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测定(化学发光法)

合集下载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摘要:I.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简介A.甲胎蛋白检测的重要性B.电化学发光法的原理II.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A.甲胎蛋白的正常值范围B.影响甲胎蛋白值的因素C.甲胎蛋白值的临床意义III.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在临床中的应用A.肝癌的筛查和诊断B.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IV.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检查的注意事项A.检查前的准备B.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C.检查结果的解读正文: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甲胎蛋白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期间产生的蛋白质,其水平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

在成人体内,甲胎蛋白的水平应该很低,但当肝脏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的值会显著升高,因此,甲胎蛋白检测对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的正常值范围一般为小于20ng/ml。

影响甲胎蛋白值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脏疾病等。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甲胎蛋白值越低;女性比男性甲胎蛋白值稍高;体重过重或肥胖的人甲胎蛋白值可能会升高。

此外,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也会导致甲胎蛋白值升高。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除了用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乙肝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进行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并避免剧烈运动。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移动。

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由医生进行判断。

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

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

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杨宗桥;付敏;付善书【摘要】目的了解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参照相关评价方案对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进行线性试验、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比较,并采用25份含有高、中、低值的患者血清标本用两种方法平行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87 8,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电化学发光法明显高于放射免疫法;线性范围电化学发光较放射免疫法宽;试验重复性电化学发光法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更能满足临床需要,可以取代放射免疫法用于临床检测血清AFP.【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9)005【总页数】2页(P611-612)【关键词】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作者】杨宗桥;付敏;付善书【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凯里,556000;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凯里,556000;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凯里,556000【正文语种】中文电化学发光法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及试剂无毒性等特点,迅速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显示出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

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

2010年9月本室引进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来,已应用于临床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半年有余。

为更好地了解电化学发光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越性,以确定是否取代放射免疫分析法,作者参照相关评价方案,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5例患者血清标本全部来自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0岁。

1.2 仪器与试剂电化学发光法采用瑞士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AFP检测试剂;放射免疫分析法采用FJ-2003/5OP型γ计数仪(西安)及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提供的甲胎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试验参数均参照试剂说明书。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最新版)目录1.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2.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3.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4.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正文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期间产生的血浆蛋白,它对成人来说通常处于很低的水平。

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筛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甲胎蛋白的水平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肿瘤。

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常用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它可以精确地测量甲胎蛋白的浓度。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因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而异,但一般来说,成人甲胎蛋白的正常值应该在 25ng/ml 以下。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25ng/ml,就称为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在 25ng/ml 至400ng/ml 之间,就称为低浓度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400ng/ml,就称为高浓度阳性。

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

当肝脏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的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

因此,甲胎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甲胎蛋白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及乙肝等。

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甲胎蛋白的水平。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的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超过 400ng/ml,应该高度怀疑肝癌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于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首先应该选择一种准确的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发光法。

其次,应该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等。

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

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

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
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简称ECLIA)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进行检测的检验方法。

它是一种亲和层析法,利用抗体选择性地吸附抗原,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人体胚胎中广泛存在的糖蛋白,成人体内AFP水平极低。

AFP的测定对于胎儿的异常、肝细胞癌、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测定中,常用的正常值范围为0-7ng/ml。

但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实验室,其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正常值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只是一种参考范围,单纯的正常值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人体的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生理周期、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等,因此,在诊断疾病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测定可以有效地评估人体AFP水平,对于肝细胞癌、胚胎性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在使用电化学发光甲胎蛋白测定时,需要了解其正常值范围有限制性,不能单纯依靠正常值做出诊断,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病情分析才是正确的方法。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并且在胎儿发育和某些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AFP在体内的水平是否正常。

下面将介绍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及其意义。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在0-10 ng/mL之间。

这意味着在健康人群中,甲胎蛋白的浓度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如果检测结果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提示存在某种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特别是肝癌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情况。

在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肝癌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

通过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还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的甲胎蛋白水平会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提示存在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或胎儿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提供了一种参考标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的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时,最好参考实验室提供的正常范围。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在0-10 ng/mL之间,可以帮助评估肝癌和胎儿发育异常等疾病的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的范围可能因实验室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应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并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操作规程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操作规程

甲胎蛋白检测操作规程【检验原理】产品采用双抗体来心法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在微孔版的孔内先包被了识别抗AFP的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另一株与之配对的单克隆抗体。

待测孕妇血清样本中的AFP与包被的和酶标记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形成夹心抗原抗体反应。

再加上发光底物,用微孔板发光分析仪读取发光数值,发光值与待测血清中AFP含量成正比。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于2-8℃避光贮存,不得冻存,有效为12个月。

开封有效期:板条开封后2-8C存放效期为3个月,其他液体组份同成品试剂盒效期。

【检测仪器及试剂】仪器:重庆科斯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潍坊康华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样本要求】抽取静脉血3mL,置一次性采血管内,充分离心,吸取血清,不应有溶血及细胞颗粒:血清标本4℃存放最好不要超过3天,若不能及时检测,应-20℃冻存,检测时应将标本融化后混合均匀,并避免反复冻融。

