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检测相关方法及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测定(化学发光法)

4 操作步骤
1 开机前检查
a 察看电源是否正常安全通电
b 推主机下部的前门,打开后检查洗净水与分注液的用量是否满足当日
用量废试样杯与废吸嘴是否丢弃
2 开机
a更换75%酒精,放置基质液
b 打开电脑主机及AIA-1800电源, 点击主业面进入root
c 试样吸嘴的设置及酶标识试剂,检体稀释液的设置,按主机操作版面
Reagent/Tip键,LED指示灯变为绿色,打开试剂吸嘴护罩,将酶
标识试剂,检体稀释液设置在试剂托架上,将条形码
标识面朝前
d 试剂杯的设置,按主机操作版面的Cup Sorter键,LED指示灯
变为绿色,拉开分类器抽屉将试剂托盘设置在分类器托盘上,将分类器
抽屉推到底
3 开机日检
4 日检通过后,进行标本检测,在树形菜单上进入界面设置标
本检测项目,Assay键点击开始测定
5 测定完毕后,按主机操作版面的Cup Sorter及Reagent/Tip键,LED指
示灯变为绿色,打开试剂吸嘴护罩及分类器抽屉,收集试剂放入冰箱,
更换基质液,放置75%酒精
6 点击关机,待窗口消失,关闭AIA-1800电源,在关闭电脑及主电
源
5 质量控制:
每批试剂都要使用东曹公司标准品作质量控制,请参见AIA-1800仪器操作手册。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最新版)目录1.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2.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3.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4.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正文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期间产生的血浆蛋白,它对成人来说通常处于很低的水平。
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筛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甲胎蛋白的水平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肿瘤。
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常用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它可以精确地测量甲胎蛋白的浓度。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因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而异,但一般来说,成人甲胎蛋白的正常值应该在 25ng/ml 以下。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25ng/ml,就称为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在 25ng/ml 至400ng/ml 之间,就称为低浓度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400ng/ml,就称为高浓度阳性。
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
当肝脏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的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
因此,甲胎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甲胎蛋白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及乙肝等。
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甲胎蛋白的水平。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的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超过 400ng/ml,应该高度怀疑肝癌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于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首先应该选择一种准确的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发光法。
其次,应该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等。
AFP与AFU的临床意义

AFP与AFU的临床意义AFP甲胎蛋白像对其他化验报告单一样,病人拿到一份关于AFP 的报告单时常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了解一些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AFP 是英文Alpha Fetal Protein 三个字的缩写,意为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或胎甲球。
它是胚胎时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可促进胎肝组织迅速增殖,故胎血中含量高,但出生后约1~4周基本消失,成人血中含量甚微,定性试验为阴性,最常用的定量试验(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μg /L ,超过25μg /L就为阳性,25~400μg /L 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μg /L 即为高浓度阳性。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称癌中之王!由于临床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在癌魔的肆虐蹂躏下,病人历经万劫,受尽人间折磨终难免一死,家属承受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由此造成对肝癌极度恐惧的心理。
为了有效地治疗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常称“三早”)是关键,而早诊断是最重要的一环。
