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工具,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和操作规范对于准确判断心脏疾病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心电图诊断步骤下面是进行心电图诊断的基本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导联电极应正确连接到患者身体的适当位置。

- 患者应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保持安静。

2. 数据采集:- 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通常持续几秒或几分钟。

- 确保数据采集期间患者不发生运动或干扰。

3.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QRS波形、ST段和T波等特征。

- 比较采集到的数据与正常心电图图谱进行对照。

4. 诊断和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心电图的诊断。

- 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 撰写诊断报告,包括必要的详细信息和建议。

3. 规范操作指南以下是进行心电图操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操作指南:1. 操作前准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 清洁和消毒导联电极,确保其无损坏。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解释操作过程和目的。

2. 导联电极安装:- 根据国际标准,正确安装导联电极,确保其与心脏的正确连接。

- 导联电极的位置应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准确的心电图记录。

3. 心电图记录:- 在记录心电图之前,确保患者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保持身体放松。

- 操作过程中,避免移动导联电极或干扰导联信号。

- 记录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数据保存和归档:- 心电图数据应及时保存并进行适当的归档。

- 数据应按照患者标识和日期进行命名和存储,以便后续查阅和比对。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基本指导。

准确的心电图诊断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心脏疾病的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遵循最佳实践,务必按照本文档中描述的步骤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南。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心电图操作流程,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医护人员及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1.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电源、导联线、电极等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室内环境,确保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强光直射和电磁干扰。

3. 准备好一次性使用的电极贴片、导电凝胶等耗材。

4. 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目的。

四、操作步骤1. 让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放松身体,保持安静。

2. 根据检查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类型(如常规12导联、18导联等)。

3. 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贴片附着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无油脂。

4. 按照规定的顺序和位置粘贴电极贴片,并确保良好的导电接触。

5. 连接导联线,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电极位置,确保信号的清晰和准确。

6. 启动心电图机,进行数据采集,期间指导患者保持呼吸平稳。

7. 完成检查后,关闭心电图机,断开导联线,小心移除电极贴片。

8. 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区域的皮肤护理,如有需要,涂抹适量的护肤品。

9. 保存心电图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 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医疗设备的患者,应事先通知心电图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遇到紧急情况,如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保持心电图机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六、记录与报告1.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

2. 心电图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并出具书面报告。

3. 将心电图报告及时归入患者的病历档案。

七、附录心电图操作指南图解、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指南。

通过遵循以上规程,可以确保心电图检查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关于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心电图设备,并准确解读心电图结果。

术语定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 心电图机:用于记录和显示心电图的设备。

- 导联:连接心电图机和患者身体的电极。

规范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心电图机是否正常运行。

- 确保导联电极干净、粘性良好。

- 与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2. 安装导联- 将导联电极正确连接到心电图机。

- 按照标准导联放置方法,将导联电极粘贴到患者胸部和四肢。

3. 进行心电图检查- 确保患者放松,不要移动身体。

- 启动心电图机记录功能。

- 检查心电图波形是否清晰,如有干扰或异常,需要重新调整导联。

4. 解读心电图结果- 根据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 注意检查心率、心律、ST段、QT间期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心电图结果。

5. 记录和报告- 将心电图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 如有异常或可疑情况,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

注意事项- 操作心电图机时,需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规范。

- 心电图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依据,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操作心电图机,并准确解读心电图结果。

遵循本文档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操作的规程,包括准备工作、设备操作、记录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与医嘱单进行比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以便在分析心电图结果时提供参考。

3. 准备设备:确保心电图仪器正常工作,检查电极、导线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三、设备操作1. 安装电极: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和四肢的特定位置,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避免电极脱落或移位。

2. 调节设备参数: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设备的增益、滤波器、走纸速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心电图波形。

3. 开始记录:按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在记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说话或活动,以免干扰心电图的准确性。

4. 结束记录:记录时间一般为10秒至数分钟不等,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操作。

结束记录后,停止设备并关闭电源。

四、记录结果1.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记录结果通常包括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根据这些波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间隔等特征,可以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2. 心率分析:根据心电图记录的时间间隔和心跳的次数,可以计算出患者的心率,进一步判断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

3. 异常波形分析:对于出现异常波形的心电图,需要进一步分析,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心电图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误诊或漏诊。

2. 患者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电极脱落或移位导致的不良反应。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心电图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记录。

六、总结心电图操作规程是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基本要求,通过准备工作、设备操作和记录结果等方面的规范操作,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心电图记录,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依据。

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常规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环境要求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

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

5Ω). 3。

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及穿行的电源线。

4。

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1。

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3。

开机前首先要检查心电图机的电源、线路有无漏电及短路现象,检查地线是否接通,检查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钮是否在正常位置。

4。

接通电源,打开心电图机开关。

5.检查心电图机阻尼,走纸速度,电压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

应该用电膏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肢体导联电极安放位置:红色电极一右手,黄色电极一左手,黑色电极一右足。

