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题)

合集下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赏析选择题:1、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B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解析】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

应该是:北风吹扯着红旗,红旗被冻住,一动不动。

2、下列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

B.全诗想象奇特,以冬春之际一天之内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0 古诗词的默写(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0 古诗词的默写(解析版)

专题10古诗词的默写(解析版)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是高度重视的,其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考纲规定、必背篇目为复习记忆重点。

最重要的是唐宋近体诗中的“名句名篇”和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名篇”。

选句内容一般隶属下面四种情况:(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1)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怀的句子;(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名句。

【2019年题组】1.【2019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文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

”岁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写)【答案】(1)千树万树梨花开(2)曲径通幽处(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1)千树万树梨花开(重点字:梨)(2)曲径通幽处(重点字:径、幽)(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村)(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重点字:逝)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根据要求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2)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总复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考总复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基本信息】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岑参题材:边塞诗、送别诗【作者简介】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其诗长于七言歌行。

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诗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词主旨】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作者是唐代诗人。

2.本诗作者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3.这首诗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二、拼音题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ó)瀚海(hàn)阑干(lán)羌笛(qiāng )风掣红旗(chè)三、解释题①胡天八月即飞雪(指塞北的天空)②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③愁云惨淡万里凝(聚)④风掣红旗冻不翻(拉,扯)⑤都护铁衣冷难着:铁甲编成的战衣⑥狐裘不暖锦衾薄(织锦的被子)⑦胡天八月即飞雪(就)⑧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⑨风掣红旗冻不翻(翻动,飘展)⑩去时雪满天山路(分手上路的时候)四、默写题①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⑤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⑥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第一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 )句,而应推敲细思。

B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ēng),丝毫不爽.(shuǎng),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jǐng)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í)首。

D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zēng wù),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f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付予对象以生命。

B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他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D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3.以下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A.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举重若轻....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经典)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典)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0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古诗⽂默写(15分)1、□□□□□,⼉⼥共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不教胡马度阴⼭。

(《出塞》)3、⼭回路转不见君,□□□□□□□。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村⼭郭酒旗风。

(《江南春》)5、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6、明⽉别枝惊鹊,□□□□□□。

(《西江⽉·夜⾏黄沙道中》)7、⼣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8、□□□□□□,不求闻达于诸候。

(《出师表》)9、《春夜喜⾬》中常被后⼈⽤来⽐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教育⼈的两句诗是:□□□□□,□□□□□。

10、由“四⾯湖⼭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11、⽣活中表⽰既善于从正⾯学习,也善于从反⾯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论语>六则》中孔⼦的话:□□□□□□□,□□□□□□□.⼆、阅读(55分)课内古⽂——(⼀)⽂⾔⽂阅读(16分)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孔⼦云何陋之有?12、本⽂作者是唐朝著名诗⼈。

(1分)13、⽤“/”线给划线⽂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2分)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2分)①有仙则( ) ②惟吾德( ) ③谈笑有儒( ) ④⽆之劳形( ) 15、⽤原⽂语句回答。

(3分)①表现室主⼈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6、请写出你的居室(⽆论你是有⾃⼰独居的⼩天地,还是和家⼈或亲戚、同学合住⼀室) 最值得你骄傲的地⽅,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先写塞外雪景,再写天气奇寒,为送别渲染了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别朋友,山回路转中不见其踪影,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C.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现身的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说法有误,是战友,不是老朋友。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乡》《社戏》等。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庄子》《孟子》。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中考篇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篇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课后练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作者为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齐名,世称“高岑”。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2、这首诗与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5、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6.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掣”用的妙在何处?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本诗以“雪”为线索,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11、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下列诗句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写法和情感上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4.下列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了塞外的苦寒,抒写了边关雪中送客之情,全诗充满了伤感的意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全诗以写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景,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和灿烂春光的憧憬,以及对别友之惆怅和故乡之思念之情。

2.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运用了比喻,以南方得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雪的美景,颇有浪漫色彩。

3.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运用了夸张,形象地描写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

4.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一句中“愁”的作用?
答:句中“愁”字既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又为下文写送别作铺垫。

5.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本句中白雪和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6.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
地上的马蹄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惆怅之情。

7.本首诗描绘哪四个画面?
答: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展现的画面。

答:山路蜿蜒曲折,几番回转就看不见你的踪影了;但我还伫立在那里凝望着,山路上早已空无一人,只有马行走过留下的足迹。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在本首诗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
答: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