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 教案
现代建筑 教案

现代建筑教案教案标题:现代建筑教案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著名的现代建筑作品,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现代建筑的研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现代建筑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印象。
知识讲解:1. 通过教师讲解或小组合作,向学生介绍现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例如:简洁的线条、大胆的创新、多样的材料等。
2. 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现代建筑作品,例如: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迪拜哈利法塔等,并解释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意义。
实践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座他们喜欢的现代建筑作品进行研究。
2. 学生研究所选建筑作品的设计概念、材料、功能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3. 学生通过图片、模型或其他方式展示他们所选建筑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讨论和总结:1. 学生展示完毕后,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现代建筑的特点和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现代建筑对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评估:1. 通过小组报告和展示的内容,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全班讨论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参与度。
拓展活动:1. 组织参观当地的现代建筑作品,让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建筑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现代建筑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现代建筑作品。
2. 图书、杂志或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研究和报告撰写。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深度。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拓展活动的内容和难度。
江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

江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出现代建筑的多样性;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2. 美术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颜料、画笔、水彩纸等;3. 现代建筑图片或模型,包括不同类型的建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张现代建筑的图片或展示一些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现代建筑有初步的认识。
Step 2:了解现代建筑(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分类,包括高楼大厦、桥梁、博物馆等。
学生可以观察这些建筑,分析其形状、结构、材料等特点。
Step 3:学习绘画技巧(1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几种常用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勾勒、色彩运用、立体表现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运用这些技巧。
Step 4:创作现代建筑画作(2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一个现代建筑,利用所学的绘画技巧,绘制出一幅现代建筑画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如图片、模型或素描指导。
Step 5: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学到的绘画技巧。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和创作现代建筑相关的艺术作品。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组织参观现代建筑,亲身感受并记录下所见所闻,然后进行绘画创作;2.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现代建筑的电子画册或幻灯片;3.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创作一个现代建筑的模型,并进行展示。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第二十四课:现代建筑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二十四:现代建筑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第二十四:现代建筑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第二十四:现代建筑本教材用造型新颖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为例,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展现了宏伟壮观、朝气蓬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展现了现代建筑的丰硕性,同时也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强调个性,强调简练、有效、大方。
玻璃、钢材和混凝土是现代的建筑材料。
装饰并非多,因为人们以为建筑物的目的,它的形状和样式更为重要。
这种把玻璃和混凝土镶在钢铁柜架上的“国际风格”几乎在全世界任何地址都能够看到的。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第二十四:现代建筑指导学生欣赏现代建筑的进程中可依照儿童特点和爱好特点从现代建筑的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造型去分析,然后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新材料是现代建筑的必要条,并通过现代建筑的分析了解现代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学会从生活中的事物去联想,去制造多种多样的现代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
熟悉建筑所包括的人文精神。
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认知领域: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
操作领域:调查家乡的建筑,能对身旁的建筑进行简单评判。
二、教学进程设计:(一)前预备: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现代建筑挂图、作业纸、假设干水果。
时:1时。
(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教师带来植物(神仙球)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物馆设计了一个“球体网架”建筑来引入题。
●教学新授。
①现代建筑anxue师生一起欣赏优秀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美。
建筑的产生一样于生活。
举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背景。
②图片欣赏,了解现代建筑特点:利用舒适,造型多样,技术先进,物景相融。
③播放录像,展现家乡比较知名的建筑。
学生对这些建筑进行必然的评判。
●练笔:通过欣赏,请学生为学校设计艺术楼,外形要求独特,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如何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注重功能性、结构性和材料性,追求简洁、明快、抽象的表现形式。
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代表性的建筑师有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2. 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1) 结构美:现代建筑注重结构的表现,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时甚至会呈现出抽象的艺术效果;(2) 空间美: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流动和变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常常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3) 色彩美:现代建筑的色彩搭配常常非常大胆和前卫,颜色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感;(4) 功能美: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1) 教师介绍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上海中心大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特点;(2) 学生观看现代建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现代建筑的结构美、空间美、色彩美和功能美;(3) 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每组选择一座现代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 提高审美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让学生用现代建筑的审美标准去欣赏和评价建筑;(2) 学生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写生和创作,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现代建筑初中美术教案模板

现代建筑初中美术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现代建筑艺术的价值3. 现代建筑欣赏与创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现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些建筑有什么印象?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现代建筑、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认识重要建筑师及其作品。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现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现代建筑的欣赏心得。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座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虚拟建筑。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3.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建筑的哪些内容?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功能、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深入分析现代建筑的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现代建筑的五大特点。
三、欣赏与创作(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现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现代建筑的欣赏心得。
