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标准

合集下载

2019年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

2019年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GB 16322-1996前言本标准是全国冷饮食品卫生标准协作组依据国家八五规划起草的,它规定了植物蛋白饮料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从而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植物蛋白饮料的监督监测提供了全国的统一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起单位辽宁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北京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天津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太、徐继康、杨玉芝、徐留发、陆守政等。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植物蛋白饮料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760-8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689.3-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GB 4789.26-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 5009.11-85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 5009.5-8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 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 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 5009.48-85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3、卫生要求3.1 感官指标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香气、滋味,不得有异味、异臭以及肉眼可见杂质。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植物蛋白饮料是指以大豆、豌豆、黄豆、蚕豆、绿豆、花生、腰果、核桃、杏仁、葵花籽等植物种子为原料,经过浸泡、研磨、分离、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饮料。

植物蛋白饮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不含乳制品的健康饮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保障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植物蛋白饮料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原料选择。

植物蛋白饮料的原料应当选择新鲜、优质的植物种子,严禁使用霉变、变质的原料。

同时,应当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二、加工工艺。

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生产工艺要求。

在浸泡、研磨、分离、浓缩、干燥等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三、添加剂使用。

植物蛋白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批准的添加剂,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四、产品质量。

植物蛋白饮料的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指标,严禁出现异物、霉变、变质等现象。

五、包装和储存。

植物蛋白饮料的包装应当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在储存过程中,应当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高温和潮湿,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六、质量检测。

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七、市场监督。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制定植物蛋白饮料标准对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植物蛋白饮料,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共同努力,为植物蛋白饮料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标准植物蛋白饮料是一种以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制成的饮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口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保障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原料选用。

植物蛋白饮料的原料应选择优质的植物蛋白粉,如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

同时,应避免使用转基因原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二、生产工艺。

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工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成分的完整性。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三、添加剂使用。

植物蛋白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稳定剂等,但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严禁使用禁用的添加剂。

四、产品包装。

植物蛋白饮料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选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过程中应保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必要信息。

五、质量检验。

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原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测机构的抽检等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等内容。

六、贮存运输。

植物蛋白饮料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防止产品变质。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撞,防止包装破损导致品质下降。

七、食用安全。

植物蛋白饮料的食用安全是最重要的,产品中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产品的食用说明应明确指导消费者正确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制定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标准是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守和执行相关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植物蛋白饮料产品。

植物蛋白饮料

植物蛋白饮料

四、豆乳饮料的生产工艺
(一)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精选→浸泡→清洗→脱皮→灭酶 →加水磨浆→分离脱臭→豆乳调制→ 杀菌→真空脱臭→均质→冷却→包装 →出厂
(二)工艺操作 1.原料 2.精选
3.清洗、浸泡 将要清洗的大豆以1份大豆3份水的比例 浸泡入水溶液中,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控 制浸泡时间为8~12h。以水面上有少量泡沫, 豆皮平滑涨紧,将豆粒搓成两瓣后,子叶表 面平滑,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 剖面易于断开为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一、杏仁露
其他植物蛋白饮料
(一)杏仁营养成分及其加工特性 苦杏仁是山杏的种子,是制造杏仁露的 主要原料。杏仁中的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 含量为25%左右,主要是杏仁球蛋白和酪蛋 白。杏仁中的脂肪高达50%,主要是油酸, 此外杏仁中还含有糖、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
素。
(二)生产工艺流程
脱皮→脱苦→磨浆→浆渣分离→配料→均质
→真空脱气→灌装→封口→灭菌→冷却→ 包装→成品
(三)工艺要求和操作 1. 原料的要求及处理方法 ⑴ 原料的要求 ⑵ 浸泡脱皮

