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实验法》说课稿

合集下载

青霉素过敏试验课的说课设计与应用

青霉素过敏试验课的说课设计与应用

课堂 教学 与改 革 ・
1 0 9
青霉 素 过敏 试验 课 的说 课 设计 与应 用
郑 洁琳
( 广 东省 江 门 中 医药学校 ,广 东 江 门 5 2 9 0 0 0 )
[ 摘 要 ] 说课 是教 师 向教 学 同仁和 专 家系统 阐述教 学设 计及 其依 据 的一种教 学活动 。青霉素过敏 试验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教学方法 和学 习
实践的指导。 在 上此 课 之 前 , 学 生 已 系统 学 习 了 正 常人 体 学 基 础 等 基础 课 程 。护 理 学 基 础 前 期 的 学
打折扣。因此 , 笔者以岗位技能操作项 目为导向 ,
将 专 业实 践 课 程 搬 入 实 训 室 上课 , 采 用 边 讲边 练 、 边 练 边讲 的方 式 。 笔 者 在 示 教 中采 用 多煤 体 教 学 .
应 的原 因 。 ②技 能 目标 : 掌 握 青 霉 素试 敏 液 配制 及 皮 试结 果 的观 察 。 目标 要求 青 霉 素 皮 试 液 配 制 精 确, 注 入 剂量 准 确 , 观察 结 果 正 确 。 ③情 感 目标 : 培 养 学 生树 立 严 谨 的工 作 态度 .对 待 患 者 应 具 备 高
本 次 课 教 学 对 象 是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护 理 专 业 2 0 1 0级 的 学生 。她 们 的优 点 是 : 动 手 能力 较 强 , 善
于模仿 。 形象 思维好 : 她们 的不 足是 : 文化基础 薄
弱, 学 习方 法 欠 缺 , 抽 象 思 维 差 。因 此 , 在教学时 ,
重要性 , 使学 生 认 识 到 : 熟 练掌 握 此 项 技 术对 于 临 床 实 际 工作 有 着 重要 意 义 。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案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案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案桐乡卫校公开课教案开课时间:2007-10-11第4节地点:实验楼五楼护理示教室开课班级:05高护1班教师:沈永利学科及课题:《基础护理学》青霉素过敏试验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说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几种表现能说出青霉素皮试液的剂量能说出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注意事项2、能力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皮内注射(2)能正确判断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青霉素过敏试验前评估和对试验结果的判断2、难点:皮内注射方法三、教学方法1、综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自主探究、直观教学(图片展示、观看录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操作实践、讨论法、2、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录像、利用模形创设情景、实体练习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图片展示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2、讲授新课,提练重点A 为什么做皮试(文字说明、图片展示)讲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几种表现形式。

B 怎么做皮试(材料准备、操作前评估、观看录像、操作要点介绍〈自主探究〉、教师实体示教、学生模型操作〈人人参与〉、学生实体回示、评价)(1)用物准备:1)一般用物准备: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标准剂量为20~50u/0.1ml);2)抢救用物准备。

(2)操作前评估:1)询问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禁止做皮试;2)询问用药史,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前、曾使用青霉素,但停药24小时后再度使用、使用过程中更换批号需重做皮试。

(3)皮内试验操作要点:注射部位:前臂内侧中下处;消毒的方法:用70%的酒精,以注射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直系大于5cm;进针角度:5度;进针深度: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皮试液注入的量:为0.1ml。

(4)皮内试验操作过程:抽取皮试液,携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询问,选择注射部位,消毒,注射,拔针,再次核对,交待注意事项,记录观察皮试结果的时间。

教学设计-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吴蕊

教学设计-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吴蕊

教学设计
临床医学学科、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课程名称: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实验法
讲解人:吴蕊
青霉素是在临床使用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因其制剂中所含的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使人出现过敏症状,所以使用该药物之前必须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本次讲课主要针对青霉素皮试液体的配制、过敏试验的步骤进行讲解,对护理专业大三学生而言,由于其还未进入过临床实行,因此,皮试液体的配制这是本次讲课内容的难点所在,需要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以便于学生自然轻松的理解并掌握。

