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设计理念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柯布西耶简介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大约二十世纪期间,欧洲建筑的一种主流思潮。
通过对柯布西耶简介,来了解一下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发展和风格。
1887年10月6日,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小镇里。
他的家庭世代以制作钟表为主,其父母是当地一所学校的钢琴教师。
青年时期的柯布西耶基本从事美术工作,他毕业于该镇上的一所美术学校。
1907年,柯布西耶对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毕生难忘的旅行。
在参观了意大利埃玛修道院和比撒广场之后,对其印象尤其深刻。
因此在回到故乡之后,柯布西耶的职业开始朝着建筑学方面转变。
1910年,柯布西耶结识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对柯布西耶提供了许多工业经验和建筑设计知识,使得柯布西耶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开始有了突飞猛进。
在此期间,柯布西耶塑造了其独具一格的古典风格设计,其灵感主要来自于雅典卫城。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柯布西耶来到了布达佩斯和巴黎,和另一位建筑大师维克多·拉卢学习钢筋混凝土。
但由于他患有癫痫病,因此被维克多·拉卢驱逐驱逐。
此后柯布西耶又来到德国,在孟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有认识了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罗。
他们三个人将各自的建筑学思潮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创建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思潮。
1927年,柯布西耶来到巴黎定居,一直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工作,期间又和一些人合伙办起了《华丽精神》杂志。
1965年8月27日,柯布西耶在游泳中忽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其于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
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时出版的一部着作,名为《走向新建筑》。
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四十年代,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阶段的设计理念的象征。
大师作品分析——朗香教堂

朗光 香与 影 教的 梦 堂幻
教 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 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 秘主义。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 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 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 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 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 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 —— 分析
来设计这座建筑运用抽象的特征来表达对“个性”和“象征”的追求。乍看之 下人们无法识别它究竟是何建筑,因为它的形体着实难以形容。在宗教徒看来, 教堂是人与上帝对话之处,故设计师将教堂作一个听觉器官似的东西,以便上帝 能听到教徒的祈祷。可见,此教堂本身即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柯布西耶还在教 堂的各部分运用了许多特殊的象征手法,如向上翻起的大屋顶象征指向苍天;沉 闭的房屋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墙体倾斜,大小形状各异的窗洞,室内光 线暗淡神秘,墙面弯曲、屋顶下垂等,都易使精神上本不稳定的宗教失去衡量大 小、方向、及水平竖直标准,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宗教信仰。 在创作朗香时,动笔之前勒氏便试图深入了解天主教的仪式及活动,深 讨关于宗教艺术的方方面面,查阅各种信息。之后他去现场 看查,并在山头上 画了些简单速写,那时他便已有想法,他说他要把朗香搞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 觉器件”,这可以说是勒氏设计朗香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巧妙立意。
细节
勒·柯布西耶
勒· 柯布西耶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 瑞士小镇 Chaux- des-Fonds,查尔 斯· 艾都阿德· 吉纳瑞特 (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是他出生 时的姓名。 1920年,在他还是一名艺 术家的初期,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即 将从事建筑而非严肃的艺术,因此,他 更名为勒· 柯布西耶。尽管他从未接受 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 很多专家的影响。最初影响他的是著名 的建筑大师奥古斯特· 贝瑞(Auguste 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凝 土。 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 的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 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 从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 当多的启示。
总结郎香教堂的设计思想

