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排斥反应 PPT课件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Banff专题方案

Porter于1967年最先将肾移植排斥反映在光镜下分为4型,即:①超急性排斥反映:初期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肾小管周边旳毛细血管内有多量旳中性白细胞积聚,后期则是肾小球内及肾间质旳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有大量纤维素和血小板性血栓形成。
有旳血管壁浮现纤维素样坏死。
②急性细胞型排斥反映:以间质水肿、局限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点。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管型,而肾小球及各级血管病变不明显。
③急性血管型排斥反映:以血管炎为特性。
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甚至弓形动脉、叶间动脉管壁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空泡变性以及脱落,管壁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泡沫细胞浸润。
重者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血管壁被肌纤维母细胞替代,并逐渐形成致密旳纤维结缔组织,使内膜明显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④慢性排斥反映:重要病变为肾小球萎缩和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小动脉、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内膜呈同心圆状增生,管腔明显狭窄以至闭塞,其中有泡沫细胞积聚。
内弹力板常常断裂。
在Porter分类旳基本上,1991年加拿大Banff会议共同制定了一种肾同种异体排斥反映组织学诊断旳国际统一命名及原则旳方案Banff方案。
诊断旳重要分类是:①正常;②交界性病变;③超急性排斥;④急性排斥(Ⅰ、Ⅱa、Ⅱb、Ⅲ级);⑤慢性同种移植性肾病(慢性排斥)(Ⅰ~Ⅲ级);⑥其她。
在此方案中,强调动脉内膜炎是急性排斥旳基本病变。
Banff方案中有关血管病变动脉炎旳定义及病变分级如下:arteritis intimal(同义词endothelialitis)[动脉内膜炎(内皮炎)]:由于动脉内皮下间隙旳炎症,内膜增厚,其限度可从少量旳内膜细胞浸润到内皮坏死,伴有纤维素、血小板沉着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Arteritis,transmural(贯壁动脉炎):损伤和炎症累及动脉全层,涉及中膜,体现为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纤维素渗出及单个核细胞及多核中性白细胞浸润。
移植排斥反应ppt课件

-
33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
1、HLA配型(组织配型) 2、免疫抑制剂 3、移植耐受的诱导 4、移植物等的预处理
-
34
1、HLA配型— 越接近,成功率越高。
HLA配型应包括对HLA-Ⅰ类分子和其Ⅱ类分 子的配型。尤其Ⅱ类分子的匹配与否,更关系到移 植物能否长期存活问题。
活化- 血栓形成- 缺血性坏死~ 血型不符、多次妊娠、反复输血、移植过~
-
13
2、急性排斥反应: 时间:数周~数月内 机制:①残留于供体移植物中的APC对受体的
免疫系统提供最初的抗原性刺激,激 活免疫应答~(direct path) ②通过受体的APC对移植物抗原的识别 后,再刺激并激活免疫应答反应~ (indirect path) 分类: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免疫学机制参与(感染、并发症等)
-
18
GVHR( GVHD)
发生的前提: ①受、供者HLA型不匹配,②移植物 中存在足够量的免疫细胞(成熟T),③受者免疫 无能或极低。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表现 为急性/慢性,难以逆转死亡率高
T细胞是介导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去除骨髓中成 熟T细胞有效预防GVHR的发生。
关注点(一)排斥反应的监测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
-
31
(一)排斥反应的监测
1、细胞免疫学监测①T淋巴细胞数量、功能以及亚群 比例等,②杀细胞活性(CTL和NK)。
2、细胞因子监测:Th1型/ Th2型 Th1型包括IL-2、TNF-a、IFN-r等 Th2型包括IL-4、IL-10等
3、抗HLA抗体检测 4、蛋白、酶类、补体检测
移植肾排斥反应

