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一、概述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是指在地下层设计大面积地库基础上,多栋高层建筑塔楼的设计结构。
这种设计方式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段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建筑密度过高带来的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
二、设计要点1.地库结构设计地库结构设计是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地库结构要能承载多栋高层建筑的重量,并且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稳定。
常见的地库结构设计包括桩基础设计、地下连续墙设计、地下室梁柱设计等。
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中,地库结构必须经过精密的计算和施工工艺的优化,以确保地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一体化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要实现地库和塔楼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地库结构和塔楼结构在设计中应该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一体化设计要求地库结构和塔楼结构在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和材料选用上实现统一,以保证整个建筑群的结构一致性和协调性。
4.绿色环保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要注重绿色环保设计。
在地库结构和塔楼结构设计中,要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使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的环境影响。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使建筑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设计实践设计实践是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地库结构、塔楼结构和一体化设计的要求,根据具体项目的条件和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和可行性。
1.项目调研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团队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下空间利用状况、地质地形条件、地下管线情况、建筑物布局要求等方面。
通过调研和分析,设计团队能够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在了解项目需求和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可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某住宅项目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要点浅析

某住宅项目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要点浅析本文以某大底盘多塔结构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为例,主要从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要点以及大底盘多塔结构涉及的规范条文在结构设计中的实现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其中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大底盘;多塔结构;结构设计;计算分析1、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层建筑也逐渐向多元化、多功能的方向趋近,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应运而生。
相对传统建筑而言,大底盘多塔结构高层建筑能够将两个或多个高层建筑在底部进行连接,规避设置永久变形缝带来的防水处理问题,在满足开发商和业主对建筑功能的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当然,大底盘多塔结构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的特点,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亦较多。
本文以某大底盘多塔结构住宅项目为例,浅析了大底盘多塔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大底盘多塔结构涉及的规范条文在结构设计中的实现问题。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包括七栋高层住宅、一栋高层公寓、两栋多层沿街商业和地下室。
住宅33层,高度99m;公寓27层,高度98m;地下室两层,局部一层,主要为地下车库,局部为人防地下室。
工程总建筑面积16.8万㎡左右,建筑总平图见图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4,场地特征周期Tg=0.35秒;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非液化区。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為50年。
3、基础设计及地下室超长设计构造3.1基础选型根据勘资料,地下室分区考虑抗浮,范围为(3.6~5.6)m水头,顶板覆土1.5m,经过核算,地下室需要局部设置抗浮锚杆以满足整体抗浮要求。
根据地勘报告建议,1.2.3.4.5#栋采用筏板基础,6.7.8#栋采用桩基础,均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作为基础持力层,成桩方式采用旋挖灌注桩;S-1、S-2沿街商业和地下车库采用独立基础,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⑤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作为基础持力层。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住房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成为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就是一种典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在地下空间建设地库,再在地库上方建设多层塔楼,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最大程度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在城市中,地下空间通常是一种被低估的资源,但实际上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停车场、商业设施、甚至是住房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的建筑空间,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和生活需求。
二、地库的建设三、多塔楼的建设在地下空间建设地库之后,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将在地库上方建设多层塔楼。
这些塔楼将成为居民的住房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多塔楼的建设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分割为更多的居住空间,从而满足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
多塔楼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构设计的考虑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地库和塔楼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并且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
