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大底盘地下室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大底盘地下室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大底盘地下室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停车、设备用房等需求,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成为了高层住宅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还对工程造价和施工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住宅大底盘地下室设计的要点。

一、地下室的功能布局1、停车区域停车区域是地下室的主要功能之一。

在设计时,要根据小区的车辆数量和类型,合理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和尺寸。

一般来说,小型车的停车位尺寸为 25 米×55 米,大型车的停车位尺寸为 30 米×60 米。

同时,要考虑到车辆的通行通道,通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 6 米,以保证车辆能够顺畅进出停车位。

2、设备用房地下室还需要设置各种设备用房,如配电室、水泵房、风机房等。

这些设备用房的位置要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管线的长度和能耗。

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空间,设备用房的门要满足设备进出的要求。

3、人防区域如果地下室需要兼做人防工程,要根据人防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

人防区域要划分合理,防护设施要齐全,以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

二、地下室的结构设计1、基础选型大底盘地下室的基础选型要根据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荷载和建筑物的沉降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筏板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形式时,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计算分析,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顶板和底板设计地下室的顶板和底板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其设计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控制的要求。

顶板一般要承受上部建筑的荷载和覆土荷载,底板要承受地下水的浮力和地基反力。

在设计时,要合理确定顶板和底板的厚度和配筋,同时要考虑到防水和抗渗的要求。

3、外墙设计地下室的外墙不仅要承受土压力和水压力,还要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

外墙的厚度和配筋要根据计算确定,同时要设置止水带和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

4、柱网布置柱网的布置要考虑到停车的要求和设备用房的布局,尽量做到规整、均匀。

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建筑以及大跨空间、多层地下结构的出现,在目前住宅小区建设以及大型公建项目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可达总竣工建筑面积的10%。

大底盘高层建筑由于上部结构塔楼相对大底盘地下结构刚度大,荷载不均匀,基底反力不均匀,基础底板的均匀变形,设计不当会引起基础开裂。

除此,之外,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还有一些关键设计需要重点关注。

一、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类型及设计要点说明根据地下室层数及地下室与主楼连接方式通常可分为5种结构类型,我们以地下车库结构为例说明,即与主楼断开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断开双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双层地下车库、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五种。

(1)与主楼断开单层车库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另一种是车库和主楼各为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设计时应注意车库埋深大于主楼基础埋深时,应尽量使主楼外墙与车库外墙净距增加。

如无条件时,车库与主楼间应设有效支护,并交代先施工车库后施工主楼,车库基坑开挖时不应使主楼基底土受到扰动。

【7度设防】车库一般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为四级[1]。

7度Ⅰ、Ⅱ类场地丙类建筑不需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中柱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2%。

(2)与主楼断开双层车库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另一种车库和主楼各位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车库自重远不足以抗浮,车库底板配筋基本由水浮力控制。

设计时应注意在设计前摸清主楼边界与车库边界关系。

确定主楼基础埋深时,应考虑主楼与车库边界距离,保证施工的可行性。

注明基础施工顺序:先车库后主楼。

(3)与主楼相连单层车库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设计时应注意嵌固部位设在主楼地下室顶板时,应注意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高差不能太大(最好≤0.8m)。

嵌固部位设在基底时,上部结构应按多塔模型复核构件配筋。

车库柱配筋应考虑0.2Q0剪力调整。

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间应设加腋,便于传递地震力。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设计要点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设计要点

间 的 距 离 较 大 ,各 个塔 楼 底 部 4 5 。 角 斜 线 会 彼 此 之 间 不 会 出 现 相 交 现 象 ,如 图 2所 示 。
筑 2个 月 且 上 一 层 混 凝 土 浇 筑 1个 月后 , 并 保证 设 置 部 位 的梁 、 板 钢 筋 不 出 现 断 裂 ,后 浇 带 的混 凝 土 等 级 应 该 比底 板 的高 一 级 , 并 做 好 养 护 工 作 。
大 底盘 多塔结构 的设计 要点
■ 闵 强
【 摘 要】大底盘多塔结构 虽然提 高了建筑 工程 的适用性 , 但 也带 来 了结构 复杂化的 问题 ,给 结构设计带 来了困难 。
本 文 就 在 对 大 底 盘 多 塔 结 构 的 特 点 和 种 类 进 行 阐述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其 结 构设 计 的 要 点 。
由于 功 能 需 求 、设 计 理念 等 的 不 同 ,大 底 盘 多 塔 结 构 在 整 体 上 呈 现 出 多 样化 的 特 点 , 比如 常 见 的 无裙房多塔结构 、 带 缝 多塔 结 构 和 复 杂 多塔 结 构 等 。 与普 通 的 多塔 结 构 相 比 , 大底 盘 多塔 结 构 在 对 称 性
4将塔楼底盘作为整体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全楼构件内力配筋计算后将整体计算数据在分析结果图形中显示出来将位移比层间位移比以及层间侧移刚度比和受剪承载力等系数分塔输出将上部荷载与刚度传到基础上然后对基础进行设计但是单凭整体模型中输出的周期比是不正确的必须将多塔各自独立切分分开进行抗震计算
城 市 建筑 I 结构・ 抗震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S T R U C T U R E ・ A S E I S M A T I C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住房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成为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就是一种典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在地下空间建设地库,再在地库上方建设多层塔楼,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最大程度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