化学法 机械法
⑶ 脱苦
2. 磨浆
3. 浆渣分离
4. 配料
(1)配方
(2)配料方法
5.均质 6.真空脱气 7.装罐、杀菌
二、花生乳 (一)花生的营养成分与加工特性 (二)生产工艺 花生仁→烘烤→冷却 →脱皮→浸泡→磨浆 →离心分离→花生浆→调配→脱气→均质 →杀菌→灌装→封口→二次杀菌→冷却→ 检验→花生乳
3. 皂素 皂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配糖体,能使 水溶液显著发泡,有使油类乳化的作用。大 豆约含5%皂素。皂素与硬脂酸三甘油酯、醇 类、酚类起反应,形成难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大豆皂素不被肠吸收而被排出体外。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

植物蛋白饮料标准植物蛋白饮料是一种以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工而成的饮料,其主要成分包括植物蛋白、水、糖、食品添加剂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植物蛋白饮料作为一种健康、营养丰富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确保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应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料选择。

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原料为植物蛋白粉,应选择优质的大豆蛋白、豌豆蛋白、蛋白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料。

同时,水、糖、食品添加剂等辅料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生产工艺。

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交叉污染,严禁使用未经消毒的设备和容器。

三、产品质量。

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指标。

产品应无异物、无明显沉淀,色泽应清澈透明,气味应正常,口感应柔和细腻。

同时,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也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

四、包装和储存。

植物蛋白饮料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能够有效保护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产品的储存条件应符合要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产品变质。

五、食用安全。

植物蛋白饮料作为一种食品,其食用安全尤为重要。

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时应注意查看产品标识,并在保质期内食用。

同时,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总之,制定植物蛋白饮料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时也应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推动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

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的标准

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的标准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的
标准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标准如下:
1. 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

在我国,无公害食品经过相关部门审定批准后,可以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

2.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允许少量、微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两个技术等级。

绿色食品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

3.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农作物按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食品。

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同时也不能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4.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标准主要包括功能要求、产品组分要求、生产工艺
要求、标签标识要求等。

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有害物质,同时要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标准代号

绿色食品标准代号

绿色食品标准代号近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绿色食品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喜爱和关注的焦点。

