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案例

合集下载

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案例

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案例

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案例摘要: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案例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企业如何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

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和实施效果,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案例一:汽车制造企业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实施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式。

该企业设立了质量管理团队,由质量经理带领,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等。

团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质量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此外,该企业还通过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这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产品缺陷率,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2. 案例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通过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全面的质量管理。

该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操作指南,明确了每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责任人。

工人必须按照规范操作,质检人员进行抽检。

同时,该企业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纠正措施。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使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3. 案例三:食品加工企业某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实施HACCP体系,加强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该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测和管控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此外,该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追溯体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追踪到具体的生产批次和原材料供应商,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HACCP体系的实施,该企业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结论:以上案例表明,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无论是通过全员参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还是HACCP体系,企业都能够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质量管理模式,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企业质量管理认证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

企业质量管理认证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

企业质量管理认证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企业质量管理认证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质量管理认证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愈发重要。

质量管理认证是指企业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认证要求,对其产品、服务以及管理体系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

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企业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质量体系,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以下我将围绕企业质量管理认证,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深入探讨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如何实现质量持续提升的。

1. 典型案例一: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科技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苹果公司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认证,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通过质量管理认证,苹果公司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苹果公司还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典型案例二:华为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华为公司一直以来注重质量管理认证,并且积极推动其全球化发展。

华为公司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认证和ISO 14001环境管理认证等多项认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

华为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其产品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正是得益于对质量管理认证的高度重视和实施。

3. 典型案例三:丰田汽车丰田汽车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其质量管理认证被广泛认为是汽车行业的典范。

丰田公司通过ISO/TS 16949质量管理认证,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丰田公司一直以来以“精益生产”为核心,不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这些企业的成功案例表明,质量管理认证对于企业的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企业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认证也激励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7个零缺陷案例

7个零缺陷案例

7个零缺陷案例案例1: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零缺陷管理案例概要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简介清溢公司是由香港美维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港资独资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酝酿上市。

其主要产品为LCD用普通铬版、彩色STN用铬版、IC封装铬版和PI印刷用液体凸版,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线路板、微机电等行业。

目前,市场区域已经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色列,日本、美国及欧洲,成为3M、SONY等世界知名企业的稳定供应商。

质量管理发展里程碑1999年4月通过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2000年7月正式实施零缺陷管理。

2002年9月获首届深圳市质量管理奖。

2003年10月获首届广东省质量管理奖,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提名。

2004年9月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清溢公司实施零缺陷大事记摘录2000年5月,清溢公司总经理陈扬菊参加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培训,初次接受“零缺陷”理念。

2000年7月,清溢公司在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辅导下正式推行“零缺陷管理”。

2000年12月,清溢公司组织主管以上干部总结推行“零缺陷管理”半年以内的经验,完善本专业流程,形成《清溢公司零缺陷管理大纲》。

2002年上半年,组织全体职工对公司零缺陷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细化,将零缺陷基本要素落到各个工序和环节。

2002年10月,清溢公司将ISO 9000、ISO 14000、BS7799以及《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在“零缺陷”理念指导下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公司运行体系。

2003年12月26日,深圳市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行10人在深圳市质协副秘书长的带领下到清溢参观并交流零缺陷管理。

2003年12月29日,中国《品质》杂志社主办、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和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卓越管理现场会”在深圳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清溢公司召开。

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案例

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案例

质量管理案例一、基于事实决策1、阿迪达斯的失败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占有率达18个百分点。

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料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志成了成功的象征。

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占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采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着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2、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全球着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制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3、国企的悲哀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

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

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

质量管理优秀案例

质量管理优秀案例

质量管理优秀案例在质量管理领域,优秀的案例可以为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质量管理优秀案例:1. 现代汽车现代汽车作为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其质量管理体系备受瞩目。

现代汽车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同时,现代汽车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激发员工的创新和责任意识,为实现零缺陷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其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而闻名。

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注重质量,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符合高标准。

此外,苹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密切合作,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可控。

3. 三星电子三星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制造商,其质量管理实践备受推崇。

三星电子通过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等,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三星电子重视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4. 耐克耐克作为全球知名运动品牌,其质量管理实践也备受关注。

耐克致力于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耐克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符合标准。

同时,耐克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丰田汽车丰田汽车以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精益生产模式而著称。

丰田汽车通过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丰田汽车注重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团队,共同致力于实现零缺陷目标。

6. 赛诺菲赛诺菲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其质量管理实践值得借鉴。

赛诺菲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法规,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赛诺菲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质量战略好的案例

