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彭山区公义小学:邓政
说一说下面各式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63+2×5
30-4×7
像这样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
先算( 乘法
),再算( 加法或减法 )
综合算式: 分析:( 1)要求我们几个足球和几个篮球的价格相比较呢? 45-70÷2 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 =10(元)
=72÷8 =9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5-35 运算,先算(除法 ),
再算( 减法 )
答: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10元
例2变式题: 买1个足球和1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分析:( 1)这道题和刚才的例 2有什么不同? 综合算式: 的混合 45+70÷2 含有除法和加法
运算,先算(除法 ), =45+35 (2)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再算( 加法 )
=8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
答:买1个足球和1个篮球需要80元?
观察:45-70÷2
你发现了什么?
45+70÷2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 ( 除法 ),再算( 加法或减法 )
45-70÷2 7×6-55
45+70÷2 120+30×3
=110-9 =101
=55+18 =73
=385+215 =600

七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识点。

(一)运算顺序。

1. 先乘除,后加减。

-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式子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例如:计算2 + 3×4,先算乘法3×4 = 12,再算加法2+12 = 14。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 当式子中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3÷6,先算2×3 = 6,再算6÷6 = 1;又如计算5 - 3+2,先算5 - 3 = 2,再算2+2 = 4。

3.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 如果式子中有括号,要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例如:计算(2 + 3)×4,先算小括号里的2+3 = 5,再算5×4 = 20;又如计算[2+(3 - 1)]×4,先算小括号里的3 - 1 = 2,再算中括号里的2+2 = 4,最后算4×4 = 16。

(二)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

1. 乘法法则。

-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2)×(-3)=6,2×(-3)= - 6。

-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例如:0×5 = 0。

2. 除法法则。

-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例如:6÷(-2)=6×(-(1)/(2))=-3。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例如:(-6)÷(-2) = 3,6÷(-2)=-3。

-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例如:0÷5 = 0。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1. 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2+3 = 5,(-2)+(-3)=-(2 + 3)=-5。

-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习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习题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2.深刻理解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的掌握。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上节课的知识点。

减除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做除法,再算减法。

加除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做除法,再算加法。

二、重难点突破减除混合运算例1 小宁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49元,买3个变形金刚花了81元。

一辆玩具汽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多少钱?(1)学生独立解题。

(2)集体订正、评议。

答案:49-81÷3=49-27=22(元)答:一辆玩具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22元。

加除混合运算例2一共能装多少盒?(1)学生独立解题。

(2)集体订正、评议。

答案:10+90÷6=10+15=25(盒)答:一共能装25盒。

三、拓展提高例1红海每千克海水含盐多少克?教师提示:找准“1倍量”,画出线段图。

(1)独立列式计算。

(2)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

答案:35×2-32=38(千克)答:红海每千克含盐38千克。

例2 某小区的绿地长45米,为了美化绿地,要栽一行松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已经栽了4棵,还需要栽多少棵?教师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确定要栽多少棵树。

(1)小组内讨论、解题。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答案:45÷5+1-4=6(棵)答:还需要栽6棵。

四、课后验收1.计算。

96-36+4 240÷6×3 888-8×696-36÷4 240+6×3 888÷8-62.(1)买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羽毛球共需多少钱?(2)已经买了50个羽毛球,还想用剩下的40元全部买羽毛球,一共买了多少个?3.火眼金晶辨对错。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2节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独立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例题1: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解:12 ÷ 4 = 3,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例题2:小明有15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解:15 ÷ 4 = 3余3,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还剩3个苹果。

3. 随堂练习:练习1:小明有8个橙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练习2:小明有18个橙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4. 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讲解1:当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法则。

一般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讲解2: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先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算。

5. 作业设计作业1:完成教材第4.2节的练习题14。

作业2:小明有20个橙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答案:20 ÷ 5 = 4,每个朋友能分到4个橙子。

二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口算

二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口算

二年级上册加减乘除混合口算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例如:2 + 3 - 1,先算2+3 = 5,再算5 - 1=4;4×5÷2,先算4×5 = 20,再算20÷2 = 10。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例如:2+3×4,先算3×4 = 12,再算2+12 = 14;10 - 4÷2,先算4÷2 = 2,再算10 - 2 = 8。

3.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如:(2 + 3)×4,先算括号里的2+3 = 5,再算5×4 = 20;(10 - 4)÷2,先算括号里的10 - 4 = 6,再算6÷2 = 3。

