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水资源的概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它涵盖了许多类型的水,如河水、湖水、地下水、雨水等。
在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水资源匮乏。
因此,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开发是指人类对水资源进行探查、开发、利用和管理等一系列行为。
水资源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河流水资源的开发我国水资源丰富,而且河流众多,因此河流水资源的开发是最主要的一种水资源开发形式。
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包括水利工程、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
2. 湖泊水资源的开发湖泊水资源一般用于生活和灌溉用水,并且活动水量较少。
因此开发湖泊水资源需要考虑如何兼顾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
3.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地下水资源是近年来人们重点关注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开发需要考虑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如何避免过度抽取和污染等问题。
三、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的行为。
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灌溉我国农村地区部分地区缺水,因此农业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业灌溉涉及的内容包括水稳、灌溉设备等。
2. 工业用水工业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
因此,工业用水需要注意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市政供水市政供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规划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蓄水池等设施。
四、水资源的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水资源管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规划和调度水资源规划要充分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水资源规划方案。
同时,调度水资源也非常必要,避免水资源浪费和滥用。
2. 法律和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守现有的法律和政策。
此外,制定更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也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如利用新技术治理水污染、实现节水等,都需要有科技创新的支持。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然而面临着日益紧张的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应综合考虑水的规模、质量、分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行的措施。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
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提供可靠的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水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利用水资源,才能满足人民对水的需求。
2. 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灌溉系统、推广高效灌溉技术以及建设水利设施,可以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科学合理的调度灌溉水源、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效益。
3. 工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净化、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是工业用水的关键技术。
加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水的再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商业服务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
通过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推广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用水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保护水源地、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以及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
只有坚决保护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才能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总结: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解决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等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应该合理规划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加强用水管理以及保护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

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为了保护和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许多技术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优势。
一、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雨水的技术。
它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农业灌溉、建筑物绿化和家庭用水等方面。
该系统由雨水收集装置、储水罐和分配系统组成。
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初步处理后,可以用于满足一部分日常用水需求。
这不仅节约了自来水资源,还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二、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农业灌溉方法。
它通过将水滴或微型喷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流失的情况。
与传统的洪灌和喷灌相比,滴灌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的生长率和产量。
此外,滴灌系统还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通过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来实现精确供水。
三、灰水回收系统灰水是家庭生活中使用过的,但仍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如洗澡、洗衣和洗碗水等。
灰水回收系统是一种将灰水处理后再利用的技术。
通过初步过滤和消毒,灰水可以用于冲洗厕所、浇灌植物和洗地板等非饮用水需求。
灰水回收系统不仅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还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降低了环境污染。
四、间歇喷洗技术间歇喷洗技术通常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冷却过程中。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需求,通过设定合适的喷洗周期和喷洗时间来节约水资源。
相比连续冲洗,间歇喷洗技术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排水量,同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间歇喷洗技术在电力、石化和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五、智能水表和监测系统智能水表和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来管理和监控水资源使用情况的技术。
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水情况,并分析消耗模式和用水趋势。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识别潜在的漏水和浪费现象。
通过合理利用监测数据,用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水资源使用,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一、调查与研究在制定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这包括对水文地质、降水量、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优化供水系统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靠性,应优化供水系统。
这可以通过改善水源的保护、提高供水的净化和储备能力,以及完善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来实现。
同时,应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以减少浪费和损失。
三、多元化水资源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以及海水淡化等。
这可以通过建设蓄水池、水库、供水井等项目来实现,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可以考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用水资源,以满足特殊区域的用水需求。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是实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法规政策、监测评估、资源分配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反馈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以便调整和优化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五、生态保护与建设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为此,应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可以开展生态修复与保育工程,如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创新和合作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中,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提升。
