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勘查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一、地下水的调查监测目的地下水的调查监测主要包括对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水文特征等进行定期监测,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掌握地下水资源的总量、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地下水位和水量变化,及时发现地下水的涵养补给情况,为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提供依据;3.监测地下水的水质,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掌握地下水系统的水文特征,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是地下水调查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连续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年际变化特点及其对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影响。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点的选取、监测井的建设、监测形式的采取等。
2. 地下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是掌握地下水资源量和动态补给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下水的流量、离地流量等进行监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衰减规律、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等。
3. 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是地下水调查监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
4. 地下水水文特征监测地下水的水文特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流动规律、水位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和排泄规律等,通过对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移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地下水管网监测地下水管网监测是对地下水系统中的管网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以确保地下水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地下水的调查监测技术和方法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沉箱法、接触式水位计、无接触式水位计、水铁法等,采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确定监测井的设计方案和经济合理的监测周期。
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

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是指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它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是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查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资源勘查是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勘探、取样等方式,获取地下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补给途径等。
地下水资源勘查通常包括地下水的采样分析、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水质评价等工作。
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地下水井、钻孔、取水样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勘查工作,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估是指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结果,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
地下水资源评估通常包括地下水资源量评估、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估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评估等。
地下水资源量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补给途径,估算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和可用量。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水质指标,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可利用性。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评估是指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需求,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潜在利用价值。
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工作。
通过系统性的勘查与评估,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同时,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也可以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查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质量恶化等问题,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估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合作,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管理。
地下水勘查常用勘查方法

地下水勘查常用勘查方法
地下水勘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主要用于发现地下水的异常情况,例如地下水的水位、流量、地质条件、水质等,以及为地下水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以下是地下水勘查常用的勘查方法。
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了解地下水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它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学勘探、遥感技术等。
2. 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是通过调查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水位、流量、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等,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它包括地下水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地质监测等。
3. 地下水化学勘探:地下水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它包括地下水样品采集、化学分析等。
4.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检测地下结构的变化,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它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分析等。
5.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设备对地表面和地下空间进行监测和分析,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它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
6. 超声波勘探:超声波勘探是通过超声波在地下传播,检测地下结构的变化,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它包括超声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超声波分析等。
除了上述方法外,地下水勘查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技术,例如激光扫描技术、数字地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地下水的地质、水文和化学条件,为地下水勘查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地下水勘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需要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和技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水的情况,并为地下水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浅谈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