二、加减乘除混合口算练习题。

1. 简单型(只有同级运算)- 3+2 - 1=- 5 - 3+2=- 4×2÷2=- 8÷4×2=2. 乘除法与加减法混合(先乘除后加减)- 2+3×2=- 5+2×3=- 6 - 3×1=- 2×3+4=- 3×4 - 6=3.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 (3 + 2)×2=- (5 - 3)×3=- 4×(2+1)=- (8÷2) - 1=三、答案。

1. 简单型(只有同级运算)- 3+2 - 1 = 4- 5 - 3+2 = 4- 4×2÷2 = 4- 8÷4×2 = 42. 乘除法与加减法混合(先乘除后加减) - 2+3×2 = 8- 4×3 - 5 = 7- 5+2×3 = 11- 2×3+4 = 10- 3×4 - 6 = 63.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小括号》练习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小括号》练习

4. 四年级一班有 43 人,二班有 41 人,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 7 人, 这些同学一次乘船要多少条船?
5. (1)动物园成人票每张 8 元,儿童票每张 4 元。李老师带 100 元钱,买点心 用去 20 元,剩下的可以买多少张儿童票?
( 2)张老师带女儿去动物园,买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张老师付出 能找回多少元?(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三、解决问题
1. 李明家今年第一季度一共缴电费 156 元,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缴电费 60 元, 第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少缴电费多少元?
2. 一盒装 5 个皮球共 20 元钱,每个篮球 45 元,小军要买 1 个篮球和 1 个皮 球,他一共要付多少元?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练习
班级
姓名
1. 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0 元,
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班级
姓名
一、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32 +68÷4,最后得数是 25。
2. 100 -10÷2,要先算 10÷2=5。
3. 计算 400÷5×2 时,应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二、 计算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84 ÷4+12
68
-36÷3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 比一比,算一算。 160 ÷4×3 160 +4×3 120 -3×4 120 ÷3-4
(20+30)×8 240 ÷(4×2) 200 ÷( 80÷40) 24 ×( 34-28)
2. 算一算,比一比。 120-50×2 96
÷2+4 (120-50)× 2
96 ÷( 2+4)
3. 计算下面各题。 (60+180)÷ 4 360 -( 68-12) 36 ×( 56-52)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4×3+77+(4×3)=7+12 =19=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4×3 +7=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8 ÷ 2 3 =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第二阶段:探究(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题:10 - 2 ÷ 2 = ? 15 5 ÷ 3 =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第三阶段:实践(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题:小明有15个苹果,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还能再得到2个苹果,请问最后每人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第四阶段: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出错。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第三阶段:实践”。

这个阶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混合算式中, 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 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但是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时,就 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五、当堂检测:
1、认真观察下面的题,改正错误。
360-280÷4 500-400÷20 140+60÷5
=80÷4
=100÷20
=200÷5

=40
=5
=40


12
+
=

钢笔的单价=总价÷数量 40÷5=8(元)
二、探究新知:
(三)解答。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0÷5=8(元) 40÷5+12
8+12=20(元) =8+12
=20(元) 答:一共应付20元。
综合算式: 12+40÷5
=12+8 =20(元)
二、探究新知:
(四)总结运算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混合算式中, 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 法,再算加法。
-------------
=80-69
=87
=98
=11
总结运算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乘法
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计算除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二)理解题意,分析解法 根据所求问题直接问题列出来数量关系式:
一个订书机的价钱 + 一支钢笔的价钱 = 一共应付多少元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 运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除法和加、减
法的两步式题。(重点) 2、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两
步式题的运算顺序。(难点)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6-9
-------------
=96 -9
38+4×15 -------------
=38+ 60
80-23×3
三、巩固提升:
知识点二:计算除法和减法的两步式题
一盒水彩笔15元,一盒钢笔有5支共40元,一盒 水彩笔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
三、巩固提升:
(一)理解题意,分析解法
根据所求问题直接问题列出来数量关系式:
一盒水彩笔的价钱 - 一支钢笔的价钱


=
一盒水彩笔比 一支钢笔贵的钱
15

=

钢笔的单价=总价÷数量 40÷5=8(元)
三、巩固提升: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0÷5=8(元)
15-40÷5
15-8=7(元)
=15-8
=7(元)
答:一盒水彩笔比一支钢笔贵7元。
三、巩固提升:
(三)总结运算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混合算式中, 既有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除 法,再算减法。
四、归纳总结: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⑴30÷5=6 200-6=194
⑵450÷15=30 30+125=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