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初识古文《千字文》的教案

初识古文《千字文》的教案

教案注释
教学目的:初步认识古文《千字文》
教学阶段:初期
教学对象:小学生
教学内容:《千字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千字文》,了解古代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千字文》的基本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中的文字涵义。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解释和分析。

教学器材:黑板、书本
教学程序:
第一步:引入
1、听一首歌曲《千字文》,鼓励学生积极听歌,尝试哼唱。

2、教师介绍《千字文》的背景和重要性。

3、展示《千字文》的影片或图片,并简要说一下主要内容。

第二步:解说与分析
1、介绍《千字文》的作者、出处、年代和流传情况。

2、解析《千字文》中的句子、词语和文字含义。

3、分析《千字文》的艺术特点和评价价值。

第三步:思考与讨论
1、学生自然的反应。

2、自由讨论《千字文》的内容和主题。

3、分组进行分析,《千字文》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步:评价
1、鼓励学生背诵并朗读《千字文》。

2、评价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情况。

3、展示学生精彩的朗诵表演。

教学结果: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千字文》的重要意义,并能够朗读部分文句。

教学建议:教育者需要进一步理解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并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喜爱古典文学,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

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孝敬父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配乐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拍手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借助拼音识字,。

2、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读准“资”、“曰”、“薄”、“夙”、“凊”、“馨”。

3、齐读,个别读,去掉拼音连词读。

三、再读解文意。

1、师生合作读,一人一句,或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

2、自由看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

解释词语“君”、“严”、“敬”。

四、复习《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敬父母的语句,学生齐读。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五、观看配乐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

六、老师小结:黄香的孔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那你是怎么做的?请上台说一说。

表扬班上做得好的同学。

七、全班拍手读韵文,试背诵。

八、作业:把韵文背给家长听,每天至少为家长做两件事。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千字文教案1

千字文教案1
老师带领学生读所学内容。
4、熟读成诵
5、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 小组间相互解决 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 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故事 仓颉造字
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 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课后
作业
反复诵读,努力背诵
教学
后记
今天是国学课的第二课时了,很多学生给了自己一个惊喜。今天学习了三种读法,通过学习三种的读法指导学生对《千字文》中的生字能够更好地读准确。三种读法读得最流利,很多学生背诵也不错,还要多指导,多练习。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千字文》1
教具
学具
ppt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指导学生能够背诵。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 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理解文意 熟读成诵。
教学
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 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理解文意 熟读成诵。
教学
难点
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练习背诵。
教学流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练习背诵。
二、新授 学习新的内容 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 比一比谁读得好。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千字文》,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韵文,由周兴嗣编撰,全文共有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十句,内容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学习《千字文》的前十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千字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千字文》的前十句。

难点:理解《千字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以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千字文》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千字文》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对《千字文》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千字文》前十句,并对每一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千字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千字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似幻恒沙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将《千字文》的前十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

作业答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广阔,宇宙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运行,星辰闪烁。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季节更迭,收获储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岁月如梦,人生短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千字文》前十句,让学生对《千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意,把握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含义,感悟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第一章字词解释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千字文》第一章,查阅资料,理解字词和句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讲解句子结构和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解释“宇宙洪荒”等句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章2. 内容:(1)天地玄黄(2)宇宙洪荒(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千字文》第一章,并背诵。

2. 答案:(1)天地玄黄:天是苍白的,地是黄色的。

(2)宇宙洪荒:宇宙广阔无垠,无边无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对生僻字词的记忆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中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孝敬父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配乐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拍手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借助拼音识字,。

2、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读准“资”、“曰”、“薄”、“夙”、“凊”、“馨”。

3、齐读,个别读,去掉拼音连词读。

三、再读解文意。

1、师生合作读,一人一句,或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

2、自由看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

解释词语“君”、“严”、“敬”。

四、复习《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敬父母的语句,学生齐读。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五、观看配乐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

六、老师小结:黄香的孔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那你是怎么做的?请上台说一说。

表扬班上做得好的同学。

七、全班拍手读韵文,试背诵。

八、作业:把韵文背给家长听,每天至少为家长做两件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前半学期所学的韵文,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指导背诵。

2. 增强学习韵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采取多种竞赛方式,复习巩固所学的韵文,增强学生的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千字文》已有半个学期了,大家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学习,认识了许多汉字,了解了不少的历史知识,也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进行竞赛,看谁的千字文知识最丰富。