所谓绿色食品,指的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标准:NY/T1042-2017 绿色食品坚果NY/T1513-2017 绿色食品畜禽可食用副产品NY/T1889-2017 绿色食品烘炒食品NY/T1329-2017 绿色食品海水贝NY/T897-2017 绿色食品黄酒NY/T1885-2017 绿色食品米酒NY/T1508-2017 绿色食品果酒NY/T431-2017 绿色食品果(蔬)酱NY/T1509-2017 绿色食品芝麻及其制品NY/T751-2017 绿色食品食用植物油NY/T420-2017 绿色食品花生及制品NY/T1323-2017 绿色食品固体饮料NY/T844-2017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2988-2016 绿色食品湘式挤压糕点NY/T2987-2016 绿色食品果醋饮料NY/T2986-2016 绿色食品糖果NY/T2985-2016 绿色食品低聚糖NY/T2984-2016 绿色食品淀粉类蔬菜粉NY/T2983-2016 绿色食品速冻水果NY/T2982-2016 绿色食品油菜籽NY/T2981-2016 绿色食品魔芋及其制品NY/T2980-2016 绿色食品包装饮用水NY/T2979-2016 绿色食品天然矿泉水NY/T2978-2016 绿色食品稻谷NY/T2977-2016 绿色食品薏仁及薏仁粉NY/T2976-2016 绿色食品冷藏、速冻调制水产品NY/T2975-2016 绿色食品头足类水产品NY/T2974-2016 绿色食品杂粮米NY/T2973-2016 绿色食品啤酒花及其制品NY/T1510-2016 绿色食品麦类制品NY/T1507-2016 绿色食品山野菜NY/T900-2016 绿色食品发酵调味品NY/T899-2016 绿色食品冷冻饮品NY/T434-2016 绿色食品果蔬汁饮料NY/T427-2016 绿色食品西甜瓜NY/T422-2016 绿色食品食用糖NY/T1043-2016 绿色食品人参和西洋参NY/T1046-2016 绿色食品焙烤食品NY/T898-2016 绿色食品含乳饮料NY/T2140-2015 绿色食品代用茶NY/T2140-2012 绿色食品代用茶NY/T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NY/T1040-2012 绿色食品食用盐NY/T437-2012 绿色食品酱腌菜NY/T1709-2011 绿色食品藻类及其制品NY/T750-2011 绿色食品热带、亚热带水果NY/T2104-2011 绿色食品配制酒NY/T2105-2011 绿色食品汤类罐头NY/T2106-2011 绿色食品谷物类罐头NY/T2107-2011 绿色食品食品馅料NY/T2108-2011 绿色食品熟粉及熟米制糕点NY/T2109-2011 绿色食品鱼类休闲食品NY/T2110-2011 绿色食品淀粉糖和糖浆NY/T2111-2011 绿色食品调味油NY/T751-2011 绿色食品食用植物油NY/T754-2011 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NY/T901-2011 绿色食品香辛料及其制品NY/T1889-2010 绿色食品烘炒食品NY/T1884-2010 绿色食品果蔬粉NY/T1885-2010 绿色食品米酒NY/T1886-2010 绿色食品复合调味料NY/T1887-2010 绿色食品乳清制品NY/T1888-2010 绿色食品软体动物休闲食品NY/T1890-2010 绿色食品蒸制类糕点NY/T1041-2010 绿色食品干果NY/T1043-2006 绿色食品人参和西洋参NY/T1044-2007 绿色食品藕及其制品NY/T1046-2006 绿色食品焙烤食品NY/T1048-2012 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NY/T1049-2015 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50-2006 绿色食品龟鳖类NY/T1053-2006 绿色食品味精NY/T1323-2007 绿色食品固体饮料NY/T1324-2015 绿色食品芥菜类蔬菜NY/T1325-2015 绿色食品芽苗类蔬菜NY/T1326-2015 绿色食品多年生蔬菜NY/T1327-2007 绿色食品鱼糜制品NY/T1328-2007 绿色食品鱼罐头NY/T1329-2007 绿色食品海水贝NY/T1330-2007 绿色食品方便主食品NY/T1405-2015 绿色食品水生蔬菜NY/T1406-2007 绿色食品速冻蔬菜NY/T1407-2007 绿色食品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NY/T1506-2015 绿色食品食用花卉NY/T1507-2007 绿色食品山野菜NY/T1508-2007 绿色食品果酒NY/T1509-2007 绿色食品芝麻及其制品NY/T1510-2007 绿色食品麦类制品NY/T1511-2015 绿色食品膨化食品NY/T1513-2007 绿色食品畜禽可食用副产品NY/T1514-2007 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NY/T1515-2007 绿色食品海蜇及制品NY/T1516-2007 绿色食品蛙类及制品NY/T268-1995 绿色食品苹果NY/T273-2012 绿色食品啤酒NY/T285-2012 绿色食品豆类NY/T286-1995 绿色食品大豆油NY/T287-1995 绿色食品高级大豆烹调油NY/T289-2012 绿色食品咖啡NY/T290-1995 绿色食品橙汁和浓缩橙汁NY/T291-1995 绿色食品番石榴果汁饮料NY/T292-1995 绿色食品西番莲果汁饮料NY/T421-2012 绿色食品小麦粉NY/T422-2006 绿色食品食用糖NY/T423-2000 绿色食品鲜梨NY/T424-2000 绿色食品鲜桃NY/T425-2000 绿色食品猕猴桃NY/T426-2012 绿色食品柑橘类水果NY/T427-2007 绿色食品西甜瓜NY/T428-2000 绿色食品葡萄NY/T430-2000 绿色食品食用红花籽油NY/T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NY/T434-2007 绿色食品果蔬汁饮料NY/T435-2012 绿色食品水果、蔬菜脆片NY/T436-2000 绿色食品果脯NY/T654-2012 绿色食品白菜类蔬菜NY/T655-2012 