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精)
AFP与AFU的临床意义

AFP与AFU的临床意义AFP甲胎蛋白像对其他化验报告单一样,病人拿到一份关于AFP 的报告单时常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了解一些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AFP 是英文Alpha Fetal Protein 三个字的缩写,意为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或胎甲球。
它是胚胎时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可促进胎肝组织迅速增殖,故胎血中含量高,但出生后约1~4周基本消失,成人血中含量甚微,定性试验为阴性,最常用的定量试验(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μg /L ,超过25μg /L就为阳性,25~400μg /L 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μg /L 即为高浓度阳性。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称癌中之王!由于临床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在癌魔的肆虐蹂躏下,病人历经万劫,受尽人间折磨终难免一死,家属承受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由此造成对肝癌极度恐惧的心理。
为了有效地治疗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常称“三早”)是关键,而早诊断是最重要的一环。
然而,癌细胞就像隐藏在人海中的杀手一样,很难被人识别。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大海捞针式的化验检测方法,通过“杀手作案”时留下的“蛛丝马迹”来定性破案。
临床上把这种痕迹称作“癌性标志物”,AFP 就是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因为肝脏本身就是个血池,只要有0.1~0.2厘米的癌块便可能在血液中发现AFP 升高了,而此时用B 超、CT、磁共振等的影像学检查还难以发现(通常癌肿块应在1.0 厘米左右才能被影像学确定诊断)。
因此,肝癌化验检查阳性,有时比影像学检查阳性要早数月至1 年左右,这能为病人赢得宝贵的、也许是决定命运的治疗时间!AFP具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这是AFP 优于其他癌性标志物难能可贵的特点。
医务人员通过检测AFP ,在人群中筛查或者在临床上诊断肝癌,并采取手术或相应治疗,已使众多的肝癌患者得以延长生命甚至最终战胜肝癌。
孕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孕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测母体内血清甲胎蛋白 (AFP)用于监测产前多种因素致胎儿先天异常这一临床实验手段所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孕妇体内胎儿神经管缺陷性疾病(NTD)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神经管缺陷性疾病 (NTD),是美国第二常见的严重胎儿畸形。
一些孕期妇女具有危险因素,使她们怀有NTD儿的风险增加。
然而,至少95%的NTD发生在那些没有家族史的家庭(低危妇女)。
对NTD低危妇女的筛查方法是检测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包括专门或目的性的超声检查及羊水检查。
母体血清AFP筛查通常在孕14周到孕22周之间进行。
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逐渐增加,大约在孕28~32周时达到相对稳定期。
当胎儿出现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或腹壁缺陷时,羊水和母体血清中的AFP显著升高。
由于孕龄、多胎妊娠和胎儿死亡可能使血清AFP异常升高,在评价升高的母体血清AFP时,应当进行一次基础的超声检查。
1.试验资料1.1对象受检者来自我院门诊做常规产检的妊娠妇女,孕周在16~20周,因高度怀疑畸胎或死胎、难免流产、羊水过多的孕妇作为试验组,另选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后经追踪均在我院足月产健康儿;1.2方法清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 -20℃保存或即刻测定。
我科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症或胎儿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危险系数。
试剂为上海贝喜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试剂。
AFP最低检出量:2.0 IU/mL测定范围:0~40 IU/mL测定精密度:AFP:≤12%2.结果在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2年中对3072例孕中期孕妇血清进行AFP检测,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计算风险率,筛查出28例NTD高风险孕妇,筛查阳性率为9.11%;追踪对其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扫描,共检出3例畸形胎儿,占筛查高危孕妇的14.2%。
3.讨论根据孕妇年龄和血清样本中AFP/hCG测定值得到的综合危险系数,是提示唐氏综合症的发生概率也及可能性、概率越高,可能性越大。
病毒性肝炎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A P升 高 (0~2 0p / 、 F 2 5 . L 互±s为 17 548 5 , 随 g 0 . . ) 并 -
病情 的 进 一 步 加重 、 清 A P呈 上 升 趋 势 , 他 各 血 F 其 项 生 化指 标 的 异 常 更 加 显 著 ( 1 , 血 清 A P升 表 )而 F
维普资讯
中国实验诊 断学
2 生 旦 筮 查
笙
『] 1 任开 佯, 尚莉莉 . 病毒性肝 炎患 者血清 L 胎蛋 白检 测 lO例 [] } j 2 J.
