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掌握标准对比法。
2.掌握标准对照法曲线的绘制和含量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
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试药:0.01mol/L、0.1mol/L氢氧化钠、苯甲酸仪器:量瓶、烧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1ml含0.1mg苯甲酸。
2、苯甲酸吸收曲线的测量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此溶液1ml含8μg苯甲酸。
测量条件光源:氢灯;参比液:0.01mol/L氢氧化钠;测量波长范围:210~240nm。
3、标准曲线的制备取标准储备液适量,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0.01mol/L氢氧化钠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4、8、12、16、20、24μg.L-1的溶液,取各溶液于“2项”曲线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收度A,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2。
4、标准对比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取10.00ml样品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定容,摇匀。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大吸收波长,以此作定量分析的入射光。
以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标准苯甲酸溶液和稀释好的样品液的吸光度值。
5、按“3项”所得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液中苯甲酸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1)样品液中苯甲酸含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得c= mg/ml。
六、思考题1、如果试液测得的吸光度不在标准曲线范围之内怎么办?2、从实验测出的吸光度求苯甲酸含量的根据是什么?如何求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酸容量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采用酸容量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其原理是采用极化指示剂(薄荷醛)及显色剂(棕铜钡)定量测定苯甲酸与过硫酸钠之间的缔合,再用NaOH反应,按沉淀表达式计算:
Ferricyanide (Fe(CN)6) + PhOAc (Benzene acid) + H2SO4 → PhOAc·Fe(CN)·SO4 + HCN + H2O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棕铜钡、薄荷醛、苯甲酸、过硫酸钠、NaOH。
设备:分析天平、滴定管、滴定瓶、搅拌瓶、试管。
四、实验方法
(1)取3毫升棕铜钡溶液,加入0.1毫升薄荷醛,混匀。
(2)将全部试样添加到试管中,加入3毫升棕铜钡溶液和0.1毫升薄
荷醛,然后搅拌均匀。
(3)将此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加入3毫升过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
(4)在滴定瓶中加入6N的NaOH溶液滴定至发生白色沉淀,及时复滤,测定试样的苯甲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
结果如下:
样品名称苯甲酸含量 (mg/L)
样品1 2.0
样品2 2.1
样品3 1.8
六、结论
以上试验为样品1、2、3中苯甲酸含量测试结果,由以上数据可知,
以上样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别为2.0mg/L、2.1mg/L和1.8mg/L。
试验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的Ka =6.3×10-
6,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酚酞作指示剂,计量点时,苯甲酸钠水解溶液呈微碱性使酚酞变红而指示终点。
反应式为:
C 6H 5COOH +NaOH →C 6H 5COONa +H 2O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烧杯、锥形瓶、量筒、碱式滴定管
2.试剂
苯甲酸试样、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
3.试液
0.2%酚酞乙醇指示剂、中性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取苯甲酸约0.2g ,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溶液25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浓度已准确知道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为终点。
五、数据处理
C 7H 6O 2%=10002
67 S M V C O H C NaOH NaOH ×100% (267O H C M =122.11g/mol )
S :试样的质量(g )。
六、实验注意事项及讨论
1.本实验中,用中性乙醇溶解苯甲酸,而不用水溶解。
因为苯甲酸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选择中性的原因是:碱滴定酸,乙醇不能显示酸碱性,否则会产生误差。
2. 如果在称样过程中,苯甲酸倒出过多,重量已超过0.7g ,则所需的NaOH 体积会大于50mL ,这样滴定误差太大。
3. 如果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等于把NaOH 酸化了一部分,所以消耗NaOH 体积就多了,所以测定的苯甲酸含量偏高。
实训四 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训目的
理解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进行含量测定操作和有关计算。
二、操作方法
取苯甲酸约0.25g,精密称定,加中性稀乙醇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C7H6O2.