一、地下空间的利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在城市中,地下空间通常是一种被低估的资源,但实际上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停车场、商业设施、甚至是住房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的建筑空间,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和生活需求。

二、地库的建设三、多塔楼的建设在地下空间建设地库之后,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将在地库上方建设多层塔楼。

这些塔楼将成为居民的住房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多塔楼的建设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分割为更多的居住空间,从而满足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

多塔楼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构设计的考虑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地库和塔楼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并且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

由于地库和塔楼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结构连接和相互影响,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还需要兼顾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符合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五、市政设施的配套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中,市政设施的配套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需要在建设地库和多塔楼的配套建设相应的市政设施。

这包括供水、供电、排水、通风等设施,确保地下空间和多塔楼的正常运行。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本文首先对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多塔楼结构的优越性。

接着,分别从地下车库、结构平衡、抗震安全、消防安全、住户舒适度、施工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本文总结了现阶段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城市限制性发展条件下,多塔楼结构成为城市高密度开发的一种趋势。

大底盘地库,指在地面上建造一个地下开挖的停车场,上方可以建造多层高层建筑,是一种住宅小区的经典形式。

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不仅可以实现高密度开发,增加住房供应,还能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开发商和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地下车库的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的第一个设计问题是地下车库的设计。

地下车库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需要考虑本体结构、机电设备、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1. 本体结构地下车库的本体结构需要采用高度抗压、耐磨损、抗冲击的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此外,为确保地下车库的稳定性,在地下车库入口处应设有防水隔离区域,防止地下水流入车库内。

2. 机电设备地下车库的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需要针对车库使用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安装,以满足安全、舒适的条件要求。

3. 通风系统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需要精确计算空气流量、空气速度等参数,结合地质环境和气氛污染情况设计独立新风和排风系统,保证车库内空气质量优良,降低空气污染。

4. 排水系统地下车库的排水系统是其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水处理系统、墨汁池等基础设施的设置需考虑到车库内的水流方向、水位高度、建筑层数等因素。

三、结构平衡设计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建筑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承载力平衡性,需要通过精确的承载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提高整个系统的承重能力和构造稳定性,并满足住户住宅安全的要求。

浅述多塔大底盘结构设计要点及抗震措施

浅述多塔大底盘结构设计要点及抗震措施

浅述多塔大底盘结构设计要点及抗震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塔大底盘建筑不断涌现,以解决公共建筑用房和日益旺盛的停车需求,同时有助于实现居民区综合配套功能和居住环境绿化美化的目标。

1. 多塔大底盘结构特点多塔结构,一般是在多栋高层建筑的底部有一个连成整体的大裙房(含地下室)形成大底盘。

多塔结构在底盘上一层的平面布置有剧烈变化,上部结构突然收进,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塔楼与底盘的结合部结构竖向刚度和承载力发生突变,容易形成薄弱部位;多个塔楼相互作用,使结构振型复杂,如结构布置不当,扭转振动反应及高阶振型影响会加剧。

多塔结构在受力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每个塔楼有独立的迎风面,在计算风荷载时,一般可以不考虑各塔楼间的相互影响。

若上述结构按单塔结构计算时,在计算X向风荷载时,其迎风面积为X向迎风面宽度与层高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本层X风荷载均分到两个塔的所有节点上,与实际情况相比,各节点的风荷载值少算一半;同理,Y向迎风面宽度增大,计算的节点风荷载偏大。

2)每个塔楼都有独立的变形,其变形不仅与塔楼本身因素有关,与底盘的连接关系及底盘的受力特性也有关。

各塔楼间没有直接影响没在一般抗震设计时,一般可以不考虑塔楼间的相互作用。

但如果各塔楼的高度、刚度相差很大,且塔楼布局不合理,各塔楼通过底盘的间接影响很大时,其相互作用就不能忽略了。

2. 多塔大底盘结构的计算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6.3规定: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可按整体结构和分塔楼计算模型分别验算整体结构和各塔楼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值,并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多塔结构周期比的计算模型,宜采用分塔切开的单塔模型分析。