3. 学生根据欣赏成果,进行小组创作,设计出一座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虚拟建筑。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现代建筑特点和创意表现。
3.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建筑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 走进现代建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岭南版

教案标题:第2课走进现代建筑(教案)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三年级学期:上册版本: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2. 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流派3. 现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4. 绘制现代建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2. 绘制现代建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现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2. 学生对现代建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现代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2.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建筑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流派,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如建筑设计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绘制现代建筑的方法和技巧,如透视、光影、材质表现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现代建筑进行绘制,注意运用透视和光影等技巧。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现代建筑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现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制现代建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现代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建筑的魅力。
2.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术,如水彩、油画、炭笔等,来表现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9现代建筑 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9现代建筑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现代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3.能够通过画画表达出现代建筑艺术的美感;4.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现代建筑的特点和构成要素;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现代建筑的美感;3.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扬。
三、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现代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是指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运用现代科技、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具有现代化特点和风格的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建筑的形式多样性,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建筑的功能化,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建筑的材料多元化,注重环保和节约资源;•建筑的结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安全性强;•建筑的美学价值高,符合时代潮流和审美观念。
构成要素现代建筑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形式、建筑材料、结构系统和建筑装饰等。
其中:•空间形式是指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如建筑体量、外形、布局和比例等;•建筑材料是指建筑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钢铁、玻璃、石材等;•结构系统是指建筑的承重结构,如梁柱结构、框架结构、拱形结构等;•建筑装饰是指建筑的表面装饰和室内装修,如墙体装饰、窗户和门的设计、地面装饰和家具等。
2. 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建筑的美感绘画所要表达的美感绘画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表达建筑的美感。
通过线条表现出建筑的空间感和动感,通过色彩表达出建筑的气氛和情绪,通过形态和质感表现出建筑的特征和风格。
绘画建筑的方法绘画建筑有多种方法,如素描、水彩、照片绘画等。
其中,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方法,可以通过轮廓线和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特征。
水彩可以表现出建筑的轻盈和透明感,表现出建筑的材料和光影效果。
照片绘画可以通过照片的选取和绘画的再现来表达出建筑的美感和氛围。
3. 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扬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能力。
六年级 上册美术教案-19 现代建筑 |苏少版 (4)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
通过不同的纸材的裁剪、卷曲、拼搭、粘接去表现建筑造型,在已掌握的操作技能上进行进一步的空间想象。
因此,本课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学生作品欣赏,形成对各种不同“形体”造型表现的创意,并用组合、拼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现代建筑的初浅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裁剪、卷曲、拼搭、粘接等方法创作设计造型新颖、样式独特、功能多样的现代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现代建筑的认识,拓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利用裁剪、卷曲、拼搭、粘接等方法大胆设计、【自主研究点】怎么样利用裁剪、卷曲、拼搭、粘接等方法来表现现代建筑【自主练习内容】利用裁剪、卷曲、拼搭、粘接等方法大胆设计、尽情表现现代建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彩色卡纸、瓦楞纸、各种废旧纸材等。
【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师: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师:刚才这段视频为我们呈现了宏伟壮观、奇异多姿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新的特性、新的技术、新的造型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丰富性、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建筑的世界,感受它们无穷的魅力吧!板书课题:现代建筑二、图片赏析拓展思维1. 生活中的设计。
(从建筑的造型、材质和功能方面分析现代建筑的特征)(1)从学生课前收集的现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叙述它们的造型特点以及利用了哪些特殊的材料,收集资料向大家汇报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设置:①根据课前收集的图片,说一说它们的造型有哪些特点?用了哪些材料?还有哪些功能?②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建筑?说说理由。
(2)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内外优秀建筑图片,分析现代建筑的特点。
师:现代文明让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变化一新;现代科技为建筑提供了新材料、新技术,产生了现代建筑新的结构和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现代建筑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建筑的一个窗口。
一个建筑存在了,能延续几十上百年,它蕴含的美和思想将一直潜移默化观望它的人。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成天在建筑里面出入,去了解、认知、审视它是必需的,那么本课就成为美术学业的必要性存在。
本课在编排上,篇首两个知名建筑,即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校舍,标明现代建筑源点和成熟。
其次编排了阿联酋迪拜阿拉伯塔酒店、中国上海浦东超高建筑群和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这些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鼎盛的显著标志。
教材中的朗香教堂和中国国家馆则体现了现代建筑在设计上的象征意味与文化意味,英国滑铁卢国际火车站和中国香港赤邋角机场体现了现代建筑功能扣形式的有机结合。
教材最后编排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不仅仅是功能与形式的融合,更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所以精美的建筑才会如此优美、富有诗意,让学生对现代建筑有最直观的视觉美感享受。
本课在学习上,要注意把握现代建筑的源起、成熟到发展多样化的整体脉络。
学习过程中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综合运用图像等方式展示经典的建筑图片,让学生对现代建筑有初步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思考现代建筑的特征,然后在欣赏评述中反思身边熟知的建筑。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相对七、八年级学生更为理性,更加关注自身和身边的联系,对诸多事物有自身的见解,并能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对于息息相关的建筑,每天出入其中,或许很多时候熟视无睹,但是在课堂上作为一个深度思考点,启发得当,就能让他们侃侃而谈。
一是身边满眼都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生活中积淀了原始感性认知二是在七、八年级的课业学习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建筑的知识点,比如七年级下册的《北京故宫》《巴黎罗浮宫》等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现代建筑相关知识,并表达个人见解。
2.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欣赏多样化的现代建筑。
3.感受现代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
难点:理解现代建筑背后的设计灵感、文化意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现代建筑的图片、教学课件。
2.学具:利用移动终端和网络等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文字资料及图片或者拍摄身边的现代建筑。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播放图片1,提问:“原始人居住的山洞算不算建筑?”
