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全文6篇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全文6篇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全文6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知道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细心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教法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的悲哀寂寞的情感。

教学方法:涵咏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味,讨论作者人生选择的意义。

教学设想: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l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

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 年 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 岁时所写, 陶渊明 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首 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 年之久了。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 静穆” 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他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生活 的旋涡中逃避开来,停泊在宁静的港湾, 的旋涡中逃避开来,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但却无 法回避自己内心不时而来的风风雨雨。 法回避自己内心不时而来的风风雨雨。这可说是 此诗的内蕴所在。 此诗的内蕴所在。
诗人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 诗人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猛志逸四 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但是频繁的战乱 其五》 但是频繁的战乱、 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其五》)。但是频繁的战乱、黑暗的 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 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独善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 ),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 可是济世之志未泯, 其五》 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 (《饮酒 其五》),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可是济世之志未泯, 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在这样一个晚上,无边 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在这样一个晚上, 的月色,高远的长空,又把它从诗人心底牵引出来。想起少年时的 的月色,高远的长空,又把它从诗人心底牵引出来。想起少年时的 远大志向,中年的官场磨难,直到行将老矣的现在, 远大志向,中年的官场磨难,直到行将老矣的现在,怎能不让诗人 感慨万千呢!然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漫漫长夜里, 感慨万千呢!然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漫漫长夜里,只 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 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为夜深无人 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 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以至后来李白的“ 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以至后来李白的“花间一壶 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 难找到共鸣 共鸣。 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都不 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 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 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也更深的 体会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痛苦,这是不可解脱的、 体会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痛苦,这是不可解脱的、刻 骨铭心的痛苦。 骨铭心的痛苦。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有关背景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有关背景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有关背景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有关背景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有关背景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特别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准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特别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兴奋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准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消逝,并不等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哀痛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绽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更加凄凉悲怆,更加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日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1、《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和翻译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解释(其二)1.【白日沦西河】太阳落山。

沦,落下。

西河,一作西阿。

阿,山曲。

2.【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荡荡,广大。

景,通“影”,月光。

3.【时易】时节变换。

4.【夕永】夜长。

5.【欲言无予和(hè),挥杯劝孤影】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无予和,没有和我应和的人。

挥杯,举杯。

6.【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聘,驰聘。

这里是指大展宏图。

7.【终晓】直到天亮。

译文(其二)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2、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二)宋史【原】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

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 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 命之短暂,是《杂诗十二首》的基调。
杂诗十二首
陶渊明组诗作品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杂诗十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 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 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 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 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 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其一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 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 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 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 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 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魏晋)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译文回想我少年时期,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胸怀壮志超四海,展翅高飞思远去。

随着年岁的衰老,这种少壮时的豪气已经逐渐消逝了。

遇到欢乐的事不再欢乐,常常心中有许多忧虑。

气力在渐渐减退,我身已感一日不如一日。

自然运转变化像《庄子》中的“壑舟”一样,即使想办法要留住它,也片刻留不住。

不知我未来还有多少时光,也不知何处是我的归宿。

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心中惊惧。

注释欣豫:欢乐。

这句是说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猛志:壮志。

逸:超越。

四海:犹天下。

骞:飞举的样子。

翮:羽翼。

骞翮:振翅高飞。

翥(zhù):飞翔。

荏苒:逐渐地。

颓:逝。

此心:指志四海、思远翥。

值欢:遇到欢乐的事。

无复娱:也不再欢乐。

每每:常常。

这两句写出老年的心境与少壮时“无乐自欣豫”不同。

衰损:衰退。

日不如:一日不如一日。

壑:山沟。

壑舟:这里借喻自然运转变化的道理。

须臾:片刻。

前涂:犹前途,这里指未来的时光。

几许:几多、多少。

止泊处:船停泊的地方,这里指人生的归宿。

惜寸阴:珍惜每一寸光阴。

创作背景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陶渊明54岁时,即为公元418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后四首约作于公元401年(晋安帝隆安五年),陶渊明37岁时。

本诗是其第五首。

赏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陶渊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习而不察的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而且用的是极自然极简练的语言。

这往往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

此二句即一好例。

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对于人类来说,珍惜生命价值、珍惜寸阴之精神乃是长青的。

“无乐自欣豫”的“自”字,下得准确而微妙,直道出年青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诗十二首(其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知道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细心品味诗中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的悲哀寂寞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悲戚”的深意。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

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三、欣赏
(一)诵读感知
1、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戚。

2、诗人为什么“悲戚”?(用诗中的语言回答)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逝离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伸展。

(结合诗人生活背景讨论)
3、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冷“字用的妙,试分析。

表面上是写枕席冷,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冷。

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

5、主题把握
这首诗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

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
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戚,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二)朗读赏析
1、齐读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

“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4、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5、通读整首诗歌体会独特的艺术构思
讨论明确: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6、自主朗读探究诗歌的主旨
讨论明确: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

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

全诗充满对人生的叹息。

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作中的一首。

这种思想在《杂诗十二首其一》、《拟挽歌辞》等诗中多有体现。

四、课堂小结:
古代很多文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们对他们应该报以深深的同情。

好在我们生活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时代,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
认真学习,细心做事,怀大志,成大事。

分类作业A类: 课外讨论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B类: 课外讨论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预习布置预习《越中览古》
板书设计思想内容:
1、生死之悲,
2、士不遇之悲,
3、羁旅、离别之悲,
4、孤苦之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