蚌 埠 医学 院 学 报 , S , l5 :5 . l 2 ( ) 3 5
A P均 值与 1 行 A P均 值 比较 , 显 著 差 异 ( F 4d进 F 有 P <0.5 , 其 他 指标 在 7d和 1 0 )而 4d时 的 均值 相 比却
19 9 0年全 国 病 毒 性 肝 炎 会 议 修 订 的 诊 断 分 型 标 准
进行分型 : 急性 肝 炎 2 5例 、 性 重 症 肝 炎 4 慢 4例 、 肝
炎后 肝 硬化 2 0例 , 检 测 病 毒 血 清 学 为 乙型 肝 炎 , 经 无 其 他 肝 炎病 毒 混 合 感 染 。 经 治 疗 , 转 7 好 8例 , 好
愈 高 , 后 愈 差 , 化 组 血 清 A P峰 值 明显 高 于 好 预 恶 F
胎儿 血 浆 A P值 可达 3m / l周 岁末 婴 儿 A P F gm , F
的浓 度 接 近 成 人 , 般 健 康 成 人 A P浓 度 低 于 2 一 F 5 L 【 当 患原 发 性 肝 细 胞 癌 时 , 变 的 肝 细 胞 又 。 恶
甲胎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
金慰鄂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年(卷),期】1990(005)003
【摘要】甲胎蛋白(AFP)合成于胎肝、卵黄囊、胸腺及胃肠道。
胎儿肝细胞开始全部分泌AFP,以后多数分泌白蛋白,仅少数保留此功能,因此,认为AFP 系胎儿白蛋白。
AFP 有免疫抑制功能,在孕妇及肝癌患者血清中未发现甲胎蛋白抗体。
这种免疫功
能的低下对胎儿有利,而对肝癌则不利。
成人血清中仅含微量 AFP(<25ng/ml),含
量增高,称高 AFP
【总页数】1页(P137)
【作者】金慰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和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周泽云
2.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敬秀平;刘珊;宋小平
3.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在结肠息肉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J], 管雪
梅
4.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兰剑锋;张应泉;曾丽娇
5.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J], 邱艳;赖娟;占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病检查甲胎蛋白的意义是什么

肝病检查甲胎蛋白的意义是什么
专家指出,甲胎蛋白升高是肝细胞受损、坏死继而增生修复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甲胎蛋白用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是:AFP>200ng/mL,持续8周;或AFP>400ng/mL,持续4周。
在排除其他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后,结合定位检查,即可作出肝癌的诊断。
但是专家提醒患者,在甲胎蛋白诊断肝癌时,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癌体直径小于2厘米,癌组织分化程度接近正常肝细胞,某些肝细胞癌的细胞株不能合成甲胎蛋白,对于这部分患者,动态观察尤为重要,必要时须借助于其他标记物检测。
由上可知,肝病检查甲胎蛋白在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所以甲胎蛋白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癌,还应借助其他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AFP大于55ug/L持续4周。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除AFP阴性肝癌的可能外,若AFP小于20ug/L者,原发性肝癌基本不可能;在100-300ug/L之间者必须进行随访,密切观察AFP的动态变化,注意可能的小肝癌AFP在350-500ug/L,或含量明显增高者,必须参考其他检查,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可能;如AFP为500-1000ug/L,且含量在短期内不断升高,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很大,但必须建议做活检;AFP大于1000ug/L 者,甚至在近期内AFP含量迅速升高,则原发性肝癌诊断基本可确定。
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

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
一、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二、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三、甲胎蛋白偏高时怎样保健护理
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1、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
首先,我们先简单来了解甲胎蛋白正常值。
如果甲胎蛋白化验单上甲胎蛋白≤400微克/升,则显示为阴性,临床意义:未患有肝癌。
(不过,胎蛋白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因为检查的结果可能是假阴性。
)如果甲胎蛋白≥400微克/升,则显示为阳性,临床意义:有可能患有原发性肝癌。
不少患者从初次检测到甲胎蛋白阳性到出现典型临床表现,间隔为11个月-1年多。
所以如果早期检测到甲胎蛋白阳性并排除假阳性的患者,即可考虑按肝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孕妇的甲胎蛋白化验单,其甲胎蛋白标准值是不一样的,因为甲胎蛋白的标准跟怀孕周数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结合怀孕周数来看。
在孕10-16周,甲胎蛋白不超过400μg/l的,一般属正常生理现象。