由于地库和塔楼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结构连接和相互影响,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还需要兼顾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符合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五、市政设施的配套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中,市政设施的配套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需要在建设地库和多塔楼的配套建设相应的市政设施。
这包括供水、供电、排水、通风等设施,确保地下空间和多塔楼的正常运行。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本文首先对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多塔楼结构的优越性。
接着,分别从地下车库、结构平衡、抗震安全、消防安全、住户舒适度、施工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本文总结了现阶段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城市限制性发展条件下,多塔楼结构成为城市高密度开发的一种趋势。
大底盘地库,指在地面上建造一个地下开挖的停车场,上方可以建造多层高层建筑,是一种住宅小区的经典形式。
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不仅可以实现高密度开发,增加住房供应,还能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开发商和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地下车库的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的第一个设计问题是地下车库的设计。
地下车库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需要考虑本体结构、机电设备、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1. 本体结构地下车库的本体结构需要采用高度抗压、耐磨损、抗冲击的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此外,为确保地下车库的稳定性,在地下车库入口处应设有防水隔离区域,防止地下水流入车库内。
2. 机电设备地下车库的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需要针对车库使用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安装,以满足安全、舒适的条件要求。
3. 通风系统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需要精确计算空气流量、空气速度等参数,结合地质环境和气氛污染情况设计独立新风和排风系统,保证车库内空气质量优良,降低空气污染。
4. 排水系统地下车库的排水系统是其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水处理系统、墨汁池等基础设施的设置需考虑到车库内的水流方向、水位高度、建筑层数等因素。
三、结构平衡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建筑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承载力平衡性,需要通过精确的承载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提高整个系统的承重能力和构造稳定性,并满足住户住宅安全的要求。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层、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更是成为了很多城市规划者的首选方案。
大底盘地库指的是地下建筑结构底板较大的地下车库,多塔楼结构则特指在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个塔楼的建筑设计。
这种设计在城市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车库的底板面积较大,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建造多个塔楼,达到更高的居住或商业密度,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率。
同时,地下车库还能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城市流通效率。
2.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多塔楼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密度,还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增加城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多塔楼结构的建筑外观设计灵活多变,能够为城市注入更多个性化和时尚感。
3.提高生活品质多塔楼结构的住宅可以提供更多符合不同需求的居住空间,同时通过公建配套,如公园、商场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丰富的生活服务。
这样一来,城市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地基工程大底盘地库通常需要将地层深度良好的岩石作为地基,保证其足够坚实和稳定。
同时,要考虑楼房重力和风力荷载,确保楼房建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结构多塔楼结构需要考虑到楼房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转化结构和加强层的设置。
此外,建筑结构还需要满足符合当前环保和节能标准,提高楼房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性。
3.公共配套为了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多塔楼结构的公共配套设施必不可少。
如地下车库、商场、公园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周边道路和人流量等等,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
总之,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是城市化建设中一种重要的规划和建造方案。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考虑建筑结构、公共配套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质量和效益。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摘要】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当前建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结构设计考虑因素,以及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为未来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进步与创新。
【关键词】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关键点、未来发展、分析、特点、考虑因素、优势、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是指在一个较大的基底上建设多栋塔楼,是现代城市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商业和办公等多种需求。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的承重能力、抗震性能、节能性能等。
各种结构设计方案都有其优势和特点,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
