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合集下载

超声的知识点

超声的知识点

超声的知识点超声波(Ultrasound)是一种高频声波,其频率超过了人类能听到的范围。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逐步介绍超声的基本原理、成像技术和应用领域。

1.超声的基本原理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通常大于20kHz。

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是通过压电晶体或磁致伸缩体的震动来实现的。

当这些物质受到电场或磁场的激励时,它们会以特定频率振动并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传播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超声成像技术,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

2.超声的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来获取影像。

它通过探头发射超声波并记录超声波从不同组织反射回来的时间和强度差异来构建图像。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组织的密度和弹性。

由于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弹性差异,超声波在组织间的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使得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发生反射。

通过测量反射的时间和强度,超声成像设备可以重建出组织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状态。

3.超声的应用领域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应用包括:•超声检查:超声成像可用于检查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和血管等,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超声治疗:超声波的热效应可以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和肿瘤等疾病。

•超声聚焦:超声聚焦技术可以通过聚焦超声波的能量来精确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超声清洗:超声波的辐射和震荡效应可以用于清洁和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工业应用:超声波可以用于测量距离、液位和材料的厚度等工业应用,如无损检测和材料研究。

总结: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由压电晶体或磁致伸缩体震动产生。

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来获取影像。

超声技术在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超声检查、超声治疗、超声聚焦、超声清洗和工业应用等。

这些应用使得超声波成为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测和治疗工具。

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

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

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超声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应用广泛。

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以确保患者接受准确、安全有效的诊疗。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一、超声科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超声科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检查器械向患者体内发射超声波,并记录回波的时间和强度以形成图像。

因此,护士在超声科护理中首先需要了解超声波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超声科常用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探头、超声导向器等,并学会操作这些设备。

护士应当熟悉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调节和操作设备,以获取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二、超声科的常见护理操作1. 患者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检查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应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情况。

其次,护士需要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便于超声图像的获取。

同时,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杂质,以避免对超声图像的干扰。

2. 超声导向下的穿刺操作在一些介入性超声检查中,护士需要掌握超声导向下的穿刺操作技巧。

在进行穿刺操作前,护士需要准确定位目标组织,并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角度。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手稳,准确控制穿刺的深度和方向,并避免伤害周围结构。

3.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对于一些需要介入治疗的病患,护士需要掌握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操作技巧。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护士需要了解治疗方案和操作步骤,并确保所需设备和药物的准备。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准确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超声图像的评估和记录在超声科护理中,护士需要掌握评估超声图像的技巧,以及记录和报告超声结果的方法。

护士应当了解正常超声图像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常见异常改变。

同时,护士需要掌握超声图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超声科三基三严那些事儿》
嘿,今天咱就来唠唠超声科三基三严的内容。

咱超声科呀,那可是很重要的哟!
先说这“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那可真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拿基础知识来说吧,你得知道人体的各种结构呀,这可不是随便记记就行的。

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病人来做检查,我得清楚地知道他身体里各个部位该是什么样子的,稍微有点不清楚,那可不行。

那时候我就特别紧张,心里想着这些基础知识可得牢牢记住呀,不能出岔子。

再讲讲这基本理论,就像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超声能成像,原理是什么。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那脑袋瓜都快被这些理论绕晕了,每天都在拼命地理解、记忆呀。

基本技能就更不用说啦,操作超声仪器得熟练呀。

我曾经为了能熟练地调整那些参数,在科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就像打游戏冲关一样,非得把每个细节都掌握好。

然后就是“三严”啦,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

这态度就得端正,不能马虎。

有一回呀,我有点心不在焉,结果差点就出了小差错,还好及时发现了。

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态度一定要严肃起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严格的要求呢,就是对自己要狠一点,不能得过且过,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最好。

严密的组织,就是大家得一起配合好,不能乱套。

超声科的工作可不简单呀,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基三严,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他们找出问题,提供准确的诊断。

