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设计全过程
五自由度机械手毕业设计

五自由度机械手毕业设计简介毕业设计项目是基于五自由度机械手的设计与调试。
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中。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五自由度机械手,以达到特定的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调试和性能优化。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如下:1.组装一台五自由度机械手,包括底座、前臂、手臂和手爪等组成部分。
2.实现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和精确定位,以可靠地完成给定的任务。
3.进行机械手的调试和性能优化,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灵活性。
设计流程步骤一:机械手构建首先,需要根据机械手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结构和零件。
设计一个稳定的底座来支持机械手的运动。
然后,设计前臂和手臂以实现机械手的五自由度运动。
最后,设计一个手爪用于抓取目标物体。
步骤二: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机械手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可以使用传感器来获取机械手当前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并使用控制算法来计算和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可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这个功能。
步骤三:系统调试完成机械手的组装和运动控制系统的搭建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逐步验证机械手的各个自由度的运动是否准确,并优化运动控制系统的参数以提高机械手的运动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四:任务实现完成机械手的调试之后,可以设计和实现一系列的任务来验证机械手的性能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基础任务,如抓取、放置和搬运物体等。
还可以设计更复杂的任务,如拧螺丝、组装零件等,以验证机械手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控制和应用能力。
预期成果通过完成本毕业设计项目,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完整的五自由度机械手,包括底座、前臂、手臂和手爪等组成部分。
2.可靠的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机械手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3.调试和优化完毕的机械手,具有较高的运动准确性和稳定性。
4.完成的任务实现,验证机械手的性能和应用能力。
时间计划本项目的时间计划如下:•第一周:项目立项和需求分析•第二周:机械结构设计和零件采购•第三周:机械手组装和基本运动控制实现•第四周:运动控制系统调试和优化•第五周:任务实现和性能测试•第六周:项目总结和报告编写结论通过本毕业设计项目,将能够全面了解五自由度机械手的设计和调试过程,掌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机械手的性能和应用能力进行验证和提升。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大作业-机械手设计(精)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业题目:搬运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班号:学号:姓名:日期:一、设计要求1. 搬运机械手功能示意图2.基本要求与参数本作业要求完成一种二指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该机械手采用二指夹持结构,如图 1所示,机械手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搬运、放置等操作。
以夹持圆柱体为例,要求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流程。
机械手通过升降、左右回转、前后伸缩、夹紧及松开等动作完成工件从位置 A 到 B 的搬运工作, 具体操作顺序:逆时针回转 (机械手的初始位置在 A 与 B 之间— >下降— >夹紧— >上升— >顺时针回转— >下降— >松开— >上升,机械手的工作臂都设有限位开关 SQ i 。
设计参数: (1抓重 :10Kg(2最大工作半径:1500mm (3运动参数:伸缩行程:0-1200mm ; 伸缩速度:80mm/s; 升降行程:0-500mm ; 升降速度:50mm/s 回转范围:0-1800控制器要求:(1在 PLC 、单片机、 PC 微机或者 DSP 中任选其一;(2具备回原点、手动单步操作及自动连续操作等基本功能。
AB工件SQ 1SQ 46夹紧松开二、驱动及传动方案的设计及部件的选择初步选定为圆柱坐标式机械手。
, 它适用于搬运和测量工件。
具有直观性好, 结构简单,本体占用的空间较小,而动作范围较大等优点。
圆柱坐标式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可分为:一个旋转运动, 一个直线运动, 加一个不在直线运动所在的平面内的旋转运动;二个直线运动加一个旋转运动。
选用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稳定,易于控制。
1 手部抓取缸液压原理图采用: YF-B10B溢流阀2FRM5-20/102调速阀23E1-10B二位三通阀2 摆动液压回路采用: 2FRM5-20/102调速阀 34E1-10B 换向阀 YF-B10B 溢流阀 3 小臂伸缩缸液压回路采用:YF-B10B 溢流阀 2FRM5-20/102 调速阀 23E1-10B 二位三通阀 4 总体系统图三、二指夹持机构的设计及计算夹紧机械手, 根据工件的形状, 采用最常用的外卡式两指钳爪, 夹紧方式用常闭史弹簧夹紧,松开时,用单作用式液压缸。
冲压机械手---手臂部分设计(全套图纸)Word

冲压机械手—手臂部分设计摘要本文所设计的冲压机械手用于搬运工件,为了增加本机械手的通用性,在结构尽可能紧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工业机械手具有较大的抓取范围。
本文主要介绍了冲压机械手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机械手的自由度和坐标形式、运动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对冲压机械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首先确定了机械手的坐标形式为圆柱坐标型,自由度数为5,接着确定了机械手的驱动装置为液压缸,然后确定了机械手的主要技术参数。
同时,设计了机械手的手部结构形式为滑槽杠杆式钳爪、手腕的结构形式为采用电机带动腕回转、臂部结构形式采用双导向杆导向,机身结构形式为升降缸置于回转缸之上的结构形式,计算出了夹紧工件所需的驱动力、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手臂伸缩所需的驱动力、手臂俯仰所需的驱动力、手臂升降所需的驱动力和手臂回转所需的驱动力矩。