浅谈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青海地下水勘查是指对青海省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探单位或者某些单位,对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分布、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研究和勘探,从而为青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下面我们具体来浅谈一下青海地下水勘查成因分析。
一、概述青海位于中国的西部,是中国的西北省份。
地处青藏高原,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草原。
整个地区原始的地质背景,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青海的地下水属于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青海省的地下水资源极度稀缺。
二、形成原因青海省的地下水是由降雨、融雪或者冰川融水进入地下土层,经过自然地下过滤后,溢出成为地下水资源。
1.水文地质条件青海省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貌多种多样,拥有大量岩溶地貌,剖面露天的裸露岩层较多,加上青海省的岩石多以脆性岩为主,便于水分的渗透,是一个较容易产生地下水的地区。
这里地下水的渗透很深,水源来自于雪水、融雪水和降雨等等。
这些水源渗透至岩层之中,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2.气候因素青海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属于典型的高寒草地气候。
因为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地和盐湖。
所以,青海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到了大气的影响,降雨在这里是形成地下水最重要的因素。
而长时间的盐水侵蚀,也是青海地下水水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三、勘察内容在进行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的时候,必须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进行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地下水勘查结果。
1.水文地质勘查青海省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要进行地下水的勘察和开发,必须研究各区域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情况,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储量分布,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2.水化学勘查青海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a.含水层地质成分地下水中将会含有大量的岩石和矿物质成分,因此,地层的地质成因是决定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主要因素。
浅谈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点

浅谈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点矿山工程地质勘查是在矿山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水文地质勘查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矿山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水文地质信息,为矿山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点包括地下水勘查、地表水勘查、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浅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要点。
一、地下水勘查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在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地下水的勘查工作非常重要。
地下水的勘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钻探是地下水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钻探获取地下水信息。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钻探点位和钻探深度,选择合适的钻探工艺和工具,进行地下水勘查钻探。
2.水文地质断面测定在地下水勘查中,建立水文地质断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测定得到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温等信息,有利于分析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3.水文地质观测井建设水文地质观测井是进行地下水勘查的重要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等信息,为水文地质勘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对矿山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有一定的影响,进行地下水的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成分、污染情况等信息,为矿山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或积存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河道、凹陷地带的积水、地下水来水等。
在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地表水的勘查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地表水勘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表水的水文地质调查地表水的水文地质调查是地表水勘查的起步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矿山工程区域的地表水情况,包括水源地、水量、水质、水位、水流方向等信息。
为了实时监测地表水位、水质情况,需要在矿山工程区域建设地表水观测井,这样可以及时获得地表水的有关数据。
3.地表水的水理观测通过进行水流速度、水流方向、水位变化等水理观测,可以获得地表水的水文地质信息,有利于分析地表水的特性和规律。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查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勘查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调查工作,旨在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质量和可利用性。
正确而科学的地下水勘查方法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查。
一、了解地下水基本知识地下水是地壳中的自然水体,在不同类型的地层中形成存在。
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概念、成因和运动规律对于进行地下水勘查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文献阅读、相关课程学习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加对地下水的了解,为后续勘查工作打下基础。
二、地下水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地下水勘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明确勘查区域范围,确定勘查目标。
其次,收集已有的地质、地貌、水文水资源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现有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最后,确定勘查方法和技术,并将之转化为实施方案。
三、地下水勘查方法的选择地下水勘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等。
勘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勘查目标的需要进行。
同时,不同的勘查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表或井下的物理场参数来判断地下水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电法、重力法、地磁法和地震勘探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有关地下水的信息,如地下水的储存层位、水文地质构造等。
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水样,检测其中的物理化学指标和有关地下水成因的指标,从而了解地下水的质量和来源。