二、学生自由读韵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体会。

可以说说能背诵哪些语句,认识了哪些汉字,懂得了什么道理等。

三、开展各种竞赛,评出学习小能手。

1、小组开火车接龙读韵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火车顺利衔接。

2、学生自由组合,上台诵读或背诵韵文。

3、老师给提示词,学生读韵文。

如:介绍水果和蔬菜的是——,雨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关于宝剑和明珠的是——,关于诚实、气度宽广的是——,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是——,教育我们有错就改的是——,告知我们善交朋友的是——,关于日月星辰的是——……4、一人读前半句,指名读后半句。

如:学生甲读川流不息,随他请伙伴读后半句。

5、指名说一个字,其他学生抢答相应的词语。

如:女——女慕贞洁,男——男效18才良,龙——龙师火帝,金——金生丽水,羊——诗赞羔羊……6、击鼓传球背千字文。

老师背向学生敲打铃鼓,突然停止的时候,皮球在谁的手上,他就背诵3句千字文。

四、实践运用:说说下面的情景下,该用哪一句千字文。

1、小兰的妈妈生病了,她没有给妈妈煎药,这时要教育她——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2、当看见小东只顾游玩,不做作业时,应该劝说——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教学内容: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举止要文明。

3、教育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修养。

课前准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合作读。

二、小结前段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自由看注释,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多形式诵读,加强记忆。

三、按以上方法学习新韵文。

1、出示韵文,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语句,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2、同桌互读,评价优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

3、分小组读,重点是指导读准“笃、慎、竟”。

4、看注释,理解文意。

5、联系实际说说小学生怎样穿戴才算是仪态端庄。

如:红领巾的佩戴,衣服的着装等。

6、老师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师生合作读,师读前2个字,生读后2个字,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8、从所学韵文中找出哪些字与班上同学姓名相同的,请该同学读相应的语句。

如陈美茵同学读“笃初诚美”,陈源基同学读“荣业所基”,陈思越同学读“容止若思”,邓嘉宜同学读“慎终宜令”。

再集体读一读。

9、小组围成一个圆圈,一起手脚合作打节奏读,并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内容: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 教育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教学过程:一、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韵文,让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指名读,相机纠正音“仕”、“摄”、“存”、“殊”的读音。

理解“仕”、“从政”、“益咏”、“摄职”的意思。

3、同桌相互合作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4、指名开火车轮读,指名领读,齐读。

二、品读韵文,理解文意。

1、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2、学生自由看注释,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3、指名结合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与人之间如何才能和睦相处。

4、师带领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学优登仕(男:登仕)。

6、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7、练习背诵,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

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 能够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道理,如家庭相睦、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朋友之间要相互促进等等,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傅” “切”“箴”等字。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4、听故事《李绩焚须》,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5、读读交友名言警句。

四、巩固诵读。

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请学生结合课文所讲内容,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为规范,比如:以礼相待、尊敬师长、疼兄爱弟、志同道合等等。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六课教学内容: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了解“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们懂得顺应自然,保持真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进行配乐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4、这一段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5、所谓修身养性,就是指生活中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是指书中哪一句?6、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精神上的追求,向往高尚,内心充实。

让我们记住这么好的建议。

四、巩固诵读。

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结合课文所讲内容,介绍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历代逆境中讲究节、义、廉、退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七课教学内容: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些文段,掌握一些字词,尤其是具有文化韵味的语汇。

2.诵读文段,培养对偶的语感和文言的节奏感。

3.初步了解古代都城、宫殿的常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培养学生对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邑”“邙”“渭”“泾”“郁”等字。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古代中国都城的瑰伟壮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交流难读的字音( “邑”“邙”“渭”“泾”“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出示牡丹和兵马俑两张图片以及洛阳、西安两座城市的名字,请同学连线,进而请他们讲一讲关于兵马俑和牡丹的相关知识。

2、出示洛阳城、长安城的图片,范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告诉学生,课文描写了古代都城的情况。

3、课文第二句“背邙面洛,浮渭据泾”,讲的是洛阳、长安的地理位置。

4、请学生谈一谈首都北京的知名建筑,如: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坛、地坛、水立方、鸟巢等等,播放一段关于故宫的视频,告诉学生古代都城内的宫殿相当有特色。

5、出示“图写禽兽,画彩仙灵”的宫殿图片,告诉学生,课文就是描写古代宫殿的情况,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请学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此时的感受。

四、巩固诵读。

赛读、配乐读、男女生对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八课教学内容: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够背诵本课内容。

2.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品味和体会优雅精致的古典文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