为此,教学设计如下:
1、首先以Ⅰ型过敏反应为例回忆医学免疫学中有关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

(3分钟)
2、紧接着提出问题护士在操作之前需要进行方面的准备?介绍青霉素过敏试验前的准备:
护士准备、病人准备、环境及物品准备。

(3分钟)
3、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后,具体介绍青霉素皮试液体的配制过程。

(5分钟)
4、顺着学生思维的深入,提问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并结合青霉素皮试液体强调该操作的、
要点。

(3分钟)
5、强调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2分钟)
6、结合图片介绍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

(4分钟)
7、最后,引出一个病例“病人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进行处理?将在下次课中解答。

(1
分钟)。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课件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课件

检测方法
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涂抹青霉素溶液,观察 是否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症状。
注意事项
青霉素皮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注意危险因素和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
检测方法
给予患者小剂量的青霉素药物,观察其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结果解读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状况,并决定是否可使用该药物。
注意事项
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需要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临床应用
判断患者是否过敏
青霉素过敏试验可帮助医 生判断患者对青霉素的过 敏反应情况,为用药方案 提供依据。
患者用药安全性 评估
了解患者对青霉素的过敏 情况,可以评估其使用青 霉素类药物的安全性。
青霉素过敏患者 药物选择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了解其背景介绍、 试验方法和临床应用。
青霉素过敏的症状
1 过敏症状多样
2 严重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不同表 现。
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静脉注射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 核对过敏史 • 进行过敏试验 • 选择合适剂量和速度 •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简介
青霉素皮试
通过皮肤上的试验刺激,评估患者对青霉素 的过敏反应程度。
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
通过给予小剂量的青霉素药物,观察患者是 否出现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
定义
通过在皮肤上施加青霉素刺激,检测患者 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情况。
结果解读
根据皮试结果,判断患者对青霉素的过敏 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根据过敏试验结果,选择 适合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药 物进行治疗。

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教案完整版

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教案完整版
3、操作步骤
(1)稀释皮试药物(青霉素)其剂量以每毫升含500U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注入0.1ml为准,要现用现配皮试液。(口述)
(2)核对治疗卡,检查生理盐水,将安瓿尖端盐水弹至体部,用砂轮锯痕迹。消毒后打开安瓿。(如为易折型消毒后直接折断),取含80万U青霉素一支,检查药液质量、有效期、批号,并检查瓶口是否松动有无裂痕(口述)。然后开启青霉素铝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塞及瓶颈。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课时方案(课时单元)编号2
授课题目(章、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授课类型
实训
授课时间
2/3 周 第 2.3/1 次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法的操做步骤。
2、掌握青霉素皮示阴阳性结果。
重点
1、青霉素过敏试验法的操做步骤
难点
青素过敏试验法的操做步骤
教学方法及手段
(6)将配置好的皮试液放入无菌纱布垫内。
(7)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与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8)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1/3处)。
(9)用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再次核对,排尽空气用,左手绷紧注射部位。
(10)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
(11)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3)检查一次性注射器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和完好情况,并要衔接紧密针头。
(4)用5ml注射器抽吸4ml生理盐水,将药液溶解后摇匀(每毫升含20万U)。
(5)取1ml注射器并检查完好,用1ml注射器抽吸青霉素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混匀(1ml内含青霉素2万U),推出0.9再抽吸生理盐水至1ml混匀(1ml内含青霉素2000单位),推出0.75ml,再抽吸生理盐水至1ml混匀(1ml内含青霉素500U),为皮试液备用。(边说边做)

药物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护理学基础课件)

药物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护理学基础课件)