三、计算
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算出苯甲酸的百分含量。
V NaOH×T×F
百分含量=×100%
W(g)×1000
四注意事项
1、加中性稀乙醇的目的是使苯甲酸溶解。
2、近终点时,应轻轻振摇,中和至溶液呈粉红色并持续15秒不退色为准。
长时间振摇由
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红色又消失。
五、报告
(一)苯甲酸的称取量:
W1= w2=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C=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V1(ml)= V2(ml)=
(二) 写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的计算过程,并判断是否符合药典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摘要】本文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5mg/L~50mg/L内线性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1.7%,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7%,苯甲酸的检测限为0.90mg/kg。
该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1 概述酱油是我国传统的、使用最广的调味品,它赋予食品以适当的色、香、味,具有调味之功用。
由于酱油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保持酱油的鲜度和良好的品质,达到其对保质期的要求,酱油中一般都会添加防腐剂苯甲酸。
因此在酱油的卫生检测中,苯甲酸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由于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作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批准并允许在我国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中最常见的是苯甲酸,并且规定在酱油中苯甲酸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0g/kg。
因此,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控制其生产使用量,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科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1)仪器:美国Agilent公司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昆山市超声仪器厂KQ-100TDB超声波清洗器;Millipore公司Milli-Q超纯水机。
(2)试剂:色谱纯甲醇;超纯水;色谱纯乙酸铵;10.6%亚铁氰化钾;22%乙酸锌;1.0mg/mL苯甲酸。
2.2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lent C18柱(250mm×4.0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30nm;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7∶93);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10μL。
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

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对于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下面是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的详细步骤。
一、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
1.准备标准溶液:取苯甲酸标准品0.1g,溶于水中,并用水定容至100mL,得到苯甲酸的1000mg/L的标准溶液。
2.制备不同浓度的样品:取苯甲酸标准溶液1mL,并加入
1mL0.1mol/L盐酸,将其加入不同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使得苯甲酸的浓度分别为100mg/L、80mg/L、60mg/L、40mg/L、20mg/L。
3.测定吸收曲线: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274nm。
将上述不同浓度的样品依次放入光度计测量,记录吸光度值。
4.绘制吸收曲线:将吸收曲线上的吸光度值与对应的浓度值绘制在坐标系上,得到苯甲酸的吸收曲线。
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1.取待测样品5mL,加入1mL0.1mol/L盐酸,加入适量的水,使得苯甲酸的浓度在吸收曲线范围内。
2.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274nm。
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并在吸收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值。
3.计算含量:根据吸光度值和已知浓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以上就是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苯甲酸样品中的含量,掌握溶液的制备和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是一种无色结晶,可溶于水的有机酸。
在实验中,我们将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首先,将苯甲酸样品溶解于水中,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和终点,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一定质量的苯甲酸样品,称重记录质量。
2. 溶解样品,将苯甲酸样品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3. 酸碱滴定,取适量的苯甲酸溶液置于滴定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计算含量,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
1. 苯甲酸样品质量,3.56g。
2. 滴定液消耗量,25.6mL。
3. 化学方程式,C6H5COOH + NaOH → C6H5COONa + H2O。
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1。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苯甲酸的含量为3.56g。
通过滴定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苯甲酸样品中的含量,并掌握了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严密控制实验条件,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苯甲酸含量测定的方法,还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七、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指导与技术》,XXX,XXX出版社。
2. 《化学分析实验》,XXX,XXX出版社。
以上是本次苯甲酸含量测定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训四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训目的
理解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进行含量测定操作和有关计算。
二、操作方法
取苯甲酸约0.25g,精密称定,加中性稀乙醇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C7H6O2.
三、计算
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算出苯甲酸的百分含量。
V NaOH×T×F
百分含量=×100%
W(g)×1000
四注意事项
1、加中性稀乙醇的目的是使苯甲酸溶解。
2、近终点时,应轻轻振摇,中和至溶液呈粉红色并持续15秒不退色为准。
长时间振摇由
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红色又消失。
五、报告
(一)苯甲酸的称取量:
W1= w2=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C=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V1(ml)= V2(ml)=
(二) 写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的计算过程,并判断是否符合药典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
因此,准确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对于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并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 校准0.1 mol/L NaOH溶液的浓度。
- 准备苯甲酸样品溶液,确保浓度适中,以避免过度稀释或浓缩。
2. 酸碱滴定法测定:
- 取一定量苯甲酸样品溶液,加入适量酚酞指示剂。
- 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苯甲酸溶液,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淡红色。
-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V1。
3. 结果计算:
- 根据反应方程式,苯甲酸和NaOH的摩尔比为1:1,根据滴定结果计算苯甲酸的摩尔浓度。
- 根据苯甲酸的摩尔浓度和样品溶液的体积,计算苯甲酸的质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三次测定,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1:V1 = 12.5 mL
实验2:V1 = 12.3 mL
实验3:V1 = 12.4 mL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得到苯甲酸的摩尔浓度分别为:
实验1:0.1 mol/L
实验2:0.1016 mol/L
实验3:0.1008 mol/L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为0.1008 mol/L。
根据苯甲酸的摩
尔浓度和样品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得到苯甲酸的质量。
假设样品溶液体积为
50 mL,则苯甲酸的质量为0.1008 mol/L × 0.050 L = 0.00504 mol。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 实验重复性:通过进行多次实验测定,可以计算得到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2. 滴定剂的浓度校准:在实验前,对NaOH溶液的浓度进行校准,以确保滴定
剂的准确性。
3. 指示剂的选择:酚酞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具有良好的指示性能,能够准确地
指示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结论:
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我们得到了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为
0.1008 mol/L,苯甲酸的质量为0.00504 mol。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是一
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
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和方法,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