编辑版ppt
2
超急性排斥反应
• 是一种不可逆性的体液性排斥反应 • 常发生在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 也可在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
编辑版ppt
3
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病机制
• 预存抗体
– 天然抗体:血型抗体、异种抗体
– 非天然抗体:移植前致敏的原因有输血、 妊 娠和以往的移植
编辑版ppt
10
加速性排斥反应 临床表现
• 发热 • 少尿、无尿 • 高血压 • 移植肾肿胀、疼痛、压痛 • 肾功能急剧减退 • 移植肾破裂
编辑版ppt
11
加速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移植后早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高度 怀疑加速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
• 穿刺活检,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病变
• FNAB不能区分血管性和细胞性排斥反应,对
– 动脉炎:动脉管腔内和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与单核 单核细胞浸润,但很少侵及肌层,内皮细胞变性, 但不发生动脉壁坏死
编辑版ppt
16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管壁和腔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及炎症
细胞浸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小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附壁,内皮细胞空泡 形成和增殖,炎症细胞内膜下浸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3)
• 必要时手术探查
编辑版ppt
12
加速性排斥反应
• 是一种以体液性免疫反应为主的排斥反应 • 一般在术后3~5天内发生 • 现有治疗方法仅能使不到一半的加速性排
斥反应逆转
编辑版p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 ATG(ALG)或OKT3治疗 • 血浆置换或吸附 • FK506与MMF • 移植肾切除
肾移植术PPT课件

