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研究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研究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治疗ⅡⅢ度内痔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聚桂醇硬化注射,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对该方法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参考。
Ⅰ.引言内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便血、肛门瘙痒、肿块感等。
传统的内痔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激光治疗、内痔结扎术、内痔软化剂注射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等问题。
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内痔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
Ⅱ.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原理及方法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经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聚桂醇硬化注射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聚桂醇的硬化作用,使痔疮组织发生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患者在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排便准备,以保证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术前还应完善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2. 麻醉:术中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即可满足手术需求。
3. 结肠镜检查:医生通过结肠镜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检查,确定痔疮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
4. 聚桂醇硬化注射:确定痔疮后,医生将聚桂醇注射到痔疮组织中,使其发生硬化坏死。
5.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合理饮食,定期复查。
以上就是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
下面将对该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
1. 临床观察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对ⅡⅢ度内痔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
一项有关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过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的患者,其痔疮明显减小或消失,且术后病情稳定,复发率较低。
2. 安全性评价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该方法通过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开放性切割,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轻。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汇报人:日期:•引言•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介绍•出血性内痔概述目录•疗效观察指标与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目的探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
背景出血性内痔是痔疮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症状包括便血、疼痛和脱出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目前,硬化剂注射术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常用方法之一,而聚桂醇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硬化剂,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的和背景研究问题和目标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如何?目标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包括术后便血、疼痛、脱出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02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介绍0102聚桂醇硬化剂简介其主要成分为聚桂醇,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痔出血的治疗中。
聚桂醇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内痔硬化剂,具有收缩血管、止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肛门镜显露内痔。
术前准备注射方法术后处理将聚桂醇硬化剂注入内痔黏膜下层,使内痔硬化萎缩。
注射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轻轻压迫肛门,防止出血,并给予润肠通便药物。
030201注射术操作步骤适用于各期内痔,尤其是出血性内痔,疗效显著。
适应症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及肛周感染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症适应症和禁忌症03出血性内痔概述内痔是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痔疮,由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而形成。
内痔可分为四度,其中出血性内痔主要为Ⅰ度和Ⅱ度,表现为便血和脱出。
内痔定义和分类内痔分类内痔定义出血性内痔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颜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
便血随着病情加重,出血性内痔可脱出肛门外,需用手还纳。