总结郎香教堂的设计思想郎香教堂位于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是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一座现代教堂。
该教堂的设计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空间感、光线利用、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首先,郎香教堂的设计充分展现了空间感的重要性。
教堂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让自然光线充分地透入室内,使整个空间显得明亮而宽敞。
藤本壮介在设计中注重创造开放、自由的氛围,使信徒们在教堂内能够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此外,教堂内部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曲线线条,使空间感更加丰富,给人一种宇宙的感觉。
其次,光线利用是郎香教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堂内的光线通过反射、折射等手段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室内光照均匀而柔和。
通过运用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此外,教堂的入口处还设置了一个昼夜光线变化的橙色石墙,使人们在进入教堂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来自自然界的阳光光线,给人一种平静而安宁的感觉。
再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是郎香教堂设计的特点之一。
教堂外部的形式采用了流线型的曲线,与室内的功能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动感与流动感。
教堂内部的设计则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教堂的大厅、礼拜堂和会议室等功能区域被恰当地布置在一起,使信徒们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教务活动。
此外,教堂内部还配备了现代化的音响和照明设施,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
最后,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郎香教堂独特而重要的设计理念。
教堂所在的位置 surrounded by the dense vegetation,使得自然美成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堂的建筑材料大量使用了木材和玻璃等天然材料,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此外,教堂的设计还注重与自然光线的互动,通过控制光线的进入和反射,使教堂的室内空间充满自然的温暖和柔和。
总的来说,郎香教堂的设计思想注重于创造开放、舒适的空间感,通过精确的光线利用和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使教堂具有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与此同时,教堂还与其自然环境进行融合,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朗香教堂建筑解析

朗香教堂(Chapelle de Ronchamp),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坐落于一座小山顶上,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建造,1955年落成。
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
他突破了历来的天主教堂惯用的模式,用一个曲率复杂的黑色屋顶覆盖在弯曲的墙面上,由于它的曲面卷曲向上,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它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如入地面的水池。
朗香教堂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寓超常的精神,是一个表意性建筑,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图片为摄影师Ezra Stoller 1955 为Holiday Magazine所拍摄。
摄影师以素描一样的画面感将教堂的立体感与光影表现得淋漓尽致!。
朗香教堂建筑细部设计的启示_徐笑非

院校风采 Colleges 134/ 总第274期 / 2016 / 02内容摘要: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代表作品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典范。
它在同时期大量现代建筑作品中别具一格,其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后世作品开拓了新的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它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精神源泉。
再次探究其细部设计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朗香教堂、细部设计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成为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
这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建造方式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
当它再次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926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德绍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这标志着现代建筑的成熟,现代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
柯布西耶就是这一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浪潮中最旗帜鲜明的建筑师之一,他是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之一萨伏伊别墅,完整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
白色的简单几何外观彻底与古典主义的金碧辉煌与烦琐式样决裂,体现出简洁与秩序。
内部空间及构造解决了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新材料与新技术符合建筑的快速及大量建造的需求。
那一时期,理性的白色“方盒子”几乎成为所有新建现代建筑的标志。
1953年,柯布西耶意识到了现代建筑另一种精神意义,设计建造了法国朗香教堂(图1),这个被称为第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作品成为影响后世建筑设计的里程碑,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至今边界依旧模糊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重要的一环。
自1955年落成以来,无数的建筑师及参观者慕名来到法国朗香小镇,一睹朗香教堂的真容。
当下很多建筑师及其作品都从这所蕴藏了丰富设计理念及建造细部的小型建筑中受到启发,而由此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一、现代主义中的“曲线”朗香教堂之所以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承上启下的坐标,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形”。
1923年,柯布西耶在参观了雅典卫城后认为:它们已经到达如此完美的程度,以至于不能再取走一物,也不能再添加一物,而只有那些结体紧密而激烈的要素在发出清晰而悲壮的钟声。
朗香教堂