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NY/T657-2012 绿色食品乳制品NY/T743-2012 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NY/T744-2012 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NY/T745-2012 绿色食品根菜类蔬菜NY/T746-2012 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NY/T747-2012 绿色食品瓜类蔬菜NY/T748-2012 绿色食品豆类蔬菜NY/T749-2012 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52-2012 绿色食品峰产品NY/T753-2003 绿色食品禽肉NY/T840-2012 绿色食品虾NY/T841-2012 绿色食品蟹NY/T842-2012 绿色食品鱼NY/T843-2004 绿色食品肉及肉制品NY/T844-2010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95-2015 绿色食品高粱NY/T897-2004 绿色食品黄酒NY/T898-2004 绿色食品含乳饮料NY/T899-2004 绿色食品冷冻饮品NY/T900-2007 绿色食品发酵调味品NY/T902-2015 绿色食品瓜籽NY/T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NY/T420-2009 绿色食品花生及制品NY/T436-2009 绿色食品蜜饯NY/T843-2015 绿色食品畜禽肉制品NY/T1710-2009 绿色食品水产调味品NY/T1711-2009 绿色食品辣椒制品NY/T1712-2009 绿色食品干制水产品NY/T1713-2009 绿色食品茶饮料NY/T1714-2015 绿色食品即食谷粉NY/T274-2014 绿色食品葡萄酒(2015-1-1实施)NY/T418-2014 绿色食品玉米及玉米粉(2015-1-1实施) NY/T419-2014 绿色食品稻米(2015-1-1实施)NY/T432-2014 绿色食品白酒(2015-1-1实施)NY/T433-2014 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2015-1-1实施) NY/T891-2014 绿色食品大麦及大麦粉(2015-1-1实施) NY/T892-2014 绿色食品燕麦及燕麦粉(2015-1-1实施) NY/T893-2014 绿色食品粟米及粟米粉(2015-1-1实施) NY/T894-2014 绿色食品荞麦及荞麦粉(2015-1-1实施) NY/T1039-2014 绿色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2015-1-1实施) NY/T1042-2014 绿色食品坚果(2015-1-1实施)NY/T1045-2014 绿色食品脱水蔬菜(2015-1-1实施)NY/T1047-2014 绿色食品水果、蔬菜罐头(2015-1-1实施) NY/T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2015-1-1实施) NY/T1052-2014 绿色食品豆制品(2015-1-1实施)NY/T1512-2014 绿色食品生面食、米粉制品(2015-1-1实施) NY/T2799-2015 绿色食品畜肉其他相关标准NY/T896-2015 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NY/T755-2013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2112-2011 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71-2010 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658-2015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472-2013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T473-2001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NY/T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2-2013 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1054-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1055-2015 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NY/T1892-2010 绿色食品畜禽饲养防疫准则NY/T473-2016 绿色食品畜禽卫生防疫准则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1891-2010 绿色食品海洋捕捞水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59《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NYT 433-2014)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59《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NYT 433-2014)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ICSxx.xxxXxx备案号:NY绿色食品 植物蛋白饮料Green food —Plant protein beverage(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NY/T 433—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433-2000《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