但甲胎蛋白数值越高,则胎儿是无脑儿、脊柱裂等情况的可能越大。
2、甲胎蛋白什么时候测
甲胎蛋白一般是在孕期16-20周时测,因为这个时候甲胎蛋白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
孕妇在这时候做血样检查,可以测定血液中的甲胎蛋白水平,能够帮助发现胎儿神经缺损,唐氏综合征、肾脏和肝脏疾病等情况,因此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前项目。
但是甲胎蛋白的检测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完全确诊,如果要诊断胎儿的疾病情况,还需要做进一步检。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由59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
2、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到1岁时降至10µg/L~20µg/L,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
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二、参考区间血清AFP检测的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
三、筛查血清 AFP 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 40 岁,女性≥50 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四、临床意义1、血清AFP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 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
2、血清AFP升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
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Down's 综合征的风险。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AFP水平在出生后逐渐下降,成年人的血液中AFP水平非常低。
然而,一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会导致AFP水平异常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因此AFP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首先,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AFP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常常升高。
AFP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活动程度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监测AFP水平的变化来判断肝细胞癌的进展情况和预后。
除此之外,AFP对于诊断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前后的评估、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肝移植后的复发风险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AFP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胎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婴儿脑积水、脊柱裂等疾病,会使AFP水平升高。
通过测量胎儿脊液和羊水中的AFP水平,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此外,在孕妇产前血清中检测AFP水平,也可以用于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此外,AFP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睾丸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AFP在睾丸癌患者中往往升高。
因此,AFP的测量可以辅助睾丸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还有一些其他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FP水平的升高,如肝炎、肝硬化、何杰金氏病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单独监测AFP水平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以帮助确定病因和诊断。
总的来说,甲胎蛋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测量AFP水平的变化,可以提供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管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AFP水平的变化并不是特异性的,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检测AFP可早期发现肝癌吗?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通过检测血清AFP,对自然人群或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普查,对可疑病人动态观察AFP的变化,能够对早期肝癌作出诊断,特别是结合B超、CT 等影像学检查,使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早诊断成为可能。
1972年Malt曾预言AFP可望测出症状出现前的肝癌,同一年Purves发现一例直径仅0.5cm的无症状肝癌,其AFP为300µg/L。
我国从1971年起在自然人群及肝癌高危人群应用检测的方法进行普查以来,发现、诊断了许多无症状的肝癌病人,从而使他们得到早期治疗。