然而,癌细胞就像隐藏在人海中的杀手一样,很难被人识别。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大海捞针式的化验检测方法,通过“杀手作案”时留下的“蛛丝马迹”来定性破案。
临床上把这种痕迹称作“癌性标志物”,AFP 就是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因为肝脏本身就是个血池,只要有0.1~0.2厘米的癌块便可能在血液中发现AFP 升高了,而此时用B 超、CT、磁共振等的影像学检查还难以发现(通常癌肿块应在1.0 厘米左右才能被影像学确定诊断)。
因此,肝癌化验检查阳性,有时比影像学检查阳性要早数月至1 年左右,这能为病人赢得宝贵的、也许是决定命运的治疗时间!AFP具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这是AFP 优于其他癌性标志物难能可贵的特点。
医务人员通过检测AFP ,在人群中筛查或者在临床上诊断肝癌,并采取手术或相应治疗,已使众多的肝癌患者得以延长生命甚至最终战胜肝癌。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由59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
2、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到1岁时降至10µg/L~20µg/L,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
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二、参考区间血清AFP检测的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
三、筛查血清 AFP 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 40 岁,女性≥50 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四、临床意义1、血清AFP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 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
2、血清AFP升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
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Down's 综合征的风险。
甲胎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胎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
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甲胎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FP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住院的肝病患者336例和正常对照102例,进行AF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AFP检测阳性率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较慢性肝炎组为高。
结论 AFP有助于高危人群肝癌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
【关键词】 AFP 肝癌肝硬化甲胎蛋白(AFP)是常用血生化检测项目之一,它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
本文通过对本院住院的336例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AFP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336例。
男18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50.6岁。
其中急性肝炎56例,慢性肝炎128例,肝炎肝硬化88例,原发性肝癌64例。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病原诊断:HBV(+)301例;HCV(+)9例;其他26例。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诊断。
另外选择102例为正常对照组。
1.2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仪器使用Roche Elecsys2010电发光仪。
检测标准0-20ng/ml为正常参考值。
2 结果各组病例AFP检测结果见表一表一各组病例AFP检测结果AFP检测阳性率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肝硬化组较慢性肝炎组为高。
3 讨论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时期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成人后血清中水平很低,而发生恶变的肝细胞则可恢复其合成的能力。
因此检测AFP的血清含量变化对肝癌的早发现,疗效的检测有重要意义[2]。
我国专家在《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中指出,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 0 5年 1月 ~ 0 5年 9月 我 院 收 治 的 各 型 慢 性 病 毒 性 20
【 文章 编 号] 1 7 - 2 0 2 0 ) 6 a - 9 - 2 6 3 7 1 (0 8 0 ( )0 7 0
22各型 病毒 性 肝 炎 患者 肝 功能 转氨 酶 水平 .
A P是胎 儿 血 清 的 正 常成 分 , 生后 逐 渐 停 止 合 成 , 于第 F 出 约 5周 用 常规 方法 已不 能正 常检 出 。慢 性 病 毒性 肝 炎 的 甲胎蛋 白常呈 不 同程 度 升高 。 文通 过 对 1 4例慢 性 病 毒性 肝 炎 的 本 4 甲胎蛋 白的检 测 . 讨 甲胎 蛋 白的变 化 与 肝 炎病 情 严 重 程度 探 及 预后 的关 系 。
检测 数据 以均 数± 准差 表示 . 差异 性用 t 验 ,< .5 标 其 检 P 00
视 为有 统 计学 意 义 。
2结 果
21各型 慢 性病 毒肝 炎 甲胎 蛋 白含 量 . 慢 性 重 度 、 硬化 、 细胞 癌 患者 的 甲胎 蛋 白 明显 高 于 肝 肝 慢 性 轻度 、 中度 及重 型 肝 炎患 者 ( < .5 , 表 1 P 00 ) 见 。
12 检 测 方 法 .
