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2教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_教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的数学教案设计

《加减混合》的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并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如“小明今天买了3个苹果,吃了1个,又买了2个,现在他有多少个苹果?”以此来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举例说明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活动,每组设计一个包含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然后交换问题进行解答。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总结反馈(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惑,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答。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以上就是关于《加减混合》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中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计算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问题表述和解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
3. 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计算。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学案例、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可选)。
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并进行讲解和示范计算。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进行问题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
第四阶段: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和答疑。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板书设计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并进行示范计算。
1. 教师设计一些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除法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除法和加减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加减法和除法,那么在同一个算式中,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a. 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b. 如果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c.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讲解练习题(15分钟)1. 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2. 强调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2.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除法和加减法?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作业内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除法和加减法。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3)能够应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2)利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演练和实践操作;(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材、黑板、彩色笔、数学作业本。
2.教学素材:教材中的相关加减混合运算例题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2.学习新课:(1)教师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通过示例向学生阐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详细解析。
(3)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并与教师一起订正答案。
(4)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统计等,从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加减混合运算。
3.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境中进行演算。
(2)学生互相出题,按照加减混合运算进行互动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学生进行一些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如数列、排列组合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4.巩固提高:(1)教师为学生布置加减混合运算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计算,并检查订正作业。
(2)在下一次课前,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教案: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这些运算的规则,并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4个苹果,我们想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们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24除以3等于8。
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8个苹果。
3. 随堂练习:如果有32个橙子,我们想要将这些橙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橙子?4. 讲解练习:我们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32除以4等于8。
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8个橙子。
5. 混合运算练习:如果有15个糖果,我们想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如果每个小朋友先分到5个糖果,然后再给他们每人额外分到2个糖果,总共他们会分到多少个糖果?6. 讲解混合运算:我们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15除以3等于5。
所以,每个小朋友先分到5个糖果。
然后,我们再将每个小朋友额外分到的2个糖果加上他们先分到的5个糖果,总共他们会分到7个糖果。
六、板书设计1. 实践情景引入:24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24 ÷ 3 = 83. 随堂练习:32个橙子,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橙子?4. 讲解练习:32 ÷ 4 = 85. 混合运算练习:15个糖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糖果?先分到5个糖果,再额外分到2个糖果,总共分到多少个糖果?七、作业设计45 ÷ 9 =63 ÷ 7 =80 ÷ 5 =2. 如果有20个球,我们想要将这些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球?如果每个小朋友先分到4个球,然后再给他们每人额外分到3个球,总共他们会分到多少个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3.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4.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答案。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PPT,展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法则
2. 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购物付款时的找零问题,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5分钟)
1. 解释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2.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三步:举例说明(10分钟)
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解释他们的计算步骤。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检查答案并讨论错误的原因。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机会。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包含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灵活运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那么当这两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教师讲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点评。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鼓励。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2教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经历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3、创设情境
1、谈话:出示情境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新授
1、提问(1)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你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
表述算式
2、提问(1)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你是怎样列式的?表示什么意思?
(3)解答时先算什么?
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
表述算式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四)练习巩固
1、出示。
同桌交流,尝试表述
指名交流
独立计算,3生板演,全班评改。
2、出示第33页想想做作第2题
同桌交流,尝试表述
指名交流
3、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交流,突出对比“同级运算”与“不同级运算”
4、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判断,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
突出:运算顺序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计算,2生板演
6、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解答第(1)(2)题,指名板演;交流评改
指名提问,全班列式
(五)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题。
课前思考:
1:教学例题时,先要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
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2:“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3:对于运算顺序的总结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时,尽量让学生来表达。
练习中也尽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运算的顺序。
4;第6题图中提供的信息较多,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
要灵活地选择信息。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时,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解决。
教后反思:
今天主要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学习混合运算中有除法的情况。
从作业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单单计算混合运算还可以,但让他们根据题意列混合算式有一些问题,有些学生不会做或者列的算式是错的。
看来,在后面的复习中要多加练习。
教后反思:
今天是在学习了加、减和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和除法的计算,学生的运算的顺序掌握较好,只是在计算中还是比较粗心,应用题的列综合算式个别学生还是有错。
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教后反思: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有了昨天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作基础,学生的运算顺序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学生具体计算的时候常常是死记运算顺序,将先做的一步写在前面,这是错误之一,另外学生的加减法,乘除的口算错误得也比较多,看来还得继续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计算好习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