因为多塔振动是相互影響的共同振动,理论上是分不开的,这样很难确定各塔彼此都合理的扭转周期和平动周期。

控制剪重比、位移比、刚度比、承载力比的计算模型可以是整体模型,但一定要定义多塔,否则,这些结构性能指标的统计将没有意义。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概要,包括地库结构设计要点、多塔楼结构设计考虑因素、地库与塔楼结构的协调设计以及结构材料与施工工艺选择等内容。

通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阐明了该研究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底盘地库、多塔楼、结构设计、地库、塔楼、协调设计、材料、施工工艺、结论、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底盘地库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城市增加土地利用率,而多塔楼结构则可以在有限的地面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建筑体量,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

对于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地基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结构设计要满足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多塔楼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各个塔楼之间的转移楼层、连接节点等也需要精确的设计。

大底盘地库与塔楼结构的协调设计更是需要综合考虑地表和地下的结构相互作用,确保整个建筑群的稳定和安全性。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建筑容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的概要,旨在为城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地库和塔楼结构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地库结构设计的要点,探讨多塔楼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地库与塔楼结构的协调设计,进一步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

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概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层、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更是成为了很多城市规划者的首选方案。

大底盘地库指的是地下建筑结构底板较大的地下车库,多塔楼结构则特指在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个塔楼的建筑设计。

这种设计在城市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车库的底板面积较大,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建造多个塔楼,达到更高的居住或商业密度,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率。

同时,地下车库还能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城市流通效率。

2.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多塔楼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密度,还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增加城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多塔楼结构的建筑外观设计灵活多变,能够为城市注入更多个性化和时尚感。

3.提高生活品质多塔楼结构的住宅可以提供更多符合不同需求的居住空间,同时通过公建配套,如公园、商场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丰富的生活服务。

这样一来,城市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大底盘地库上建造多塔楼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地基工程大底盘地库通常需要将地层深度良好的岩石作为地基,保证其足够坚实和稳定。

同时,要考虑楼房重力和风力荷载,确保楼房建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结构多塔楼结构需要考虑到楼房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转化结构和加强层的设置。

此外,建筑结构还需要满足符合当前环保和节能标准,提高楼房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性。

3.公共配套为了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多塔楼结构的公共配套设施必不可少。

如地下车库、商场、公园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周边道路和人流量等等,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

总之,大底盘地库上多塔楼结构设计是城市化建设中一种重要的规划和建造方案。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考虑建筑结构、公共配套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质量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建筑以及大跨空间、多层地下结构的出现,在目前住宅小区建设以及大型公建项目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可达总竣工建筑面积的10%。

大底盘高层建筑由于上部结构塔楼相对大底盘地下结构刚度大,荷载不均匀,基底反力不均匀,基础底板的均匀变形,设计不当会引起基础开裂。

除此,之外,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还有一些关键设计需要重点关注。

一、大底盘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类型及设计要点说明
根据地下室层数及地下室与主楼连接方式通常可分为5种结构类型,我们以地下车库结构为例说明,即与主楼断开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断开双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单层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双层地下车库、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五种。

(1)与主楼断开单层车库
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另一种是车库和主楼各为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设计时应注意车库埋深大于主楼基础埋深时,应尽量使主楼外墙与车库外墙净距增加。

如无条件时,车库与主楼间应设有效支护,并交代先施工车库后施工主楼,车库基坑开挖时不应使主楼基底土受到扰动。

【7度设防】车库一般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为四级[1]。

7度Ⅰ、Ⅱ类场地丙类建筑不需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中柱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2%。

(2)与主楼断开双层车库
一种是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另一种车库和主楼各位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车库自重远不足以抗浮,车库底板配筋基本由水浮力控制。

设计时应注意在设计前摸清主楼边界与车库边界关系。

确定主楼基础埋深时,应考虑主楼与车库边界距离,保证施工的可行性。

注明基础施工顺序:先车库后主楼。

(3)与主楼相连单层车库
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设计时应注意嵌固部位设在主楼地下室顶板时,应注意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高差不能太大(最好≤0.8m)。

嵌固部位设在基底时,上部结构应按多塔模型复核构件配筋。

车库柱配筋应考虑0.2Q0剪力调整。

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间应设加腋,便于传递地震力。

主楼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应同主楼抗震等级。

(4)与主楼相连双层车库
双层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5)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
主要特点:车库分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地上车库周边一般设置沿街商铺。

小区景观设在地上车库顶板上。

主楼范围在地下、地上一层、大平台均有入口大堂。

主楼范围在大平台处底部架空。

设计时为避免地面二层以上形成多塔结构,大平台层应合理分缝,避开景观水池、避开小区变用户变、防止塔楼偏置。

主楼剪力墙布置应充分考虑架空层及大堂的效果。

±0.0处楼板无覆土且不设缝形成超长结构,应采取防裂措施。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室设计要点
1、嵌固部位的位置与地下室抗震等级的关联
主楼±0.0结构板作为嵌固部位时,主楼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具体条文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9.5条及其条文说明[2]。