播放图片2,提问:“现在他们造的茅草屋算不算建筑?”
提问:“那么,你认为什么是建筑?”
2.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3.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解说:“建筑是人为的构造。
从古至今,祖先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从心理上分割巨大的宇宙空间使内心具有安全感,从身体上使肌体获得舒适的享受。
所谓“宅者,人之本”,人与宅,相互依存。
上千年来的建筑营造形成一门高深、广博的学问,从美术的角度来审视,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当你身处建筑之中,每天进进出出,你的感受是什么?”
4.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对身边建筑(学校、社区、市民广场、商场等建筑)的感受。
5.教师活动:揭示主题:“我们住的建筑与原始人、古代的人住的建筑有了巨大的不同,被称为现代建筑。
”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从人赖以栖身的房屋建筑出发,从远古人类的“宅”之思,到现在自己身边的建筑原始的认知,做到有阶梯、有层次的认知,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做铺垫。
(二)初步了解(预计用时6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图片,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何时起源?以你所知分析现代建筑出现的原因。
”
2.学生活动:查阅自己事先收集的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小结本环节知识点。
【设计意图】对课前收集的资料,在本环节开始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关于现代建筑的出现时间、发展、原因等的基础知识点。
(三)比较欣赏(预计用时6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中关于现代建筑不同派别的建筑图片。
教师提问:“科技发达,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但人口的暴涨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矛盾需要调和,面临这些问题,人类的创造力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设计师们以不同的观念进行设计,使得现代建筑出现众多流派,建筑形式也丰富多样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个流派的建筑,对造型、材料、风格进行比较分析,说一说它们呈现的显著特点。
”
2.学生活动: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不同建筑流派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建筑风格,拓展视野。
了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为下一环节中需要的创意思考做铺垫。
(四)交流、思考、探究(预计用时15分钟)
1.教师活动:抛出学生交流思考的素材——《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的一段对话。
《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马丁·罗班:有一点是我觉得很遗憾的,当下中国城市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以至于从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城市风貌“千城一”。
“你怎么来理解马丁·罗班的话?又如何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就近与同学交流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2学生活动: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整理思路并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中华艺术宫和悉尼歌剧院图片,提出探究问题:“请你从建筑的造型、色彩、设计灵感、细节等角度分析这两个建筑为何能让人过目不忘,它鲜明的特色在哪里?”
4.学生活动:交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有典型代表的两个建筑的深入探究分析,从美术的角度认知现代建筑,同时揣摩设计思维,为下一环节反思自己身边的建筑做铺垫。
(五)反思和拓展(预计用时10分钟)
1.教师活动:提供拍摄的本地城市的建筑物图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提问:“说一说你身边喜欢和不喜欢的建筑,请陈述理由。
有何改进意见,可说可写可画。
”
2.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使用画图方式的同学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要的解说。
3.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和延伸。
总结归纳性问题:比较思考,现代建筑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延伸思考性问题:思考评说,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利弊有哪些?
4.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问题,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延伸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现代建筑之后反思身边的建筑,能够在欣赏之后进行有自我主见的评述活动,活动的方式可以宽泛些,可以用语言表述,可以用文字书写或者用绘制设计图的方法阐述自己的意见。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