与NY/T 433-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理化指标、农药残留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中按各类植物蛋白饮料列出了指标值;——理化指标的项目中增加了总固形物、脂肪、pH;——农药残留限量的项目中删除了六六六、滴滴涕,增加了丙环唑、毒死蜱、多效唑、二甲戊灵、三唑酮、戊唑醇;——污染物限量的项目中删除了铜、汞、氟和铬;——食品添加剂限量的项目中增加了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阿力甜;——真菌毒素限量的项目中增加了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

——微生物限量的项目中删除了志贺氏菌。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宗城、何清毅、马磊、唐晓燕、张进、孙亚范、郑维君、王宜生、薛刚、戴洋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 433-2000。

NY/T 433—2014 1NY/T 433—2014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一定蛋白质含量的绿色食品植物果实、种子、果仁为原料,经加工制得(可经乳酸菌发酵)的浆液中加水,或加其它食品配料制成的饮料;也适用于加入乳或乳制品而制成的复合蛋白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标准标准类别:NY/T行业推荐标准,关键词: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标准号:NY/T 433—2000,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标准分类: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实施日期:2000-1-1。

NY/T 433—2000,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和流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17—1998 白砂糖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一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6—1996 食品中锡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1996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18—1996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1996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5009.22—199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8—1996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方法GB/T 5009.29—1996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GB/T 5009.36—1996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0220—1988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GB/T 10790—1989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0791—1989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GB/T 12143.1—1989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GB/T 14771—199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T 14962—1994 食品中铬的测定方法GB 16322—1996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2—2000 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 green food见NY/T 391—2000中3.1。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见NY/T 391—2000中3.3。

4 要求4.1 产地环境要求4.1.1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1.2 植物蛋白果实应出自绿色食品产地。

4.1.3 加工用水应符合GB/T 10791—1989中4.1的规定。

4.1.4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中优级品要求。

4.1.5 乳化剂应符合GB 2760要求。

4.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 理化要求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要求4.4 卫生要求卫生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卫生要求注 1 如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则其总量不得超过NY/T 392所规定的其中一个限量值最低的乳化剂限量,其他食品添加剂不得检出。

2 罐装植物蛋白饮料还应符合商业无菌。

5 试验方法5.1 感官分析按GB/T 10220规定执行。

5.2 蛋白质的测定按GB/T 14771规定执行。

5.3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按GB/T 12143.1规定执行。

5.4 氰化物的测定按GB/T 5009.36规定执行。

5.5 脲酶试验按GB 16322—1996附录A执行。

5.6 铅的测定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

5.7 砷的测定按GB/T 5009.11规定执行。

5.8 铜的测定按GB/T 5009.13规定执行。

5.9 汞的测定按GB/T 5009.17规定执行。

5.10 氟的测定按GB/T 5009.18规定执行。

5.11 铬的测定按GB/T 14962规定执行。

5.12 锡的测定按GB/T 5009.16规定执行。

5.13 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按GB/T 5009.29规定执行。

5.14 糖精钠的测定按GB/T 5009.28规定执行。

5.15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按GB/T 5009.19规定执行。

5.16 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按GB/T 5009.22规定执行。

5.17 净含量用计量检定合格的标示容量相适应的量具量取。

5.18 菌落总数的测定按GB 4789.2规定执行。

5.19 大肠菌群的测定按GB 4789.3规定执行。

5.20 致病菌检验按GB 4789.4、GB 4789.5和GB 4789.10、GB 4789.11规定执行。

5.21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按GB 4789.15规定执行。

5.22 商业无菌的检验按GB 4789.26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6.1 组批规则以同一班次、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且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组批。

产品应经生产厂按本标准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2 抽样方法在生产线上或成品库中每组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5L样品供出厂检验,或4L样品供型式检验。

每批样品不得少于6个包装。

6.3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b)前后两次交收检验结果差异较大;c)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6.4 交收检验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都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感官要求、理化要求。

对于以杏仁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还应测氰化物;对于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还应测脲酶。

6.5 判定规则6.5.1 一项指标试验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5.2 为确保理化、安全卫生要求中项目检验不受偶然误差影响,凡某项目检验不合格,应另取一份样品复检,若仍不合格,则判该项目不合格;若复检合格,则应再取一份样品作第二次复检,以第二次复检结果为准。

6.5.3 对包装、标志、标签不合格的产品,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

7 标志、标签7.1 标志包装上应有绿色食品标志,其设计按有关规定执行。

7.2 标签应按照GB 7718规定执行。

8 包装、运输、贮存应按照GB 10790执行。

备注:为判定绿色食品植物蛋白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垦北方食品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宗城、邱元亨、刘宁、翟卉、罗斌。

