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及关节疾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标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连接颅骨和下颚骨的重要关节,它在咀嚼和开合口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或者生理平衡上出现问题,致使患者出现疼痛、咀嚼困难、牙齿磨损等症状。
中医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舌诊:中医认为舌为心之余肉,舌头为心的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为情志不畅、心火亢盛或心脾不和所致,故舌质一般为红绛或紫红,苔薄黄干或薄白,舌体增厚、发胀。
还可出现舌尖疼痛等症状。
二、脉诊: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况,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程较长,常伴有气滞、血瘀、阴虚等情况,故脉象一般为细弱或细涩,尤其是关元、关元、太冲等穴位脉搏更易出现异常。
三、问诊: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来进行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咀嚼困难、口齿不清、头颈部肌肉疼痛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牙齿磨损、听力下降、颞下颌关节卡紧等症状。
四、望诊:中医认为“望”是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体态等特征,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以观察到患者面色晦暗、神情疲惫、眼眶凹陷等特征,颈部及颌部肌肉紧绷,嘴唇干裂等症状。
中医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综合分析患者的舌诊、脉诊、问诊和望诊等资料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结合中医病机与症状特点,综合判断病情,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中医强调调理人体整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标准是全面综合各种诊断手段,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以达到调理全身、恢复健康的目的。
希望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能够早日康复,恢复健康。
【本文2002字】第二篇示例:颞下颌关节(TMJ)是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关节,它在咀嚼和张闭嘴巴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笔记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笔记
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学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颌骨以及相关组织的疾病和外科治疗。
下面将介绍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些重点内容。
1.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知识:口腔颌面外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病理学以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等学科内容。
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是进行后续临床工作的基础。
2.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有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感染、颌骨损伤以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3.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手术包括拔牙、修复颌骨骨折、颌面部肿瘤切除、颞下颌关节置换术等。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要注意手术技巧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4.口腔颌面外科的特殊技术:口腔颌面外科还涉及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治疗方法。
例如,颌面部重建术可以通过骨移植或种植体来恢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颌面部软组织修复术可以修复受损的颌面部软组织;颌面部激光治疗可以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等。
5.口腔颌面外科的科研和学术交流:科研和学术交流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和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可以不断提高口腔颌面外科的水平和质量。
总而言之,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口腔学分支,研究口腔、颌骨及相关组织的疾病和外科治疗。
对于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工作的医生和学生来说,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手术技巧和特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注重科研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是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关键。
颞下颌关节疾病

第八单元颞下颌关节疾病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本单元主要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及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亦在此叙述。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概念及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因素不清。
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常见。
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学说很多,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多数学者接受多因素理论。