80万u 取上液0.1ml 取上液0.1ml 取上液0.1ml
4ml→ 0.9ml→ 0.9ml→ 0.9ml→
20万u/ml 2万u/ml 2000u/ml 200u/ml
溶解 摇匀 摇匀 摇匀
青霉素试验液室温下保存4h,在冰箱冷藏可保存24h。 ❖方法:青霉素试验液0.1ml(含青霉素G20u)ID,20min后观察结果并记录
而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发生时间:
一般在用药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呈闪电般出现 有时也可在半小时后发生 极少数病人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请问:(1)这位患者出现了什么现象? (2)你应如何处理?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
1.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 2.其发生率在各种抗生素中最高,约3%-6%; 3.四种类型的过敏反应都可出现,以皮肤过敏反应和血清样反应
较为多见。多不严重,停药或应用H1受体阻断药可恢复; 4.过敏性休克虽少见(5-10/万),但发生迅猛,可因抢救不及时
(一)过敏性休克
PG
致 (半抗原) 敏 过 程
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 组织蛋白
青霉噻唑蛋白 (全抗原)
再次刺激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吸附 IgE
释放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平滑肌收缩
支气管平滑 通透性增
+
血管扩张

有效循环 血容量不足
三、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4)根据医嘱给药:
激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等 纠正酸中毒 抗组织胺类(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药物等

教案 药物过敏试验法

教案  药物过敏试验法

基本知识一、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异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咱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产生lgE、,lgE附着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接受同样抗原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lgE特异性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活化,从而导致脱颗粒反应。

从排出的颗粒中或脱颗粒的细胞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肝素、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分别作用于靶器官与组织,引起平滑肌痉挛,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黏膜水肿及分泌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对机体威胁最大的反应。

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十,可发生于用药数秒或数分钟内,或半小时后,但大多发生在注射后30min内。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二)血清病型反应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4d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型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痛痒、尊麻疹、全身淋巴肿大、腹痛等。

(三)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1.皮肤反应皮肤反应有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反应呼吸道反应有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应采取以下措施:(I)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保暖。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力口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立即氧气吸人2.4L/min。

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

有条件者可插人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学设计.doc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学设计.doc

《青霉素过敏试验》教学设计年第期高校讲坛科技信息《青霉素过敏试验》教学设计柳淑芳鄂州职业大学湖北鄂卅【摘要】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课程《基本护理技术》中的内容。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试验;基本护理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与重难点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青霉素青霉素过敏可以分为青霉素过敏试验和青霉素过敏救护技术两过敏试验是课程《基本护理技术》中的内容。

大块;这次课要讲的是青霉素过敏试验,其核心点是青霉素过敏试验,是本次课的重点;青霉素过敏试验又由三个环节构成,试验液的配置、课程定位试验液的注射和结果的观察,其中。

试验液的配置综合程度比较强、难度系数比较大,是本次课的难点。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护理岗位.教学目标群所必需的基本护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知识体系和重难点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能它的先行课程是医学基础类课程,包括《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宣教青霉素过敏预防知识:技能目标:具备为病人进行青霉素过敏试微生物与免疫》、《护用药理》等;它的后续课程为护理专业专业课程,验的能力: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培养珍惜生命的服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所以《基本务态度和铁肩担健康的社会使命感。

护理技术》既是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桥梁课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

本次课,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人教材选用文关怀唤醒学生美好的态度愿望.从而激发她们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校编教材《基本护理技术》,北京出版社出版,.学生情况年月第一版,本书是在我校创建省级示范高职、深化高职教育本次课授课对象是大二上学期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过敏实验法》说课稿第一篇:《青霉素过敏实验法》说课稿《青霉素过敏试验法》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护理学基础》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新课标教材是第十三章《给药》中第六节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青霉素过敏实验法的理论部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青霉素过敏实验法的实践内容。

因此,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实践操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

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大纲要求,《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打下了的基础。

同时《护理学基础》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临床课程,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