质量战略好的案例

质量战略好的案例质量战略是企业在追求卓越质量的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目标、策略和措施。

下面列举了10个以质量战略为题的案例,以展示不同行业的企业如何通过质量战略来提升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1. Toyota汽车公司的质量战略Toyota汽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质量战略的核心是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该公司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培训、质量审计和质量数据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Apple的质量战略Apple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质量战略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造高品质的产品。

该公司通过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检测流程,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3. 3M公司的质量战略3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公司,其质量战略的核心是持续创新和改进。

该公司通过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参与质量项目,推动质量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4. 阿里巴巴的质量战略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其质量战略的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和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该公司通过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产品质量监控,确保销售的商品符合质量标准,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赛诺菲的质量战略赛诺菲是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其质量战略的核心是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该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流程,保证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药品质量的稳定性,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监管要求。

6. 耐克的质量战略耐克是全球领先的运动品牌,其质量战略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该公司通过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和质量检测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赢得了运动员和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7. 谷歌的质量战略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质量战略的核心是提供高质量的搜索结果和产品体验。

该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搜索算法和提升用户界面,提供更准确和有用的搜索结果,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8. 宝洁的质量战略宝洁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其质量战略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品质和可靠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

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

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这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下面就介绍几个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案例。

1. 宝马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制造商,一直以引领汽车行业的技术和设计风格而著称。

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宝马汽车公司一直秉承"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改进其产品的质量,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宝马汽车公司不仅实行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供应商管理等各个方面。

在产品设计方面,宝马汽车公司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如模块化设计、先进的材料使用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生产制造方面,宝马汽车公司采用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宝马汽车公司也非常注重供应商的管理,要求所有的供应商都要符合高品质的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宝马汽车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持和推动。

2. 惠普公司惠普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脑和打印机制造商,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其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惠普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含了产品质量管理,还有服务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惠普公司一直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方面一直注重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惠普公司也非常注重供应商的管理,秉承"共赢共荣"的合作理念,与供应商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惠普公司还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这些举措使得惠普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成为了业内的佼佼者。

3. 神华集团神华集团是一家以煤炭产业为主的企业,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落实。

施工企业管理成功案例

施工企业管理成功案例

施工企业管理成功案例施工企业管理成功案例:1. 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2.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实现了项目质量的稳定提升。

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

3. 北京市建筑工程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4. 广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

5. 深圳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协调。

通过对施工进度和资源的合理安排,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6. 中国铁建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全程可视化和数据化管理。

通过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实时监控,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7. 上海市建筑工程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了施工材料的采购和供应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质量符合要求。

8.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该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图纸管理体系,提高了施工图纸的编制和审查效率。

通过对施工图纸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9. 广州市建筑设计院:该企业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事故发生率。

通过对施工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提高了项目的施工安全性和质量管理水平。

10. 深圳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建立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流程,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案例一、基于事实决策1、阿迪达斯的失败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占有率达18个百分点。

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料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志成了成功的象征。

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占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采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着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2、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全球著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制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3、国企的悲哀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

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

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

该企业几个主要领导商议后认为有利可图,便与外商正式签订了合同。

300万元的设备到位后,该企业立即组织生产,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虽经全体职工的努力,第一年只生产出了8,000件产品,按合同规定,被罚金额2,000件×1,000元=2,000,000元。

第二年该企业调整好生产组织方式,准备大干一年,挽回经济损失,但第二年只能生产8,500件,结果被罚金额1,500件×2,000元=3,000,000元。

第三年只交货7,000件,被罚金额3,000件×3,000元=9,000,000元。

辛苦三年,损失竟然达到了14,000,000元以上。

二、以顾客为中心1、霍利菲尔德的耳朵20世纪末世界拳击史上的一场闹剧在泰森与霍利菲尔德之间展开,泰森的"世纪之咬"使老霍损失了少半个耳朵。

比赛后的第二天,在美国的各大型超市内竟然出现了许多叫"霍利菲尔德之耳"的巧克力,其栩栩如生的耳朵形状,使好奇幽默的美国市民们争相购买,将老霍的"耳朵"带回家中"一咬为快"。

该巧克力生产商利用比赛中出现的轰动性新闻效应,突发奇想,超乎寻常地分析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及时开发出外形新颖的产品,因此而美美的赚了一回顾客口袋中的钞票,大捞一笔。