继而设计了冲压机械手的各个部分液压缸的尺寸和结构及各个部分之间连接与支承部件的结构与尺寸。
关键词液压驱动;冲压机械手;液压缸目录摘要...... . (I)第1章绪论 (1)1.1 机械手的含义 (1)1.2 机械手的产生、应用与发展 (1)1.2.1 机械手的产生(简史) (1)1.2.2 应用简况 (2)1.2.3 发展趋势 (2)1.3 冲压机械手的组成与运动 (3)1.3.1 冲压机械手的组成 (3)1.3.2 冲压机械手的运动 (5)第2章冲压机械手的手部设计 (10)2.1 概述 (10)2.2 手部机构形式 (10)2.2.1 手爪 (10)2.2.2 传动装置 (10)2.2.3 驱动装置 (10)2.3 前爪式手部机构的选用要点 (11)2.4 滑槽杠杆式钳爪的夹紧力分析与计算 (11)2.5 滑槽杠杆式钳爪手部机构的驱动力计算 (13)2.6 手部夹紧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13)2.7 本章小结 (14)第3章冲压机械手的腕部设计 (15)3.1 概述 (15)3.2 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15)M (15)3.2.1 摩擦阻力矩摩M (15)3.2.2 工件重心偏置引起的偏置力矩偏3.2.3 腕部启动时的惯性阻力矩M (16)惯3.3 本章小结 (17)第4章工业机械手臂部的设计 (18)4.1 概述 (18)4.2 冲压机械手臂部的结构形式 (18)4.2.1 冲压机械手臂部伸缩运动的结构 (19)4.2.2 冲压机械手臂部俯仰运动的结构 (19)4.2.3 冲压机械手臂部回转及升降的结构 (20)4.2.4 导向装置 (20)4.3 冲压机械手臂部运动驱动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21)4.3.1 手臂水平伸缩运动驱动液压缸的计算 (21)4.3.2 手臂垂直升降运动驱动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22)4.4 冲压机械手的液压缓冲装置 (23)4.5 本章小结 (24)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第1章绪论1.1机械手的含义“机械手”(mechanical hand,也被称为“自动手”(auto hand), 多数是指附属于主机、程序固定的自动抓取、操作装置(国内一般称作机械手或者专用机械手)。
冲压机械手的设计

冲压机械手的设计概述冲压机械手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设备,它主要用于操作和搬运金属板材、零件以及产品。
冲压机械手的设计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精确度和平安等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平安的生产。
结构设计冲压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冲压机械手结构包括固定式、G型、C型和直角型等。
其中,G型和C型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冲压机械手设计中。
G型结构G型结构的冲压机械手由立柱、臂架、五连杆和末端执行器组成。
立柱支撑着臂架,臂架通过旋转装置和传动装置实现左右摆动和上下抬升的动作。
五连杆通过旋转装置和传动装置连接臂架和末端执行器,实现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控制。
G型结构的冲压机械手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运动速度快的特点。
适用于中小型负荷的冲压工作。
C型结构C型结构的冲压机械手由定框、运动架和末端执行器组成。
定框固定在机床或工作台上,运动架通过传动装置实现前后滑动和上下抬升的动作。
末端执行器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运动架,实现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控制。
C型结构的冲压机械手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和能耗低的特点。
适用于小型高速冲压工作。
动作控制冲压机械手的动作控制是保证冲压工作稳定和精确度的关键。
动作控制可通过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常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CNC〔数控系统〕来实现对冲压机械手的控制。
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工艺要求预先编程,并进行监控和诊断,确保冲压工作的稳定性和平安性。
传感器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冲压机械手的位置、速度和力量等参数。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机械手的状态,并提供反响信号给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执行器是冲压机械手的关键组成局部,它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液压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机械手的运动。
液压执行器那么通过液压系统传递液压力量,实现机械手的运动。
执行器的选取要考虑到工作负荷、速度和精确度等因素。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精度分析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精度分析一、引言机械手作为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完成复杂的操作,如抓取、搬运、组装等,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以及其他领域。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精度分析对其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精度分析。
二、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1. 关节结构设计机械手的关节结构设计是机械手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关节的设计需要兼顾结构的刚性和运动的灵活性。
常见的关节结构包括球面关节、回转关节和滑动关节等。
在设计中,需考虑关节的承载能力、运动范围和摩擦等因素,以保证关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运动链设计运动链是机械手的运动组织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和自由度。
运动链的设计需要满足机械手工作的要求,如抓取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工作速度等。
