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呼兰河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呼兰河传》优秀课件

量优。美正的如故萧事红,在只书因中他结们尾充萧所满说我红:幼以年上的呼我记兰所忆写,河的忘传并却没不(有了节, 选)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寂红寞的一写生作,—是—一“直失被功冷”落之被痛忽:略火的热一的生抗, 是战一时直代寻,找民着族“的爱独”立和成“为温社暖会”和的历一史生的: 主流,而坚持女性意识的创作,注定得 孤不独到的男童权年社—会—的“认失同家。”之痛:身为“女儿” 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 的命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
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
做什么。“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
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
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栽
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
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学指导:
浏览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回 答问题。如有困难,同桌商量。(10分钟)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1、她的童年生活 2、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 四、五岁 3、祖父的大花园 4、春、夏 5、十分喜欢和怀念 6、充满生机、自由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 举例说说。
感 作者介绍
动
画
中
忆
国
萧
的
红
作
家
萧
红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
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 散文集《跋涉》1933年自费出版。她的代表作《呼兰河 传》,1935年12月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亲自 校阅并写了序言。1942年1月22日病殁于香港,年仅31 岁。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寂红寞的一写生作,—是—一“直失被功冷”落之被痛忽:略火的热一的生抗, 是战一时直代寻,找民着族“的爱独”立和成“为温社暖会”和的历一史生的: 主流,而坚持女性意识的创作,注定得 孤不独到的男童权年社—会—的“认失同家。”之痛:身为“女儿” 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 的命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
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
做什么。“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
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
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栽
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
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学指导:
浏览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回 答问题。如有困难,同桌商量。(10分钟)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1、她的童年生活 2、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 四、五岁 3、祖父的大花园 4、春、夏 5、十分喜欢和怀念 6、充满生机、自由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 举例说说。
感 作者介绍
动
画
中
忆
国
萧
的
红
作
家
萧
红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
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 散文集《跋涉》1933年自费出版。她的代表作《呼兰河 传》,1935年12月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亲自 校阅并写了序言。1942年1月22日病殁于香港,年仅31 岁。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呼兰河传(优秀课件)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 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冰心
女性文学的特点
• 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是从“五四” 时期开始的。在这场被喻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中, 相继出现的女作家如繁星璀璨—— • 第一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诠释“爱的哲学”的冰心,“海 滨故人”庐隐…… • 第二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 • 第三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谌容,王安忆,张抗抗,毕淑敏,铁凝,池莉,苏童,方方, 陈染,迟子健…… • 内容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 •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 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 的理解和把握。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 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 儿”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 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 “无家”情结成为萧痛: 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 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 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 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 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 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 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 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 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在民族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双重压 迫下,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 红一生,也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创作中,也因此有了深刻的悲 剧体验和刻骨的人生悲凉,形成了独 特的审美效果。
萧红:“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 作家”——鲁迅 萧红: 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冰心
女性文学的特点
• 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是从“五四” 时期开始的。在这场被喻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中, 相继出现的女作家如繁星璀璨—— • 第一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诠释“爱的哲学”的冰心,“海 滨故人”庐隐…… • 第二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 • 第三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 谌容,王安忆,张抗抗,毕淑敏,铁凝,池莉,苏童,方方, 陈染,迟子健…… • 内容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 •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 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 的理解和把握。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 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 儿”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 逐的命运。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 “无家”情结成为萧痛: 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 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 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 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 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 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独立精神 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 写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 者”,得不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在民族悲剧和个人悲剧的双重压 迫下,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 红一生,也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创作中,也因此有了深刻的悲 剧体验和刻骨的人生悲凉,形成了独 特的审美效果。
萧红:“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 作家”——鲁迅 萧红: 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最新小学课外阅读《呼兰河传》(全)课件ppt

呼兰河的人们默默忍受着风霜雨雪
入编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摘自《呼兰河传》,现为五年级语文下册(苏教 版)第19课课文、(教科版)(我和祖父的花园)第12课课文
《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呼兰河传》,现为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 赏》(人教版)第11课课文)
《祖父》(选自《呼兰河传》,现为七年级下册(长春版)课文) 《祖父和我》(选自《呼兰河传》,现为上海六年级(预初)上学期的
•
• 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 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 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 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 而不艳的奇葩。
• 《呼兰河传》以梦幻般的笔法勾画了一个 平静而饱含幽怨的寂寞世界,宛如掠过无 声黑夜的璀璨极光,堪称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
第四章
•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 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 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 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 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第五章
•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 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 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 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 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 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 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 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 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一章
• 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
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
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
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
房、扎彩铺。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
入编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摘自《呼兰河传》,现为五年级语文下册(苏教 版)第19课课文、(教科版)(我和祖父的花园)第12课课文
《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呼兰河传》,现为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 赏》(人教版)第11课课文)
《祖父》(选自《呼兰河传》,现为七年级下册(长春版)课文) 《祖父和我》(选自《呼兰河传》,现为上海六年级(预初)上学期的
•
• 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 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 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 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 而不艳的奇葩。
• 《呼兰河传》以梦幻般的笔法勾画了一个 平静而饱含幽怨的寂寞世界,宛如掠过无 声黑夜的璀璨极光,堪称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
第四章
•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 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 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 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 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第五章
•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 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 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 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 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 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 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 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 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一章
• 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
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
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
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
房、扎彩铺。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
中国文学《呼兰河传》作品简介PPT