胸壁六导联电极板安放位置:V1:在胸骨第四肋间隙,紧靠肋骨右缘处。

V2:在胸骨第四肋间隙,紧靠肋骨左缘处。

V3:在安置的V2与V4两个电极板间划一直线,在此线中心点处.V4:在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相交处。

V5:与V4电极板同一水平,与腋前线相交处。

V6:与V5电极板同一水平,与腋中线相交处.4。

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四、描记心电图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2。

在记录纸上贴上体检人员信息标签,并标明导联。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
常规心电图(ECG)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检查仪器:确保心电图机工作正常,电极和线缆没有损坏。

根据需要,确认机器已连接到正确的电源和电压。

2. 准备患者:让患者脱下上身的衣物,确保胸部和四肢的皮肤清洁干净。

在需要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有胸部毛发,应先将其修剪。

3. 准备电极:使用适当的电极贴片,确保各个电极的黏贴面不脏、损坏,贴片的胶粘性良好。

4. 安放电极:将电极黏贴在胸部和四肢上,通常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贴两个电极,分别在第四肋间隙和第五肋间隙,形成V1和V2导联。

将电极贴片贴在左下肋骨和左胸侧中腋线之间,形成V4导联。

将电极贴片贴在左锁骨中线和胸骨下角之间,形成V3导联。

另外,将电极贴片分别贴在左腿内侧和右腿内侧,形成第一肢和第二肢导联。

5. 连接线缆:将电极和心电图仪器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线缆没有松动。

6. 检查电阻:观察导联电阻是否正常,如果电阻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电极位置或更换贴片。

7. 开始记录:确保仪器处于心电图记录模式(通常是连续记录模式),按下开始记录按钮,启动心电图记录。

8. 结束记录:记录时间通常为10-12秒钟,待记录结束后,按下停止记录按钮,完成记录。

9. 撤离电极:轻轻地撤离电极贴片,避免损坏患者的皮肤。

10. 清洁和消毒: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电极贴片,以便下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心电图


急性期心肌梗塞
变异性心绞痛. 重度低血钾、高血钾引起的心律失常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
窦房阻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缓 房颤伴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III度房室传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 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即刻电 话通知临床(护理部或医生),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 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 科室、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 ( min )、报告人、备注等项目,接收部门亦同样作好 登记工作。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两点:一是该 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如 需要,马上复查。
危急值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进地为临床医生提供 具有诊断意义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异常结果的处理及 “危急值”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危急值”即当 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这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 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 与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根据 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危急值管理办法。


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深入临床
科室征求意见,接受院方主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管 理小组成员对科室的质量控制严格检查、登计、上报、 核对,对一些疑难病人进行随诊、分析,同时组织进行 讨论,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 分析能力。
二、质量管理标准




对初次接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常规心电图检查操
作规范 文件编号:XEY-C2-002
页码/页数:1/1 主管部门:医务部 修订年限:每两年一次 发行日期:2013/3/1
已修订次数:1次 最近修订日期:2016/2/1
版次:2版
清远市人民医院 胸心二区 编写 张小勇 审核 张小勇 批准 李谦 1.目的
1.1定制我科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
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

4.职责 无
5.标准
5.1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须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
5.1.1肢体导联:I :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
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

5.1.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 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 2导联,
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 3导联,电极位于V 2和V 4导联连线的中点;V 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 5导联和V 6导联与V 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与左腋中线;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 7导联,电极位于左腋后线V 5同一水平;V 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 5
同一水平;V 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 5同一水平;V 3R 、V 4R 、V 5R 电极位于右前胸V 3、V 4、V 5相对应位置。

5.1.3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 =10mm ,记录纸移动速度一般为25mm/s 。

5.2临床意义
5.2.1正常心电图: 5.2.1.1 P 波:电压<0.25mV ,时间<0.11s ,在aVR 导联倒置,Ⅰ、Ⅱ、aVF 、V 4V 6导联直立。

5.2.1.2 P-R 间期:0.12~0.20s 。

5.2.1.3 QRS 间期:0.06~0.10s 。

5.2.1.4 QRS 波形态与电压:aVR 主波向下,R 波<0.5mV 。

5.2.1.5胸导联:R 波自V 1至V 6逐渐加大;S 波自V 1至V 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

R v1<1.0mV ,
R v5<2.5mV 。

5.2.1.6各导联没有异常Q 波(Q 波时间>0.04s ,Q 波电压>1/4R 电压),但aVR 导联可为QS 或Qr 型,
V 1导联可为QS 型。

5.2.1.7 ST 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 ;向上偏移<0.1mV ,但V 1V 3导联可达0.3mV 。

5.1.2.8 T 波:T 波在aVR 导联应倒置,Ⅰ、Ⅱ、V 4V 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5.1.2.9 Q-Tc 间期:不应>0.44s 。

5.1.2.10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90°,电轴右偏:>+110°。

5.1.2.11 P-P 或R-R 间期>0.60s ,<1.0s 。

5.2.2心房肥大、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包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参见各有关书籍。

6.流程图 无
7.表单及用物设备 无
8.相关文件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