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沈攸之传》“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梁书·沈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梁书·沈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梁书·沈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
祖林子,宋征虏将军。
父璞,淮南太守。
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
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起家奉朝请。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
兴宗卒,始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并兼记室。
入为尚书度支郎。
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
约曰:“尚书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
”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
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
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
召巫视之,巫言如梦。
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
高祖遣上省医徐奘视约疾,还具以状闻。
先此,约尝侍讌,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
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
”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
有司谥曰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
”故改为“隐”云。
所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
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
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
”然帝竟不遵用。
(选自《梁书·沈约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笃志好学,昼夜不倦——倦:疲惫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善:交好C.而凭空顿于户下——顿:顿时D.累千载而不寤——寤:领会、领悟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约惧遂卒”的原因的一组是()①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②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③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④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⑤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⑥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约在孤独、贫穷的流浪生活中,仍然好学不倦,昼夜不止,以至于他的母亲害怕他因劳生疾。
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课内基础知识(24分)(一)字词句辨析(本题共6小题,1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忤.视(wǔ)参乘.(shèng)彘.肩(zhì)殒.(yǚn)身不恤B.拜谒.(yè)憎.恨(zēng)骨髓.(suǐ)共.(gōng)其乏困C.长篙.(gāo)瞋.(chēn)目玉诀.(jué)长歌当.(dàng)哭D.廖.(liáo)廓百舸.(kě)箕.(jī)踞挥斥方遒.(qi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行李之.往来B.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倚柱而.笑C.①君为.我呼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D.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②距关,毋内诸侯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⑦秋毫不敢有所近⑧拔剑切而啖之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群臣怪.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刑.人如恐不胜④函.封之⑤太子迟.之⑥吾得兄.事之⑦其人居远.未来⑧臣活.之⑨范增数目.项王⑩常以身翼.蔽之A.①⑧/②③/④⑥⑨/⑤⑦⑩B.①⑤/②⑨⑩/④⑥/③⑦⑧C.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⑩D.①⑤/②⑧/④⑥⑩/⑦/③⑨5.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群臣侍殿上者③使毕使于前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⑤大王来何操?⑥以其无礼于晋⑦是寡人之过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毋从俱死也A.①⑨/②③/④⑦/⑤⑧/⑥/⑩B.①⑨/②③/④⑥/⑤⑦⑧/⑩C.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D.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6.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
《宋书·刘秀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刘秀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书·刘秀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刘秀之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
秀之少孤贫,有志操。
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
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
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
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
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
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
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
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
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
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
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
事宁,迁益州刺史。
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
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
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
明年,迁丹阳尹。
时秀之从叔穆之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
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
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
其年,迁尚书右仆射。
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慰劳,分别善恶。
事毕还都,出为安北将军。
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
上甚痛惜之,赠侍中、司空,谥为忠成公。
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节选自《宋书·刘秀之传》译文: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
刘秀之从小孤苦贫寒,但是有志向操守。
刘秀之十岁左右时,和一群小孩在住处前水边嬉戏,忽然有条大蛇游来,势头非常凶猛,小孩没有不跌倒惊叫的,只有刘秀之站着不动,大家都很惊异。
《宋书—沈璞传》“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宋书—沈璞传》“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
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
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善属文,时有忆识之功。
尤练究万事,经耳过目,人莫能欺之。
元嘉..。
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
晔..十七年,始兴王浚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浚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
范晔性疏,必多不同。
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
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
”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
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
二十二年,范晔坐事诛,于时浚虽曰亲览,州事一以付璞。
璞尝作《旧宫赋》,久而未毕,浚与璞疏曰:“卿常有速藻,《旧宫》何其淹耶?想行就耳。
”璞因事陈答,辞义可观。
浚重教曰:“卿沈思淹日,向聊相敦问,还白斐然,遂兼纸翰。
昔曹植有言,下笔成章,良谓逸才赡藻,夸其辞说,以今况之,方知其信。
”时天下殷实,四方辐辏,京邑二县,号为难治。
璞以清严制下,端平待物,奸吏敛手,猾民知惧。
俄迁宣威将军、盱眙太守。
时王师北伐,彭、汴无虞。
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
众咸不同,朝旨亦谓为过。
俄而贼大越逸,索虏大帅拓跋焘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骚惧,百守千城,莫不奔骇。
及贼至,四面蚁集攻城,璞与臧质随宜应拒,攻守三旬.,殄其太半,焘乃遁走。
质以璞城主,使自上露板..。
璞性谦虚,推功于质。
既不自上,质露板亦不及焉。
三十年,横罹世难,时年三十八。
(节选自《宋书•卷一百•自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B.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C.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D.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
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
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
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
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沈约,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历仕宋、齐、梁三朝。
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
宋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令。
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
历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兼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
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
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
武帝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
母忧服阕,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
改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
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
卒谥“隐”,后人因称“隐侯”。
沈约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曾积极参预萧衍代齐自立的活动,政治地位极高,加之耆年硕望,深于世故,因而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
著有《四声谱》,与谢朓等共同开创了“永明体”,把同时人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歌格律,要求诗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