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为本病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此外,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学因素、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和关节囊薄弱等解剖学因素、偏侧咀嚼习惯、夜磨牙、紧咬牙及其他口腔不良习惯有关。
口腔治疗时间过长、不良充填体和修复体等也常患本病的诱发因素。
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三类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阶段;结构紊乱阶段;器质性破坏阶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强直。
临床表现有以下三个主要症状:1.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度异常及开口型异常;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
2.疼痛开闭口运动及咀嚼时关节区及(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
一般无自发痛,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及耳的症状。
3.弹响及杂音在下颌运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常有弹响音、摩擦音、破碎音。
弹响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声音,常见于关节盘前移位时;破碎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时可出现这类杂音;摩擦音为在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多见于骨关节病。
口腔医学中颞下颌关节病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颞下颌关节病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特点是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障碍,常伴随着疼痛和咀嚼困难。
近年来,口腔医学界对于颞下颌关节病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口腔医学中颞下颌关节病的最新研究进行探讨。
一、概述1.1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颞下颌关节是人体颅颌面部的关节,主要由颞骨和下颌骨构成。
它是一种滑膜关节,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包括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等。
1.2颞下颌关节功能和生理特点颞下颌关节主要负责颌骨的运动,如咀嚼、说话、吞咽等。
在咀嚼过程中,颞下颌关节起到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重要作用。
此外,颞下颌关节还具有高度的生理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调节颌骨的运动幅度和力度。
1.3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响声、张口受限、面部不对称等。
二、发生机制2.1功能性因素对于发生机制的影响功能性因素是导致颞下颌关节病的重要原因,如长期的咀嚼习惯、说话方式不当、口腔颌面部肌肉紧张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关节负荷失衡,进而引发关节损伤。
2.2解剖结构异常与发生机制的相关性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异常,如关节盘移位、关节韧带松弛等,也可能导致关节功能紊乱,进而引发颞下颌关节病。
三、诊断与评估方法3.1临床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口腔检查、关节功能测试等。
优点是直接、简便,但对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3.2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软骨状况等,对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4.1保守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口腔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等。
效果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4.2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关节置换术、关节修复术等。
颌关节的名词解释

颌关节的名词解释颌关节,又称为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头颅与下颌骨之间的关节。
它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同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受到压力和损伤的关节之一。
颌关节的功能极为重要,它使我们能够咀嚼食物,开口说话,甚至是面部表情的形成。
颌关节由下颌骨上的髁突、颞骨中下部溝体和一块软骨结构组成,这个软骨被称为髁状突结。
这些结构之间通过软骨盘相连,软骨盘有助于减轻颌关节的压力和摩擦,并提供稳定性和控制关节运动的功能。
颌关节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能够旋转、滑动和前后移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颌关节允许我们的下颌骨向下运动以接触和咀嚼食物。
同时,当我们张开嘴巴时,颌关节会像门铰链一样使下颌骨向前移动。
然而,颌关节问题是常见的,可以导致许多与嘴巴和脸部相关的问题。
一些常见的颌关节问题包括颌关节紊乱、关节退变性疾病和颌关节紧张症等。
颌关节紊乱是指关节盘错位或因受伤而脱臼。
这可能导致嘴巴无法完全张开或关闭,产生关节卡住的感觉。
关节退变性疾病是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组织逐渐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而颌关节紧张症则是一种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和压力导致的肌肉痉挛,进而引起颌关节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对于颌关节问题的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咬合板疗法等。
口腔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放松和关节牵引来缓解颌关节紧张症。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咬合板疗法则是通过定制咬合板来改善关节对齿颌关系的影响,减轻疼痛和紧张感。
而在手术治疗方面,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切割颞下颌关节和关节重建等。
关节镜手术是通过微创技术,通过关节镜插入颌关节区域进行矫正和修复。
切割颞下颌关节则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颞骨或下颌骨来减轻颌关节的压力和疼痛。