我们超声科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在和这些内容打交道,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这就是超声科三基三严的那些事儿,虽然平凡,但却很重要呀!。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1. 超声学的基本原理超声学是一门研究超声波在物质中传播及其应用的学科。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20kHz的机械波。

超声波在物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为超声成像提供了基础。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接收器接收回来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步骤,生成人体组织的影像。

常见的超声成像包括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等。

2. 超声设备与仪器2.1 超声探头超声探头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并将其传递到被检测物体上,同时将被检测物体上产生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能信号的装置。

根据应用领域和成像要求不同,有线性探头、凸面探头、阵列探头等多种类型。

2.2 超声主机超声主机是指用于产生、接收和处理超声信号的设备。

超声主机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图像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不同型号的超声主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性能指标,适用于不同的临床应用。

2.3 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一种能够增强超声成像信号的物质。

常见的超声造影剂有气体性造影剂和囊泡型造影剂两类。

气体性造影剂主要是由微小气泡组成,可以提高血管和心脏等区域的成像效果;囊泡型造影剂则是由聚合物组成,可以提高肝脏和肾脏等区域的成像效果。

3. 超声临床应用3.1 超声诊断超声诊断是指通过超声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常见的超声诊断包括肝脏、胆囊、胰腺、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检查。

通过观察器官形态、大小、结构以及血流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确定病变类型和位置。

3.2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是指在超声成像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创治疗。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穿刺抽吸、活检、射频消融等。

超声引导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超声监测超声监测是指利用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超声监测包括心脏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通过实时观察器官运动情况和血流速度,可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第⼀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第⼀节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基本概念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在液体和⽓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超声纵波。

2、诊断常⽤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①⽅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传播在液体、⽓体和⼈体软组织中的传播⽅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软组织、⾻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差别:空⽓(20℃)344m/s,⽔(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3360m/s⼈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的声速相近。

⾻骼的声速最⾼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基本物理量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空⽓(20℃)344m/s、⽔(37℃)1524m/s、肝脏\⾎液1570m/s、脂肪组织1476m/s、颅⾻3360m/s。

⼈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超声场概念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

超声场简称声场,⼜可称为声束。

(⼆)声场特性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粗细)及声束本⾝的能量分布,随所⽤探头的形状、⼤⼩、阵元数及其排列、⼯作频率(超声波长)、有⽆聚焦以及聚焦的⽅式不同⽽有很⼤的不同②声束还受⼈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体组之间相互作⽤的影响。

2、声束由⼀个⼤的主瓣和⼀些⼩的旁瓣组成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向总有偏差,容易产⽣伪像。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

超声专业知识及技能超声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传播和反射的原理来获取图像和信息的无损检测技术。

在医学、工业、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介绍超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一、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kHz的机械波,它是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

超声波发生器通过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振动源产生高频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形成超声波。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超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液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散射和衰减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和图像质量。

二、超声波的接收和成像超声波的接收是指将超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在超声波探头中,有一个或多个压电晶体,当超声波通过压电晶体时,压电晶体会产生电荷,从而产生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用于成像或数据分析。

超声成像是超声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超声成像中,超声波通过人体或物体,然后被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化为图像。

成像的原理是根据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之间的不同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区分组织结构。

通过改变探头的位置和角度,可以获取不同方向和深度的图像。

三、超声专业知识和技能超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超声波的生成、传播和接收机制的理解,对超声成像原理和技术的掌握,以及对超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超声专业的人员需要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其次,需要熟悉超声成像的原理和技术,了解超声图像的解剖学结构和异常显示,以便进行病理诊断。

此外,还需要学习和掌握超声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探头的选择和调节,图像的优化和调整,以及病例的记录和报告。

最后,超声专业人员还需要具备维护和维修超声设备的能力,包括日常的保养和故障排除。

总结起来,超声专业知识和技能涉及到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机制,以及超声成像的原理和技术。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入门:
1.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声音的声波。

在医学中,常用的超声
波频率范围是1~20兆赫(MHz)。

2. 超声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是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发出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转化为电信号。