这些结构设计不仅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影响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设计美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特点、结构设计考虑因素和不同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势展开探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兴起,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些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建筑规模的扩大,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大底盘的情况下实现多塔楼结构的高效设计。
大底盘给建筑结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承载形式、变形控制等因素。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设计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方案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在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大底盘设计是指在建筑底部设置一个大面积的水平结构,用来分散和传递上部楼层的荷载。
这种设计可以减小每栋塔楼的自重和地震作用下的弯矩,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大底盘多塔楼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塔楼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塔楼之间的间距和布置,以确保每个塔楼都能够正常承载荷载,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塔楼的结构安全。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防风设计,以确保大风天气下建筑的稳定性。
在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塔楼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抗震计算和细化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完整和稳定。
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新增钢结构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等。
此外,在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和施工期的影响。
这种结构设计通常需要额外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周期,且施工范围较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并且合理安排建筑的施工顺序。
总之,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设计在满足建筑高度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在施工期间能够更好地满足施工需求。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美观和功能性,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导言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各种类型的建筑层数都在逐渐增加,以求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
虽然高层建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导致建筑的功能性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1.协调性高层建筑的大底盘多塔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大底盘结构和多塔结构。
在这两个结构中,大底盘结构大多应用在商用建筑上,多塔结构更多地使用在高层住宅的建设中。
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大底盘多塔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不规则性,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塔结构往往都是镶嵌在大底盘结构的上方。
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整个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稳定性,应该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例如,多塔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平面刚度变化的情况,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底盘机构上方通常会采用内收设计,镶嵌在大底盘结构上的多塔结构使用的是剪力墙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两种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大底盘多塔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使高层建筑能够更加安全。
2.多样性在应用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过程中,能够显著的感受到其多样性的特点。
大底盘多塔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多结构设计的类型。
例如,与常规结构不同,大底盘多塔结构在设计中并不会强调轴对称这一特点,其设计的重点主要在于各个结构之间的平衡上,因此最终得到的设计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除此之外,在进行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自身的特点和特性,这进一步丰富了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多样性。
3.不规则性大底盘多塔结构是由大底盘结构和多塔结构组成的,且两种结构的功能和用途有所不同,具有较为明显的不规则性。
例如,大底盘结构主要应用在商用建筑上,对于建筑的底部面积有较高要求,而多塔结构大多应用在办公楼或住宅楼上,对底部面积的要求较低。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导致设计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大底盘多塔结构自身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本文首先对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结构进行了理论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对大底盘顶层楼板可作为上部多塔楼的嵌固层时展开了详细分析,分析出了简化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
最后,本文针对结构设计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标签: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一、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底盘多塔楼建筑与日俱增,大底盘多塔楼建筑是将底部几层公共空间设置为大底盘,在上部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作为主体的结构,这种结构非常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本文将围绕着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的结构设计展开具体分析。
二、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的结构概述
大底盘多塔楼主要的结构特点为,在几个高层建筑的底部存在一个大裙房把建筑连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大底盘;当一幢高层建筑的底部设置了较大面积的裙房时,则为带底盘的单塔结构,此种结构为多塔楼结构的一种特殊情况。