神秘的上帝之光——朗香教堂摘要:通过对郎香教堂的光影运用与宗教隐喻等方面的解读,了解朗香教堂的审美特性以及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朗香教堂造型光影宗教勒·柯布西耶正文:朗香教堂——这座1955年坐落在法国东部浮日山区朗香山顶上的小天主教堂,将具体的现代建筑形式与抽象的宗教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是迄今为止最具形式美,又蕴含宗教情感内容的现代风格教堂。
一、刚柔并济的造型设计这个可以容纳百余人的礼拜堂,主礼拜堂位于东面,这是符合基督教义的,如果有大量信徒来教堂,宗教活动就改在室外东面的开阔场地上进行,此时可容纳1万多人。
教堂的内部空问由自由曲面围合而成,而不像其他建筑那样规整的划分,迂回的墙面将建筑空间巧妙划分,使这个小教堂显得并不拥挤。
勒·柯布西耶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但这样的设计确实有良好的折声效果,实用第一位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首要宗旨。
朗香教堂喻意着生命的内涵,其曲线与柔和,暗指着潜意识中温暖、柔软的母体;从建筑的形体塑造、墙体与屋顶的连接方式,充分体现钢筋混凝土的柔化特性;而在充满着柔性与优雅的曲线南墙面上,开出了楔形的窗洞,用光线来完成这一尖锐的直与曲的冲击;同样,在东侧的墙面上,优美的弧线以尖锐的折角作为终止符,如同中国书法中的提顿般有神,凸显着建筑的张力,同时也为两面弧墙的连接提供了喘息的空隙。
然而有趣的是,在平面上反应尖锐的楔形窗洞,却在表达光线上有着柔和、神秘的效果;光与影的阴柔相间体味对上帝之光的崇尚和敬畏。
柔与刚的视觉冲击,同样映射在立面设计中。
以南立面为例,西侧的采光塔虽然是向上升腾的趋势,但在造型上圆滑柔和;横向的混凝土屋顶,虽然也是曲线状,但在两端都以较为犀利的方式结束,与采光塔的浑圆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向上腾飞的屋顶尖角,隐含着灵魂的超脱。
二、迷幻神奇的光影空间当人们从室外进入教堂内部时,立即被室内巨大的黑暗吞噬,接着,弯曲倾斜的深色屋顶似乎正缓缓向下压,扑朔迷离的彩色光线穿过厚厚的墙体洒向中厅,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郎香教堂

朗香教堂 - 创作思想
朗香教堂
在创作之前,勒·柯布西耶同教会人员谈过话,深入了解天主教的仪式和活动,了解信徒到该地朝山进香的历史传统,探讨关于宗教艺术的方方面面。勒氏专门找来介绍朗香地方的书籍,仔细阅读,并且作了摘记。
勒·柯布西耶说他要把朗香教堂搞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acoustic component in the domain of form),它应该象(人的)听觉器官一样的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勒柯布西耶全集1946—52》P88)。
这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天主教堂,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矗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3]
朗香教堂 - 设计者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其设计作品显示了同时代的绘画与雕塑到建筑的概念转换,在其努力变革并逃离历史风格束缚的过程中,建筑和其他视觉艺术共享了进入抽像的旅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朗香教堂 - 评价
第一次到布些极简单的速写,记下他对那个场所的认识。他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朗香与场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说话。”在另一场合,他解释说:“在小山头上,我仔细画下四个方向的天际线,用建筑激发音响效果——形式领域的声学”。 把教堂建筑视作声学器件,使之与所在场所沟通。进一步说,信徒来教堂是为了与上帝沟通,声学器件也象征人与上帝声息相通的渠道。这可以说是勒氏设计朗香教堂的建筑立意,一个别开生面的巧妙的立意。
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ThePilgrimageChapelofNotreDameduHautatRon-champ),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坐落于一座小山顶上,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设计建造,1955年落成。
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朗香教堂的白色幻象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从13世纪以来,这里就是朝圣的地方。
教堂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中文名称朗香教堂地理位置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外文名称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 Dame du Haut at Ron-champ又译洪尚教堂目录1布局结构2设计构思3设计过程4设计解读5设计者简介1 布局结构编辑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1]2 设计构思编辑勒氏生前曾说了不少和写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材料,可是还不够。
应该承认,有时候创作者本人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得十分清楚。
有一次,那是朗香建成好几年以后的事,勒柯布西耶自己又去到那里,他还很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儿想出这一切来的呢?”勒氏大概不是故弄虚玄,也不是卖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香教堂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传统:作为现代建筑,朗香教堂在形式上需要反传统,体现新技术的优越性。
它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和给人的感受上。
2. 强调混凝土的雕塑感:勒·柯布西耶把朗香教堂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来塑造,突出了混凝土的重塑性和表现力。
3. 空间与光:室内主要空间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
4. 对场地的回应:教堂的屋顶坡度可能回应了场地的起伏特性,一个斜向的大屋顶也能很好地统一屋顶下的功能和环境的性质。
5. 仿生设计:教堂的屋顶形象灵感来源于海边的蟹壳和飞机机翼,具有仿生设计的哲思。
同时,这也包含了对居住机器的反思,体现了对现代技术局限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朗香教堂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主义、功能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元素,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