关节重建则是通过移植组织或人工关节替代来修复损伤的关节。
总之,颌关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我们能够开口说话、咀嚼食物和表达面部情感。
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一、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颞颌关节紊乱是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它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节出现了不正常的位置或者功能障碍。
当这个关节紊乱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1. 疼痛和不适:当颞颌关节发生紊乱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耳朵后方、下颚区域或太阳穴附近,并伴随着咀嚼困难和牙齿咬合困难。
2. 锁口和张口困难: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无法完全关闭而导致锁口,或者无法充分张开嘴巴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进食、说话等。
3. 颞顶部压力:部分患者还可能感受到头部前额或顶部的压迫感。
这是由于颞颌关节紊乱所致,病人会感到头部沉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4. 面部和颈部肌肉紧张:另外,患者可能会经历面部和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这是由于咬合不正常所导致的一种生理反应。
以上是颞颌关节紊乱的主要症状,并且对大多数患者都有共同点。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颞颌关节紊乱所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治疗方法。
二、颞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针对颞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建议您先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息咀嚼肌肉:避免过度使用颞颌关节周围的咀嚼肌群,在发作期间尽量避免进食过硬或粘稠的食物。
(2)热敷和冷敷:在紊乱发作期间,可以轻轻按摩颞颌关节附近的肌肉,并进行热敷或冷敷。
热敷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感,而冷敷则减轻相关的肿胀和炎症。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牵引、按摩和运动来加强颞颌关节周围的肌肉群。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2. 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个选择。
手术干预对于某些严重和慢性的颞颌关节紊乱患者可能是必要的。
(1)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从外部进入关节内进行修复。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TMJ疾病)是一种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常见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的疼痛、紧张感以及咬合不正常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咬合异常:咬合不正常是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正确的咬合会对颞下颌关节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导致关节受损。
2.损伤和创伤:外伤、颌骨骨折以及其他头部创伤都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
3.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由于年龄增长,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可能会发生退行性变,如软骨磨损和关节囊炎等。
4.疾病和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与一些疾病和疼痛有关,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颞下颌关节发炎和关节炎等。
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可能引起以下症状:1.颞下颌关节疼痛:疼痛通常出现在颞下颌关节区域,可以是轻度刺痛、隐痛或持续的疼痛。
2.咬合困难:患者可能感到咬合时下颌关节卡住或不正常。
3.颞下颌关节的咔嚓声:颞下颌关节紊乱会导致下颌骨在打开或关闭时发出明显的咔嚓声。
4.面部和颈部肌肉疼痛:紊乱的颞下颌关节可能导致紧张的面部和颈部肌肉,引起疼痛和不适。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疼痛的位置、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2.肌肉检查:医生会检查面部和颈部肌肉的紧张度,并观察患者的咬合和口腔运动。
3.影像学检查: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射线、MRI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治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方法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包括休息颞下颌关节、热敷或冷敷、口腔保健和咬合调整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和症状。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颞下颌关节运动疗法、按摩和牵引等手段,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3.药物治疗:短期内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一、基础知识2.口腔颌面部疾病: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包括颌骨骨折、颌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畸形等。
3.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常见的手术包括牙齿拔除、牙槽嵴手术、颌骨切开术、颌骨植骨术、颞下颌关节置换术等。
二、基本操作1.牙齿拔除:拔牙是口腔颌面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操作,其主要步骤包括局部麻醉、松动牙齿、扩大牙槽骨窗口、使用拔牙力量和拔牙器械等。
2.牙槽嵴手术:牙槽嵴手术主要用于种植牙的前期准备,步骤包括切开牙龈、骨磨、牙槽嵴填充材料等。
3.颌骨切开术:颌骨切开术常用于矫正口腔颌面畸形,步骤包括局部麻醉、切开粘膜、切割骨板、矫正颌骨位置等。
4.颌骨植骨术:颌骨植骨术常用于修复颌骨缺损,步骤包括提取植骨材料、切开牙龈、植入植骨材料、封闭牙龈等。