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包括水样的取样、分析与解释。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地下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质及其浓度的信息。
水文地质勘查是通过采集地表或井下的水文地质资料,如水位、渗流速度、渗流方向、砂、砂矿石等,评估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和资源量。
常用的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包括取水井、观测井的布设与监测,渗漏试验,水文地质剖面测量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无偏的地下水数据,帮助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四、地下水勘查的实施与数据处理在进行地下水勘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查手段和仪器设备,并合理规划勘查过程。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水文地质勘察是指通过野外勘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地下水位观测与分析、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以及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等。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首要任务。
通过野外地质勘察和取样分析,了解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分布特征、水位变动规律等信息,确定地下水的类型、形成机制和补给途径。
同时,对地下水的水源地、补给区域和水质分布进行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下水位观测与分析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设置水位观测井并定期进行水位观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动规律。
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与河流、湖泊等水文要素的关系。
这对于合理安排地下水开采量、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水质评价,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判断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可利用性,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同时,对地下水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和评估,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是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核心。
通过地下水位和水压的测量,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压力传递函数等参数的测定,揭示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传递特性。
这对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流动模拟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测定,是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和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基础。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地下水位观测与分析、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以及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研究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研究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在隧道建设之前对地下岩土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研究,以确定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地下水。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在隧道工程中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灾害风险。
本文将重点研究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首先,地下水的存在对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施工而言,地下水可能带来隧道倒塌、泥石流、水下溶洞、地层沉降等风险,增加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对于隧道的运营,地下水会导致泄水、沉降和渗漏问题,进而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进行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地下水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勘察工作进行研究。
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试验和水文地质监测。
水文地质勘察是通过野外勘查的方式,了解地下水系统的分布、流动路径和水位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试验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和试验,以获得地下水的水文特性。
水文地质监测则是对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提前预警和采取措施。
解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隧道建设方法。
根据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如地下水位、水质、水流速度等,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
例如,在高水位区域可以选择潜水开挖方法,以减少地下水泄漏和倒灌的风险。
其次是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
根据地下水的渗流特点和隧道周围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措施,以降低地下水渗漏的风险。
此外,注水试验、围岩支护和排水系统的设置等也是常见的解决地下水问题的方法。
然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
地下水系统具有非线性、非均质性和时变性等特点,其分布、流动路径和变化情况常常难以准确预测。
其次是隧道建设过程中地下水问题的随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资源与环境学院
• 2.工作范围 • 研究区域:历城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北, 南依泰山,北跨黄河与齐河县,济阳县接 壤,东临章丘市,西接长清县,区境东西 宽50公里,南北长64公里,面积 1694.25km2。地理坐标:东经116.925°— 117.386°,北纬36.325°—36.906°。
2015-1-21
15
资源与环境学院
(3)新生界 • 第四系(Q): • 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北部黄河冲积 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带。成因类型以冲洪积 为主,主要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粘土, 沿河流冲积扇堆积有砂砾石层。黄河以北 岩性以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为主,局部 夹中粗砂,最大厚度大于300m。
2015-1-21
7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水文 • 历城区境内有黄河玉符河系、小清河河系、 海河流域徒骇河系三大河系,共有大小河 流、河沟32条。主要河流有由西向东的黄 河、小清河。黄河南岸长31.77km,北岸长 16.49km,小清河境内长度35km,流域面积 825.16km2。从南部山区发源,流向由南向 北的河流有玉符河、巨野河、土河、刘公 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2015-1-21
27
资源与环境学院
• 7)2015年8月2日-2015年10月31日,完成水 文地质勘察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抽水 试验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 • 8)2015年11月1日-2015年12月1日,依次完 成水资源论证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 9)2015年12月2日开始,完成水资源论证 报告、抽水试验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完善, 12月20日前出版印刷并提交给甲方。
2015-1-21
28
资源与环境学院
物探
•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含水介质水文地质特 征的勘探叫水文地质物探 • 基本原理是不同类型或不同含水岩石或不同 矿化度的水体之间存在着物理特性上优点: 工作方便、速度快、成本低、用途广等
