、7.北、8.瑷、9.北、10.勘、11.改及五个;12.马、13.辛、14.二、15.淞、16.何约十五个。

二、分类1.赔款:1.南、6.天、7.北、12.马、13.辛2.割地:1.南、8.瑷、9.北、10.勘、11.改及五个;12.马、3.开口岸:1.南、6.天、7.北、12.马、4.宗教侵略:4.望、5.黄、6.天5.其他特权:关税、司法、军事、游历、办厂、铁路、教育等。

三、认识1.把握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三个时期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存在的条约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条约关系。

表面上看,这些条约具备了国际法的各项要素和细节要求,实际上它违背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要求——签约国双方或各方的平等关系。

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把握可分为三个时期:1842年至1860年为形成期。

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开始。

该约与《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块奠基石。

通过这三个条约,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

这些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最基本的方面。

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主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使条约口岸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公使驻京权;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海巡逻权;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贩卖华工权等。

1860年至1919年为扩大期。

中国近代史记忆顺口溜

中国近代史记忆顺口溜

中国近代史记忆顺口溜,口诀一八三九六月份,虎门销烟振人心。

一八四零到四二,鸦片战争开国门。

一八四二八二九,南京条约不平等。

虎门望厦和黄埔,英美法约被签订。

一八五六到六零,英法再次来挑衅。

天津北京条约订,沙俄也要来侵占。

一八五一到六四,金田起义太平军。

十九世纪六七十,洋务运动要创新。

一八九四甲午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一八九八戊戌变,一九零零义务团。

丧权辱国辛丑约,半殖半封陷深渊。

一九一一十月十,辛亥革命武昌起。

一九一二为元年,中华民国创南京。

一九一五双十二,中华帝国初建立。

二次革命孙文败,讨袁宣言护国战。

一九一六三月份,取消帝制军阀争。

一九一五陈独秀,民主科学新文化。

一九一九五月四,新民主义起开端。

一九二一七月份,共产党正式诞生。

一九二二七月份,反帝反封要彻底。

一九二三六月份,革命战线需统一。

一九二四一月份,国共合作初建成。

北伐胜利靠合作,国民政府在南京。

一九二七八月一,南昌起义初打响。

八七秋收井冈山,城市转入到农村。

苏维埃,在瑞金,武装斗争为人民。

一九三四十月份,红军被迫走长征。

遵义会议转折点,挽救革命度危机。

两年成功入甘肃,长征精神代代传。

一九三一九一八,柳条湖上起事端。

华北自治一二九,西安事变维和平。

一九三七七月七,全民抗战共对敌。

国共团结共御辱,淞沪会战昂斗志。

三七一二十三日,南京屠我三十万。

一九三八台儿庄,胜仗振奋军民心。

武汉会战四个月,日军战略彻底灭。

一九四一十二月,长沙会战初告捷。

一九四四豫湘桂,国民抗战最失败。

一九三七平型关,林彪大捷迎胜利。

挺进敌人总后方,指挥中枢根据地。

一九四零八月份,百团大战立信心。

一九四五四月份,党的七大延安开。

四五八月十五日,八年抗战终胜利。

四五八月到十月,双十协定要和平。

一九四六十月份,全面进攻最高峰。

一九四七三月份,全面进攻被粉碎。

四七土地法大纲,激发农民积极性。

四七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拉序幕。

一九四八到四九,辽沈淮海平津战,百万雄狮过大江,人民终于迎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