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状况分析

森林资源状况分析

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分析1、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1.1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2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3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

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

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

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

《林学概论》第四章 森林的功能

《林学概论》第四章 森林的功能

(二)生态效益
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 程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诸如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 有益的全部效用。生态效益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以 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与其相适应的环境 系统在进行各种生态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效益。
(三)社会效益
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态系 统及其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被人们认识, 并且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包括对人 类身心健康的促进、对人类社会结构的优 化和社会分工的改进、对人类社会精神文 明状态的改善和创造和谐社会的作用等。
/mainland/detail_2011_04/17/579
4027_0.shtml
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盆地黄水黄土奇观泾渭交汇处黄河入海
富营养化
海洋赤潮
淮河上游化工厂污染
水体污染
七、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1、世界银行1997报告,我国环境污染规模居世 界首位;
4、四大高原只云贵,四大盆地只四川,三大平 原无森林。
五、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
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 一,位居世界第8位,北半球第1位;
2、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 陆地生态系统有16大类185类;
3、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处于濒危和灭 绝状态,高于世界平均10-15%的水平;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 34.27%,中部地区为 27.12%,西部地区 12.54%, 而占国土面积 32.19% 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5.86%;
四、森林资源量少质低
3、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其中天然林 面积11576.20万公顷,蓄积105.93亿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5325.73万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 米,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人均森林面积 0.132hm2,人均蓄积9.4m3,相当于世界平均 的1/5和1/7;

2006年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政策执行情况评价

2006年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政策执行情况评价

HavsigQu t oi 0 6 ret oaP l yi 2 0 n c n
YUAN h o ig XI S o xn S a qn , E h u i
( eat e t fF rs R sucs n gmet S A , e ig 10 1 , hn ) D p rm n oet e re Ma a e n ,F B in 0 7 4 C i o o j a
1 “ 十一五 ” 限额 执行 背景
限额采伐问题依然严重 。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
查结 果 , 清查 期 内 , 国年均 超 限额 采 伐 达 75 4 2 全 5 .
万 m。 3
1 国森 林 资 源 增 长保 持 良好 态 势 。据 第 六 )全
收稿 E期 :0 7 5 0 修 回 E期 :0 7 5 1 t 2 0 —0 —3 ; l 2 0 —0 —3
中图 分 类 号 :3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2—62 (0 7 0 F2 . A 10 6 2 2 0 )4—0 0 —0 01 4
As e s e n t s ls o h m plm e a i n f t s s m nto he Re u t ft e I e nt to o he
Ab ta tTh ril lb rtst eman b c g o n fe e u igt eh r e t gq oai h lv n h sr c : ea t eea o ae i ak r u do x c tn h av i u t t eee e t — c h s n n f e—y a —pa e id,u p t em anp l yme s rsa o tdi 0 6frt em a a e n ft e i v e r lnp r o s msu h i oi a u e d p e 2 0 o h n g me t c n o h h r etn u t , rsn sag n r l n ls n lme t yassme to h eut , rp ssag n av si q o a p ee t e ea ay i a dee na ses n n t ers l p o e e — g a s r s o ea d ao h n g me to h u t n2 0 rl e n t ema a e n ft eq o ai 0 7. i Ke r s h re t g q oa p l y rs l assme t ywo d : a si u t , i ,eut ses n v n o c

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定稿

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定稿

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定稿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开展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做好清查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50号)文件要求,我省于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

为保证全省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省林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一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建立、巩固和完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林业基本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其成果是反映全省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反映森林资源与生长状况,客观评价全省林业生态建设阶段性成果,制定和调整全省林业发展方针政策、规划,制定和落实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二、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完善连清体系,全面运用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丰富监测内容。

主要工作任务是:(一)制定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技术操作细则》;(二)全面复查17702个固定样地,完成142373个遥感判读样地的判读。

(三)对全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全面掌握全省近5年的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总结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成就,提供本期全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

(四)建立和更新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

(六)完成甘肃省云杉、冷杉、油松、华山松、山杨、桦木、栎类及其它阔叶类等主要树种生物量建模工作。

(七)复核上期复查工作质量,总结工作经验。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一类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第六次复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一类清查工作。

我国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达到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7.95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分析说,目前我国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

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林木龄组结果不尽合理。

虽然人工林面积突飞猛进,特别是非公有林业在政策导向下不断扩大所占比例,但是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

林地流失依然严峻。

清查间隔期内有1010.68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全国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面积达369.69万公顷,年均达73.94万公顷。

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

一方面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达7554.21万立方米。

据了解,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历时5年,是我国第一次对内地国土面积全覆盖的森林资源调查。

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结果,我国森林资源总的情况是:森林面积为1.5894×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蓄积量为1.2488×1010 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1010 m3。

我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趋势(不包括台湾省)1984~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

2005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5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生态建设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特点和要求,现对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建立了以行政管理为主体、监督检查和综合监测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强化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念。

特别是近五年来,认真贯彻“严管林"方针,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森林资源呈现出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的可喜局面。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上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达136.18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改善,是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状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重要因素。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地方过度依赖森林资源、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林地非法流失、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机构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薄弱,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特别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打赢相持阶段攻坚战,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3.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一、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西北地区东部,地处北纬31º42'~39º35',东经105º29'~111º15'之间,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南连重庆、四川,西接甘肃、宁夏,北与内蒙古接壤。

陕西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面积约20.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陕西四至:最东到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到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到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到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中国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于1979年建成。

[西安朱远征老师个人整理]二、地形地貌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多样。

陕西地形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平均海拔为1127米。

最高海拔3771.2米,位于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最低海拔168.6米,位于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

最高点3740米,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钓鱼台村;最低点345米,位于西安19临潼区何寨镇寇家村。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明显,平均坡度为19.9度。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盆地,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

)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800~1300米,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玉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

(二)关中盆地关中盆地也称关中平原,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它西起宝鸡峡,东至漳关港口,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南北窄。

东西长约360千米,面积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击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耕地广阔,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地区,也是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刘迎春;高显连;付超;于贵瑞;刘兆英【摘要】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植被碳库和碳汇,森林固碳被认为是各国抵减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由于森林固碳本身的复杂性,未来通过森林固碳能够抵消多少工业碳排放往往并不清楚.如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森林的固碳潜力,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通过能够公开获得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起源(人工林和天然林)、36个树种、5个林龄组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森林蓄积量年增长量模型,并以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为起点,估算了基线情景(造林、管理、干扰、气候、采伐等条件不变)下2001-2200年前中国森林生物量变化和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结果认为,天然林蓄积量年增长量一般低于人工林;多数天然林树种的蓄积量增长过程符合理论上认为的中间高、前后低的逻辑斯蒂曲线形式,即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年增长量高,幼龄林和过熟林年增长量低;人工林蓄积量增长过程多为前期高、后期低的形式,即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年增长量高,成熟林和过熟林年增长量低.基线情景下中国森林碳容量为12.82 Pg C,其中人工林为6.6 Pg C,天然林为6.2 Pg C;相对于2001年碳储量来说,到220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为6.52 Pg C.综合已有研究认为,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为6.52-13.57 Pg C.本研究可以用于优化森林生长过程模型,为我国森林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11【总页数】9页(P4002-4010)【关键词】森林资源清查;固碳潜力;蓄积量年增长量;基线水平【作者】刘迎春;高显连;付超;于贵瑞;刘兆英【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北京 100124【正文语种】中文森林作为全球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碳汇,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国抵减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1],也是完成2016年《巴黎协定》本世纪增温控制在2℃以内目标的重要方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