5.颞下颌关节置换术: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步骤包括局部麻醉、切口、切开关节韧带、置换人工关节等。
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2.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时要做好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保持手术区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风险。
3.准确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应准确选择,避免损伤重要结构。
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切口,避免过大或过小。
4.术后护理:手术后要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局部止血、消肿、止痛等,同时关注患者的饮食、口腔卫生等。
总之,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口腔医生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口腔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口腔颌面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家族性巨颌症
5
病理特点
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纤维纤细,排 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血管 丰富、壁薄,血管周围常见嗜酸性胶原 物质环绕,多核巨细胞常围绕血管壁
多灶性出血灶及少量炎症细胞
6
7
8
9
10
11
•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并有成骨现象
12
5、 郎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 s)
病变主要由 Langerhans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其它炎症细胞组成;
Langerhans 细胞胞浆境界不清,嗜酸性,核呈 圆形或卵圆形,折叠呈分叶状,有明显核沟,有时 可见同类细胞的多核巨细胞;
这些细胞无吞噬能力,对溶菌酶、 a 一抗胰蛋白 酶、 a一抗糜蛋白酶呈阴性反应,但对 T6及 S-10 0呈阳性反应。电镜下可见胞浆内的Birbeck颗粒, 证明它不是组织细胞而是Langerhans细胞。 17
18
19
20
S-100
21
CD68
22
Cathepsin D
23
24
25
骨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采用刮除及小剂量放疗均可取 得良好效果; 但若患者为小儿,则必需检查有无 其他病变以除外汉-许-克病及勒 - 雪 病。
26
(2)汉-许-克病
(Hand-Schuller-Christian disease) 为慢性播散型,易发生于 3 岁以上 的儿童,男性多见。一般发病迟缓,病 程较长,常为多骨性或骨外病变。本病 的三大特征为:颅骨病变、突眼和尿崩 症。一般认为发病越早其预后越差。 还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 少
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 或郎格汉斯细 胞病,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 及勒-雪病。可以单发或多发,侵犯骨、 淋巴结、皮肤及其他器官。此三者的组织 病理相似,但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
13
(1)骨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慢性局限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见;
骨化性纤维瘤
牙龈:Leabharlann 青少年性骨化性纤维瘤1
4. 家族性巨颌症(cherubism)
又称家族性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 家族性颌骨多囊病。 病因不明,有家族性,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性疾病。
2
临床特点
幼儿期发病,男性较多见;颌骨增大发现于 2 ~ 4 岁之间, 12 岁左右发展减慢,青春期 病变停止发展; 病变多侵犯下颌骨,呈对称性肿大,下颌牙 槽突膨胀,而使舌抬起,言语困难。上颌也 可被侵犯。常导致牙列不整,乳牙移位; X 线显示颌骨对称性膨胀,有多囊性密度减 低区。
光镜: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分III级,III级为恶性GCT
30
二者相同点
1、由多核巨细胞、间质细胞组成
2、有限局性出血
3、X光表现囊性阴影
4、下颌骨多见
5、20-40岁女性多见
31
二者不同点
骨巨细胞瘤 巨细胞肉芽肿 真性肿瘤,来自未分化 对损伤出血的一种反应, 间充质细胞 不是真性肿瘤 分III级 不分级,分化成熟 巨细胞数量多,分布均 巨细胞数量少,分布不 匀,不在出血灶周围 均,多在出血灶周围 胶原成分少 胶原成分多
35
36
37
病变多发于骨内,颅骨、下颌骨、肋骨是最常受 累部位; 通常为单骨性损害,口腔病变常见于下颌骨和牙 龈,表现为牙龈肿胀、溃疡、颌骨肿大、疼痛及 牙齿松动; X线可见溶骨性破坏或呈穿凿性破坏。单骨病损 预后良好,多发性者易复发。
14
下颌乳磨牙脱落,残存的乳切牙也倾斜,并有明显的松动。
15
16
病理特点
27
(3)勒-雪病 (Letterer-Siwe disease)
为急性播散型,发病多为 3 岁以内 的婴幼儿,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可广 泛累及内脏器官,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殖,较多异型核和 核分裂像,无泡沫细胞。
28
6.巨细胞肉芽肿(giant cell granuloma)
临床表现:20~30岁下颌骨前牙区,颌 骨破坏吸收。
X线境界明显的密度减低区,有时表现为 多房性骨吸收。 病理:纤维结谛组织构成,含有多核巨 细胞。
29
7.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
20-40岁女性多见
浸润性增殖,侵入软组织
X线骨密度降低
32
8.骨囊肿(bone cyst)
创伤性骨囊肿(traumatic 本病又称孤立性骨 囊肿(solitary bone cyst),单纯性骨囊肿 (simple bone cyst),出血性囊肿 • (hemorrhagic cyst),是一种不常见的骨病变。
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少 见。
33
创伤性骨囊肿
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厚薄不一,无 上皮衬里,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盈,并见 血肿及不同程度的机化现象,有的部位可 见肉芽组织形成,囊壁内还可见骨组织和 类骨质,有时见含铁血黄素、多核巨细胞 及慢性炎症细胞
34
动脉瘤性骨囊肿
镜下见病变为大小不等的血腔和血窦,• 血 腔内充满血液,有的血腔内有血栓形成,并 见机化,•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成纤维细 胞,常伴有新旧出血,出血灶附近有许多多 核巨细胞,有时可见类骨质及新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