此处“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1~2跨的地下室范围。

主楼基础底板作为嵌固部位时,车库除满足自身要求的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不应小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具体条文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9.6条及其条文说明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3-2条及其条文说明。

此处“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

2、地下室基础底板模板设计要点
柱墩尺寸根据柱网尺寸合理取值,一般为0.3~0.35L;如8.1米柱网,柱墩尺寸一般取2.7米。

主楼厚筏板与地下室薄板交界处构造要加强。

沉降后浇带构造特殊处理。

车库结构构件混凝土标号应重点说明。

与主楼相连的地下室基础等级及桩基等级。

《建筑基底基础设计规范》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底层连成一体建筑物”为甲级。

审图中心一般认为与主楼相连的地下室基础等级及桩基等级均为甲级。

设计时应注意地下室如设抗拔桩,必须有设计试桩;必须进行地下室沉降计算;3、地下室结构专业经济性控制要点
主楼布桩尽量墙下布桩,当桩不能完全墙下布时,在满足桩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墙下布置,减小传力途径。

主楼底板满足一定刚度要求的前提下,板厚尽量减薄,通常配筋率按0.15%控制,局部不足处设加筋。

同时严格控制筏板挑边宽度,最大限度减少筏板面积。

单建地库筏板采用筏板+下柱墩(无梁楼盖+柱帽)形式,传力直接均匀,经济性好,方便施工。

底板的配筋率按最小0.15%控制,柱墩配筋率控制在0.15%~0.25%。

柱墩的尺寸按照筏板有限元计算情况,控制在35%柱网尺寸以内。

底板水反力计算时采用抗浮水位进行承载力计算,按常年水位验算裂缝。

基础尽量减少外挑,以减少土方开挖量。

框架柱及地下室外墙要合理控制框架柱轴压比,保证计算结果均为构造要求,降低含钢量;与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框架柱箍筋不必全高加密;与主楼相邻一跨的框架柱箍筋不必全高加密;根据地下室层高及水位,合理确定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厚度;按抗浮水位进行承载力计算,按常水位进行裂缝验算;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式为与底板相连一端按固定支座,与顶板相连一端介于铰接与固端之间,计算时可根据情况附加有利弯矩,降低外墙底部及跨中弯矩[3];外墙配筋设计时,通长筋选取小直径钢筋,根部不足处另设加筋;外墙水平分布筋满足0.15%的配筋率即可。

地下室顶板按防水规范要求最薄250mm控制,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配筋均采用通长筋+附加筋,部分通长筋考虑抵抗混凝土收缩变形;局部跨度较大或荷载较大处板块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厚;计算板的裂缝时,考虑板支座处梁宽的刚域作用。

三、大地盘地下室的抗浮问题实例分析工程实例概况:地下室为大底盘,其上有多栋高层建筑。

高层塔楼之间是单层地下室覆土1.2m,单层地下室部分存在抗浮问题。

地下室埋深约5米,地下水位高度至板底4.8米,结构自重加覆土可平衡3.9米的水浮力,合肥地区设计抗拔桩为φ500预应力管桩20米长,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N。

地下室后浇带封闭后三个月发现地下室部分柱顶部、底部出现有规律的环形水平裂缝,沉降观测显示单层地下室中间部分上抬约12-15cm,出现裂缝的柱与高层塔楼平行,与塔楼相邻的柱没有裂缝。

技术论证后认为,地下室局部上浮10cm多,抗拔桩失效。

可采取增加自重的方法抗浮。

补抗拔桩或抗拔锚杆。

当增加自重或补抗拔桩(抗拔锚杆)有困难时可设永久性降水坑,内置自动泵,水量达到预定标高,自动抽排。

排水管埋在50mm地面找平层内,接至室外排水沟。

该工程地下室范围为渗透性很差的土层,每天抽水量很小,预计费用不大,这是可接受的方案。

该工程实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不渗透土层设计地下室不考虑抗浮,应该慎之又慎。

管桩作为抗拔桩主要问题在于连接,尽可能采用单节桩,桩顶与承台锚固要可靠,用作抗拔桩的预制管桩在沉桩不困难的情况下建议不设桩尖。

总结:
上部结构塔楼相对大底盘地下室结构刚度大,荷载不均匀,基底反力不均匀,基础底板的不均匀变形。

设计不当会引起基础开裂。

目前解决大底盘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办法一是
设置沉降缝,二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砼。

地下室抗浮设计,一般考虑建筑自重、地下室顶板覆土与抗拔桩共同工作。

这就必须要求地下室覆土完成后,才能停止基坑降水。

长期的大面积降水,费用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覆土、适当增加抗拔桩,可能更经济、更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