同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促进水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总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需求情况、生态保护和科技创新等因素。
节约用水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04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和展望
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整合不同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责,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 统一调度、统一监管。
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法规,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通过水权交易、水价改革等措施,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意识,促进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水资源政策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水资源政策对话和交流,了解国际水资源管 理的新趋势和技术创新,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
加强跨国水域合作
针对跨国水域的治理和管理,加强与邻国的水资源合作, 共同应对跨境水资源挑战。
推进国际水治理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水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推 动全球水资源治理水平的提升。
节约用水与源充的分措开施发利用水资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节约用水的措施 • 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01
节约用水的措施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宣传节水理念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渠道,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水 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意识。
开展节水教育
将节水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 。
鼓励公众参与节水活动
通过评选节水家庭、节水单位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节水的积极性 。
推广节水器具
01
02
03
推广节水型龙头
使用节水型龙头,如感应 式、延时式等,减少不必 要的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一、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特别是南北水资源差异巨大。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人均可支配水资源只有1/3世界平均水平。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水库蓄水、引江济淮、梯级利用等。
这些开发利用方式,一方面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比如,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善了长江上游的航道条件,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三、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尽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不能忽略对水资源破坏的问题。
水污染、水生态系统改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面对环境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比如,加强污染源管控,推动环保技术升级,推进河湖治理等。
四、如何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1. 促进节约用水文化。
在普及用水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的打击,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行为。
2. 推进科技创新。
推动高科技水利设施的应用,例如水资源追踪技术、重金属测量分析技术、水资源分配决策模型等,以更好地支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质量,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维持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4. 合理分配水资源。
合理分配水资源并不等于控制用水总量,而是根据不同场景下的用水需求,进行分配,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上述几点措施可以让我们在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任务中赢得更多优势,更好地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
五、结语水资源是我们的命脉,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矛盾。
我们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才能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与保护。
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

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变得至关重要。
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旨在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1. 智能水表技术智能水表技术是一种传感器应用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水流量、压力和质量等参数,提供精确的数据用于监控和管理水资源。
这些智能水表可以自动记录用水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给相关部门和用户。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水公司掌握用户的用水情况,实施差别化水价政策,提醒用户用水量超标并促使节水行为。
2.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将降水收集起来并运用于农业灌溉、建筑冷却和城市绿化等领域。
这种系统通过屋顶排水系统、沉淀池和过滤器等设备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经过净化处理后存储供后续使用。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可再生的水资源,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降低雨水对环境的污染。
3. 节水灌溉技术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开发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一种广泛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滴灌和微喷灌。
这些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最大限度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渗漏,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并减少了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
4.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一些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应用。
其中,膜分离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细菌和病毒等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了水的净化和再利用。
5.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个集成化的数据库,实时监测和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这个系统可以汇集来自各个水文站点和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水资源。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有助于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灵活调整供水计划。
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调控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个科技创新方面的例子:2.1 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因素,精确计算植物的灌溉需求,并实现精准供水。
这种系统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2.2 高效节水设备高效节水设备包括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厕所等,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减少了用水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2.3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水资源配置。
3. 政策调控政策调控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个政策调控方面的例子:3.1 定价机制改革通过改革水资源定价机制,引导用户合理使用水资源。
例如,采取阶梯式水价制度,对超过合理用水量的用户进行加价,激励节约用水。
3.2 水资源权益交易建立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鼓励水资源富余地区将多余的水资源出售给需求紧缺地区,实现跨区域的水资源配置。
3.3 水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限制污染物排放和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供应稳定。
4.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公众参与方面的例子:4.1 水资源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水资源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4.2 社区合作与共治鼓励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例如,建立社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制定并执行节水计划。
4.3 水资源利用信息公开加强水资源利用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和利用效率,促使公众更加理性地使用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
