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验报告书

合集下载

报监登记书

报监登记书

JS-00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监登记书质监[ ] 号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督部门:xxxxxx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四川省建设厅制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持有关手续到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监登记手续。

二、呈报资料:三、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人员情况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四、监理单位驻现场人员情况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五、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情况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机构:(盖章)(盖章)(盖章)(盖章)联系人联系人联系人联系人电话:电话:电话:电话:年月日注:本表一式五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管理股各一份,质监站存二份。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你单位报监时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经审查,符合规定,已交纳监督费。

同意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

对其实施政府质量监督管理,并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章条款履行责任和义务。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监督登记号:xxxxxx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年月日此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站各一份。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根据监督登记[ ] 号,由我站对进行质量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使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序,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特制定如下监督工作方案:一、工作概况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该工程为结构,层,建筑面积 m2,总造价万元。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二、计划编制依据编制计划的依据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

三、监督组织该项目工程监督工作有等人组成监督组。

四、监督工作内容及要求1、核查受监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及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资质和到场人员资格。

2、抽查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

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2012(勘) 848勘察院二O一二年七月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5.28~7.8)(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工程编号:2012(勘)848院长:总工程师:审核人:技术负责:编写人:某勘察院二O一二年七月目录1 前言31.1工程简况31.2目的任务4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规范51.4勘察工作与完成工作量61.5有关说明9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2.2.2.1、气象112.2.2.2、水文11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3.1区域地质与构造123.2库区地层123.3不良地质作用14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5 水文地质条件19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6 地震效应236.1地震动参数23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8 结论与建议278.1结论27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附图目录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工程地质图1:1000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5 3-1 Zk2 柱状图1:2006 3-2 Zk5 柱状图1:2007 3-3 Zk8柱状图1:2008 3-4 Zk11 柱状图1:200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附件目录1、单环注水实验记录表2、十字板实验成果表3、土工实验报告某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1 前言某公司位于某县桑溪镇,是一个集采矿、选矿为一体的企业。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

《地质野外验收内容》一般要求一、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二、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

三、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四、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7.其他相关资料。

(二)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年度原始资料检查记录小结)。

(三)工作总结,包括。

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含工作量);地质成果总结;质量总结;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有:(一)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二)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三)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四)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五)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六)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七)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八)野外实地抽查是否合格。

六、野外验收应对该项目野外工作情况评分并划分等级。

评分实行百分制,根据总分多少划分为: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

七、野外工作等级评定后,验收组形成野外验收意见,组织验收单位应对野外验收意见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及时通知被验收单位。

八、被验收单位收到野外验收意见书和组织验收单位意见后,应按意见的要求完善各项工作;需补充野外工作的,还应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组织验收单位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组织验收单位审核认可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环境工程实践小实验报告(2篇)

环境工程实践小实验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小规模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 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2. 水质、土壤等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3. 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4. 环境治理技术的初步应用。

二、实验原理环境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本次实验主要围绕水质监测、土壤污染检测和环境治理技术展开。

1. 水质监测:利用水质检测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仪等,对水样中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

2. 土壤污染检测: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使用土壤污染检测仪器,如重金属检测仪、有机污染物检测仪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进行检测。

3. 环境治理技术:通过模拟实验,学习应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治理,如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生物降解法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样:地表水、地下水等;- 土壤样品:农田土壤、工业用地土壤等;- 污染物标准样品: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实验仪器:- pH计;- 电导率仪;- 溶解氧仪;- 重金属检测仪;- 有机污染物检测仪;- 化学沉淀剂;- 吸附剂;- 生物降解菌等。

四、实验步骤1. 水质监测:- 采集水样;- 使用pH计测定水样的pH值;- 使用电导率仪测定水样的电导率;- 使用溶解氧仪测定水样的溶解氧含量。

2. 土壤污染检测:- 采集土壤样品;- 处理土壤样品,制备待测溶液;- 使用重金属检测仪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使用有机污染物检测仪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

3. 环境治理技术:- 模拟化学沉淀法治理重金属污染;- 模拟吸附法治理有机污染物;- 模拟生物降解法治理有机污染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监测结果:- 水样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水质良好。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3篇)

工程地质教学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地基处理、边坡稳定、地下工程等。

(3)使学生熟悉我国工程地质的规范、标准和法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地质基本概念(1)地质学基本知识(2)岩石与土的基本性质(3)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2. 工程地质基本原理(1)土力学基本理论(2)岩石力学基本理论(3)工程地质学基本原理3. 工程地质基本方法(1)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2)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方法(3)工程地质设计方法4. 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地基处理(2)边坡稳定(3)地下工程5. 工程地质规范、标准和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1)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教学大纲和教案。