《隋书·沈光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隋书·沈光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
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
略综书记,微有词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节。
家甚贫,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①,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
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
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
”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
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
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
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
光酬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
”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
贼竞击之而坠,未及于地,适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复上。
帝望见,壮异之,驰召与语,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赐宝刀良马,恒致左右,亲雇渐密。
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
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
及江都之难,浅构义勇,将为帝复仇。
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
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
今又俯首事仇,受其驱率,有腼面目,何用生为?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
公义士也,肯从我乎?”光泣下沾衿,曰:“是所望于将军也。
仆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
以此复仇,如鹰鹯②之逐鸟雀。
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
”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
光语泄,陈谦告其事。
化及大惧曰:“此麦铁杖子也,及沈光者,并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
”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
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
《宋书·沈攸之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洗攸之字仲达,少孤贫。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
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
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
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
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
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
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
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
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
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
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
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
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
”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
”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注]流查:竹筏。
乐广:西晋名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指人的别名。
《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沈亮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
未弱冠,州辟从事。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
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
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
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
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
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
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
耆年老齿,岁时有饩。
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
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
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
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书—沈攸之传》“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
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
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
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
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
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
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
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
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
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
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
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
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
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
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
”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
”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注】流查:竹筏。
乐广:西晋名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别名。
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
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
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
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
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
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
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2)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答案】
1.B
2.D
3.C
4.(1)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南贼,人心惊慌恐惧,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担任统帅。
(2)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中“会(正遇上)”的是“四方反叛”而不是“四方”,因而“会四方反叛”前后需要断开。
排除CD两项。
“率军”与“据虎槛”主语都是“沈攸之”,而且“据虎槛”是“率军”的目的,因而“率军”不能与前句相连,应在前面断开。
排除A项。
句意: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于是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率领军队据守虎槛。
殷
孝祖为前锋都督,不被众人拥护。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错误。
“婚姻”的解说错误。
文中的“婚姻”指儿女亲家,类似用法有《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听从母亲的劝降”分析错误。
原文有“泰真既失母,乃自归”,“双泰投降的原因”是,他见母亲被抓,于是回来自首。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震骇”,惊慌恐惧;“谓”,认为;“统”,统帅。
(2)“细说”,小人的谗言;“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续”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续者。
参考译文:
沈攸之字仲达,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穷。
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于是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率领军队据守虎槛。
殷孝祖为前锋都督,不被众人拥护,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协调将帅,大家都信任他。
这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人驻扎在赭圻,殷孝祖率领众军攻打他们,被流箭射中身死,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南贼,人心惊慌恐惧,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担任统帅。
当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听说孝祖去世,派遣宁朔将军江万兴率三千人赴赭圻。
沈攸之认为江方兴名位与自己相当,一定不肯屈居己下,而军政不能统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于是率领各位军主去拜见江方兴表示推崇敬重,并且安慰鼓励他,江方兴很高兴。
沈攸之出来后,各位军主都责怪他。
沈攸之说:“你们忘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吗?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
”第二天早上进军作战,从寅时到午时,在赭圻城外大败贼寇。
不久,进号辅国将军,代替殷孝祖来督办前锋诸军事。
薛常宝等在赭圻粮食用尽,南贼大帅刘胡驻扎在浓湖,用布袋盛米系在竹筏上和船腹中,装作翻船,顺风流下去,用来向赭圻提供粮食。
沈攸之发现了,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船只和竹筏,得到了许多袋米。
不久,攻克赭圻。
在赭圻、浓湖平定的时候,贼军丢弃了资财,珍贵货物大量堆积,各军竞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张兴世约束自己的部下,秋毫无犯,其他将领因此称赞他们。
沈攸之招募有才能有武力的人,随郡人双泰真很有武力,征召他,却不肯来。
沈攸之派
了二十个人穿上铠甲去捉拿,双泰真射杀了几个人,想回家带着母亲离开,因事情急迫,未能带成,单身逃入蛮地。
追拿他的人既然捉不到双泰真,便把他母亲抓走了。
双泰真见母亲被抓,于是回来自首,沈攸之不加罪罚,赏赐一万钱,转补队主。
沈攸之晚年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的史事有很多都熟悉能背诵。
攻打郢城时,夜晚遇上风浪,米船沉没了。
仓曹参军崔灵凤的女儿嫁给了柳世隆的儿子,沈攸之严厉地对他说:“当前急用军粮,而你却不把此放在心上,难道是因为你是城内柳世隆的亲家吗。
”崔灵凤答道:“乐广曾经说过,下官怎么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
”沈攸之这才高兴地消解了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