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曲赏析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超级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蜀道难诗词赏析

蜀道难诗词赏析《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杰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这首诗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艰难和社会的复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原文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如果你还在烦恼不知道如何答题?对诗人的情感琢磨不透?不如看看这篇文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供大家参考。
唐诗解读鉴赏1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九下24课《诗词曲五首》中考赏析2020整理

九下24课《诗词曲五首》赏析《十五从军征》杜甫1.【主旨】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表现了老兵的孤独和凄凉,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兵从军时间之久,兵役之繁重。
3.赏析“始”字的表达效果。
“始”是“才”的意思,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期盼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4.请简要赏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是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的亲友已逝,以哀景写哀情,与下文相呼应。
5.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运用白描手法,选取狗洞、房梁、庭院、水井四个典型景物,组成四个镜头,寥寥几笔呈现出一幅荒凉破败的图画,衬托出老兵内心的凄凉与失望。
6.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动作描写,“舂”“持”“采”等动词,表现了老兵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和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
7.简要赏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描写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1.主旨:这首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5分)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4分)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4. 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4分)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等五首赏析(3)

《诗词五首》赏析一、《雁门太守行》赏析: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①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②炼字角度:“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③情感:首句情感浓郁,歌颂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④“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开”字写出了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守军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状态.⑤描述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
守军将士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闪闪发光,将士们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字妙在何处?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战场上血流满地的场景和悲壮惨烈的战斗画面。
3、从感官角度(听觉和视觉)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战争规模之大,激战之惨烈。
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侧面烘托出守军将士士气昂扬,奋力反击的形象。
4、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6、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是为了表现什么?一方面是为了表现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行军时的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了出来.二、《春望》赏析: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最难忘的古诗词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今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
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注词释义】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最难忘的古诗词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今译】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二句: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
【译文】
在溪边的堂屋里,我躺在竹席上休息,微觉清凉,像是快入秋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片片云彩在斜日余辉中渐渐消散;溪水映着暮色流向天边。红莲互相依偎着像是全都醉了;白鹭在水边静静仁立似乎在暗自发愁。何必要像殷浩那样天天空书“咄咄怪事”,与事无补,空自徒劳;姑且像司空图那样隐居山中,这一山一沟不也请洒超脱,怡然自得吗!病愈初起,我也不知道身体有多弱,只觉得近来懒得上楼。
②等闲;平常,一般。③消魂:灵魂离开肉体。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④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评析】
这首词,以涛涛长江水起兴,又以此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并以此作比,抒发无限爱慕的相思之情。构思新奇,比喻巧妙,词语明白如话,情思深婉含蕴,深得百歌的神情风韵,歌颂了绵绵恋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作。
卜算子陆游