植物性及其他食品卫生标准目录2008-10-27 17:43【大中小】序号标准名称标准代号和编号代替标准号谷类、豆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1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GB2711-2003 GB2711-19982 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GB2712-2003 GB2712-1998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GB2713-2003 GB2713-19964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19815 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2003 GB7099-19986 饼干卫生标准GB7100-2003 GB7100-19867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GB14932.1-2003 GB14932.1-19948 油炸小食品类卫生标准GB16565-2003 GB16565-19969 方便面卫生标准GB17400-2003 GB17400-199810 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17401-2003 GB17401-199811 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GB19295-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卫生标准1 酱腌菜卫生标准GB2714-2003 GB2714-19962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GB17325-1998食用油脂卫生标准1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19882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7102.1-2003 GB7102.1-19943 猪油卫生标准GB10146-19884 色拉油卫生标准GB13103-19915 人造奶油卫生标准GB15196-2003 GB15196-19966 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15197-19947 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GB17402-2003 GB17402-1998饮料及冷冻饮品卫生标准1 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2759.1-2003 GB2759.1-19962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2759.2-2003 GB2759.2-1996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7101-2003 GB7101-19944 茶叶卫生标准GB9679-19885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GB11673-2003 GB11673-19896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16321-2003 GB16321-19967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GB16322-2003 GB16322-1996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 GB17324-19989 茶饮料卫生标准GB19296-200310 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19297-200311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调味品1 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 GB2717-19962 酱卫生标准GB2718-2003 GB2718-19963 食醋卫生标准GB2719-2003 GB2719-19964 味精卫生标准GB2720-2003 GB2720-19965 食盐卫生标准GB2721-2003 GB2721-1996糖与糖制品卫生标准1 糖果卫生标准GB9678.1-2003 GB9678.1-19942 巧克力卫生标准GB9678.2-2003 GB9678.2-19943 白糖卫生标准GB13104-19914 蜜饯食品卫生标准GB14884-2003 GB14884-19945 蜂蜜卫生标准GB14963-2003 GB14963-1994 GB13109-19916 赤砂糖卫生标准GB14964-19947 淀粉糖卫生标准GB15203-2003 GB15203-19948 胶姆糖卫生标准GB17399-2003 GB17399-19989 果冻卫生标准GB19299-2003罐头食品卫生标准1 食用菌罐头卫生标准GB7098-2003 GB7098-19962 果蔬类罐头食品卫生标准GB11671-2003 GB11671-1989 、GB13099-19914 肉类罐头食品卫生标准GB13100-19915 鱼罐头卫生标准GB14939-1994酒类卫生标准1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19812 发酵酒卫生标准GB2758-19813 汽酒卫生标准GB7103-1986干制(炒、坚果)食品食用菌卫生标准1 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2003 GB7096-19962 银耳卫生标准GB11675-2003 GB11675-19893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16325-19964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16326-19965 烘炒食品卫生标准GB19300-2003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1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4803-19942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4804-19843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GB4805-19944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GB4806.1-19945 橡胶奶觜卫生标准GB4806.2-19946 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壁涂料卫生标准GB7105-19867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生标准GB9680-19888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1-19889 食品罐头内壁脱膜涂料卫生标准GB9682-198810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3-19881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9684-198812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31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GB9686-198814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7-198815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198816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17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90-19881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1-198819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20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3-198821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11333-198922 食品容器有机硅防粘涂料卫生标准GB11676-198923 水基改性环氧易拉罐内壁涂料卫生标准GB11677-198924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GB11678-198925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1680-198926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3113-199127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13114-199128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GB13115-199129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GB13116-199130 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13121-199131 硅藻土卫生标准GB14936-199432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4942-199433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瓶盖垫片及涂料卫生标准GB14944-199434 胶原蛋白肠衣卫生标准GB14967-19943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偏氯乙烯-聚氯烯共聚树脂卫生标准GB15204-199436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6树脂卫生标准GB16331-199637 食品包装材料用尼龙成型品卫生标准GB16332-19963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7326-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