甲胎 蛋 白值 呈 高水 平 ,发 生 肝 癌 的 比例 明 显增 高 ( < P 00 )见 表 3 .5 , 。
表 3 甲 胎 蛋 白 水 平 与 肝 癌 的 关 系
3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 常 人 肝 细 胞 失去 合 成 A P的 能力 。血 清 中含 量 极 微 F 。
表 2 谷 丙 转 氨 酶 与 甲胎 蛋 白 的关 系 比较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是由糖链结构不同的甲胎蛋白(AFP)衍生而来,包括AFP-L1、AFP-L2、AFP-L3三种,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L2主要来自卵黄囊肿瘤,怀孕期间母体内可检测到;AFP-L3为肝癌细胞特异性产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预后和治疗及评价肝癌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检测方法AFP-L3的常用检测方法是根据AFP异质体对植物血凝素(如LCA、刀豆素ConA或豌豆凝集素PSA)结合能力的不同,先进行异质体分离,然后应用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检测;主要包括经典方法: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推荐方法:亲和吸附离心管法。
三、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AFP-L3%(AFP-L3/总AFP)<10%。
各实验室最好根据本室使用的检测系统,检测一定数量的正常人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四、临床意义1、甲胎蛋白异质体阳性的妊娠妇女,也可出现AFP和AFP-L3结果增高情况,一般属于生理变化。
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AFP-L3特异性高于总AFP,但敏感性与总AFP无明显差异;与其他指标如AFP、AFPmRNA或AFU等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率。
3、肝癌辅助诊断指标AFP-L3值与总AFP值无相关性,是独立于总AFP值的肝癌辅助诊断指标。
4、AFP-L3>10%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存在;AFPI3为低值时也不能否定肝癌的存在,因为约有15% ~30%的AFP阳性肝癌患者AFP-L3<10%。
5、某些肝脏良性疾病如急性肝炎、暴发性或重症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也可能会出现AFP-L3的升高,建议与其他检查手段联合使用,综合判断。
6、目前认为AFP-L3 >25%提示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区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与非原发性肝癌、或者良性肝病引起的AFP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形成过程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
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胎儿在有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
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
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
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肿瘤细胞可恢复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的癌组织中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甲胎蛋白检测方法
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不同,正常值水平也有所不同,测量方法主要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三种测量方法,正常值范围如下:
一、甲胎蛋白(AFP)用酶联免疫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
二、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正常值为:≤20μg/L。
三、甲胎蛋白(AFP)用放射免疫电泳法测量时的正常值为:≤25μg/L(重点提示:若在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为高浓度阳性,若甲胎蛋白升高幅度不大,在50ug~300ug/L,可能是病毒性肝炎)。
临床意义
AFP含量升高见于:(1)原发性肝癌,常>300ug/L,但也有部分患者AFP 始终不升高;(2)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3)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如睾丸癌、畸胎癌等;(4)妊娠,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含量开始升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CEA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可溶性糖蛋白,主要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以及胎儿的胃肠组织中。
因此,在转移性肝癌、肝硬化等疾病中亦可见升高。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细胞的溶酶体内以及血液和体液中。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明显升高,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AFU也可见升高。
因为AFU活性与AFP浓度无相关性,特别是小肝癌患者,AFU阳性率明显高于AFP。
因此,AFP与AFU(a-L-岩藻糖苷酶)、CE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供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AFP扩展分析
AFP好像是成人血中白蛋白的相应物质,而白蛋白是AFP的替代物。
白蛋白在控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起重要作用,而AFP可能主要在于维持正常妊娠,并保持胚胎不受母体排斥,已知AFP能结合求偶素。
甲胎蛋白视为是一种肿瘤信号,它意味着肝脏可能产生了肝癌。
关于甲胎蛋白与肝癌的关系,其实甲胎蛋白可用来当做检验肝癌的指标。
但是,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肝癌的大小并无绝对关系。
甲胎蛋白和肝癌两者的关系有两点要注意一下:
第一,小型肝癌约有三分之一不会有甲胎蛋白上升,所以甲胎蛋白正常并不表示没有肝癌的存在。
第二,肝炎本身也会引起甲胎蛋白稍微的上升,因肝炎而产生的甲胎蛋白上升,其意义表示,受损的肝脏发生再生现象,而不是表示并发了肝癌。
此种因肝炎导致的甲胎蛋白升高,其数值一般都在等400以内(当然也有例外)。
须注意的
是,当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下降以后,若甲胎蛋白并未跟着下降,则必须要考虑并发肝癌的可能性。
此外,孕妇血中的甲胎蛋白值也会高一些。
甲胎蛋白越高,并非表示肿瘤越大。
不过,如果是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自己以前的数值比较)是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可作为治疗成功与否,以及是否有肿瘤复发的一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