这些也证实了AFP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利用AFP普查能够诊断无症状、体征的亚临床肝癌,以对流法检测AFP进行普查可在症状出现前平均3.1个月作出诊断,而较为敏感的血凝法则可在症状出现前8个月即能作出诊断。
就诊病人中的亚临床肝癌(无症状、体征)仅占0.4%,而1981年对重庆地区20余万人的AFP普查,检出肝癌41例,其中亚临床肝癌病人占69.23%。
以AFP普查发现的肝癌病人免疫状态明显好于就诊病人,且AFP浓度也低于就诊的病人,其中经手术切除者72.7%为小于5cm的小肝癌。
AFP普查诊断肝癌的可靠性较高。
上海市一组大规模的普查,根据AFP对流法阳性或定量大于等于500µg/L,持续1个月以上,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肿瘤的标准,诊断肝癌的可靠性达98.2%。
另一组普查结果,西安市根据SGPT正常,AFP对流法阳性持续3周,或定量AFP大于200µg/L持续8周,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的AFP 诊断肝癌的可靠性达98%。
从早期诊断的角度出发,只有采用高敏方法如RIA法检测AFP才有可能早期发现肝癌,但随其敏感性的提高,专一性有所下降。
且对伴有转氨酶异常的肝癌病人,AFP诊断的可靠性有所下降,需认真与活动期肝病加以鉴别。
AFP早期诊断的步骤:可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或自然人群等进行每年一次的普查。
通常以高敏方法(血凝法)用于指血进行初步筛选,阳性者再进行其他检查和观察AFP 的动态变化,从而作出相应诊断。
AFP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在于可以使病人获得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以期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AFP诊断肝癌的标准是什么?AFP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多数学者认为对流法测得AFP阳性,或定量AFP在400µg/L以上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1977年12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上曾拟定:“如无肝癌其他证据,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大于500µg/L持续1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近年来,由于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l)等现代影像学的发展,AFP结合影像学检查对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又进行了补充。
1990年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合编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对肝癌临床诊断补充如下:(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µ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血管瘤及转移性肝癌,并且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µ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疽而ALP或GGT 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变。
以上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全面,其中AFP诊断需与非癌性肝病引起的AFP阳性鉴别。
⑤肝硬变:近一半左右的肝硬变病人伴有AFP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持续的时间多在3个月以内。
3.如何区分肝癌和非癌肝病出现的AFP升高?肝癌细胞可以产生AFP,而一些非癌性肝病也可产生AFP,如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通常非癌肝病产生的AFP量较少,且持续时间短。
有些肝癌常会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病,而慢性肝病本身又潜伏着肝癌的隐患,给AFP升高病人的鉴别造成困难。
一般认为非癌肝病中,AFP的浓度多在500µg/L以下,且为一过性。
其产生AFP的机理与肝细胞的再生有关,此外,肝炎病毒对AFP合成基因的去抑制,使AFP合成增多,也可能是AFP增高的原因。
由于肝癌多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所以对AFP含量较高的病例应注意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以下几方面有助于鉴别:(1)肝癌除非经过有效治疗,AFP多持续升高,而慢性肝病的AFP升高多为一过性,随病情好转而下降。
(2)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数倍于正常,而AFP轻度升高;动态观察,AFP与ALT 呈同步关系,即二者几乎同时升高或下降;此时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反之,如AFP升高明显而ALT正常或AFP的升高不伴有ALT的异常,则肝癌的可能性大。
(3)AFP浓度在500µg/L以上时,即使ALT轻度升高,仍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大。
(4)急性肝炎过程中伴有血清ALT的升高,而肝癌ALT正常或轻度升高。
(5)慢性肝炎、肝硬变少数病例可出现AFP升高,而ALT显示正常或轻度升高。
此时须注意与早期肝癌鉴别,应对AFP进行动态观察,最好每2~4周复查1次,同时进行影像学的动态观察。
除个别病例外,AFP多在3个月左右显示下降趋势,而肝癌AFP呈持续高峰或逐渐上升。
(6)非癌性肝癌AFP阳性率约为23%,含量大多在200µg/L以下;肝癌阳性率大致为70%,且多数在200µg/L以上。