2015-1-21
29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30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4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5
资源与环境学院
• 3.自然地理概况 • 3.1 地形与地貌 • 历城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平 原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 北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 三部分,南部为山地丘陵地带,中部 为山前平原带,北部为临黄平原带。
2015-1-21
6
资源与环境学院
• 3.2气象与水文 • 气象 • 本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 炎热多雨,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多 东北风和西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多 年平均气温13.7℃;最热季节在六、七、八 三个月,其多年月平均气温在26.3℃以上; 最冷季节从十二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其 多年月平均气温-1.16℃~1.8℃。年平均 降水量650~700毫米。
• 奥陶系(O):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碳酸盐 岩沉积,它位于寒武系的西北缘,呈南西 -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出露不全,地层倾 向NNW,倾角8 º 左右。分为6个岩性组,其 中下马家沟组的2段(O1m2)、上马家沟 组的4段(O1m4)和八陡组(O2b),岩性 以石灰岩为主;而冶里组、亮甲山组以及 下马家沟组的1段(O1m1)、上马家沟组 的3段(O1m3)和阁庄组(O2g),岩性以 白云岩为主,总厚度775-1050m。
2015-1-21
18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19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因此,济南岩溶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 储存空间巨大。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 岩溶水水位、泉水流量与降水密切相 关。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是岩溶水 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地表水渗 漏补给,主要渗漏河流有玉符河和北沙 河。 • 5.2研究区域内平原区为第四系松散沉 积物孔隙水
2015-1-21
34
资源与环境学院
• 2. 提出水文地质物探工作的探测任务 • 考虑测区的具体地质及水文地质特点、物理 场特点、可能存在的自然与人为干扰因素及物探 仪器性能和精度,提出水文地质物探的任务 • 水文地质物探的任务有两个方面: • 通过地面物探(或航空物探)方法寻找含水层或富 水带,确定它们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度和 产状; • 通过物探测井方法准确地确定含水层(带)的厚度、 深度、富水程度、咸淡水界面位置,或测定某些 水文地质参数及完成某些水井工程探测任务(测量 井径、井斜和检查钻孔止水效果)
2015-1-21
21
资源与环境学院
• 裂隙水化学组分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 子主要以HCO3-为主,其次为SO42-、Cl-,地下 水的TDS介于345.57~1 190.32 mg/L之间。 地下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 由南东向西北表现为一定的渐变性,由 HCO3-Ca型→HCO3· Cl-Ca· Na型、 HCO3· SO4· Cl-Ca· Na型→SO4· HCO3-Ca· Na 型、SO4· Cl· HCO3-Ca· Na· Mg型发生转变。
2015-1-21
24
资源与环境学院
• 6.工作安排 • 1)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收集 资料,了解区域内地形,地质,地貌以及 区域内地下水的使用情况,同时进行区域 内机民井的调查。 • 2)2014年10月2日至2014年12月31月,在 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和物 探。此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为查明区域内 地层的埋藏条件、厚度、年代、接触关系 和岩性,查明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查明区 域内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初步布置观测孔 进行动态观测。
2015-1-21
8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玉符河,境内长度26km,流域面积 149.2km2。巨野河长度48.5km,流域 面积235km2。此外由东向西流入卧虎 山水库的锦绣川,长度36km,流域面积 221.6km2。由南向北流入卧虎山水库 锦阳川,长度32km,流域面积1819km2。
2015-1-21
历城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
一工程概况 1工作目的 2工作范围 3自然地理概况 3.1 地形与地貌 3.2气象与水文 4区域地质概况 5地下水的类型及水质 6工作安排
2015-1-21
资源与环境学院
1
资源与环境学院
• • • • • • • • •
二、物探 三、水文地质钻探 四、抽水试验 五、工程预算 六、人员组织 七、地下水资源的评价 八 、环境水文地质与水资源保护 九 、结论与建议 十 、参照规范
2015-1-21
35
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面物探
初步查明历城区断裂及其它隐伏断裂的位 置延伸方向和产状,为确定第四系厚度、 古河道的展布及黄山岩脉的的延伸情况, 掌握物探工作原始资料,因此本次物探工 作前,我们将首先对原有物探资料进行再 次开发利用,对原有资料已经解决的问题 不再投入工作量,投入最少的物探工作量, 把主要物探工作应用到确定探采结合井位 置方面。
2015-1-21
31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32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5-1-21
33
资源与环境学院
水文地质人员在物探工作中的任务
• 1.掌握物探方法的使用条件 • (1) 探测对象(岩层或含水带)与围岩之间存在比较显著 的物性差异; • (2) 物性差异要有一定的异常幅度,并能在所探测的 深度内能被目前使用的物探仪器测量出来; • (3) 异常现象能与其他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引起的异 常现象很好地区别开来; • (4) 探测对象有—定的规模(厚度或范围),埋藏不能太 深,其他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地形坡度、切割程度、 浮土厚度、工业地电、地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寒武系、
奥陶系和新生代第四系、新近系松散 沉积地层。晚太古代泰山岩群出露于 研究区南部。
2015-1-21
12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本区地层 总体上自 南往北依 次由老至 新分布。 出露和钻 孔揭露的 地层有 (见图):
2015-1-21
13
资源与环境学院
9
资源与环境学院
• 4.区域地质概况
2015-1-21
10
资源与环境学院
• 4.1地层 • 历城区的南部山丘多系太古代片麻岩构成, 向北的山丘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构成, 山前平原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沉积,其下为 岩地段内有大量火成岩侵入,形成岩体、 岩床、岩墙等结构,奠定了历城地质构造 基础。
2015-1-21
2015-1-21
22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岩溶水化学组分中阳离子以Ca2+为 主,K++Na+在南部一带含量较大,阴离子主要 以HCO3-为主,地下水的TDS一般在500 mg/L 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区内较单一,基本为 HCO3-Ca型。
2015-1-21
23
资源与环境学院
• 5.4地下水补径排关系 •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是南部山区的主要补给 来源,其次为地表水渗漏补给。岩溶水总 体流向由南向北径流,受北部燕山期岩浆岩 及石炭、二叠系地层阻挡,在其接触地带形 成岩溶水富集区。
2015-1-21
14
资源与环境学院
(1)太古代泰山岩群(Art) • 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其次为角闪片 岩、黑云变粒岩。分布于区域南部。 (2)古生界 • 寒武系(∈):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于区域中 南部,岩性主要为页岩夹灰岩,分为八个岩性组 合,自下而上依次为馒头组(∈1m)、毛庄组 (∈1mz)、徐庄组(∈2x)、张夏组(∈2z)、 崮山组(∈3g)、长山组(∈3c)和凤山组 (∈3f),其中张夏组和凤山组岩性以石灰岩为 主,总厚度550-695m。
2015-1-21
25
资源与环境学院
• 3)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20日,在上 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物探,确定区 域内的探采结合井的井位。 • 4)2015年2月21日至2015年5月5日,进行 探采结合井的施工,同时布置相应的观测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