常见的运动链结构有串联结构、并联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在设计中,需平衡机械结构的复杂性和运动灵活性,以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3. 结构材料选择机械手的结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机械手的刚性和重量。
常见的结构材料有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根据机械手的工作环境和负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高刚性和低重量的材料能够提高机械手的工作精度和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机械手的成本。
三、机械手的精度分析1. 误差来源分析机械手的精度主要受到结构误差、运动误差和传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结构误差包括制造和装配误差,运动误差包括机械间隙和传动误差等。
传感器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和漂移误差等。
2. 精度评估方法机械手的精度评估方法通常包括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
静态精度是指机械手在静止状态下达到的精度,可以通过点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动态精度是指机械手在运动状态下达到的精度,可以通过轨迹精度和速度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3. 精度优化方法为提高机械手的精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方法。
例如,通过加强关节的刚性和减小结构误差来提高静态精度;通过控制机械间隙和传动系统的精度来提高动态精度;通过使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改进控制算法来减小传感器误差等。
(完整版)六自由度机械手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 工业机器人概述 (3)1.2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 (4)1.2.1. 机械手的组成 (4)1.2.2. 机械手的分类 (5)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7)2.1 机械手的“坐标形式”与“自由度” (7)2.2 机械手的主要参数 (8)第三章手部结构的设计 (9)3.1 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9)3.1.1蜗杆蜗轮型号选择 (10)3.1.2 驱动电机型号选择 (10)3.1.3联轴器的选择 (11)3.2 手腕回转装置设计 (11)3.2.1 驱动电机的选择 (12)3.2.2 锥齿轮的设计 (13)第四章腕部结构设计 (16)4.1 腕部俯仰结构设计 (16)4.1.1 驱动电机的选择 (16)4.1.2 内啮合齿轮的设计 (17)4.2 手腕左右摆动结构设计 (18)第五章肘部与肩部的设计 (19)5.1 肘部结构设计 (19)5.1.1 驱动电机的选择 (20)5.1.2内啮合齿轮的设计 (21)5.2 肩部结构设计 (22)5.2.1驱动电机的选择 (22)5.2.2 锥齿轮的设计 (23)第六章底座的设计 (23)6.1 驱动电机的选择 (24)6.2 蜗轮蜗杆的选择 (24)第七章:ADAMS 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25)7.1 手部模型的建立 (25)致谢 (29)参考文献 (29)摘要本次所设计的作品是“六自由度机械手”。
六自由度即:腰部回转、肩部摆动、肘部摆动、腕部左右摆、腕部俯仰摆和腕部回转,最终实现“末端执行器”的夹持动作。
方案一:所有传动均选用“齿轮传动”或者“蜗轮蜗杆传动”。
总共需要7个伺服电机来驱动。
首先,腰部电机主轴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蜗杆旋转带动蜗轮回转,从而蜗轮再带动底座实现360度回转。
其次,肩部电机主轴通过联轴器与一个锥形齿轮连接,带动另外一个锥形齿轮进行双向旋转,从而实现肩部带动上臂的摆动动作。
再者,肘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一“内啮合”小齿轮连接,而大齿轮与前臂的端部通过平键来周向连接定位。
机械手说明书

--前言机械手是模仿人的手部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和操作的自动装置。
它特别是在高温、高压、多粉尘、易燃、易爆、放射性等恶劣环境中,以及笨重、单调、频繁的操作中代替人作业,因此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机械手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检测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智能机械手还具有感觉系统和智能系统。
本篇介绍的是用于物件装卸的机械手的设计,属圆柱坐标式机械手。
本篇根据设计机械手的一般程序,分八步详细地的介绍了用于物件装卸的机械手的设计的过程。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1、机械手机构总体方案设计2、手架的结构设计3、液压、气压或电气系统设计机械手动作要求是:手架能作任何角度的伸缩和转动。
各动作由液压、气压驱动,电磁阀控制。
手架承重不小于10kg。
第二章设计任务分析以及总体方案机械手是一种模仿人手部分动作,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轨迹或其它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者操纵工具的自动化装置。
一.机械手设计原则总体设计的任务:包括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计算,最后绘出草图。
总体设计后要进行各部件的强度、刚度、驱动力验算。
1、运动设计及确定主要要求手架能作任何角度的伸缩和转动2、驱动方式:液压、气压驱动该机械手是独立的自动化机械装置。
通用性高,机械手结构比较复杂。
手臂可作前后伸缩、上下升降和水平左右摆动三个动作,手臂可以绕Z轴转动360度4)按驱动方式分为联合驱动,电力驱动,液压驱动。
5)按臂力大小来说是中型机械手。
二、机械手分类1.按驱动方式分:液压式、气动式、机械式2.按适用范围分:专用机械手、通用机械手3.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分: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4.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座坐标式、关节式三.机械手主要组成:机械手主要是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执行部分执行系统是机械手的机械传动结构部分。
它包括手、手腕、手臂和机座等部件。
毕业设计(论文)-机械手手臂前后伸缩机构设计(全套图纸)

摘要“机械手”(Mechanical Hand):多数是指附属于主机、程序固定的自动抓取、操作装置,如自动线、自动线的上、下料,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的自动化装置。
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方式,达到了减少劳动力、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