脱出部分出血性内痔患者可出现肛门坠胀、疼痛不适等症状。
疼痛出血性内痔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标准诊断方法通过肛门镜检查和直肠指诊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聚桂醇注射液在内痔硬化注射诊疗中的应用评价

聚桂醇注射液在内痔硬化注射诊疗中的应用评价目的为观察和评价国产聚桂醇注射液内痔硬化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间入住我院26例痔疮患者(内痔3例,混合痔23例)给予每个内痔分别作内痔本体稍上方和内痔本体隆起最高点两点注射聚桂醇治疗。
结果26例痔疮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疗效确切,具有近远期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
标签:聚桂醇注射液;内痔;硬化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国产新型非油脂性硬化剂[1],在临床现已得到广泛应用,2013年3月~11月我们将其用于26例痔疮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痔疮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4~60岁,平均42岁。
病程3个月~40年,平均5年。
内痔3例,混合痔23例;临床分期[2]情况:Ⅰ期(肛门镜直视下可在齿线上见到痔核,但大便时不脱出肛门外)2,例,Ⅱ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但可自行回纳)3例,Ⅲ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21例。
部分患者合并有外痔,肛乳头肥大。
1.2方法1.2.1药物聚桂醇注射液(化学名:聚氧乙烯月桂醇醚,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2.2术前准备患者术晨禁食,术前清洁灌肠。
1.2.3治疗步骤患者取截石位(或左侧卧位),碘伏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和肛管直肠,铺无菌洞巾;对于单纯Ⅰ-Ⅲ期内痔采用局麻,混合痔采用腰麻;扩肛,确定痔核分布及数目,将3、7、11点位较大母痔外痔部分做一V型切口,剥离其皮下静脉丛向上剥离至齿线上0.1cm用血管钳钳夹内痔部分7号双线结扎剪去部分痔核组织,切口间保留足够(0.5cm)对剩余内痔和松弛粘膜进行聚桂醇注射液注射,对较小混合痔外痔部分的皮下静脉丛进行剥离,内痔部分直接注射。
合并肛乳头肥大的患者先切除上述病变。
1.2.4注射方法用带5号细长针头5ml注射器抽取聚桂醇注射液原液,暴露较突出痔核,分别于内痔痔核本体稍上方及内痔本体中心隆起部位表面用5ml 注射器抽取,以5号长针头斜刺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退针,注射时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1~2ml药聚桂醇注射液原液,每处注射量以以痔体漫肿呈灰白色水泡状隆起,血管纹理清晰为标准。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I、II度内痔出血60例临床体会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I、II度内痔出血60例临床体会摘要】为探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I、II度内痔出血疗效的观察,我科门诊局麻下治疗60例,其结果显示其治愈率80.00%,总有效率98.33%。
结果表明,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I、II度内痔出血,其疗效满意,安全便宜,值得推广。
【关键词】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I、II度内痔I、II内痔常以便血为首要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便时喷血或滴血,病程长的患者常伴有贫血。
其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是肛垫下移所致的病理性改变。
由于发病机理理念上的改变,其内痔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经典的外切内扎手术术后患者痛苦较大,而硬化剂药物的日益更新,其安全性越来越高,我科从2013年04月至2014年08月期间运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I、II度内痔出血共60例,其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04月至2014年08月,我科共治疗I、II度单纯性内痔6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17~88岁,平均年龄45.4岁),全部为门诊患者。
—45—1.2诊断标准:以上患者都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断暂行标准》,其诊断标准如下:I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III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回纳;IV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回纳。
1.3治疗方法:术前肥皂水清洁灌肠,患者取右侧卧位,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先扩肛至四指,艾利斯钳夹内痔下缘齿线处,向外轻拉,使内痔完全暴露,再予以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20080445的聚桂醇10ml,以5ml注射器30°方向刺入内痔粘膜下层,每个痔核注入约3ml左右,以内痔呈水泡状为度,每次注射痔核3-4个为宜,再以龙珠软膏外敷,肛泰栓纳肛,术毕。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背景介绍 • 治疗方法与实验设计 • 治疗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背景介绍
出血性内痔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出血性内痔是内痔的一种 ,以内痔伴有出血为主要 表现。
症状
出血性内痔的主要症状为 便血,可伴有疼痛、瘙痒 等症状。
治疗效果的统计分析
01
在接受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 的100例出血性内痔患者中,有 60%的患者取得了完全止血的效 果,30%的患者取得了显著改善
02 的效果,10%的患者取得了部分
改善的效果,0%的患者无任何改 统善计。结果显示,聚桂醇硬化剂注 射术在治疗出血性内痔方面具有 较高的疗效,大部分患者取得了 显著的止血效果。
探讨该技术在其他类型痔疮治 疗中的应用前景。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 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中华 医学杂志,2021,91(10):709-
713.
