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部编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3+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3+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时代背景
课文中的乌鸦代表着当时中国社会中那些能够适应环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个体。作者希望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 ,传达出勇于尝试、不断进步的价值观。
课文内容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只乌鸦在飞行中口渴难 耐,最终通过观察、思考和努力,将 小石子投放到水中,使水位逐渐上升 ,从而成功地喝到了水的故事。
中心思想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鼓励孩子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开动脑筋、积极 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课文结构
段落划分:课文可以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讲述乌鸦口渴难耐,第二段 讲述乌鸦发现了一个盛有水的瓶子,第三段讲述乌鸦通过投掷小石子来 使水位上升,第四段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升华。
结构图:下图是课文的结构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在逻 辑关系。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 生标出自然段,圈出生 字,并借助拼音初读课 文。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 名认读,纠正字音,并 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通过图文结合的 方式,讲解乌鸦找水喝 到喝不到水再到喝到水 的整个过程。
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 包括生字组词、填空题 等,要求学生完成并订 正。
学生参与度高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 朗读、讨论、表演等,让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作用。
需要改进的地方
讲解不够生动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讲解不够生动,缺乏形象的描述和演示,导致学 生难以理解。
学生参与度不均
在讨论和表演等活动中,有些学生参与度较高,有些学生则比较沉默,需要更好 地引导和组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请学 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并简述乌鸦的外形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适用对象: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材名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2 教材内容《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小学生绘本。

这篇小文章围绕的是乌鸦在瓶子里喝水的故事展开的,文中描写了乌鸦的机智和聪明,是给小学生读物体现个性和创造力的一篇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能读懂《乌鸦喝水》这篇小学生绘本;•能理解并把握文章的意思。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反应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乌鸦的智慧和努力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把文章内容合理地表达出来。

五、教学准备•绘本《乌鸦喝水》•PPT演讲稿•教师课件及备课笔记六、教学过程6.1 导入老师出题:“你们了解过乌鸦吗?”请举手回答。

6.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乌鸦喝水》这篇小学生绘本,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背景是哪里?2.乌鸦先决定用什么办法喝水的?3.乌鸦最开始试图打破瓶子的方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乌鸦后来找到了一个新方法。

你可以形象地描写一下那个场景吗?5.故事的深刻含义是什么?6.3 课内讨论让学生就这个题目进行讨论:“你们认为自己有过类似乌鸦的经历吗?”然后让学生发言,班级内的同学对此进行回应。

6.4 课后拓展带领学生发挥创造力,小组讨论制定类似故事《小母鸟找蛋》。

要求表现出鸟妈妈聪明和机智的特点,为了寻找蛋和胡萝卜而设计各种方法出去冒险。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并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述表达和听取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并不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需要下一次课上更进一步的教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听懂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主要内容。

2.能识字并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3.能感受《乌鸦喝水》中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情境。

能力目标1.能准确表达对《乌鸦喝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能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模仿声音、表情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乌鸦喝水》,培养学生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2.认识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相关意义。

3.表达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乌鸦喝水》故事情节进行整体理解。

2.准确书写生字词及用词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10分钟)教师可以用游戏或歌曲热身,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简要引出《乌鸦喝水》的故事背景。

3. 学习《乌鸦喝水》(20分钟)1.教师朗读《乌鸦喝水》,带领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跟读、表演。

3.同学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生字词学习(15分钟)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学生多次跟读,巩固记忆生字词。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生字词。

2. 朗读(15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朗读《乌鸦喝水》,注重情感表达。

3. 课文理解(15分钟)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理解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的依据。

4. 情感体会(10分钟)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与自己的感受,共同学习乌鸦的寓言意义。

5. 作文或绘画(15分钟)鼓励学生写一段话或画一幅图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展开讲解,旨在引导学生不仅理解故事本身,更希望通过故事中所表现的品质启发学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别能力的培养,提倡多元化的表达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课文《乌鸦喝水》。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4.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和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内容。

2.学生理解并能简单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

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达课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乌鸦喝水》的课本或PPT。

2.老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学素材。

3.课堂活动准备,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简述引入《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乌鸦喝水》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解释课文中生词及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3. 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4. 拓展活动•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如续写故事或设计相关的图画。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对学生的朗读、复述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不仅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六、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并按要求练习朗读和复述故事情节。