但不能根据一次AFP浓度在200µg/L以上或以下,闹作出肯定或否定肝癌的诊断,须动态观察AFP并结合影像学资料作出诊断。
总之,如慢性肝病患者出现AFP升高,应密切动态观察AFP的变化,周密检查(包括影像学),注意肝癌发生的危险性。
4.AFP增高的程度与肝癌的严重程度一致吗?肝癌病人AFP主要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因此AFP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情况。
一般地说,AFP越高、癌**分化程度越差、临床病情进展越快、手术切除机会越少,患者的生存期亦越短。
(1)年龄与AFP的含量;肝癌病人中AFP对流法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如20~29岁年龄的阳性率为85.7%,40—49岁年龄组为67.5%,而60岁以上组阳性率为70%。
性别与AFP的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关系。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AFP的含量:肝癌患者HBsAg是否阳性与AFP的关系不大。
(3)普查与就诊病人的AFP含量,普查病人中肝癌的AFP扩散法阳性率明显低于就诊肝癌病人,而普查病人中早期肝癌率较就诊肝癌病人高。
(4)临床分期、病型、是否合并肝硬变与AFP的关系:肝癌早期病人AFP含量明显低于中、晚期病人,但中、晚期病人之间AFP的含量差别不大,此点国内外报道有相似之处。
而病型、是否合并肝硬变及肝硬变的严重程度与AFP关系不大。
(5)肿瘤大小、大体病理与AFP含量:一般肿瘤体积越小,AFP含量越低。
有资料显示,AFP扩散法阳性率在单个结节小于5cm的小肝癌为26.9%,而巨块型为62.2%,多发结节型为53.8%。
(6)**学类型、分化程度与AFP含量:肝细胞癌AFP含量最高,其次是混合型肝癌,而胆管细胞癌最低。
癌细胞分别为I级和Ⅳ级者,AFP含量较低,Ⅲ级AFP 含量最高。
(7)AFP含量与肿瘤切除率及病人生存率的关系:AFP含量在20~5000µg/L者,切除率最高;而AFP小于20µg/L者次之;AFP大于5000µg/L者,手术切除率最低。
AFP大于5000µg/L的肝癌病人,1年生存率最低。
总之,普查病人,病期早、肿瘤小者,其AFP含量也低,手术切除率较高,生存期也较长;分化好和未分化肝癌、年龄大、非肝细胞型肝癌AFP含量较低。
5.AFP的动态改变与肝癌病情变化有什么关系?AFP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所以AFP的动态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病情的变化,评价各种治疗,估计手术的疗效以及预报复发。
(1)AFP的动态改变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一般情况下,AFP含量的上升多提示病情的恶化,几乎没有随AFP含量的上升而病情好转者。
但AFP含量的下降,则既可能反映病情好转,也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须结合各项资料全面分析。
(2)AFP动态改变与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AFP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大小,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视为各种治疗方法消灭肿瘤能力的一个敏感指标。
据分析术后AFP 是否降至正常值,是影响预后最明显的因素。
在各种治疗方法中,小肝癌行根治性切除后,几乎全部病例AFP降至正常,反映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效果最为理想;大肝癌病人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者,大约63.6%的病人AFP降至正常;经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AFP降至正常的比率明显下降,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3)AFP动态改变与肝癌手术的关系:①术前AFP动态改变与手术切除率和预后的关系:在AFP持续高浓度、持续中等浓度及低浓度升高三者之间,手术切除率及1年生存率均依次升高。
术前AFP持续阳性6个月以内者,根治性切除率为70.8%,术后AFP降至正常者占?9.2%;而AFP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者,大多数无根治性切除的机会,AFP也难降至正常。
②术后AFP动态改变对判断手术彻底与否、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AFP对流法在2~3周内转为阴性,放免法测定AFP的含量也多在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
若AFP含量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大,或经过一段时间的AFP含量下降后又再升高,或者是AFP转阴性后再度转为阳性,是癌肿切除不干净、局部复发或已有转移的征兆。
(4)AFP动态改变与肝癌预后的估计:根据AFP的含量及变化特点,将肝癌分为三种类型:①AFP含量在10µg/L以上,且AFP每周变动大于10µg/L;②AFP含量在10~200µg /L之间,并且在3~4个月内AFP含量变动达1000µg/L;⑧AFP含量在200µg/L以下并AFP全过程变动在200µg/L以内。
该三种类型预后不同,第一种类型预后最差。
6.检测AFP有什么临床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产生AFP的场所也不相同。
在胚胎期,胎儿肝细胞、卵黄囊是产生AFP的主要场所;出生后,当肝脏受损伤出现肝细胞再生时也可产生较多的AFP;肝癌细胞本身也具有合成AFP的功能。
因此检测AFP除在肝癌的诊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应用:(1)对肝炎预后的评价:一般认为AFP是由再生肝细胞产生的,所以其变化与肝细胞的再生有关,而与谷丙转氨酶(ALT)、肝炎类型、自身抗体的有无及**学所显示的严重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