本文设计的机械手手臂前后伸缩机构由电动机、丝杠螺母副、导杆、手臂、连接板等构成。
设计过程中,首先,调查了机械手研究现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选定了驱动机构及伸缩机构方案;接着,根据选定的结构方案对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与校核;最后,通过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了该机械手手臂前后伸缩机构的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图。
通过本次设计,巩固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公差与互换性理论、机械制图等;掌握了普通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本次机械手臂的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手;手臂;伸缩;设计Abstract"Robot" (mechanical hand): most of the refers to attach belongs to the host program fixed automatic crawl, operation device, such as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automatic line, cutting, machining center automatically change knife automatic device. The realization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to reduce labor, save cost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purpose of the enterprise.In this paper, the manipulator and the front and back telescopic mechanism of the manipulator is composed of a motor, a lead screw nut pair, a guide rod, an arm,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like. In the design process, firstly,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f manipulator, based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telescopic mechanism scheme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design requirements; then, based on the se lected structure of the main parts were designed and checked. Finally, through the AutoCAD drawing softwa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ipulator arm telescopic mechanism assembly and major parts of the map.Through the desig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uch as: mechanical principles,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tolerance and interchangeability theories, mechanical drawing, and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general machinery products and be able to skillfully use AutoCAD software,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cal arm represents the general process of design,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work in the future.Key words: manipulator; arm; expansion;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3)2.1设计要求 (3)2.2方案设计 (3)2.2.1驱动机构 (3)2.2.2伸缩机构 (3)2.2.3总体方案 (4)第3章设计计算 (5)3.1手臂伸缩驱动力计算 (5)3.1.1 手臂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5)3.1.2手臂密封处的摩擦阻力的计算 (6)3.1.3手臂惯性力的计算 (6)3.2电机的选择 (7)3.2.1 扭矩的计算 (7)3.2.2 启动矩频特性校核 (8)3.3丝杠螺母的选择与计算 (8)3.3.1丝杠螺母副支承方式选择 (8)3.3.2确定滚珠丝杠副的导程 (9)3.3.3强度计算 (10)3.3.4螺母选择 (12)3.4联轴器的选用 (12)3.5轴承及键的选用与校核 (13)3.5.1轴承 (13)3.5.2键 (13)3.6手臂设计与校核 (14)3.6.1导向装置 (14)3.6.2平衡装置 (14)3.6.3尺寸设计 (14)3.6.4尺寸校核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机械手具有许多人类无法比拟的优点,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其主要优点如下:(1)能代替人从事危险、有害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
学号:
学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摘要
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危机生命。
因此机械手就在这样诞生了,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
其中的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发展是由于其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它能部分地代替人工操作;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PLC; 机械手; 伺服马达
前言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机械手可以代替人从事单调﹑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生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人在有害环境下的手工操作﹐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身安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原子能实验中﹐首先采用机械手搬运放射性材料﹐人在安全室操纵机械手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