参考文献2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与微波凝固术 治疗出血性内痔的对比研究,中华 胃肠外科杂志,2020,23(5):437441.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回顾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出血性内痔的方法。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聚桂醇 硬化剂注射术具有操作简便、 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 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
观察时间较短,未能 评估聚桂醇硬化剂注 射术的长期疗效。
治疗结果的优势和不足
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

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对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出血性内痔患者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聚桂醇注射)126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122例;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结果两组术后止血有效率均达到100.0%,但术后肛门内胀痛、肛缘水肿、尿潴留、术后2~6个月便血复发及肛门内硬结伴排便困难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肛门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优于消痔灵注射,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聚桂醇;注射;出血性内痔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auromacrogol through anoscopic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internal hemorrhoids LIANG Qi-shou,LIU Cheng-wei. Department of Anorectum,Guangdong Shaoguan City Yuebei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 51202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uromacrogol through anoscopic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internal hemorrhoids. Methods A total of 248 patients of hemorrhagic internal hemorrhoi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lauromacrogol injection)with 12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Xiaozhiling injection)with 122 cases.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and records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outcomes. Results The hemostasis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 were all 100.0%,while there were sti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omplications as postoperative anal pain,edema,uroschesis,and hemafecia relapse and scleroma scar with difficult defecation in 2~6 months of follow-u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Lauromacrogol through anoscopic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internal hemorrhoids has better effect than Xiaozhiling inje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cise effect,easy operation,and few complications.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Lauromacrogol;Injection;Hemorrhagic internal hemorrhoids出血性内痔是肛肠疾病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反复地大便带血、便后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聚桂醇内痔区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对比研究

聚桂醇内痔区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对比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将传统的消痔灵内痔注射治疗与聚桂醇内痔注射治疗两种药物注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的优缺点。
方法:通过对比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年我院收治并行注射治疗的内痔患者216例,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02例。
把两组患者按照一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疗效、肛门疼痛评分、复发率、肛门坠胀、排便困难、便血。
结果:随访3个月,随访反馈显示:1.注射试验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痔核消失P值为0. 043);2.注射试验组治疗后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 046);3.试验组出现肛门坠胀56例,对照组74例,试验组占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7 P=0.038);4.试验组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2例复发。
两组患者1月、2月总复发率有差异,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月总复发率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
结论:1.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较传统硬化剂疗效肯定;2.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较传统硬化剂比较,患者疼痛感轻;3.聚桂醇注射治疗后肛门坠胀发生率较传统消痔灵发生率低,注射后便血、排便困难均无发生;4.聚桂醇注射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复发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桂醇注射治疗远期复发率优于消痔灵注射液。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13例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13例出血性内痔的临床观察【摘要】针对13例出血性内痔患者,本研究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出血、疼痛和排便不适,但在随访中发现硬化剂能有效止血、缩小痔体并减轻患者症状。
尽管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和排便困难等并发症,但大多数病例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根据疗效分析,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展望该治疗方法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广泛的应用,为内痔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关键词】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出血性内痔、透明帽辅助、临床观察、患者特点、治疗过程、效果观察、并发症、疗效分析、临床意义、展望。
1. 引言1.1 背景内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成年人。
其主要症状为直肠内疼痛、便血以及排便困难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该方法通过内镜引导下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准确注射到出血性内痔处,使其凝固、硬化,从而达到止血和缩小内痔的效果。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同时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3例出血性内痔患者进行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透明帽辅助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治疗出血性内痔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1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疗效观察,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改善出血性内痔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推荐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Apr,26(10)