2、三洋公司的生意经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地107位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认为,要创造出大获成功的商品,必须具备五个要点,而且这五个要点的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该商品对顾客来说,使用是否方便?第二、顾客是否买得起?第三、对经销商来说,是否容易买出去?第四、万一出现故障,是否容易修理,即容易得到保修?第五、工厂是否易于生产?三、持续改进1、WPS与OFFICE在中国市场再有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不断有效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都将象妇孺皆知的故事"龟兔赛跑"中那只高傲自负、不思进取的兔子一样,被自己那原本可怜的对手赶上甚至超越。

步步高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海尔电器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明,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WPS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文字处理软件,金山公司最先推出的基于DOS版本的WPS因为简单易用,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文字处理方面的老大。

但是随着美国微软推出了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金山公司没有对自己的WPS进行必要的改进,没有跟上发展的潮流,推出基于窗口的系统,同时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已经完成了汉化,并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很快占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虽然金山公司推出了WPS2000,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市场份额已经被蚕食无几。

2、IBM、Intel与Microsoft的个人计算机市场之战IBM公司,这个计算机行业的巨人,在1984年达到了利润的最高点65.8亿美元,但1992年,IBM不得不宣告其亏损额高达54.6亿美元,全年的利润为-49.7亿美元,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1992年至1993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IBM五度裁员,10万人失业,IBM 的股票自1992年夏天到年底,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从100多美元降到11年来的最低点--48.375美元。

50年代,IBM开始进入计算机行业,随后就势不可挡地超越了先行者雷明顿兰顿公司,占领了工商界电子计算机市场。

60年代,IBM成功地开发出自我兼容但与其它厂家及以往机器并不兼容的360大型计算机,给计算机行业的其它竞争对手当头一棒,并推动了美国和世界计算机市场的迅速扩张。

1969年,IBM以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70%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

1985年,IBM个人计算机占据了工商界市场80%的份额。

在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IBM的高层决策者们沈迷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个人计算机却视而不见,1965年定位于科研计算机市场的数据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计算机。

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1977年研制出内存少、没有数据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

在数据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IBM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计算机市场并占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的无可估量的帮助,知识一味沈溺于大型计算机市场获得的成功,对数据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个人计算机视而不见。

直到1986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计算机专家研究小组,IBM才开始进入个人计算机领域,一年后推出内存、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机计算机,但为时已晚,无论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1987年IBM推出的最优质的IBM-PC机为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计算机市场,那么,1986年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计算机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计算机,而将中央处理器芯片CPU交给了Intel公司,将DOS操作系统交给了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Intel和微软公司,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的IBM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Intel和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IBM在个人计算机世界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采用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386机芯片开发出携带型计算机。

接着德尔公司以其独特的邮递销售方式使个人计算机售价大幅降低。

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1982年Intel和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IBM。

到1992年底,已经高于IBM市场价值的50%。

而1991年IBM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公司亏损记录--49.7亿美元。

四、领导作用1、福特汽车:成败只在一念间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沈浮。

老亨利?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

库兹恩斯上任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查市场,建立销售网,苦心经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成本和售价大幅降低,每辆"T"型车的售价从780美元降到290美元,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但是后来老亨利?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主观武断,实行家长式管理,1915年辞退了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库兹恩斯,接着又辞去了大批有才干的人,甚至于在1921年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老亨利?福特的独断专行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使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快被广招人才、管理先进的通用汽车公司所取代。

1945年竟到了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地步,濒临破产。

同年9月,老福特下台,让位于他的孙子小亨利?福特。

小亨利?福特接管公司后,汲取了老福特失败的教训,重整旗鼓,聘用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甚至破格聘用了包括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在内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福特公司复现往日的繁荣,坐上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富于戏剧性的是小福特后来也重蹈祖父的覆辙,独断专行,以主人自居,先后辞去了布里奇、艾柯卡等人,结果使历经艰辛换来的振兴没有保持多久,公司地位一跌再跌,业务经营每况愈下,最终也不得不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2、八佰伴的遗憾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

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是二战后日本流通业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

从1971年八佰伴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分店起,20年来它在国外的发展速度超过同类企业界所有公司,即使是日本流通界的"大哥大"-大荣公司也无法与它相比。

八佰伴由四大企业集团所构成,在全世界16个国家拥有389个分店,他们曾制定了在中国发展的宏伟计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1000家以经销食品为主的超市......据八佰伴内部材料透露,在中国开一家超级市场要投资1500万日元,那么1000家就是150亿日元,而八佰伴日本公司在1996年全年赢利也不过8亿日元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