驿外断桥边①,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④,只有香如故。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
空,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长5公里,宽1公里。
②狼藉残红:指落花零乱。③帘栊:带帘子的窗户。栊,窗户。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栏杆外边的垂柳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
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
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②。
【注释】
①毅(hu)皱:本指绉纱一类纺织品,这里形容水的波纹像绉纱一样
细。②晚照:落日的余辉。
【译文】;
漫步来到城东郊外,春光风景越来越好,春风和煦,清澈的江水如同纱觳细皱,漾漾溶溶、粼粼闪光,迎送着来来往往的游春画船。岸边的杨柳,鹅黄浅碧摇曳浮动,朦胧间如轻烟薄雾般笼罩枝梢;远处山涧飘来的白云虚幻飘渺,似乎传来轻轻的晓寒。啊!看那杏树林,枝头上红杏盛开,如火如茶,蜂蝶争喧,游人伫足指点,好一派春意盎然。常说是人生虚幻苦短、世事维艰,总恨那欢娱太少,怎能够吝惜金钱而轻视这欢快的一笑?让我端起酒杯劝斜阳,喝下这杯美酒吧,且莫要急急下山,还是留
【注释】
①驿外:驿站馆舍外边。②无主:无人注意和观赏。③更
著:又遭受到。④零落成泥碾作尘:梅花凋零飘落,被踏成泥又被碾成
灰尘。
【译文】
在郊野的驿站外,破败的断桥边,有一株梅花孤独寂寞地开放着,既无人欣赏,也无人顾怜。已是黄昏时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在独自伤感愁若,更何况又遭遇到凄风苦雨的侵袭。梅花凌寒先发,只为报春。本无意于苦苦地去争丽斗艳,梅花独标高格,本是天生丽质,任凭百花群芳去嫉妒中伤,也不屑一顾。纵然片片零落成泥被碾成灰尘,梅花那幽幽清香、高雅气质仍永存世间,依然如故。Z
【评析】
这首词是作者病后所作,借景抒情。上片绘景,渲染愁情。首二句点时令、地点。尚未入秋,秋冷已袭人,傍晚时分,断云寒水,一片清冷空旷,是作者内心空虚落寞的写照,也与病后的体况、心境相符。“红莲”二句,红白相映,色彩清丽,但“醉”、“愁”二字透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也切合作者愁病如醉、满头白发的情状。以上景物描绘,均是移情手法,不仅隐含着作者忧伤郁闷之意绪,也为下片抒情营造了清冷空虚而又沉闷的气氛。下片换头连用三个典故,前一句表明不以为然,后二句以示自慰,一转一折,似乎表明作者真欲隐居山林享清福,实则是胸怀悲愤而故作旷达语,比直述更觉其悲。末二句看似寻常叹老,实则不然。。想作者一生志在收复中原故土,虽遭谗毁被排挤亦守志不移,因此这里表现的自然不是惊衰叹老的人之常情,而是深恐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忧虑。全词情感深厚而用语淡朴浅近,无剑拔管张之辞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之情已自见矣。
[双调]大德歌
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①无消息,则②见双燕斗衔泥。
[注]①鱼雁:书信。② 则:只。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怎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怎不使人又添几分苦涩呢?
【评析】
作者因与王安石新党政见不一,被贬至黄州为官,这首词正是在贬所定惠院的抒怀之作,是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景的写照。作者以比兴之法,借咏孤鸿衬托、抒发其幽愤寂苦之情,目标高洁。作者的诗友黄庭坚评论此词说:“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评价可谓甚高。
卜算子李之仪
【评析】
这是作者的一首代表作,上片三句一气呵成而又笔意曲折,表现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主题。下片紧随承上,“满目”句承“离别”,“落花”句承“一向年光”,使全词统一完整,更突出了主题。词作取景大,笔力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高健明快而不显凄厉哀伤,又有一种富贵温婉气,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表现得旷达、爽朗,又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襟怀豁达的一面。
晚照于花间,延欢娱于一晌,让人间多一些欢笑!
【评析】
这首词一题“春景”。上片写春游所见之美景,观物精微,下笔细腻。“红杏枝头春意闹”,只一“闹”字,就将无限春光和盘托出;亦将全词显得生机盎然。下片写春游之所感,情致婉曲。虽说有惜时恋时,及时行乐之意,却正表现出对生活之热爱,期望青春长在,美景长存。
采桑子欧阳修
【评析】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丈夫戍边塞外,思妇日思夜想,两鬓渐白。遐想丈夫归来,相依诉衷肠,特别是要告诉一句最要紧的话:“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全词语句朴直,通俗而不失其雅。结尾处那种纯粹由想象发出的喜悦更令人断肠。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②。谁见幽人独往
来③,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黄州定惠院:在今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曾寓居此寺,苏轼曾作有《游定惠院记》。②漏断:古时以滴漏计时,漏断指夜深。③幽人:幽居之人。④省(x1ng):意为理解、领悟。
【译文】
夜深人静,一轮弯月似挂在那棵梧桐稀疏的枝权上。月色婆娑,仿佛有一个幽人独自在院中走动,如同孤鸿飘缈的影子。这孤鸿忽被无端惊起,又不断地回头察看动静.似有无限的幽恨而又不为人们所理解。它来回飞腾,拣尽寒枝,却总是不肯栖息,只得归宿在荒凉的沙洲上,尽管那里寂寞凄冷
古代诗词曲赏析
李 志 军
生查子张先
含羞整翠鬟①,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②,
—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
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释】
①翠鬟:妇女环形发譬称鬟。翠鬟,泛称美发。②雁柱十三弦;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这里均代指古筝。
【译文】
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评析】
这是作者在晚年退居颍州西湖时写的作品。上片写西湖暮春景色,没有寻常惋惜、伤感之情,一个“好”字,说出了词人寄托于暮春景色中的闲适之情。下片写歌尽人散,虽有失落空虚之感,亦有获得宁静后的舒畅。词末以细雨作结,呼应上文的“尽日风”,和风细雨,更反映了作者以闲退之身恣意游赏后的平和怡悦之情。
生查子晏几道
鹧鸪天辛弃疾
鹅湖归病起作①
枕簟溪堂②冷欲秋,断云③依水晚来收。红
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
咄④,且休休⑤,一丘一壑⑥也风流。不知筋力
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⑦。
【注释】
①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鹅湖山上。原名荷湖,因晋人龚
氏曾于此养鹅而改名。辛弃疾隐居铅山、鹅湖一带近20年。病起:病愈初起。②枕簟(dian)溪堂:躺在水边的溪堂里的竹席上休息。簟:竹席。溪堂:筑在绥边上的楼阁。③断云:片段的云。④书咄咄:据《晋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
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