可以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第13课《乌鸦喝水》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3课《乌鸦喝水》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第13课《乌鸦喝水》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乌鸦、瓶子、水、石子、渴、办法、旁边、渐渐、升高。

b.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通过投入石子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水的。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b. 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学生能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b.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渐渐”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内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了。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渐渐”一词的意思。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乌鸦喝水》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乌鸦智慧,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通过学习唐诗,促进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熟悉掌握下列知识:1.掌握唐诗《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内容和基本朗诵技能。

2.掌握小学语文课本中《乌鸦喝水》的内容和字词。

3.能够读通本课文,并找出主要人物,了解故事情节。

4.能较好地把握“取、舀”的同义词义和关键字的学习,体会动物的生存智慧。

5.掌握“降龙伏虎”的成语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情境化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2.通过活动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体验文字的魅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文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唐诗的理解和背诵。

2.阅读《乌鸦喝水》并掌握字词。

3.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4.掌握“取、舀”的同义词义和关键字的学习。

5.掌握“降龙伏虎”的成语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唐诗的基本意思。

2.如何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三、课前准备1.备好相关材料:乌鸦喝水故事卡片、唐诗《白云深处有人家》卡片,成语“降龙伏虎”的卡片、抽山羊毛和水的玻璃杯、放在平板电视上播放的图片和视频。

2.制作课件,介绍《乌鸦喝水》故事,唐诗和成语的内容。

3.准备实验器材:一个高矮不同,口腔大小不同的长颈瓶。

四、课堂教学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带入教学,让学生预热并对本课有初步了解。

2.讲解唐诗通过课件介绍唐诗《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内容,教师朗诵几遍引导学生跟读,让学生听懂唐诗的大意。

3.讲解成语通过展示成语“降龙伏虎”的卡片,讲解其内涵和用法,并带领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此成语的一些场景。

4.讲述和解读小故事《乌鸦喝水》通过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说那只乌鸦能喝到水的情况可能是怎么发生的。

引导学生发现乌鸦的智慧,并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课程目标1.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2.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育思想;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力和记忆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学习方法;3.学会细心观察和记忆。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复述故事情节;2.应用学习方法阅读文本;3.记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儿童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课前导入,例如播放童谣《小蜜蜂》等。

学习乌鸦喝酒这篇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标出不懂的生词。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简单复述一下。

2.师生合作阅读:学生和老师合作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表达和难点。

3.讲解重点:重点讲解“乌鸦”的动作,并且解释“乌鸦喝水”的寓意。

活动训练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语音、语调等发音特点,从而有助于提高察听水平。

2.剧场中角色扮演:将角色扮演出来,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扮演一次,最后合作演出。

3.给学生讲故事的困难点: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细节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结1.总结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记忆和回忆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总结。

作业布置1.完成习题库中的相关练习;2.确定相关生词,并记忆;3.多次复述故事情节、补充讲故事中内容的细节。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课前阅读和一起讲技术讲课的方式,应用生动的故事、笑话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语文。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加强了学生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力和记忆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13乌鸦喝水教课目的: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碰到困难自己想方法解决。

4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要点难点: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乌鸦图片、实验器械(小口瓶红线小石子)教课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

教课乌鸦想方法记着这两个字。

乌 _______鸟进行差别。

2.板书“喝水”教课“喝”,谈谈什么时候需要喝水?依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怀疑指引学生提存心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方法。

(2)读通句子,不连接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相互帮助。

3.分节朗诵,评论。

(学生评)4.依据反应教课生字,纠正字音。

5.差别形近字。

石——右喝——喝办————力三、再读知意1.读文思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第一节,怀疑。

3.看图谈谈,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4.“各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1.看板书记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4.展现学生作业,评论后改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2.复习生字。

3.出示课题。

二、读文感悟1.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3.解决知识点:(1)联系课文,谈谈乌鸦喝不到水的原由?指导朗诵,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焦急样子。

(2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A理解“逐渐”并仿制说句。

B看插图想一想乌鸦喝水后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诵。

三、总结全文1 . 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焦急———快乐———焦急———快乐2.经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诵课文。