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疗效观察
雷庆军1张毅强1贺向东2
【1.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
目的:对比聚桂醇注射液和消痔灵注射液治疗Ⅰ、Ⅱ度出血性内痔的疗效。
方法:将182例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注射液组( 治疗组)94例和消痔灵注射液组( 对照组)88例,均采用注射术; 对2种注射方法在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7d2组痔核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2组间治疗Ⅰ度内痔出血、肛门溢液及Ⅱ度内痔出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在治疗Ⅱ度内痔脱垂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d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
结论: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优于消痔灵,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聚桂醇; 消痔灵; 注射术; 出血性内痔
文献编号:
1008-8849(2017)10-1116-02
内痔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临床症状。
目前对于Ⅰ、Ⅱ度出血性内痔主要以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为主,消痔灵为临床治疗痔疮一线用药,由于消痔灵注射液用法复杂,若使用不当可引起溃疡、感染、出血等风险[1]。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对于术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聚桂醇是
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的作为常规治疗内痔的硬化剂药物,目前在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证实了其安全有效。
本研究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Ⅰ、Ⅱ度出血性内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82例Ⅰ、Ⅱ期出血性内痔患者,年龄20~65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内痔分度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8例,2组性别、年龄、痔病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2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清洁灌肠,以便后呈清水样为度,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取膀胱截石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治疗组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 适当扩肛置入一次性肛门镜,观察痔核分布情况; 用10mL注射器抽取聚桂醇药液(原液) ,装满药液后配5号长针头准备注射,肛门镜下根据内痔分布,按先小后大的顺序,将针插入内痔黏膜下层后边退针边推药,以黏膜表面转为淡白色为度。
每点注射约2mL,点与点的距离约1cm,每个点位的进针和注药须保证针体循行在黏膜下层以及注药均匀( 总量需根据痔核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15mL) 。
对照组采用消痔灵硬化剂注射: 选择浓度为1∶1混合液,采用四
步注射操作法[3]: 第一步注射在直肠上动脉分支进入痔核搏动点处; 第二、三步分别注射在黏膜下层及黏膜固有层; 第四步在主痔核下方齿线上0.1cm处黏膜下层,每点位注射药量2mL,注药总量不超过40mL。
术后处理 2组术后6h进食半流质,次日于太宁栓1枚肛塞。
1.3 评价指标
①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便血、痔核脱出症状消失,肛门镜检查痔已消失; 有效: 症状明显改善,无便血,肛门镜检查痔明显缩小; 无效: 症状仍有便血,肛门镜检查痔无变化。
②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Ⅰ度内痔患者术后总疗效( 包括出血和肛门溢液2个指标) 和Ⅱ度内痔患者术后总疗效( 包括出血、痔核脱垂2个指标) 。
③观察记录2组注射术后7d并发症( 痔核表面糜烂坏死、肛门坠胀感、肛内硬结) 。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Ⅰ度内痔患者术后出血、肛门溢液改善情况比较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
见表2。
2.2 Ⅱ度内痔患者术后出血、痔核脱垂改善情况比较
2组在治疗Ⅱ度内痔的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痔核脱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2组术后7d并发症之间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见表4。
2.4 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有1例注射后半小时出现变态反应症状,患者出现面色潮红,伴有头晕头痛,呼吸稍急促,咽部不适,全身出现风团皮疹及瘙痒,及时给予异丙嗪12.5mg肌注,同时给予吸氧,卧床休息观察,20min后症状全部消失; 治疗组未出现变态反应。
3 讨论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肛垫学说理论[4],肛垫是每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5],而内痔是由于肛垫结构发生了病理学改变和移位所致。
据文献报道,痔在肛肠疾病中的发病率约87.25%,而内痔约占52.19%[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在诸多治疗痔的手术方法中,找到一种既符合痔的微创理念同时又保护肛门功能的手术方法尤为重要。
硬化技术[6]的出现给治疗痔添加了一种既简单又安全有效的方法,国内外肛肠专家均提倡以硬化剂注
射术为主治疗Ⅰ、Ⅱ度内痔,但选择何种硬化剂治疗目前仍有争议。
1963年德国Henschel在血管内注入高浓度聚桂醇后发现了其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首次报道了聚桂醇的硬化效果[7],目前其安全性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公认[8],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的作为常规治疗内痔的硬化剂药物。
我国于2008 年开始将聚桂醇硬化剂应用于临床,当前已在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9-11]。
聚桂醇治疗内痔的作用机制是将药物注射至黏膜下层,使痔核内的静脉、小动脉产生刺激,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内如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凝聚形成血栓,同时由于药物的化学作用使内痔静脉团及周围黏膜组织产生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松弛黏膜重新固定内侧肌层壁上,防止黏膜再脱垂; 导致病理性血管永久性闭塞,防止内痔静脉破裂出血,降低血管内流速及压力,使内痔静脉团萎缩和缩小,以达到硬化与止血的双重作用。
聚桂醇是一种对血管、组织刺激反应较小的硬化剂,对肛管直肠的刺激性很小,国内外罕有不良反应报道[12],而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1]。
我院自2011年8月开始引进聚桂醇应用于治疗出血性内痔,并选取消痔灵硬化剂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1例变态反应,而治疗组未出现变态反应,聚桂醇注射液不受浓度的限制,可使用原液直接注射,而消痔灵需稀释后再予注射; 另一方面聚桂醇注射液注射时直接注射至黏膜下层即可,无需四步注射法,方法更为简单易掌握。
表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内痔可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还发现,2组在治疗Ⅰ度内痔的出血、肛门溢液及Ⅱ度内痔出血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桂醇注射液治疗Ⅱ度内痔的痔块脱垂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消痔灵组。
综上所述,聚桂醇硬化剂相对消痔灵在治疗出血性内痔方面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同时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微创、经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