2、说学情学习这段内容的高职学生大多在十八九岁左右。

经过多年的学习,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

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是不能把重心放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他们知识的有效感知,即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主要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重点、难点);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青霉素试敏液配制及皮试结果的观察(重点、难点)。

要求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精确、注入剂量准确、观察结果正确。

二、说教法:有效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青霉素过敏”这段内容时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免疫学》和“皮内注射技术”,这对学习“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和“青霉素皮肤试验”起到了知识准备的作用。

同时根据以上所说的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的渗透专业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就是本章节的教学原则。

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2、教学手段:本节课地点选在示教室上,利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

主要目的,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照片等,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

另外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1、预习指导:明确预习内容,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基础课上相关的内容。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法:观察、总结、类比法。

(2)青霉素过敏的预防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临床,根据临床工作的顺序进行讲解。

还可以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3)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很多临床课的老师喜欢用举病例来说明,引入新课,但对于她们来说,首次接触临床,并不能用很专业的病例,应该用生活中的一段相关经历来引入新课。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2、主要教学环节(1)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因为免疫学的基础,这阶段的学习并不需要非常的详细和深入。

因此只要运用过敏反应的示意图简略的给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回忆。

对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和皮内注射,语言的讲述不如使用更直观的实验演示法。

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进一步加深印象。

(4)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观察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给学生看照片,比较过敏与不过敏的临床表现,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感知。

(阳性)(阳性)(阴性)(5)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应放慢节奏。

同时可以列出表格比较各种形式的过敏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6)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各种急救措施的使用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要求。

列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再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3、效果评价(1)、针对知识目标:(2)、针对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法。

设计选择类或判断类习题,遵循大纲,围绕重点难点。

设计典型病例,让学生快速识别并作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4、全文总结在本次课结束的时候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可以使用提问法,对于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示教,以此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有条理,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

总之,本节课总体上是本着“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了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二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

临床表现: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由脑部缺氧引起。

个别患者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综合症等后遗症。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护理措施:①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② 将患者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③ 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④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

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⑤ 发生呼吸、心脏停止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⑥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⑦ 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第三篇: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1 过敏性休克:(1)呼吸系统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等(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等(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组织缺氧引起表现为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3各器官组织的过敏反应:(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1立即停药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病儿酌减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3维持呼吸给与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抗过敏根据医嘱立即给予地赛米松5-10毫克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如肌内注射异丙嗪25-40毫克或苯海拉明20毫克5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下降不回升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6纠正酸中毒7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1保持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在进行无菌操作前30分钟应停止清扫工作并减少走动以防尘埃飞扬导致污染2工作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并剪短指甲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摆放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虽未经使用亦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外应标明无菌物品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无菌包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保存期一般为7-14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5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持物镊未经消毒的用物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手前臂应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6一切无菌操作均应使用无菌物品禁用未经灭菌或疑有污染的物品7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试叙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病情:根据需要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内容主要有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等2保持呼吸道畅通: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昏迷病人应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出痰液定时进行雾化吸入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3保证病人安全:对昏迷谵妄病人应注意安全需要床档或保护用具对于牙关紧闭者可用张口器舌钳保护不被咬伤4加强基础护理:应加强对口腔皮肤眼睛的护理1)眼睛的护理:为了防止眼角膜的干燥溃疡及结膜炎的发生可涂抗生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油纱布2)口腔护理:为避免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的发生每天2-3次口腔护理以保证口腔卫生3)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个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4)肢体被动活动;病情允许每天2-3次为病人做肢体屈伸施展的运动5补充营养及水分:为保证危重病人营养及水分的摄入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进病人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营养6维持二便通畅:如有尿潴留可用无菌法导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若有便秘应帮助解除7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出现扭曲阻塞受压脱落等现象有些导管不得有逆流以防感染8保持病人最佳心理状态:危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悲伤消极多疑绝望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较好心理状态常用卧位有几种其适用范围有哪些?1仰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屈膝仰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