捐献活体器官条件
年满18岁 以书面形式同意捐献 不危害生命安全 只能移植于最近的亲属 (如想捐献活体器官,上述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10
捐献遗体器官条件
死者生前以书面或遗嘱形式同意捐献 死者最近亲属书面同意,且死者生前没有不同意捐献的表示 死者生前有同意捐献的表示,并有不参与该器官移植的两名以上医师的证明,但死者身
4肾动脉重建:供肾动脉与受体的髂内动脉端端或髂外动脉 端侧吻合 5开放肾血流(先开放肾静脉,再开放肾动脉)
6输尿管重建(与膀胱吻合或自体输尿管吻合)
准备好无损伤侧壁钳、心耳钳、血管夹、镊子,肝素盐水、 11#刀片血管吻合线、
准备好心耳钳、肝素盐水、血管吻合线,巡回护士遵医嘱输 入甲强龙、白蛋白、甘露醇、钙剂、速尿
22
供肾修整与保存
目的:整理出完整的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 准备好手术器械桌、修肾器械包、缝线、输液架、输血器、无菌冰屑 在修肾的整个过程,供肾一直保持低温, 修整好的供肾装入盛有保存液的容器中备用
23
移植配合
24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25
移植部位
部位
优点
缺点
原位肾移植
异位肾移植 首选右 侧髂窝
递剪刀剪开肾袋,检查血管有无扭曲、输尿管有无倒置,备 热生理盐水纱垫压迫吻合口和肾门止血
备双J管,可吸收缝线,膀胱肌层包埋输尿管2cm
7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备好引流管,按常规清点物品,特别是血管吻合针,
28
29
注意事项
供肾的保护 严格无菌操作
4
移植技术三个突破难关血管源自合——1903年A.卡雷尔创制 器官保存——1967年由F.O.贝尔泽、1969年由G.M.科林斯(均为美国人)
肾脏移植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肾 脏 移 植 概 述
02.
肾脏移植患者的护理 要点
03.
肾脏移植患者的心理 护理
移植手术过程
1
术前准备:包括供体肾脏匹配、手术方案制定等
2
麻醉:患者接受全身麻醉
3
手术开始:医生在患者腹部切开一个小口
4
血管吻合:医生将供体肾脏的血管与患者体内的血管进行吻合
5
尿液引流:医生将供体肾脏的尿液引流到患者膀胱
6
手术结束:接受术后护理。
移植术后并发症
急性排斥反应:移 植后短期内出现。
慢性排斥反应:移 植后长期出现。
感染:移植后免疫 力低下。
移植肾功能不全: 移植肾功能逐渐下 降。
移植术后康复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 饮食指导:低盐、低脂、高蛋白 饮食。 药物治疗:预防排斥反应
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疾病, 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 活,增强信心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 问题进行干预,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 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定期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与支持
01 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 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
02 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
03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 支持,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04 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 与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与调适
术后监测与观察
01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患者的血 压。
02
尿量监测:监 测患者的尿量。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急性排斥反应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上图: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99mTc DTPA成像,显示肾灌注不 良,背景放射性活性增强,无示踪剂排泄入膀胱。下图:急性排
斥反应逆转后移植肾灌注、分泌及排泄恢复正常
精选ppt课件
22
急性排斥反应 细针抽吸活检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
– 动脉炎:动脉管腔内和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与单核 单核细胞浸润,但很少侵及肌层,内皮细胞变性, 但不发生动脉壁坏死
精选ppt课件
16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管壁和腔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及炎症
细胞浸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小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附壁,内皮细胞空泡形 成和增殖,炎症细胞内膜下浸润
• 需要排除低血压、低血容量、血管吻合口 狭窄、血栓形成、输尿管梗阻等因素
精选ppt课件
7
超急性排斥反应 防治
• 移植前常规交叉配型可有效预防超急性排
斥反应的发生
–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试验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流式细胞仪交叉配型
flow cytometry crossmatch, FCXM
• 预存抗体与血管内皮抗原结合,激活补体 ,引起多形核和单核细胞趋化,导致内皮 细胞损伤,启动凝血反应
精选ppt课件
4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广泛血栓形成,周围肾小管坏死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肾小管坏死和肾小管炎,间质出血
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3)
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坏死、上皮细 胞脱落
精选ppt课件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急性排斥反应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上图: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99mTc DTPA成像,显示肾灌注不 良,背景放射性活性增强,无示踪剂排泄入膀胱。下图:急性排
斥反应逆转后移植肾灌注、分泌及排泄恢复正常
整理课件ppt
22
急性排斥反应 细针抽吸活检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
– 动脉炎:动脉管腔内和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与单核 单核细胞浸润,但很少侵及肌层,内皮细胞变性, 但不发生动脉壁坏死
整理课件ppt
16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1)
肾小管壁和腔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及炎症
细胞浸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2)
小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附壁,内皮细胞空泡 形成和增殖,炎症细胞内膜下浸润
• 必要时手术探查
整理课件ppt
12
加速性排斥反应
• 是一种以体液性免疫反应为主的排斥反应 • 一般在术后3~5天内发生 • 现有治疗方法仅能使不到一半的加速性排
斥反应逆转
整理课件ppt
13
加速性排斥反应 治疗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 ATG(ALG)或OKT3治疗 • 血浆置换或吸附 • FK506与MMF • 移植肾切除
排斥反应
• 实质上是一种免疫反应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是导致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 是肾移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整理课件ppt
1
临床分类
• 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 rejection, HAR
• 加速性排斥反应 accelerated acute rejection
• 急性排斥反应 acute rejection, AR
整理课件ppt
《移植肾排斥反应》PPT课件

治疗与监测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并定期进行监测,评估治
疗效果。
04
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怀疑出现移植肾排 斥反应,应立即进行诊 断,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
强化免疫抑制
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强化免疫抑制,以控制
排斥反应的发展。
恢复肾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 移植肾的肾功能,减少
病理学诊断标准
总结词
病理学诊断标准是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肾组织活检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学检查。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水肿、肾小球 基底膜断裂等;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以及补体激活程度等。根据病理学诊断标 准,可以将移植肾排斥反应分为不同的级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THANKS
血钾、血钠、血糖 等。
04
血流动力学指标
肾血管阻力、血流
03
速度等。
免疫学指标
抗体水平、细胞因 子等。
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移植肾排斥
反应。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 疾病,如感染、药物性肾损伤等
。
组织病理学诊断
进行肾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检查,确诊移植肾排斥反
分类
根据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可分 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 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机制
1 3
免疫机制
移植肾排斥反应主要是由受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对供肾产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所致。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2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