(2)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课件。

2. 教学实施(1)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组织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课后辅导(1)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岩石渗透系数的实验室测定)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岩石渗透系数的实验室测定)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岩石渗 透系数的实验室测定)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称为渗流。当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 渗透速度为水的渗透系数。渗透 系数是表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 渗透性能的指标, 是进行地下水资 源评价、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等 各种水文地质研究和计算的重要 参数。也是学生今后从事水文地 质工作首先测定的最主要参数。
七、实验时注意事项
1、试验前一定要检察连接水 头板的胶管和玻玻管中有无气泡, 需先排除后才能做。
2、计算时单位换算要统一成 厘米克秒制。
八、撰写实验报告 主要包括分析本实验所得结
果的正确性都受何条件影响和对 本实验讲义后面思考题的解释。
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研室监制
2004. 11
Q = KωI 或 V = KI
上式中Q、ω、I 均可在试验 中测得, 则渗透系数K也就求出。
三、测定装置及所用仪器设备
四、测定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流 实测 渗透 测 压 管
实验 量 的水 流量 水 位 次数 时间 体积 (cm3/s) (cm)
( s ) (cm3) Q H1 H2
水位 水力 水的
差值 坡度
温度
(cm) (ΔH / L) H1━H2 I
(℃)
渗透 系数
(cm/s) K
平均
D;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
六、计算 由达西定律得: K = Q / ( Iω) I = (H1― H2) / L ω= ( D2 ) / 4
式中:L为达西仪侧面两水位
观测孔中心距离, D为达西仪园筒 内径, 均可用盒尺量出; 将实验记 录表中相应数据代入上式,即可求 出渗透系数K,最后取其平均值。

(完整版)地勘技术要求

(完整版)地勘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本项目建、构筑物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高层、多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国家、省相关行业现行的规范和标准,结合设计院具体技术要求,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计算参数,具体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拟建场地各建筑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各层岩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设计计算参数,要求数据准确。

(3)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侵蚀性作用,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提出设计水位及抗浮设计水位。

(4)查明各建筑物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浜等范围、深度,并提供处理建议。

(5)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各建筑物具体情况,为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处理方式或桩基类型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6)提供基坑降水及基坑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

(7)提供场地地震相关的技术参数(8)提供场地气象相关的技术参数(9)提供地基施工时地下水涌水量相关的技术参数(10)确定场地土类别和场地类别,评价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确定液化等级。

查明液化土层的分布,评价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

(11)满足其他相关规范要求及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技术指标要求等。

二、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的资料1、本项目工作范围内的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布置图的书面说明文件各一份。

三、工作成果递交提供满足如下成果内容要求的正式勘察资料文本共10套,成果电子光盘2套,费用已计入勘察费内。

(一)勘察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任务来源、工程性质等。

2、勘察目的及工作量布置依据及原则,完成的工作量,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等。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主要包括: (1) 地形、地貌和现状: (2) 地基土的构造及特性: (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主要参数进行数理统计、提供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并进行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用: (4) 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变化幅度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评价: (5) 场地土的类别及地基土的液化评价: a场地土类别: b砂土液化判别。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1.2.1 勘察目的 (1)1.2.2 任务要求 (1)1.2.3 勘察依据 (2)1.3勘察工作评述 (2)1.3.1 勘探点平面布置 (2)1.3.2 勘察技术手段 (3)1.4完成的工作量 (4)2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2.1区域气象特征 (4)2.2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5)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6)3.1地表水 (6)3.2地下水 (6)3.4水的腐蚀性评价 (6)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7)4.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7)4.1.1 地基土室内试验成果 (7)4.1.2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8)4.1.3 路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强度指标 (9)4.2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地震效应评价 (9)5.1场地的地震动参数 (9)5.2场地抗震地段类别 (9)5.4地基土液化判定 (10)6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10)6.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0)6.2各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10)6.3不良地质现象 (10)6.4环境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11)7 路基方案分析 (11)8 路基施工 (11)8.1工程降水 (11)8.2沟槽开挖 (12)8.3施工验槽 (12)9 结论与建议 (12)9.1结论 (12)9.2建议 (13)10 附件10.1 附表资中工业大道A/B支路及高速路北支路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点坐标和高程一览表 1张10.2 实验报告10.2.1岩样检测报告(天然抗压强度) 1份10.2.2土样检测报告(常规) 1份10.2.3水样检测报告(水质简分析) 1份10.2.4土样检测报告(土易溶盐腐蚀性) 1份10.3 附图10.3.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10.3.2工程地质纵剖面图27张10.3.3特征钻孔柱状图6张1 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道路资中工业大道A/B支路及高速路北支路位于资中县城南经济开发区,为给该道路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资中县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道路的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该道路三台全长1043.745m,A支路宽度为20m、B支路宽度为16m、高速路北支路宽度为12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书
实验总成绩: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1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实验一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
成绩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矿物鉴定报告
标本号主要物理化学特征描述鉴定特征矿物名称
3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识别
成绩二:二、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岩浆岩鉴定报告
标本号主要特征描述岩石名

结构构造颜色矿物成分
5
实验三常见沉积岩的识别
成绩三:三、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沉积岩鉴定报告
标本号
主要特征描述岩石名
称结构构造颜色物质组成
6
实验四常见变质岩的识别
成绩四:
四、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变质岩鉴定报告
标本主要特征描述岩石名
7
号结构构造颜色矿物成分称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