3. 超声图像: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反射、折射和散射产生回波,这些回波可用来形成
超声图像。

超声图像显示了人体器官、血管、肿块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4. 超声成像模式:常见的超声成像模式包括B模式(二维图像)、M模式(时间-振幅图像)、Doppler模式(血流图像)等。

5. 超声引导下穿刺:超声引导下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超声图像引导医生
准确定位并操作穿刺针,用于取样、注射药物等操作。

6.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常见的超声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妇科超声、心脏超声等。

7. 超声诊断:通过观察和分析超声图像,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诊断可以发
现各种器官的异常结构、肿块、囊肿、积液等。

8. 超声治疗:超声波的能量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肌肉拉伤、骨折、肿瘤等。


声治疗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疼痛和炎症。

以上是超声基础知识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知识

用于透声差、肥胖、年龄大、术后、皮下脂肪厚的人群 。减少伪像,增强组织轮廓。
2020/4/27
10、“迎红离蓝”
红色 代表血液流向探头。 血流速度加快时,颜色 会逐渐转变成 黄色
超声常用术语
兰色 代表血液流离探头。 血流速度加快时,颜色 会逐渐转变成 天兰色
2020/4/27
超声前沿技术
➢ 信息发射采集技术 复合空间成像、相干信息成像、编码信息成像、宽带多谱勒血 流成像技术。
记录设备
录像机 打印机 彩色打印机
图象档案管理
超声波诊断仪
4、超声波诊断仪的构成
探头
• 超声换能器(超声探头)是超声诊断仪中最主要的部件 之一。
• 其功能是将电子线路产生的电激励信号转换成超声脉冲 信号入射人体;并将人体组织产生的超声回波信号转换 成接收的电信号。
2020/4/27
超声波诊断仪
4、超声波诊断仪的构成
10、宽频
2.动态接收:在接收回声时,随深度变化选取不同的频率, 近场常取高频,中场取中频,远场只保留低频,达到好的 分辨率与好的穿透力的要求。 3.宽频接收:在接收回声时,所有频率的回声均接收,在中 近场包含不同频率回声,在远场由于高频成分衰减,只能 接收到稍低频率的回声。
2020/4/27
超声常用术语
2020/4/27
超声常用术语
10、阵元
• 阵列式换能器的基本换能单元称为阵元。 • 阵元在电气上有独立的引线,能直接激励而发射超声
信号,也能接收回波而输出电信号。 • 振子是由压电材料经高温烧结、电极化处理、打磨、
加上电极等一系列加工后形成的压电元件。 • 为了提高各个阵元的性能,常把一个阵元再切割为几
个微元(振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 kHz的声波,它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超声技术非常安全、无创且无辐射,因此成为医疗影像学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声基本知识及其操作。

一、超声的原理
超声波是由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介质中的传播而形成,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或器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形成图像。

二、超声的应用
1. 临床诊断: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常用于妇科、肝胆、泌尿、心脏等方面的诊断。

2. 孕产妇保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胎位、胎盘情况等,对胎儿健康的评估和产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3. 超声治疗:超声波能够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消融治疗、溶栓治疗等。

三、超声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患者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保持放松,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2. 选择适当的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常见的有线性探头、凸面探头、阴道探头等。

3. 调节超声机参数:根据具体检查需要调节超声机参数,包括增益、深度、频率、动态范围等。

4. 探头放置和移动: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检查区域上,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通过移动探头可以观察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组织结构。

5. 图像获取和保存:根据需要获取图像,可以通过冻结图像、保存图像或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6. 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图像特征和临床病史进行结果解读,并撰写相应的超声报告。

四、超声的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2. 操作前要熟悉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3. 注意超声探头的消毒和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4. 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漏检或误诊。

5. 结果解读时要结合临床资料,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6.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总结:
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是一种安全、无创且无辐射的诊疗工具。

通过掌握超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医生可以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超声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提高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