萧 红 ◎ 著
▪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 吃饭。该睡觉,睡觉。
▪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 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 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肆 评价感悟
读书感悟
小城故事多
尾声
交待结局
贰 内容梗概
人物介绍
“我”
“我”是个天真、 活泼、一个很古怪的人
冯歪 嘴子
他是个敢于打破 封建传统规矩的
奴隶
祖父
“我”的祖父是 个慈祥、和蔼可 亲、脾气好的人
小团圆 媳妇
她是一位健康、 天真、活泼的单
纯的小孩子
叁
作品鉴赏
中国文学《呼兰河传》作品简介
叙述视角
叁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散文化的叙述结构
在《呼兰河传》中,凭个人的天赋和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萧红打破了传统的严丝合缝的结构章法,通过自由联想将这些看似破碎 的生活画面连缀起来,进行无边的伸展,成就了一种非情节化的散文风格。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 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精髓所在。
➢ “看客”的书写,标志着作家 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不仅仅停留 在表层的野蛮陋习上,而且挺 进了国民文化心理和人格深层, 提示了这些人内在生命力的枯 萎。
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因为萧红早就意 识到“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那就是“病态的灵魂”,于是“想改正它”,正面
揭露“封建的剥削和压迫”是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
叁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儿童视角的 “陌生化效果”
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 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
好书推荐呼兰河传(共7张PPT)

族的灾难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度过传奇的一生。
2021/10/9
3
第三页,共7页。
•
茅盾先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
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
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
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序言》)
2021/10/9
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2021/10/9
5
第五页,共7页。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
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 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每年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 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呼兰河城我的 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 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 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 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 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
然而,冯歪嘴子的悲幸苦福的生女活遭性到,了也邻人是们一的位羡慕传和奇嫉性妒,人大物家,都说她王有大着姐与坏,女谣词言人层出李不清穷照,冯那歪样嘴的子受生尽活了经人们历的,冷嘲热讽。 在19儿35子年身她上首,次他以看并萧到红一了为直活笔处着名的,在希出极望版端。了苦小说难《与生坎死场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 每年到了小城举行呼盛兰举县的一日子个,封人建们有地跳主大的神的家、庭唱,秧歌然的而、她放河却灯以的柔、弱看野多台病子的戏的身、躯看面庙会对的整,个热闹世异俗常,。在民
《呼兰河传》PPT课件(上课用)2

作者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
作品简介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 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 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 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 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 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 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 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 起时的快乐时光。
提高与拓展
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 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 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 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
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 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 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故事梗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 的故事。 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 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 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但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 的,这样,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 当然还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 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 但它到底还是要复归平静,平静为一种坚韧的生活。 这都是小说中磨倌冯歪嘴子的生活提示结读者。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 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 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 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 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 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8
萧 红
.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乳名 荣华,学名秀环,后 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nǎi) 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5 年她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 场》。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 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 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 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2020/5/18
.
3
•
茅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
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
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
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
传·序言》)
2020/5/18
.
4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 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 童年生活为原型,写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 时生活压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社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 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 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 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 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度过传奇 的一生。
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2020/5/18
.
5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 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 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 个愿意。每年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 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呼兰河城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 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 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 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 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 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 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 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 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 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 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还有人们 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 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 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 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 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 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2020/5/18
.
6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
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 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 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卖馒头的老者, 脚踏着圆滚滚的鸡蛋似的冰球,背着箱子颤颤兢兢地往前走,一不小 心就跌倒了,跌倒了是很不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 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 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 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
• 本段写了呼兰小镇的冬天。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冷到 “呼吸好像冒着烟似的”的地步,冷到“人马路过,一点温
热都变得热气腾腾”。
•
老人摔倒了非但不扶,反而还偷他的馒头。反应出了这
里的人们非常冷漠、无情。
2020/5/18
.
7
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开 卷有益,相信大家一定会受 益匪浅的。
2020/5/18
.
8
萧 红
.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乳名 荣华,学名秀环,后 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nǎi) 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5 年她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 场》。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 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 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 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2020/5/18
.
3
•
茅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
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
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
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
传·序言》)
2020/5/18
.
4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 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 童年生活为原型,写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 时生活压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社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 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 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 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 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度过传奇 的一生。
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2020/5/18
.
5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 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 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 个愿意。每年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 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呼兰河城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 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 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 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 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 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 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 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 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 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 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还有人们 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 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 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 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 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 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2020/5/18
.
6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
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 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 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卖馒头的老者, 脚踏着圆滚滚的鸡蛋似的冰球,背着箱子颤颤兢兢地往前走,一不小 心就跌倒了,跌倒了是很不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 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 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 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
• 本段写了呼兰小镇的冬天。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冷到 “呼吸好像冒着烟似的”的地步,冷到“人马路过,一点温
热都变得热气腾腾”。
•
老人摔倒了非但不扶,反而还偷他的馒头。反应出了这
里的人们非常冷漠、无情。
2020/5/18
.
7
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开 卷有益,相信大家一定会受 益匪浅的。
2020/5/1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