3 . 你感觉这是一只如何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4 . 指导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
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反文旁;
会写生字“只、石”。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到处”“旁边”等词语。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
会写“只、石”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只有认真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演示道具。

教学过程:
一、《乌鸦反哺》故事导入二、认识乌鸦,激发兴趣三、初读课文,
感受情境1.播放视频,师范读全文。

2.学生初读课文。

出示读课文的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再把课文读两遍,读完以后坐端正。

3.读后评议。

四、再读课文,带入情境(一)课文第一自然段1.乌鸦为什么要找
水喝呀?(板书:口渴了)2.仔细观察,找出形近字“喝”和“渴”,多
种方式认读“渴”和“喝”。

3.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乌鸦找水喝呀?(板书:找水喝)认识“找”字。

4.指名学生上台扮演“乌鸦找水喝”,引出“到处”一词。

5.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理解“到处”,体会乌鸦找水的辛苦。

6.指导书写生字“只”。

7.课件出示“瓶子”,认真观察引出三组词语:一个瓶子水不多瓶口
又小8.指导朗读第二、三句: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但是,
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9.指导朗读第四句:怎么办呢?体会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乌鸦
想出办法了吗?2.乌鸦想出办法了吗?(板书:想办法)用加一加的方法
识记“办法”。

3.看见什么想出办法来了?(小石子)
4.指导书写“石”字。

引出“许多”并指导认读。

5.教师移动位置,情境展示“旁边”的含义。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同桌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乌鸦是怎么做的?2.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放进”、“一颗一颗”、“升高”的意思。

(四)课文小结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五、整体感知,巩固生字六、作业布置故事新编: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想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呢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口渴了找水喝想办法喝着水遇到困难动动脑筋汪祖花,女,汉语言文学本科,一级教师。

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和英语教学。

所带班级曾被评为“马鞍山市优秀班集体”“马鞍山市优秀先进中队”;
博望区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曾获得的省微课竞赛三等奖;
市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市优、县优。

连续三次获得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
少先队说课比赛一等奖。

曾参加过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多篇在市、区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切题意,结构完整!
1.认识11个生字和偏旁“攵”,会写“只、多”两个字。

2.了解自然段的概念,学会给自然段标序号。

3.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偏旁“攵”
2.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1.认识反文旁
2.会写“只、多”两个字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认识乌鸦
1.出示乌鸦的图片,说出乌鸦的名字。

2.学习“乌鸦”。

师:看着图片,说说小乌鸦长得怎么样?
师:乌鸦浑身都长满乌黑的羽毛。

这“乌”字就是黑的意思,他比鸟少一点(板书“鸟”,对比),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字是鸟字旁。

哪个小朋友知道鸦字是什么字+什么字呢?(贴板书:乌鸦)3.学生认读“乌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乌鸦的寓言故事,题目是《乌鸦喝水》(贴板书,带读课题)。

在这个故事里,乌鸦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2.出示课文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学生说乌鸦会去哪里找水喝?
师:去了很多地方叫“到处”,处要翘舌,要把你们的小舌头卷起来。

(2)师:找东西需要用?(全班答:手),所以,“找”是提手旁,给“找”组组词。

3.出示词语:办法、旁边、许多、放进、升高。

(师带读一遍)
(1)读准字音:区分“办、旁、放”的韵母;“进”要读准前鼻音。

(2)认准字形(加一加游戏):
办、法、许、放、进、鸦、处把字拆开,让学生上台拼字
重点辨析放的反文旁和处的折文
(3)摘星星游戏(开火车读词语),引出“升高”的意思。

三、整体把握,了解大意
1.认识自然段,给自然段标序。

(投影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自己不会的字。

(可能不会的字:瓶、颗、渐)
3.全班读课文。

课题是“乌鸦喝水”,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是带有“喝”的词语,边读边找,找到后记下来。

()
4.画一画词语(投影示范)
5.学生说乌鸦找水喝——乌鸦喝不着水——乌鸦喝着水,老师贴板书。

四、复习生字
摘苹果游戏:把要求认的字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
五、写字指导
只、多:认读字;看笔顺视频、书空3次;说说关键笔画、位置,学
生描红、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
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
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

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

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

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

"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

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

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

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

"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的结构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