针对多个塔楼只通过了地下室连为一体,而地上无裙房或是只有局部的小裙房但不是连为一体的情况下,通常不属于多塔楼结构。
大底盘多塔楼的地下底顶板应必须满足结构嵌固的要求,且地下室刚度也应满足2.0的要求,每个单体独立计算,在建模时连地下层也要建进去,这样荷载传到基础上面的时候才不会少,至于地下室则需要整体再建一个独立的模。
在实际的项目工程设计中,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设计方式:
1、上部多塔楼的嵌固端使用大底盘结构的顶层楼板。
这种设计形式比较适用于带地下停车场的住宅小区。
2、上部多塔楼的嵌固端不能使用大底盘结构的顶层楼板。
这种结构形式一般出现在以下情况:下部裙楼是商场或者服务用房,而上部塔楼是办公或者具有商住两用功能的综合性大楼。
三、大底盘顶层楼板可作为上部多塔楼结构的嵌固端
结合一个工程实例来说明结构设计工程中的问题。
通辽扎鲁特旗塞外金城住宅小区,地下室上部18栋六层、3栋17层。
由于该高层住宅的地下室抗侧刚度较大,为典型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
在结构设计初期,作为先决条件,首先应先进行多塔楼的嵌固端部位的判断,大底盘地下室部分的竖向构件范围选取为从大
底盘顶层向外扩大底盘一层层高范围的区域。
计算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SATWE进行分析计算,经计算比较得知大底盘层的抗侧刚度比上部塔楼一层的抗侧刚度大一倍以上,因此可以把大底盘顶层楼板作为上部多塔楼结构的嵌固端。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该种类型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先可以单独把塔楼取出,按单塔模型进行水平力下的结构抗侧设计,然后我们对结构进行了整体建模,并应用SATWE程序对上部多塔楼进行多塔定义,然后进行结构的震动特性分析。
图1 通辽扎鲁特旗塞外金城住宅小区总平面图
计算为单独塔楼模型时可计算得的振动周期为:T1=1.6052,平动系数1.00(0.00+1.00),转角90.10;T2=1.3760,平动系数0.59(0.59+0.00),转角0.99;T3=1.2575,平动系数0.41(0.41+0.00),转角179.08。
将各栋塔楼全部输入的整体建模时,经过对振型的分析观察,发现,3栋楼振动是第一,第四,第七个振型,计算所得的振动周期分别为:Tl=1.5486,平动系数1.00(0.00+1.00),转角89.85;T2=1.3285,平动系数0.65(0.65+0.00),转角0.12;T3=1.2311,平动系数0.35(0.35+0.00),转角179.36。
比较上述两种计算模型的周期特性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栋在两种计算模型下各振型的周期长度,结构转角和扭转状况非常接近,即是否为单塔楼模型输入或多塔楼的整体模型输入对于各栋塔楼本身来说其振动特性基本是一致的。
另外,从整体模型的震型的震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大底盘层,远离塔楼的结构构件振动幅度很微小。
也就是说,水平力作用下,塔楼对大底盘层远离塔楼处的构件影响很小。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满足大底盘顶层为上部塔楼嵌固层的条件下,各塔楼是可以拆开分别进行结构计算分析,这样的计算假定和简化是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其计算结果也是可用于后续工程设计的。
四、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在大多数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中,由于整个项目规模比较大,一般大底盘层多数属于超长、超宽结构,且上部塔楼多数存在不对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解决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对于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来说,各塔楼由于层数较多、总高度较高,其传递至地基基础的荷载较大,而在大底盘的其他部位往往层数较少,其传递至地基基础的荷载较小,因此塔楼部位基础的地基应力要比大底盘的其他部位大许多,其地基沉降也將有较大的差别。
在设计中首先宜采用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两者间的沉降量和沉降差,然后设计者将根据计算得的沉降差来决定是“放”还是“抗”。
所谓“放”即是在各塔楼与大底盘分界处设置沉降后浇带,加强这两部位的沉降观测,待这两部位的沉降达到基本的稳定时或其差值与计算相符时封闭沉降后浇带,此类方法在塔楼与大底盘分界部位的构件中增加的配筋有限,而其较大的缺点是由于达到沉降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施工周期延长,结构的构造复杂,
给现场施工的管理和降水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施工单位往往不愿接受此类方案。
而所谓“抗”即是不设置沉降后浇带,而是根据计算所得的沉降差在设计塔楼与大底盘相邻构件时除必须满足由于强度计算所需的配筋外,还需加入由于沉降差引起的构件内的附加弯矩与剪力所需的钢筋,当然还必须考虑其对相邻构件以外构件的不利影响,此类方法施工周期快,大底盘部分可以完整施工,但其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结构的造价相对较高。
2、限制建筑材料,加强检测
地下室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控制在C30左右,水泥用量控制在250Kg 左右,水泥品种不宜用矿渣水泥,条件许可,可以添加20%粉煤灰,由此来减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引起的结构水化热,控制结构裂缝的提前开展。
3、大底盘顶板宜做温度应力分析,按构件所在位置,预设若干温度区域
首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设定温度差,对大底盘顶板作温度应力定性计算分析,找出板内的高应力区,对是否采用预应力预压技术或其他抵抗温度应力措施,或分区释放温度应力,解决顶板裂缝问题,提供基本的定性数据。
4、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
(一)构件受力计算,裂缝控制,构造钢筋的设计和特殊部分附加钢筋设置,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
(二)底板宜一次浇注完成,基坑范围内持续降水至底板下500mm。
(三)施工阶段设后浇带(收缩后浇带),顶(底)板和侧墙可不连续设置,侧墙后浇带间距30米左右,顶(底)板后浇带间距50-60米。
后浇带设置可分为两种,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四)墙体易出现竖向收缩裂缝,其水平构造筋的配筋率宜大于0.4%,水平筋的间距宜小于150mm;墙体中部或顶端300~400范围内或墙体端部水平钢筋间距宜为50~100mm。
(五)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宜插入长度1500~2000mm,φ8~φ10的加强钢筋,插入柱子200~300mm,插入边墙1200~1600mm,其配筋率应提高10%~15%。
(六)结构开口部分、变截面部分和出入口部分应适量增加附加钢筋。
(七)楼板宜配置细而密的构造钢筋网,钢筋间距宜小于150mm,配筋率宜为0.6%左右;现浇补偿收缩钢筋混凝土防水顶板应配置双层钢筋网,构造钢筋间距小于150mm,配筋率宜大于0.5%。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的结构设计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大底盘顶层楼板可作为上部多塔楼结构的嵌固端的情况,并论述了结构设计的要点,对当下的大底盘多塔楼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慧,張志公,杜永峰.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非线性时程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01:116-120.
[2]王佳.多塔大底盘结构设计与分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12.
[3]叶昆,李黎.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J].工程抗震,2011,03.
[4]包世华,王建东.大底盘多塔楼连体结构的受力分析[J].建筑结构,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