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编制标准3项以上,公共建筑节水技术与产品示范推广总面积不低于50万平方米。
2.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2.1再生水景观环境利用水质基准与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再生水景观环境用水过程功能效能影响因素、主要风险因子及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优控污染物消减技术和衍生污染防控方法;研究再生水利用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及水质基准与标准;研究再生水水质提升与运行调控技术及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再生水景观环境利用的全过程风险控制技术路线、评价指标体系及优控微量污染物清单,形成风险因子甄别与监测技术方法3种以上,提出再生水景观环境利用的成套技术、水质控制策略和效能评价方法,并编制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其他要求:由企业牵头承担,配套资金不低于1:1。
2.2大型煤矿和有色矿矿井水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北方大型煤炭基地不同采煤模式,研究采煤驱动下水文、生态与环境地质效应,研发煤矿水动态监测与量质耦合模拟技术,研发煤矿水井下、地面高效低耗处理技术与装备,开展煤-水协调开发的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针对我国典型有色矿选矿废水特点及处理现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和标准,并通过相关技术、药剂研发,形成源头集成节水系统,确立分级循环处理和回用实施方案并示范。
考核指标:煤矿水模拟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研发可满足不同用水要求的高品质矿井水处理关键装备3套以上,形成煤-水协调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价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在2个不同类型煤炭基地工程示范,煤矿水智能化监测率超过90%,综合利用率在提高10%以上;建立典型有色矿选矿废水评价体系和标准,形成废水分级循环和回用技术,建成1-2个示范工程,单位产品新水耗水量比当前国内最好水平降低15%以上。
3.流域水循环演变与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3.1雄安新区多水源联合调配与地下水保护研究内容:评估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状况,研究大清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研发南水北调来水-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多水源联合调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上游弃水补给白洋淀的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开展大清河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研发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动态多维监测技术、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及地下水储存和调蓄技术;结合雄安新区发展规划,提出水资源安全保障对策与方案,并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多水源联合调配方案及其配套关键技术;构建高精度高效率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控预警与调控模型体系;提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技术;提出地下水回灌储存和调蓄技术,使该地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增加10%以上;提出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总体方案,水资源短缺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3.2高寒内陆盆地水循环全过程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缺资料条件下高寒内陆盆地水资源精准评价技术,研发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水盐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构建绿洲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研发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开展盐湖区综合节水与雨洪资源增补技术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高寒内陆盆地流域生态、盐湖矿产资源以及国民经济用水的确定标准;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成套技术体系与控制设备,建立盐湖雨洪资源增补成套技术示范区1处,干旱绿洲节水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面积不少于10万亩。
4.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4.1 高寒复杂条件混凝土坝建设与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高寒大温差等复杂环境下混凝土与防护材料的配制技术及其热、力学特性与耐久性演化规律;研发高寒条件下新型绿色防护材料及耐磨材料,以及相应的施工工法;研发高寒复杂条件下混凝土坝多场耦合模拟及全生命期真实工作性态实时动态反馈仿真技术;研究高寒复杂条件下混凝土坝建设质量与运行安全保障措施及智能监控技术。
考核指标:研发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极端温差超过80℃地区200m以上高混凝土坝建设与安全保障及智能监控成套技术及与装备,实现现浇全级配混凝土抗冻等级F400以上,实时监控仿真计算规模达1亿自由度以上、变形预测误差小于3%;研发高寒条件下绿色高效缓蚀剂2项、抗冲耐磨材料(性能提高50%)3项,研发环境友好防护涂料2项,并形成相应的施工工法3项;研发抗冰拔装备1套;在2-3座高寒复杂条件下混凝土坝工程中示范应用,推广应用3项以上,形成行业标准2项以上,发明专利5项以上。
4.2 新型胶结颗粒料坝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胶结颗粒料的配制技术及宏细观工程力学性能;研究胶结颗粒料坝的结构形式、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胶结颗粒料坝的施工工艺、关键设备和质量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研发适用于大型、中小型工程专用拌和施工设备、加浆振捣设备各12套以上;研制提升胶结颗粒料耐久、防渗性能的高效外加剂2项以上;开发拌和、碾压数字质量监控系统1套,形成技术规范标准和工法50项以上,取得发明专利5项以上,完成示范工程应用5项以上,形成100m级胶结颗粒料坝建设成套技术及其工艺。
4.3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安全需求,研究大型建筑物常规运行条件下和极端因素影响条件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因素、问题分类及诊断方法、检测技术标准等,研发大型渡槽、隧洞、管涵(PCCP)、倒虹吸、平原水库、泵站等运行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与装备;突破线性工程运行安全检测技术难题,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工程智能化检测手段下的预警技术及处置措施,研发线性工程智能化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提出1套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大型建筑物缺陷及问题分类及检测评价标准,形成适合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特点的大型建筑物运行安全检测技术和评估方案,研制3台套以上运行安全检测设备,提高安全运行维护效率;研制2台套以上线性工程智能化检测装备,开发1套智能化检测预警系统,并在100km输水渠段范围内进行示范。
4.4枢纽工程重要构筑物(群)与地质环境互馈作用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水库蓄水和水位交变作用、开挖卸荷、高强度泄洪雨雾作用及库区气候变化等作用下库区及枢纽区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预测方法;研究变化环境下库岸边坡、坝基和坝肩边坡支护加固机理和锚固体系长期耐久性,研发锚固体系长效腐蚀防控与延寿成套装备、技术及工法;揭示构筑物与地质环境间的互馈及耦联作用机制。
研究库岸、坝基和坝肩岩体以及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机制、演化规律及控制技术,提出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动态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库区地质环境变化对坝基、坝肩和库岸边坡以及地下洞室群围岩体系的影响机制,提出地质环境岩体复杂性态演变趋势和预测方法,形成库区及枢纽区地质环境安全安全保障控制技术;研发锚固体系长效防腐蚀延寿技术装备1套;形成技术规范3项及防腐蚀延寿技术工法1项,取得发明专利7项以上,完成示范工程4项以上。
4.5 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智慧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内容:基于物联网+和云平台技术,研究水库大坝多源信息感知、信息融合和大数据挖掘方法,研发国家大坝安全监管云服务平台;研发大坝结构与服役环境动态仿真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劣化过程及灾变发生机理、大坝健康诊断分析方法、预警技术及其指标体系和智能监控技术;研发水库大坝安全智慧管理决策系统,并在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管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全国400座以上大型水库大坝安全实时监测信息数据库,构建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管云服务平台;开发水库大坝安全信息挖掘及健康诊断成套技术,集成开发水库大坝安全智慧管理决策系统,支撑水利行业主管部门监测监督与应急决策,显著提高我国大坝安全管理水平,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损伤断裂测试装备2套,技术规范5项以上,专利发明1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工程示范应用5项以上。
5.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5.1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河湖水系格局形成机理、水系连通驱动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水系连通格局与水资源配置、防洪抗旱能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适配性,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河湖水系连通指标、治理技术体系及其评价体系;研发典型区域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技术并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