【检验方法】手工操作步骤:1、将在冷藏环境中贮存的试剂室温平衡30分钟2、,将浓缩洗涤液按1:40的比例稀释,摇匀备用,作为应用洗涤液3、根据AFP参考品、质控品及待测标本确定所需孔数。

4、直接取AFP参考品、质控品及标本各25微升加入相应孔内,再每孔加入50 微升AFP酶结合物,用振荡器振荡30秒钟(此步非常重要),盖上封板膜,置37℃温浴1小时。

5、取出,用应用洗涤液洗涤5次,洗涤时每孔注满洗涤液,停留10秒后吸尽拍干。

6、根据使用量,将底物液A、B按1:1混匀,现用现配。

每孔加入50微升,用振荡器振荡20秒钟,设定每孔测量时间为1秒,于10-20分钟内测定结果。

仪器操作步骤:按照重庆科斯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操作规程检测。

【参考区间】测定正常人血清样本并结合参考文献的报道,建议正常参考值范围如下:正常人血清中AFP浓度<20ng/mL若用于产前筛查,应结合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估软件使用。

由于地区及人群的差异,以上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在长期实践中应建立本实验室自己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1. 简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胚胎发育期间产生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

在妊娠早期,AFP主要由胎儿的肝脏分泌,随着妊娠的进行,AFP逐渐从母体血液中转移到胎盘和羊水中。

因此,在孕妇和新生儿中检测AFP可以用于评估先天性畸形和某些疾病的风险。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Alpha-fetoprote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AFP水平来评估相关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应用。

2. 正常值范围甲胎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孕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值范围:•成人男性:0.5 - 10 ng/mL•成人女性:0.5 - 15 ng/mL•妊娠第一孕周:0.5 - 50 ng/mL•妊娠第二孕周:15 - 100 ng/mL•妊娠第三孕周:30 - 200 ng/mL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甲胎蛋白检测时,最好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3. 临床应用3.1 孕产期评估甲胎蛋白水平在孕产期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孕妇血液中的AFP水平,可以筛查出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如神经管缺陷(如脑脊髓管闭合不全)、腹壁缺陷(如腹壁疝)、唐氏综合征等。

3.2 肝病诊断与监测在肝病诊断与监测方面,甲胎蛋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AFP可以提示肝细胞癌、肝细胞再生和某些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此外,在接受肝移植或化疗的患者中,监测AF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3.3 其他临床应用甲胎蛋白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睾丸和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中,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一个指标之一。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研究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研究
1.1.3仪器与试剂实验组为苏州长光华医EVERESYS A1800化学发光测定仪,试剂为配套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对照组为瑞士Roche 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Roche配套甲胎蛋白(AFP)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校准品分别为长光华医及Roche的专用校准品,质控品均为Roche提供的冻干质控品。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系统对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进行测定比对,探讨二者间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根据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NCCLS)的EP9-A2文件,收集50例本院就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以Roche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对比仪器(x),长光华医A1800化学发光测定仪为实验仪器(y),同时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分析两种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r=0.996),一致率为94%。结论: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的前提下,2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实验仪器能基本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1.3.2绘制散点图散点图Y轴:实验方法每样本双份测定的均值;X轴:对比方法每样本双份测定的均值。
1.3.3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采用SPSS19.0软件对测定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比方பைடு நூலகம்为x变量,实验方法为y变量,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bX+a及相关系数r;并计算出在医学决定水平处(Xc),两种方法的预期偏差[4]。
1.2.4样本测定按EP9-A2文件的要求,每天测定8份样本,分别用实验组方法和对照组方法进行双份测定,连续测定7d。测定时先对样本用1至8号排序,按顺序1~8测定第1次,顺序8~1测定第2次。测定在2h内完成[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操作步骤
1 开机前检查
a 察看电源是否正常安全通电
b 推主机下部的前门,打开后检查洗净水与分注液的用量是否满足当日
用量废试样杯与废吸嘴是否丢弃
2 开机
a更换75%酒精,放置基质液
b 打开电脑主机及AIA-1800电源, 点击主业面进入root
c 试样吸嘴的设置及酶标识试剂,检体稀释液的设置,按主机操作版面
Reagent/Tip键,LED指示灯变为绿色,打开试剂吸嘴护罩,将酶
标识试剂,检体稀释液设置在试剂托架上,将条形码
标识面朝前
d 试剂杯的设置,按主机操作版面的Cup Sorter键,LED指示灯
变为绿色,拉开分类器抽屉将试剂托盘设置在分类器托盘上,将分类器
抽屉推到底
3 开机日检
4 日检通过后,进行标本检测,在树形菜单上进入界面设置标
本检测项目,Assay键点击开始测定
5 测定完毕后,按主机操作版面的Cup Sorter及Reagent/Tip键,LED指
示灯变为绿色,打开试剂吸嘴护罩及分类器抽屉,收集试剂放入冰箱,
更换基质液,放置75%酒精
6 点击关机,待窗口消失,关闭AIA-1800电源,在关闭电脑及主电

5 质量控制:
每批试剂都要使用东曹公司标准品作质量控制,请参见AIA-1800仪器操作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