50年代以后﹐机械手逐步推广到工业生產部门﹐用于在高温﹑污染严重的地方取放工件和装卸材料﹐也作为机床的辅助装置在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和加工中心中应用﹐完成上下料或从刀库中取放刀具并按固定程序更换刀具等操作。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机构和运动机构组成。
手部机构随使用场合和操作对象而不同﹐常见的有夹持﹑托持和吸附等类型。
运动机构一般由液压﹑气动﹑电气装置驱动。
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1.系统流程图
机械手整个搬运过程要求都能自动控制。
下图是机械手控制系统的逻辑流程图。
系统启动之前,机械手处于原始位置,条件是机械手在高位﹑左位。
整个系统流程可用下图1-1来说明
1-1
2.1 功能按钮概述
系统输入信号有3个启动按钮,4个限位开关,5个手动输入信号,1个有工件检测信号,共计14个数字量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有机械手上升/下降驱动信号﹑左移/右移驱动信号和机械手夹紧驱动信号,共有5个数字量输出信号。
2.2机械手传送系统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机械手传送系统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如下表2-1所示。
表2-1 机械手传送系统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2.3 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如表2-2所示。
表2-2 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2.4输入和输出点原理接线图
输入和输出点原理接线图如图2-1所示。
2-1
3.1机械手操作系统程序图及原理
操作程序图
(X6常闭闭合、X7常闭打开)则程序执行时跳过手动程序,直接执行自动程序。
其
操作系统程序如图3-1所示。
3-1
3.2 操作系统原理
把旋钮置于回原点,X16接通,系统自动回原点,Y5驱动指示灯亮。
再把旋钮置于手动,则X6接通,其常闭触头打开,程序不跳转(CJ为一跳转指令,如果CJ 驱动,则跳到指针P所指P0处),执行手动程序。
之后,由于X7常闭触点,当执行CJ指令时,跳转到P1所指的结束位置。
3.3原位程序
回原位程序如图3-2所示。
用S10~S12作回零操作元件。
应注意,当用
S10~S19作回零操作时,在最后状态中在自我复位前应使特殊继电器MR8043置1。
3.4 程序的模拟调试
将设计好的程序写入PLC后,首先逐条仔细检查,并改正写入时出现的错误。
用户程序一般先在实验室模拟调试,实际的输入信号可以用钮子开关和按钮来模拟,各输出量的通/断状态用PLC上有关的指示灯来显示,一般不用接PLC实际的负载(如接触器、电磁阀等)。
可以根据功能表图,在适当的时候用开关或按钮来模拟实际的反馈信号,如限位开关触点的接通和断开。
对于顺序控制程序,调试程序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程序的运行是否符合功能表图的规定,即在某一转换条件实现时,是否发生步的活动状态的正确变化,即该转换所有的前级步是否变为不活动步,所有的后续步是否变为活动步,以及各步被驱动的负载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调试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对系统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有选择序列的功能表图中的每一条支路、各种可能的进展路线,都应逐一检查,不能遗漏。
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修改梯形图和PLC中的程序,直到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要求。
如果程序中某些定时器或计数器的设定值过大,为了
缩短调试时间,可以在调试时将它们减小,模拟调试结束后再写入它们的实际设定值。
在设计和模拟调试程序的同时,可以设计、制作控制台或控制柜,PLC之外的其他硬件的安装、接线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4.1系统总结
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其丰富的I/O接口模块、高可靠性,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PLC控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的硬件的选择与设计以及软件的编程中的几项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经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PLC读、写,事件响应等通信时问可进行精确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系统设计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设计方面的问题。
为了弄懂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技术,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并积极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找取答案,从中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
从这次设计中我有了很深的体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付出很艰辛的努力。
4.2 展望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金荣,叶真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3
[2] 董儒胥主编. 电工电子选训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兆义主编. 可编程序控制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钟肇新,彭侃编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永华主编. 现代电气及可编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6] 汤以范主编. 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苗常初编. PLC编程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 廖常初. PLC编程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 郁汉琪主编.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 易传禄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