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李白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品赏析【注释】: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
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金银台:指神仙居所。
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简析】: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
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缜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
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
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
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作者: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1)殷《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都会。
(4)云明灭:云忽明忽暗(5)天横:遮住天空。
横,遮断。
(6)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古诗鉴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都会。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5)天横:遮住天空。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赏析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赏析原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峰压胜境。
九折拐却峨眉峰,候馆潭深锁翠屏。
柱天峨峨势象梦,我侬青云志薄名。
岩霜牛挂两行泪,下泪偏垂两行清。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描述了李白在梦中游天姥山的情景。
本篇文档将对这首诗的原文和赏析进行详细解析。
原文解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峰压胜境。
这句话描绘了天姥山的壮美景象。
通过“连天向天横”来形容天姥山的高耸,通过“势拔五峰”来表现山势的险峻,这两句字使人感受到天姥山的雄奇壮美。
•九折拐却峨眉峰,候馆潭深锁翠屏。
这句话描述了李白在天姥山上看到的一道伟岸的山峰,山峰上有锁翠屏并有潭深,如果细心品味这一句话,能够感受到李白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
•柱天峨峨势象梦,我侬青云志薄名。
这句话表现了李白自嘲的一面。
他自认为是柱天之材,有着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志向太薄弱了,难以达到真正的伟大和远大。
•岩霜牛挂两行泪,下泪偏垂两行清。
最后这两句话是本首诗的结尾,形象地表达了李白宁愿让泪水去流露内心感受的决心。
通过“岩霜牛挂”来表现李白心情悲苦,通过“两行泪”来表现他的真诚和坦率。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充满着禅意和寓情的诗。
通过李白凭梦游天姥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喜爱,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在整首诗的描述中,李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天姥山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感受。
而同时,李白又在诗中表现出自己的自卑和不满,他希望着能够得到更多的成就并取得更大的名声。
在诗的结尾处,李白坦诚地表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真实和朴实。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李白独有的审美意境和内心感受,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禅意文化。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及注释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
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景点欣赏
岩 泉 龙 吟
鉴湖泛舟
天台顶峰
思考
怎么体现?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1、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 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 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 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 想做好准备。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1、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 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 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 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光辉灿烂,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壮丽非凡。
诗歌美读
拜读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
释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 日多叫人烦忧。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你校书蓬莱宫, 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 秀。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 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抽刀吹断江水,江 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 发,驾舟江湖漂流。
为何提到“谢公”?
思考
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宿处”有 何作用?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昏暗恍惚。 峰回路转, 情迷意乱, 山鸣水啸。 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 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 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 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 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 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 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 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 诗,借以表白心情。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 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 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 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 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 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 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 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 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 “借酒浇愁”的目的。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失向来之烟霞”
全 诗 脉 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留别
课文分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为何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赏
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清发自喻。借送别 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 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 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 “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 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 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高 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 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 “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 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 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 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 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 了作者的消极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 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 脱。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 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 (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 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 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 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 的表现力。
文言知识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诗歌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东方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 群山。又听到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它 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整体感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欣赏品味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 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 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 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 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 ,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 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 所在。
总结第一段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总结第三段
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 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 神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梦境
梦 度 镜 湖 梦 游 山 景
出梦之叹
高大脱俗
梦 入 仙 境
梦 醒 长 嗟
安 能 摧眉折腰
总结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 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 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 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 成最亲密的朋友。 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 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 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 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 一斑。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 怀才不遇抑郁难平 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 _________的苦 消极避世 的思想。诗歌 闷,也流露出了______ 直抒胸臆 的抒情方式, 开头采用的是________ 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 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 豪迈奔放 白诗歌_________ 的浪漫主义特色。
找出文中的多义字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概括全诗脉络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